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6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为了激励这些女军的斗志,昭阳烈长公主许了她们,只要有功,便会放了其奴籍的身份,并且会奖赏土地,其待遇甚至比男子更高。所以,看到了希望,熙和军的女子们自然拼命建功,改变命运。
    后来,熙和军的威名便在战场上流传开来,建元帝很多部将的女儿也逐渐加入熙和军的中,贵女中从军的人也越来越多。并且昭阳烈长公主和建元帝要求,将熙和军的刑赏要求同男子一样。因着熙和军已有的功绩和威名,再加上对自己女儿的宠信,虽然受到一些阻碍,但建元帝依旧同意了女儿的要求。
    从此之后,熙和军被正式编入大齐的军队中,而不是昭阳烈长公主的私人部曲。熙和军的军饷刑赏也开始由大齐统一发放,而不是从昭阳烈长公主私下发放。由此,也意味着女子亦可封官授爵之路的开始。
    从建元帝同意昭阳烈长公主的请求,一直到大齐熙和军被取消的这段时间中,大齐的女爵出现过十五人,其中侯两人人,伯四人;跻身三品武官以上的女子亦有十余人,其余的低位官员更更多,那段时间是女军最为辉煌的时候,亦是女子地位最高的时候。
    可随着大齐建国后,贵族女子多被家族娇养起来,部曲被取消,客女不复存在,便是出身贫寒的女孩在能过得下去的情况下,亦是不想受从军的苦楚;当然,更重要的是教越发森严,朝中越发排斥女子与他们同站在朝堂上,特别是在昭阳烈长公主过世后,朝中很多人更是打压排挤熙和军女官的晋升之路。女官晋升缓慢,很多女子觉得没有了希望,便不再选择这条路。由此,从军的女子才越发稀少,熙和军才被迫取消。
    而现在,比之熙和军取消之前的环境,更是艰难。
    所以,谢晴想要重建熙和军更是艰难,不说朝堂中人的打压,便是这兵源的来处就是一个问题,大齐的女子都已经被教养的没有了热血,还有谁愿意从军?
    “我想好了,关于这件事,我反复和祖父和父亲商讨过。”谢晴笑着道:“来之前,陛下说你必然会问到这个问题,让我如实告诉你,没想到陛下如此料事如神。”朝中政务哪里是能随便和他人谈起的,有了天和帝的许可,她才敢和好友诉说。
    不过,这也更让她知道了好友的不简单,恐怕早已接触朝政了。
    “因着兵源的问题,我决定了第一次,招募的人数只要三百人就够了,并不贵多,而贵精,只要战术得当,三百人的精兵亦是能立下赫赫威名。”谢晴说着自己的打算,“且陛下许了我,只要熙和军立下战功,其刑赏亦是和其它士兵相同。”
    “只有有了战功,有了威名,能够像男子一般得到官职,有了这些,我才能扩大熙和军的规模。”谢晴继续道:“所以,第一次招募的人,不必太多,现在的熙和军要成为一支精兵。”
    “你觉得这三百人好招募吗?”沈皎问道。三百人看着很少,可是三百人的女子真的好招募吗?
    “偌大的京中,恐怕一百人都招不到。”沈皎不待谢晴说话,紧接着摇了摇头陈述道:“而且这三百人中,你不能只招募那些平民女子,更不能拿那些有奴籍的人充数。你的军中至少要有三分之一出自各大门阀世家,不然,便是皇舅舅许了你给予和其它大齐军队一样的礼遇,你在朝中亦会举步维艰,现在你只有和朝中各大势力有了牵扯,有了共同的利益,才能让熙和军逐渐被朝臣接受。”
    听了沈皎的分析,谢晴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道:“可是现在京中各大家族的贵女,岂是那么好招募的,她们中愿意从军的绝对没有没有一百人。”京中的贵女这些年多数都崇尚赏花吟诗作画,连赛马和打马球的人,这些年也越发稀少,哪里还有多少人愿意去从军?更何况,就是她们愿意,其家族有的也不会同意。
    “元嘉可有什么主意?”谢晴一脸凝重的像沈皎求教道。兵源的问题,是她这些天最为头痛的地方,也是组建熙和军最关键的所在。
    “大肆宣扬,以利诱之,甄别选取,各个击破。”沈皎缓缓地说道。
    第129章 分析
    沈皎靠着身后的靠背, 右手食指不停地敲打着盖在身上的锦被,眼中凝思,缓声对一旁依旧疑惑地谢晴解释道:“第一, 大肆宣扬。只有让大齐重建熙和军的消息传遍天下每个地方, 只有知道女子越多, 有意愿从军的女子才会多。”这是基数问题。
    “不错,千名女子和万名女子知道后,来从军的人数自会不一样。”谢晴点了点头, 赞同道。
    “但要注意, 这宣扬的方式是有讲究的。不同的人去宣扬,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特别是对于京中贵女来说, 要让大家知道此事朝中的重视,陛下的重视,还有此事能给家族和个人带来的荣耀和利益,这才是你宣扬的重点。这个时候, 能愿意为从军的贵女,除了少之又少的像你一样热爱军队的人, 剩下的更多是出于无奈,或者是利益。”
    “所以,这最好的人选你知道是谁吗?”沈皎问道。
    谢晴思索良久, 才道:“是陛下。”
    “只有陛下亲自出面, 才能让所有人知道重建熙和军是陛下重视的事情, 而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玩笑, 想要来参加熙和军的女子才会顾虑减少。”
    “可是,陛下真的会亲自参与熙和军的选拔之事吗?”谢晴皱眉问道,“陛下日理万机,而选拔之事又错综复杂,耗时良久,陛下怎会在此浪费时间?”
