肉宅屋

第11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重光也在此向国师保证,做事定会三思后行,绝不做危害百姓,危害大齐的事情,敬天为民,元嘉毕生的努力和报复都是为了前者能够生活的更好,后者更加昌盛。”
    第289章 芥蒂
    “今日与郡主一叙, 玄静获益良多, 郡主之所思所想, 比我等深刻地多, 我相信郡主日后定然会信守承诺, 敬天爱民, 实现心中的报复。”国师对着沈皎又一礼道。
    “今日郡主与郡主相谈,解了我心中的疑虑和担忧,如今天色也不早了, 郡主还要进宫, 我也不多留郡主了。”国师对着沈皎温和地承诺道:“日后,国师府的大门永远为郡主敞开。”
    “多谢国师看重。如此, 元嘉便告辞了。”沈皎道了谢后, 便对着国师告辞, 对于国师知道她要进宫的事情,她没有任何怀疑,这个根本不用占卜情报,猜也能猜的出。一向与世隔绝的国师府, 突然给一个人下请帖,换作任何一个帝王都会关心。
    “有一言, 我还是想要提醒郡主。”比起来之前,国师只是在摘星楼迎接,送别的时候, 国师却是亲自将沈皎送到了国师府的门前。
    “国师请讲。”
    “我想要说得是,紫微星和辅星之间只有君臣相得, 毫无芥蒂才能为大齐带来兴旺。但是紫微星虽是天子,但也是人,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就是有喜怒哀乐,就会有担忧,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经营的,便是再多的目的,在长时间的相处中,也会付出真心。”
    沈皎知道,国师这是在说她和天和帝之间的关系,她明白,这是怕她一时间接受不了天和帝这些年对她的好,是带有目的性的,毕竟,原本以为彼此纯粹的感情,突然掺杂了目的,任何人都会不舒服,但是与她来说,国师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天和帝对她的目的,她一早就清楚,也早已想通。
    “敢问国师,紫微星这些年可有因为他的目的伤害到辅星?”沈皎笑着问道。
    “自然是没有。”国师摇头道。
    “既然没有,辅星为何对跟紫微星心生芥蒂?”沈皎继续道:“这些年皇舅舅待我的好,我明白,皇舅舅事事为我考虑,我一直铭记在心。再者,这些目的,不仅没有伤害到我,还让我因此接触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我心中能有现在的抱负和见识,全都离不开皇舅舅这些年的悉心培育。可以说,若是没有当初的目的,就没有现在的我。比起成为一个平常的贵女,我还是更希望成为现在的自己,这样方不负上天垂怜,给我第二次的生命。”
    国师看着眼前女孩,虽然有些孱弱,但是眉眼间的神采和坚定却远非常人所能及。他相信,这样的元嘉郡主,定然会给大齐,给天下带来不可想象的兴旺。
    国师赞了句后,却接着道:“郡主有次想法,应是让陛下明白,也好放下心中的担忧。”
    对于国师的这句话,沈皎先是一愣,随后读者国师一礼道:“多谢国师提醒,重光明白了。”
    国师点了点头,然后将沈皎送出了府门,看着马车远去,才返回摘星楼。
    “师父最后的话,可是又推算出什么了?”清微在国师坐下后,不解地求教道。
    “紫微星昨日有些闪烁不定,可见是陛下因为知道元嘉郡主见我,必然会知道辅星之事,所以,生怕郡主想差,内心不安宁罢了。”国师解释完后,对着弟子教育道:“参悟星象,有时候更要结合实际分析,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可是明白了?”
