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0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自古以来,哪朝哪代没有储位之争。若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孤还争不赢,那只能是孤自己无能了。”
    太子的话,卫逊明白。天和帝这些年,确实没有任何对不住太子的地方,大家都能够看出来,天和帝即便是对晋王再宠信,比之太子,还是差了不知多少。天和帝从始至终,都没有动过废储的心思过。再者,太子的这一身本事,也是当年的天和帝言传身教,一步步带出来的。他能够看出,天和帝对所有的皇子中,对于太子的感情最为深厚。而太子对于天和帝也是有着很深的孺慕之情的。
    而后宫之中,他的女儿身为中宫之主,从始至终凤印就没有离开过女儿手中。便是当年的庄贵妃在世时,也是不敢有所僭越。这其中固然有着女儿自己的本事,但是在后宫中,便是卫家再得力,手段再高,没有圣宠,依旧是十分艰难的。
    若是作为一个老丈人,对于三宫六院的女婿意见可谓十分之大。但是若是这个女婿是一个帝王,他觉得便是历朝历代能做到天和帝这个样子的,也是不多的,已经让人十分满意了。
    而这边,太子的话还在继续。
    “父皇于孤,既是父也是君,所以,无论是出于孝道,还是出于臣子本分,孤都是不能看着父皇陷于危难之间。”
    “再者,说句自私自利地话,父皇若是因为晋王遭难,与孤又有什么好处?”太子道:“父皇没有废储之心,孤的这个位子坐得稳得很。”晋王那样的举动,在他这里却是没有必要,他是光明正大的储君,何必走这条路。
    “至于那些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事情,孤也是不会做得。若是先隐瞒不报,再来个勤王之功,这样的事情,孤是做不来的。”
    “既然太子已经有了决断,要奏明陛下,却在这里犹豫不决,应是有顾虑吧。”对于太子的说法,卫逊点了点头,太子这样想,是个念旧的人,与臣子而言是好事。
    “孤顾虑的不是别的,孤是怕父皇不信,介时这父子之情怕是会受到影响。”太子对着卫逊为难道。
    这才是他至今踌躇,拿不定主意的原因。若是他的父皇不信,反而责怪他不顾兄弟之情,蓄意污蔑。便是他说得事情实现了,介时他父皇也会知道他在晋王身边安排人手的事情,到时给他恐怕是会落得一个心机深沉的形象。
    而哪个帝王,会不忌讳心机深沉的太子呢?
    这些,才是他的顾虑啊。
    第231章 忠孝
    对于太子的这些顾虑, 卫逊十分清楚, 也十分理解。
    他们这些做臣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啊, 一举一动都是要考虑清楚是否会为帝王所不喜, 所忌惮。
    “这便是要看殿下的心中究竟是偏向何处了。”卫逊看着两相为难的太子, 道:“其实殿下心中已经有所偏向, 只是不愿说出而已。”
    对于卫逊的说法,太子不可置否,依旧没有正面回答, 只是道:“我自己还没有打狼而怕狗的道理, 只是我怕自己的幼虎没有自保能力,到时被伤, 后悔晚矣。”
    太子的比喻, 卫逊明白。太子是将自己比成虎, 将晋王一是比成狼,而将自己告发的危害比成狗,至于这幼虎是谁,可大可小, 往小了说,指的是太子妃和两个皇孙, 往大了说,指的是整个太子一系。太子怕的是自己到时在天和帝面前吃了瓜落,被猜忌, 到时连累整个太子一系。
    若是如此,还不如按兵不动, 有虎守着幼虎,狼也不会前来滋事。
    “殿下,可是这狼从来都不是成群出没的,若是虎形单影只,介时也是保护不了幼虎的。”卫逊说完这句话后,太子陷入了沉思。
    而一旁的卫逊却是做出了一个震惊太子的举动,竟然在说完话后,直接起身,跪在了太子面前:“殿下,无论殿下做出什么决定,陛下那里信还是不信,卫家当然誓死护卫太子妃和两位皇孙安危,卫家也会听凭殿下调遣。”