    “全程参与不可能,但在你选好三百人后,倒是可以安排好一场比试,来选拔队率军吏时,倒是可以请皇舅舅前来观看,既展示了陛下对熙和军的重视,又能展示熙和军的气势和实力,当然,后者就是需要你用心准备一下。”这也是熙和军一次立威的机会。
    沈皎见自己说完后,见谢晴眼中开始沉思起来,也不是说话,静静地等着谢晴思考。
    良久,谢晴才点了点头,对着沈皎道:“我明白了,待我一切准备好后,会奏请陛下。”
    “元嘉,你继续讲。”
    “宣扬说完了,下面说一下以利诱之,就像我之前所说的现在从军的人都是处于各种利益和目的,这个时候就是需要以利诱之了,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便能够打动每一个人。这依旧需要你去了解每一个想要参军,却犹豫不决的人,知道她们在顾虑什么,是家族对其的束缚,还是其它;还要知道她们想要什么,功名利禄还是家族地位,亦或是婚姻等等。只要你能够许以足够的利益,打消其心中的顾虑,你就会得到她们。”
    “扩大了知道的人群,我相信这有意愿从军的女子,应该会不止三百,这时候你就应该甄别选择了。其中贵女需要多少人,庶民女子需要多少人,需要你仔细考量。你要在这中间得到一个平衡点。”只要宣传到位,基数变大,许以利益,她相信大齐数以万计的女子中愿意从军的人绝对不止三百人。
    “而这个时候,就需要你甄别选择了,你也说过,你需要的是精兵。”
    “等你选出这三百人,确定下来的时候,对于一些有依旧有顾虑的贵女,便需要各个击破了。”至于庶民出身的女子,只要是愿意且能来参军的,绝大部分都不会有什么顾虑,而大家族出身的女子,家族利益牵扯过多,这个时候也许需要击破的不止女子本身,还有其背后的家族。
    “我知道,能在现在愿意参加熙和军的贵女每一个都值得我多加珍惜和考量,对她们我会慎重考虑。”谢晴应道,就像沈皎之前所说,熙和军只有和朝中各大势力有了牵扯,才能更好地站稳脚跟,不会被立时排斥。和庶民出身的女子不同,她们不需要为了各种生计奔波,能愿意舍弃锦衣玉食的生活,前来军中受苦的,能有几人,每一个都会是她争取的对象。
    “另外,你要知道,你是熙和军的重建者和传承者,你想要什么样的熙和军。”沈皎继续道:“不论战绩和功勋,它首先要是一个军纪严明的军队,只要进了熙和军,成为熙和军的一员,不论其究竟是什么样的出身,是宗室女也好,世家贵女也罢,亦或是毫无背景的庶民女子,你皆要一视同仁,不可有所偏待,这样才行。”
    “这点元嘉放心,我的军中绝对是军纪严明的。不会因为其家世而有所照顾。”谢晴严肃道:“熙和军中,只有有本事的人,才能得到厚待。一切都靠本事说话。”
    沈皎点了点头,大齐的军队其中的弯弯绕绕实在太多,很多事情都是约定成俗的,但对于这些规矩,她并不喜欢,而那些军队存在已久,一旦改动,必会伤筋动骨。
    对于熙和军这个新兴的军队,她希望其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军纪严明的军队。
    之后,沈皎又和谢晴叙了些话,便觉得有些精力不济了,谢晴也看出了沈皎的疲倦,嘱咐了几句,便离开了。
    沈皎在谢晴离开后,揉了揉眉头,她如此帮助谢晴,帮着其出谋划策,权衡利弊,除了出于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外,更多的是出于她对大齐女子地位的一种思考。
    当初在她的三姑母进入梁国公府寻求依靠时,她便对这个时代的女子地位有了认识。