    “是,弟子受教了。”清微道。
    “盛世降临的步伐越来越近,而元嘉郡主就是开启这盛世大门的钥匙。”国师想到今日与元嘉郡主的谈话,对着弟子感慨道。
    比起这边国师的感慨,这边的沈皎却是已经到达了紫宸宫中。
    沈皎看着自己说出自己已经知道自己是辅星的事情的时候,天和帝的面上虽是不显,但是右手明显攥紧了龙袍,沈皎知道天和帝这是担心了。但是也没有多做解释,而是继续向下说着自己与国师之间就异星的讨论,和之间的论道。
    “你说得对,新旧更迭,旧的规则不适应社会的时候,身为掌舵者,就应当制定新的规则,以适应社会,造福百姓,这句话,朕应当自勉。”天和帝感慨道。
    沈皎点了点头,道:“新旧更迭,没有尽头,对制度的改革也没有尽头,只要不适应了,就应当改旧换新,治国也是一样,改革没有尽头,只有在改革的路上。”
    天和帝反复默念了沈皎的这两句话,然后鼓掌大悦道:“此话对极了,这句话,朕当与朝臣共勉。”循规蹈矩,一昧地遵守旧规,不知变通,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这句话,不仅她他要明白,朝中的大臣也要明白。
    将正事讲完后,沈皎才开始和天和帝就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摊牌。
    “国师提醒我,说皇皇舅舅担忧我知道了辅星之事会心生芥蒂,我却是认为没有必要。这些年,皇舅舅待我如何,我心中明白,说句不敬的话,我是将皇舅舅当成父亲一样敬爱的。甚至皇舅舅在我身上付出的,比阿爹在我身上付出的还要多。”
    这并不是她对父亲有什么不满,而是事实就是这样,她父亲关心她,支持她,她也敬爱她的父亲,但是她父亲自从她入了崇文馆,知道她的理想后,对她就处于放养的态度。她相信,若是有朝一日,自己遇到了麻烦,她的父亲定会为了她拼劲全力解决麻烦。
    可是天和帝在她身上付出的心血,却不是她父亲可以比拟的。她父亲的心血更多的是放在了她大哥身上,她三哥身上也有不少,对于她,她父亲最初是希望她成为一个娇女,所以更多的是宠爱,而不是心血。
    但是天和帝不同,天和帝这一生的心血,除了付诸在朝事上,便是付诸在太子和她身上了。甚至在她身上耗费的精力比太子更多,这是因为她是女孩子,仕途比男子更难走,筹划和所废的心血也要更多。
    “所以,无论何时,我都不会和您心生芥蒂。”沈皎说完这句话,选择跪在了天和帝的面前,这是她自己的感恩:“没有您,就没有现在的重光,比起做一个大家闺秀,重光更愿意做一个能够站在太极殿中的朝臣,元嘉毕生所愿,唯愿尽自己绵薄之力,助皇舅舅给大齐带来盛世,愿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开万世之太平。”
    第290章 心里话
    天和帝听到沈皎的话后, 微微愣神, 然后将跪在自己面前的外甥女扶了起来, 叹了一口气道:“说起来, 时至今日, 我都不知道自己当初做的决定对不对。”
    天和帝让沈皎坐下后, 坐在自己位置上回忆着当初的事情,缓缓道:“当时,国师告诉我你是福星, 主兴, 你的降生将会迎来大齐的盛世的时候,我心中有着无数想法, 但是其中最为强烈的却只有一个, 那就是我会在你的帮助下, 成为盛世的开创者,会成为青史留名,可比秦皇汉武,唐太宗, 玄宗一样的当世明君,这无论是对于现在的我还是对于十几年前刚刚登基几年的我, 吸引力都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于当时的我,这个消息无疑是对朕是天命之皇最好的证明。”
    沈皎听到天和帝的话后, 隐约猜到了一些,虽然每一个有志向的天子都是以盛世明君的想法, 而天和帝的情况又和这些帝王有些不同,听着天和帝话语中选择成为帝王后,便不常用的我,就知道了天和帝对当初的事情十分介意。她对于天和帝介意的事情能够猜出一二来,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先帝的问题。