    “外祖父快请起,您和卫家的忠心孤知道。现在事情还没有到这个地步,孤相信以父皇的英明,应是不会意气用事的,孤相信父皇。”太子一边扶起卫逊,一边道。有了卫逊的这句话,最起码他心中最为担忧之人的安危已经得到保证,他的后顾之忧也就少了大半。卫家的本事有些了解,卫家传承这么多年,不可能连自保的手段都没有,保住他的妻儿应该是可以的。如此,他也是能按照之前的打算行事了。
    卫逊打从知道消息后,就明白太子心中是有顾虑,但是叫他前来,绝对不只是要他帮忙参谋此事,太子自小心中就有沟壑,无论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主意。叫他前来,太子爷更多的是为了这句承诺。
    “正所谓父慈子孝,君仁臣忠,父皇为父慈,为君仁,孤也是理当为孝子,为忠臣。”太子说完这句话后,便外面吩咐人备马。
    然后对着卫逊道:“外祖父,时间紧急,孤便不送您了,若是孤有不测,这东宫上下便托付给您了。”
    “老臣领命,定不负殿下所托,殿下也要当心。”卫逊对着出门的太子拱手行礼道。
    太子出了东宫后,直奔紫宸宫而去。
    太子求见时,沈皎正在和天和帝探讨自己已经写好的那部分奏疏。天和帝的一番点播,让她受益匪浅。
    听到胡喜禀告太子求见,沈皎明显感觉到天和帝身上的阴霾散去了不少,便是她的心也是放下了很多。
    太子,终究是没有让天和帝失望。
    “皇舅舅,我先去看望皇舅母去了。”沈皎对着天和帝告退,本是想要回避这父子二人的谈话,却是被天和帝制止了。
    “不用回避,没什么不可以知道的。”天和帝不在意地说道,摆手让沈皎继续坐着。
    “是。”沈皎也不便再告退,只是没有坐下,太子前来,一会儿行礼,哪有她坐着的道理。
    太子进来后,对着天和帝请了安后,虽然诧异沈皎在此,但是也是温和地寒暄了几句。
    “儿臣有要事禀报。”太子也不兜圈子,直接道。
    天和帝看着太子看向一旁的外甥女,不在意地道:“直说便是,没什么是你表妹不能知道的。”
    太子看着天和帝明知道自己要说朝政大事,还将元嘉这个表妹留在身边,不让其回避,心中也是明白,他这个表妹在他父皇心中的地位绝对不简单。
    紧接着,太子也不犹豫,直接将自己探查到是晋王一事全部说出,然后将自己搜集到的证据全部交与天和帝。他又不是傻子,没有证据就是信口开河,没有人会相信的,他既然敢来禀报,就不可能没有证据。
    太子将东西都上呈后,心中忐忑,焦躁难安。但是却是没有想到,他最后等来的却是这么一句话。
    “你是个好孩子,晋王之事朕心中有数,此事不可外泄。”天和帝嘱咐完太子后,便对着太子和沈皎道:“天色也不早了,你母后这些天也常惦念你,一会儿你和元嘉一同给你母后请个安再走,都去吧。”
    听了天和帝的这些话,沈皎和太子便一同告罪出了紫宸宫。
    而太子出了紫宸宫,才缓过神来,他父皇最后的话,显而易见,他父皇是知道晋王谋反的事情的。仅这个消息,就让他惊出一身的冷汗来。
    太子看着身旁的表妹,求证道:“元嘉,父皇可是早以知道此事?”他说出这一消息时,他身旁的元嘉从始至终都没有一点震惊,可见对于此事早以清楚。
    “太子心中清楚,皇舅舅天子之尊,自是无所不知。”沈皎笑着道。天和帝让太子和她一同走,就是让她解答太子的一些问题。只是这说话的语言,还是要把握住分寸的好。
    “太子表哥摒弃顾虑,忠君敬父,皇舅舅自然是最赞誉的,您莫要多想。”沈皎安慰着一旁的太子。让一个皇子直接去告发另一个皇子,在夺嫡之争中,可谓是大忌,一般的皇子是不会如此做得,太子有顾虑再正常不过。
    虽然是安慰的话,但是听在太子耳中,却更是胆战心惊。他父皇夸他是个好孩子,一副欣慰至极的语气,元嘉说他忠君敬父,更是知道他心中的顾虑,而他的父皇显然已经知道晋王谋逆之事。这些零零总总地加在一起,让他不得不深思,他知道的这些个消息,是他父皇特意透露给他的。
    如果他今日稍微踏错一步,选择了不进宫,这后果恐怕是他承受不起的。
    他父皇,这是在试探他。
    一想到这,后背的冷汗便往下流。
    沈皎看着太子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更加不好看,只能安慰道:“这艰险已经度过,后面的路便会平坦多了。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更何况太子表哥,什么都没有是失,不是吗?”