    大齐虽说民风开放,贵族女子打马游街,甚至和离再嫁的不再少数,更有天之娇女的公主们私养面首,如此看着,大齐的女子地位并不低。
    可是这种不低的地位,这也仅仅是对于大齐的贵女来说,庶民中的女子甚至是没有家族庇护的大家小姐,地位依旧不高,嫁人后,任由夫家磋磨,不敢有任何反抗。
    这是一种属于女子的悲哀,也是属于整个社会的悲哀。她之前对这种现象,可谓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可是随着和天和帝在一起的时间越长,她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同。
    说心系天下百姓,这不太可能。但她却想尽己所能,给女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
    因为,她也是女子。
    而熙和军的重建,就是这样一个机会。
    当然,在此事上,除了前两点,她亦有自己的私心,她日后会进入朝堂,到时朝臣定会反对,可若有熙和军在前,这些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第130章 同意
    思索完这些, 她的精神已经十分疲惫,想到一会儿还有的忙,沈皎决定要好好地休息一番, 不然后面, 她真的会是精力不济, 疲于应对。
    秋日的阳光并不烈,反而十分温暖,柔柔地透过床幔上名贵的锦缎, 洒在床上女孩的脸上, 衬得女孩皮肤更加白皙透明,还能微微见到丝丝红晕,安详隽美。
    天和帝来到时, 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画面,轻轻摆了摆手,示意身后的内监不要唱喏,打扰女孩休息, 随后走到一旁的偏殿中,询问着女孩的情况:“郡主今日如何?”
    “郡主今日用了不少膳食, 精神也比昨日好上不少,和谢姑娘叙话后,有些疲倦, 便歇下了。”宫女答道。
    天和帝点了点头, 道:“照顾好郡主, 朕自有重赏。”
    “奴婢谨遵陛下圣意, 谢陛下恩典。”
    正在这时,便有人前来回禀:“陛下,郡主醒了。”
    天和帝听后,才朝着蓬莱殿中的寝室走去。
    “给皇舅舅请安。”沈皎看着朝自己走来的天和帝,笑着道:“皇舅舅来了,怎么不叫醒我?”
    “这几日你都睡得不安稳,好不容易能好好地睡一觉,朕哪里能吵醒你?”天和帝坐到外甥女的床边,看着其脸色比昨日好了不少,目光温和,“在偏殿喝杯茶,等一等,也没什么,正好朕借此机会偷偷闲。”自从受伤后,他的这个外甥女因为伤口疼痛的原因,根本就没有熟睡过,这是他自然清楚,也更加心疼,所以才不让人打扰外甥女。
    沈皎听到天和帝这么说,不禁打量起眼前的帝王,比之前几日,天和帝的双眼布满了通红的血丝,脸上也是一副没有休息好的疲倦样子,不禁道:“皇舅舅便是再忙,也要注意休息,要顾惜自己的身体。”
    “就像现在,您得了空,就应该好好休息一番,而不是来我这。”
    “怎么,朕关心你,来看看你,还是朕的不是了?”天和帝面对沈皎带着谴责语气的话,并没有生气,语气中夹杂着笑意,眼中也有一丝喜色。
    “您来看我,我自然高兴,可是您若是将看我的时间用来好好休息上,我会更高兴的。”沈皎笑着道。
    天和帝听了这句话,笑意更浓。
    “今日感觉如何?”天和帝关心着外甥女的病情。
    “曹御医医术高超,伤口已经不痛了。”沈皎笑着答道。
    “那就好。”天和帝听到这个消息,眼中多了些宽慰,然后道:“今日和谢晴见面,感觉如何?”