    果然,紧接着便听到天和帝提到了先帝。
    “当初皇考一直认为朕不适合当帝王,一心扶持自己和他自己所认为的是真爱的女人生下的长子纯王,对我多年的努力视而不见,对我立下的功劳页视而不见,一开始,他对我还只是漠视的态度,可是后来,随着我在谢家的支持下,势力逐渐强大,先帝再也漠视不了,于是便选择了打压,他甚至在朝堂上怒斥我不孝,说我进宫不去给他请安,怠慢他,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沈皎看着时隔这么多年,天和帝提起此事的时候,虽然没有了多少怒气,但是眼中和语气里依旧满是憎恶,口中连原先的皇考这个敬称都不愿意再称呼,而是称呼先帝。
    “他一直想要废太子,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在一直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抹黑我,甚至说出我不配为君的话来。直到后来,他崩殂后,纯王及其党羽还拿着先帝的这些话,说朕不是天命之子,所以朕对此厌恶憎恨,特别是你出生的时候,纯王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楚王还在,所以,朕对于名分之事分外在意。”
    沈皎能够听出天和帝话语中,对于自己是否是名正言顺的帝王,是否是天命之子这个身份十分的在意。她十分明白天和帝当时的心情,她之前听阿娘淑慧长公主和外祖母谢太后提起过,当时天和帝初登帝位的时候,朝中的纯王一系就拿这个驳斥过天和帝的帝位是从先帝的手中抢过来的,名不正言不顺,不配为帝。
    《论语》中有载:“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自古以来,帝王的地位,若是名正言顺,其实不过两种说法。一是得到先帝的传位圣旨,二便是向一些开国的帝王一样,给自己制造一些传说和神迹,以此证明自己是得天青睐,所谓天子,便是上天之子,得到上天的肯定,必然是天子无疑。
    这两者中,前者因为天和帝和先帝之间的关系,即便是当初的传位圣旨是真的,那些人也会说这事天和帝逼迫先帝所写,做不得真,总之,因为天和帝和先帝之间僵硬的关系,那些人有一百个理由说圣旨不是真的。
    关于这件事,她也听淑慧长公主透露过一二,当初的传位圣旨是真的,先帝其实是个欺软怕硬的人,而且着实无用,忘恩负义。先帝之所以能够登上地位,便是因为有谢家为他遮风挡雨,有谢太后为他看顾,结果最后登上帝位,翻脸不认人的便是他。而且,先帝确实怕死,且自私自利,最后的关头,也不顾纯王母子三人如何,只求自己写下传位圣旨,让天和帝和谢太后放自己一马。提起这个父皇,淑慧长公主满眼的不屑,她能够看得出,无论是淑慧长公主还是天和帝对于先帝都没有半分情谊。对此,她觉得这怪不得任何人,这一切都是先帝自作自受。
    若不是先帝将天和帝逼上绝路,不顾半点父子之情,天和帝便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不会做得如此之绝。
    “所以,朕十分在意名分是事情,当初国师说出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朕真的想要将你的存在昭告天下,以此证明朕却是是天命之君,但是想到公布出去,首先影响到的便是你的安全,所以才没有公布出去。”天和帝继续道。
    “当时国师透露的并不多,朕不知道,一个女孩子怎样能尽到一个辅星的责任,朕想到的第一可能就是让你称为下一任的皇后,但是你和太子的年龄差距明显太大,所以,而且朕也没有废太子的想法,更不可能为了不知道可不可能发生的盛世,去放弃太子,所以朕想了很多种可能,最终朕才定下现在的方案。”
    “说实话,朕一开始重视你,确实是因为国师批命的缘故,但是后来你多次不顾性命救下皇舅舅,皇舅舅又怎么可能只是为了那批命而对你好?虽然皇舅舅对你是有私心的,也擅自替你规划了人生的道路,没有给你选择的余地,但是在皇舅舅心中,你的地位不比太子低,甚至比太子还要高,你对于皇舅舅来说是不同的。”天和帝说道这,眼角有些湿润,揉了揉沈皎的发顶,道:“若说,这个世上,我最愿意和谁相处,那一定是我的重光。”