    “您,应当朝前看。”沈皎说完这句后,便不再说了。静静地等着太子的反应。
    “表妹说的是,是孤想差了。”对于沈皎的话,太子细细品味后,对着沈皎道:“还要感谢表妹开解,孤在此谢过。”太子拱手做了一礼,元嘉说得没错,此次之后,他父皇必然更加明白自己的忠心,更加信任器重于他,他的地位更加稳固。
    “太子表哥客气。”沈皎避开太子的礼,连忙道。
    随后,两人也不再提及这些事,一同朝着卫皇后那里走去。
    和卫皇后说笑了一会儿后,沈皎便安置了下来。
    随后的这两天,沈皎便一直在与天和帝的讨论教诲,以及卫皇后与谢太后的关怀中度过,日子很是平静。
    紧接着,便到了第三日。
    第232章 谋逆
    天和二十四年八月六日子时, 原本紧闭的宫门大开, 一队队身着京都大营衣服的官兵驶入宫中。
    随着这些官兵驶入后不久, 另外一队同样身着京都大营驻军的兵士亦是来到了宫门前, 与之前官兵打扮不同的区别是其左臂上绑了一个汗巾。与此同时, 原本宫墙上给先前官兵开门的禁军已经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另一队禁军。
    “赵侯。”待兵士都驶入宫门后,只见迎面过来一对人马,为首的一位男子抱拳道。
    “谢统领, 里面情况如何了, 陛下可还安好我可有来晚?”被称为赵侯的勇壮男子急忙问道。镇南侯姓赵,所以世人多称其为赵侯。
    而宫内能够称为谢统领的人, 也只有禁军统领, 英国公世子谢离了。
    “赵侯莫急, 您来得正好,宫中和陛下之前计划的那样,没有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谢离说着宫中的情况,让镇南侯的心放下了不少。
    “现在晋王已经带人去了陛下的紫宸宫。”谢离说着现在的情况。因着天和帝的默许, 晋王的人马没有遇到一点抵抗,一路平坦地朝着紫宸宫而去。
    “那我们可是先去护驾?”镇南侯看着谢离明知叛军已经到了紫宸宫, 居然不在陛下身边护卫,也是知道这其中必有缘由,心中也镇定多了, 只是对着谢离问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陛下和晋王毕竟是父子,其中还是有些话要叙的。再者, 陛下计划周全,身边也有人护卫,赵侯不必担心。”谢离知道,和自己提前一天知道不同,镇南侯却是比自己少知道半天,对于天和帝的计划安排也是比他知道的少些。这倒不是信任不信任的问题,而是宫中的问题比京中大营需要料理的问题更多,更加复杂,所以他才会被提早通知,提早过来料理准备。
    再者,和镇南侯不同,他和天和帝从小一起长大,对于天和帝的心思还是能够猜出一二的,天和帝没有直接在晋王谋反之前就将其和其党羽拿下,一来是陛下不想要一个冤枉儿子,不慈的名声,事实发生后,一切的决断才能是名正言顺。二来想要看一看这个事实,三来,天和帝想要和晋王之间做个了断。
    现在的天和帝要见晋王一面,以一个失败者的立场见晋王一面,也不过是想要听听这位晋王的心声。毕竟,人只有在最为得意的时候,才能无所顾及,畅所欲言。其实,要他说,这些根本就是没有意义,一个人若是从里子里就偏执了,他对于任何事情的看法就都是偏执的。而晋王,就是这么一个人。
    “如此,我也是放心了。”镇南侯听后点了点头,对着谢离问道:“那我等接下来是?”