    她就知道谢晴走后,天和帝会来找她,所以才会事先休息,但是却没有想到,这会是她这些天来睡得最好的一次,也没有想到天和帝会委屈自己在偏殿等她醒来。
    “今天见到阿晴,发现她这几天的时间就有了很多的改变,谈起重建熙和军的事情,充满了豪情壮志,对此事也有了不少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有理有据,说起这些时,也更加耀眼。”沈皎不遗余力地赞赏着现在的谢晴,“比起之前爱玩闹的阿晴,我更喜欢现在的她。”
    以前的谢晴虽然也活泼美丽,但现在的谢晴却有一种从内而外散发的自信刚强,特别是说到自己对熙和军的想法时,脸上洋溢着期待和憧憬,这和之前是完全不同的。
    “她的那个奏本朕看过了,就算有英国公和谢离帮忙,能在短短的几天内写出这样一份奏疏,也算是不错了。”他之所以不认为这是英国公和谢离代为捉刀,是因为这份奏疏中很多想法和英国公与谢离的想法有冲突,甚至在一些地方有些冒进,绝不是其会写出来的。
    “你觉得她的想法可行吗?能否重建熙和军?”天和帝看向一旁的沈皎问道。
    “阿晴想要以三百精兵的方式先重铸熙和军的威名,在元嘉看来,应是可行的。”因为早有准备,沈皎很是从容,徐徐地道:“不过,这三百精兵最好都是轻骑。”
    在大齐,军队陆地上的军队只分为两种,步卒和骑兵,其中,骑兵又分为轻骑和重骑。若是这三百人都为步卒的话,她不认为熙和军能在短时间内立下什么大的功勋,至于重骑的话,熙和军又多是女子,也不太适合。所以,轻骑是其最好的选择。
    “想来,皇舅舅既然愿意力排众议,重建熙和军,想来也是不会吝啬这点款项的。”沈皎笑着朝天和帝打趣道。
    “三百轻骑的钱,朝廷还是有的。”天和帝喝了口,刚刚胡喜递来的茶水,缓缓地道。既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态度很是模糊。
    “这两年风调雨顺,国库还算是比较充盈,但是这钱也不能随便花不是?这人,要配得上这钱才行。”
    “这人什么样,皇舅舅在其选好后,亲自考教一番不就行了,自是知道这钱花得是不是地方。”沈皎毫不畏天和帝严肃冷酷的话语,笑盈盈地说道。
    说完后,在天和帝微微有些疑惑的眼神中,将自己对于谢晴讲的对兵源的想法时说得话,又删删减减地对着天和帝说了一遍。
    “如此,朕遍拭目以待,希望谢晴不会让朕失望。”
    “那我先替阿晴写过皇舅舅了。”沈皎听到天和帝肯给这个机会,连忙谢恩。
    “好了,此事就说到这了。”天和帝转换话题道:“对于北元之事的处理上,元嘉认为什么事最好的处理方式?”
    北元之事,已经过去不少天,天和帝这些天连休息都很少,明显是为了此事操劳,和朝中大臣商议多天得到的动议,定然已经解决了大半。而天和帝此时问她这个问题,显然并不是遇到什么困难,而是对她的一种测验。
    “元嘉私以为,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送给北元一个刺杀成功的消息。”沈皎道:“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们送什么。”
    “此时,不怕他们动,而是怕他们不动。想必皇舅舅和卫渊将军一定有所对策,只要他们动按照原计划动起来,等待他们的将是我大齐早已准备好的将士。”
    第131章 蒙哥
    听到沈皎的分析, 天和帝脸上点了点头,赞道:“想法不错,长进了不少。”
    “可是此事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沈皎听完天和帝的称赞并无笑意, 而是开始陈述起此事的艰难, “此事首先要知道北元传送消息的途径,其次还要让北元王相信此事是真实的,并不容易。若是北元王打算等蒙哥回去, 亲自确认消息后, 再决定是否按照之前的安排出兵,那么此事的操作余地便会很小。”
    北元王虽然野心勃勃,觊觎大齐的疆土已久, 但他是一个帝王,还是一个心狠手辣,疑心很重的帝王,对于仅有三子的北元王来说, 每一个子嗣都很珍惜,虽然蒙哥远不如其两个兄弟一般母族背景极大, 但也十分受重视。
    “按照北元之前的计划,应是在蒙哥和其随行的使臣一同回到北元境内时,伯雅伦才能动手, 这样的话, 留给我们的机会并不多。”沈皎皱眉道, 她现在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有点欠考虑, “我们又不能放走蒙哥和其随行的使团,这样的话,取信北元王的机率极低,此计不可行,是元嘉之前欠考虑了。”
    听到沈皎的自我否定和反思,天和帝又抿了口茶水,然后挑眉问道:“为什么我们不能放蒙哥回去?”
    对于天和帝的疑问,沈皎几乎是不假思索地道:“放蒙哥回去,不就是将其刺杀失败的事情告诉北元王了吗?那之前的计划还有什么意义?”再说,将刺客放回,而不是斩杀,未免有些不现实,或者说有些可笑。
    可沈皎看着天和帝并不言语,只是继续喝着手中的茶水,只能静下心来,思索起天和帝话中的意思。
    刚刚天和帝话中的意思,便是已经同意了放蒙哥回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