    “若说现在,谁最懂我的心思,也一定是重光。都说帝王心思难测,也不能测,但是我却是不害怕重光明白我的心思的,因为只有这样,彼此明白对方的想法,才能共襄盛举,实现既属于朕,也属于现在重光的理想,就像你说得那样,开盛世太平。”
    “朕相信,之前重光所说的,都是自己的心声,而朕所说的也都是自己的心里话,朕对于你是歉疚的,但也是欣慰的,看到现在的重光,和听到你今日所说的话,朕多年的担忧放下了,朕觉得当初为你选择的这条路是对的,也是最适合你的。若是有一天,觉得自己这条路走得累了,走不下去了,记得和朕说,朕永远会为你遮蔽风雨,这是朕给你的承诺,也是朕欠你的选择。”
    第291章 心急
    听着天和帝的话, 沈皎的感觉自己的眼眶有些湿润, 坚定地道:“多谢皇舅舅体恤, 但是重光相信自己定然会不负皇舅舅的厚望和自己心中的理想, 在选择好的这条路上, 走得更远。”
    对于外甥女坚定的表态, 天和帝十分欣慰,同时将心中隐藏多年的秘密说出来,内心也轻松了许多。他知道, 他欠外甥女的, 不仅是这些,还有几次的救命之恩, 这些都不是说说感谢的话就能够报答的。
    所以, 多说无益, 他会尽自己所能庇护元嘉,即便是他不在了,他也不会让旁人欺负元嘉。想到这里,天和帝突然想到了什么, 先是肯定地道:“皇舅舅支持你的决定,不过, 之前的话永远都奏效,若是有一天累了,皇舅舅会庇护你的, 你只管休息。”
    说完这些后,天和帝便转换了话题, 皱眉道:“好了,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不说这些。先说一下朝中的事情。”
    “这些天,你和燕王之间是否有什么过节,燕王最近在朝堂上似乎颇为针对你?”说起燕王的做法,天和帝眉头皱的颇深,这些天,燕王一系一反之前和元嘉井水不犯河水,甚至是微微有些讨好的态度,转变成针对的态度来,这和燕王求娶元嘉时的态度简直是天差地别。
    对于天和帝的话,沈皎沉思了一下,以她的官位,自是没有资格参加朝会的,但是她位比亲王的爵位却是让她有站立在朝堂上的资格。至于天和帝提及的燕王确实如此,燕王一反之前的态度,让自己一系的官员,多次弹劾她,至于弹劾的内容,可谓是什么都有。如女子不为官的老掉牙的话题,亦或是对她的中书舍人的工作,鸡蛋里挑骨头。
    不过这些都是些小事,她的中书舍人的工作做得十分认真,所以挑不出毛病来,所以鸡蛋里挑骨头,她尽是反驳的理由,虽然最后没有一个弹劾成功的,但是她也是觉得麻烦,所以特意去查了一下燕王这样做的缘由。
    “过节倒是没有,不过,却是有一事可能让燕王误会了我。”沈皎回答道。
    “哦?何事?”天和帝好奇地问道。
    “之前元嘉也是好奇燕王殿下为何针对我,所以让暗彦先生派人查了一下,发现燕王殿下知道了我那日去东宫的事情了。”沈皎笑着道,她说得都是事实,并无告状的意思,这点政治上的小事,她还不至于对天和帝告状,或者是说,若不是天和帝问起,她也是不会说得,这些,都是些小事罢了。
    “自从我奉皇舅舅的圣命,去了东宫后,太子表哥明显是比之前沉稳了不少,心也静了下来,最近的几件差事也办得十分漂亮,所以,我想燕王殿下既然是知道我去了东宫,也看得出太子的变化,所以也猜测出是我劝说的太子表哥,所以应该是误会我已是太子殿下一系了,才会闹出现在的局面。”
    现在朝堂的局面是,燕王表面上尊敬太子,虽然是表面上,但是只这点,就比之前的勇王和晋王做得好,这两位连面子功夫都做得不好,颇为朝中清流诟病。相比较起来,燕王的脑子可要清楚地多。
    但是也只是表面功夫,现在朝堂上暗流涌动,燕王一系的官员全都在针对太子一系,每日不是在弹劾,就是在抢活儿,抢功绩,虽然这是夺嫡的必要之路,很正常。但是却有些急功近利了。