    “先将宫中和十二卫中的谋逆之人清理干净,将宫外和宫中稳定下来。”谢离道:“这次不仅是宫中,东宫,各个王府,以及各位重臣的府邸,晋王都是派了私兵过去,为防止京中恐慌,还是尽快逮捕镇压的好。”
    “此事陛下在圣旨中有令,维护京中安稳本就是我十二卫的义不容辞的责任。”镇南侯抱拳道。京中的驻军分为禁军和京中大营的兵士,而京中大营的兵士又因为被分成十二个卫属,而被称为十二卫。他本是想要将宫中的事情处理完后,再去料理宫外的事情,所以将人手都带了过来,却是没有想到天和帝会是这样的安排。
    “京城中的事情,我禁军不便插手,再者宫中的事情繁多,我也腾不出人手,此事还要仰仗赵侯和十二卫的兄弟们。”谢离笑着道。再是关键时刻,也还是不要越过界的好,再者十二卫的人手足够处理这八百私兵的了。
    “本就是分内之职,谢统领客气了。”说完后,镇南侯便点好手中的将领,各自领命而去。处理好宫外的事情,镇南侯才对着谢离抱拳道:“谢统领,这宫内,我等都不熟,如何行事,我和剩下的四卫听凭谢统领调遣。”京中十二卫,除了被黄绩带走叛变的三卫,还剩下九卫,京中大营不可无人驻守,所以他留下三卫驻守大营,又派了两卫维护京中安慰,所以手中只有四卫的人马了。虽然看着只有京中十二卫人数的三分之一,并不多,但是却绝对是人数不少了,比黄绩带走的还多了一个卫呢。
    “那谢某就托大了。”谢离也不客气,他和镇南侯都是武将,本就是豪放直爽的性子,不过因着在朝堂上所以才小心了一些,既然镇南侯都说出这话了,他也不会推脱。再者此事事关重大,对于宫中,他确实比镇南侯熟悉多了,指挥起来也更加方便。
    “如今,后宫之中,有太后和皇后两位娘娘坐镇,不会慌乱,守卫后宫的禁军都是咱们的人,现下晋王的人多是在前朝外宫之中。还请赵侯率领两卫从东面开始清剿叛军,我率领禁军从西面清剿,剩下的一卫守住宫门,任何人不得进出。其中若是有幡然悔悟的,也是可以留下性命,等候陛下发落。”谢离对着镇南侯道。
    “好。”赵侯应道,然后对着谢离抱拳:“谢统领,那咱们紫宸宫门前见。”
    “赵侯保重。”谢离也是回了一礼。
    “谢统领也是。”随后,镇南侯便和谢离分开,两人各朝着东西方而去。
    这边,谢离和镇南侯率兵清剿着叛军,一时间,宫中兵戈声,哀嚎声,遍布宫中。
    而此时的紫宸宫中,气氛沉重。
    昏暗的烛火照在天和帝的脸上,却是更显几分阴沉。天和帝看着眼前笑得张狂的晋王,眼中晦暗不明。
    “父皇,没有想到吧。”晋王看着眼前穿着整齐的天和帝,和之前一样的威严丛生,虽然多年的积威一直都在,但是心中的恐惧终究是没有少了很多。
    “您有朝一日会受我挟制。没错,就是我。恐怕您做梦都没有想到吧?”晋王虽是在笑着,但是阴沉布满了整个眼中,“从不被您看起过的我,马上就会继承皇位,坐上龙椅,将您宠爱的太子踩在脚下。太子又如何?最终都是我的阶下囚。”
    “你恨我?”天和帝看着晋王问道,平静地很,仿佛在聊天一般,好像丝毫没有被现在的处境所影响。
    第233章 恨意
    晋王听到天和帝的这句问话, 却是直接笑了, 声音阴沉地仿佛能渗入人心一般。
    “我为什么不能恨你?”晋王反问道。
    “朕自问没有对不起你晋王的地方。”天和帝看着晋王回道, 语气平静, 完全不被晋王现在的这副样子所影响。
    “虽然你的母族地位不高, 但是朕却也是给了你母妃妃位, 你从小的日子虽比不上太子,但也应该是独一份的。”天和帝说道,因着晋王是他登基后的第一个皇子, 所以, 他对于晋王的喜爱真的算得上是除了太子意外的头一份,何妃之所以能是现在的妃位, 以前的贵妃位, 也是孕育了四皇子的缘故。
    “独一份?怎么可能?”晋王听到这个词, ,仿佛是听到什么笑话一般,“当年的废妃王氏还在世时,勇王嚣张不可一世, 仗着王家,哪里看得起我?还有老九, 整个宫中都知道老九聪明早慧,颇得父皇青睐。后来,王家倒台, 勇王失了势,老九也失去了依靠, 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而老七呢,他从小和我不对付,不敬兄长,父皇那一次不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又有严惩过他一次吗?”
    “太子更不用说,有太子在的地方,您就没有正眼瞧过我们。”晋王愤恨地说道:“太子表面上装得正人君子,谁又不知道谁呢?只怕心里早不知道怎么算计我呢。这次山东的事情,太子可算是找到了我的把柄,父皇更是绝情,派老七过去。这次,他们二人还不知道怎么联起手来算计我呢,将那些脏水多往我身上泼两桶。是我的错,不是我的错,都得算是我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