    不过,这也怪不得燕王,这些年燕王一直在晋王的手下做事,母族又是罪族,所以尽管在费心谋划,但是真正笼络来的重臣真的没有几个,手下的官员多是官职不高之人,虽然随着和兵部尚书的赐婚,燕王的手下渐渐扩大起来,但是和经营了十几年,又是名正言顺的储君的太子比起来,燕王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差距不要太明显。
    如此明显的差距,燕王心急,有些急功近利也是正常的。这些日子,为了达到天和帝想要的制衡的局面,天和帝在朝堂上也是有些偏向燕王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天和帝就喜欢燕王这般抢功劳,抢人,抢官职,什么都和太子抢的功利做法。
    这种做法,天和帝可谓是十分厌恶,不是因为别得,是因为燕王的这些做派,将朝中搞得有些乌烟瘴气,很多事情上失去了公正心,为不该其谋取的职位而动了不改动的心思,亦或是不懂用人之法,亦或是为了自己的私心,丝毫不顾官职背后的重要性,和对朝廷,对百姓的重要性,举荐的人根本就不堪委以这样的重任。
    所以说,燕王最近的步子迈的有些过快,反而引起了一些不好的反应,不仅是清流一派一些人的反感,真是还有天和帝的不喜。
    确实如沈皎所想,天和帝对于燕王近些日子的做派确实有些不太喜欢,他已经在尽力往燕王身上增加砝码,但是燕王却还是仍觉不够,自己在想方设法的争取,这在夺嫡之争中没有错,当初他也是这样过来的,但是错就错在燕王心太急了,少了些往日的沉稳。
    对于燕王为何会如此做,沈皎能够猜出一二,这大概是因为燕王自身长期处在压抑,甚至是受压迫的环境中,一旦这种压抑没有,燕王的内心被释放,对于燕王来说反而未必是件好事,释放地过快,内心的膨胀就会越快,一朝得意,就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没了压抑时的稳重,开始急功近利起来。所以,对于人来说,长期的压抑被突然间释放,未必是好事。
    “燕王怎么认为的,你不用管,他爱怎么想,就让他怎么想。至于他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现,朕会让人警告他,你不必理会他。”天和帝对于沈皎的话摆手道,却也没有要对燕王澄清沈皎并非太子一系的想法。
    “我明白了。”沈皎对于天和帝话语中的话,对天和帝的想法能够猜出一二。天和帝这是打算将她在明面上划归在太子一系了。虽然不知道天和帝为什么会做出这样打算,让她在朝臣的眼中偏向于太子一系,但是天和帝有这个想法,对于她来说却是喜闻乐见的,这样她和卫赜的婚事会更容易一些。
    第292章 学堂
    之后天和帝对于燕王的事情也不再多说, 似乎心中也早有了打算, 随后两人的谈话便围绕最近朝中的大事展开。
    “如今, 秋闱已过, 接下来就是春闱了, 这些年你也见识过不止一次了, 今日就来说说自己对科举的看法吧。”天和帝说道。
    若说朝中的大事,最近最为重要的便是三年一次的春闱会试了。沈皎知道科举一直是天和帝心中的一个想要改革的重心,今天会和她谈及这个话题, 一来是因为最近朝中的大事没有什么比得上这科举取士了, 二来是今天她提及新旧规则的更替,提出改革, 天和帝对于科举取士的心思, 早在她第一次接触科举的时候便能看出来, 天和帝已经不满现在的科举现状已久。
    不是说对于现在的科举制度不满,在她看来,而是对科举取士的结果不满。科举取士代替九品中正制的目的是什么,对于帝王来说, 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提拔更多的寒门子弟,打破世家对官场的垄断局面。
    但是现在看来, 这种目的只是达到了一部分,虽然在抑制了世家的发展,但是纵观历届科举的结果, 便能够发现,其中寒门子弟所占的比重极小, 而且寒门子弟的才学和能力因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同,依旧十分有限,很多都不能委以重任。这样的情况下,依旧是世家占据朝堂的主要位置。
    世家依托于自己的历史悠久,藏书丰厚,教育资源的雄厚,即便是面对相对公平的考试方式,也并不示弱,更为重要的是,世家子弟不仅在科举上取得重要的成绩,在能力方面也是比寒门子弟要高上不少,特别是在对朝务的处理和想法上,世家子弟的眼光和格局无疑要开阔很多,所以,天和帝若是想要治理好天下,这些世家子弟是非要重用不可,不为别得,只为这些人的能力。
    不说别得,单看如今的阁臣中,最为重要的首辅和次辅出自如今大齐最大的两个世家之中,其余的阁臣中,也是有将近七成的人是出自各大高门世家。
    但是对于帝王来说,这样的场面却并不是其愿意看到的。自古以来,都是皇权和相权,帝王和世家相互制衡,但是却没有一个帝王希望自己被世家制衡,限制住自己的皇权的。不说别的,若是皇权压不过世家,最后的结果就是帝王的政令连皇城都不用出,直接在朝会上就被世家所否决了。所以,对于天和帝来说,是不愿意世家在科举中锋芒太盛的。
    而与她来说,她亦是不希望科举中都是世家的子弟。她所希望的是可以通过科举,达到叫教育的相对公平,只有教育公平了,百姓才会有出路,社会才会进步,这个和天和帝的目标并不矛盾。
    “皇舅舅若是想要寒门子弟在科举上可以和世家子一争的话,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沈皎也不避讳,直言天和帝的心中事。
    “什么办法?”天和帝抬眼看向沈皎,端正了态度,问道。
    “那就是在大齐境内,多开设书院,让更多的人能够读得起书,这样读书的人多了,才能选拔出更多的有用之才,有用之才多了,大齐才能兴盛。”只有读书人的基数大了,可取取士中举的寒门子弟才能更多。
    “可是你应该知道,开书院哪里这么好开得?只这教书的先生就是一个问题,而且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供得起孩子读书的,先不说这束脩,便是这笔墨纸砚,只这写字用的宣纸就不是普通的百姓能够负担的起的。”天和帝听后摇头道。
    不过,天和帝也只是提出了疑问,但是并没有否定这个想法,因为他知道,元嘉会连如此浅显的问题都想不到,就做出这个提议。
    对于天和帝的问题,沈皎确实一早就有考虑,不慌不忙地道:“只是设立学堂,但是对学堂的要求却不需要很高,这些学堂只是教一些最基本的蒙学和四书五经,最重要的是让百姓懂礼义,知廉耻,都说教化百姓,我认为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符合教化的道理了。只有让他们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们才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只有知法才能守法。”知法和守法永远要在一起,只有知法才能守法,连知道都不知道,又从何守法呢?
    “这样的教导,我想不用什么知识广博的大家,只需要一些秀才便能行。我所建议的学堂,并不是要将它们建成像国子监或者是南方的四大书院一样的学堂。”沈皎解释道。
    “建造这样的学堂是为了让大家从中选拔优秀的学子。”沈皎继续道:“我建议这样的学堂说以村为基础设置,请教书先生的钱由朝廷来拨付,这样百姓便可以省下一大笔费用,如此一来,选择让孩子入学的百姓也会便多,能选拔出来的优秀学子便会更多。”
    “每个乡县选拔的学子,朝堂可以设置相应的鼓励政策,比如由朝堂资助一部分的束脩的费用,让这些学子可以更加发奋地学习,贫苦家庭的优秀学子也能够有继续读书的机会,如此一来,相信科举的结果会大有改变。”如今只要是能够读得起书的百姓,即便是再贫苦,也都是衣食无忧的,若是连吃饱饭这个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解决不了,又怎么会愿意让孩子享有精神上的食粮呢?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