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5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天和帝万寿节前五日,卫渊护送胡使进京,其家眷随行,被天和帝重赏,但对其接下来得安排,是留京还是返回北疆,并无圣意,一时间朝中众说纷纭,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太子和卫家似乎对此事并不着急。
    两日后,巡查京边各县的卫赜回京,呈上奏疏,为天和帝所称赞。
    天和二十三年七月十八,万寿节。
    当日,朝堂上圣旨宣布了对今岁各地的减税政策,朝野欢腾一片。
    之后,天和帝设宴于宫中太和殿,京中五品及以上官员可携家眷进宫。
    沈皎当日是随淑惠长公主和梁国公府女眷一同进宫的。今日和往日不同,依照大齐礼制,今日应先于凤仪宫中朝拜皇后,之后皇后带领内外命妇,前往兴庆宫中请安。
    今日,由于她们出发的时间尚早,所以到达凤仪宫时,卫皇后身边也只是有卫家的女眷,并无他人。
    众人见过礼后,“今儿个来得倒是早。”卫皇后对着淑惠长公主打趣道:“这午膳你是吃不成了,早膳的时间倒是还没过。”
    “元嘉可还在这呢?皇嫂可给我留些面子吧。”淑惠长公主笑着辩解道,“再说,这不是皇嫂这里小厨房午膳做得好,我若来得早些,哪里好意思来皇嫂这里蹭午膳,再说这不是皇嫂对我宽宥,才准许我偷个懒嘛。”
    淑惠长公主表示,皇后这里的膳食真的很不错,卫皇后的小厨房中不仅有皇家的御厨,还有卫家的家厨,卫家传承数百年,其成就不只是在文章上,在吃食上也是底蕴十足。
    至于平日里进宫晚,真的是起不来,这早上的时光不都是应该补一补昨晚的劳累和晚睡吗?幸福的生活真的是招手就来。
    皇后虚点了一下淑惠长公主,道:“看在你嘴甜的份上,就不同你计较了,快坐下吧。”
    淑惠长公主和卫皇后之间的亲昵,让在场的众人感受的很是真切,这样的情形,无论是卫家人,还是沈家人,都是极为乐意看到的。
    然后对着一旁站着的老太太孙氏道:“给梁国公老夫人赐座。”
    “是。”卫皇后的话落,立时有宫人应是。
    “谢皇后娘娘恩典。”老太太孙氏行礼谢恩后,才坐在一旁。
    至于剩下的二太太俞氏,三太太赵氏等人,却是没有这个荣幸的。全都站在老太太身后,梁国公府的姑娘也是一样。
    沈皎本是也想同梁国公府的姑娘们一样站在淑惠长公主身后,正在她准备移步时,便听到了卫皇后的声音。
    “元嘉,来皇舅母这里。”卫皇后在老太太孙氏坐下后,便对着沈皎招了招手,示意她过来。
    “皇舅母。”沈皎在卫皇后面前行了一礼后,便被卫皇后拉在了自己旁边坐下。
    卫皇后摸了摸沈皎的手,心疼地道:“听陛下说你最近学业有些重,很是繁忙,可是在忙,也要顾惜身子,这才半个月不见,你就瘦了这么多。”
    “今日来这么早,早膳可用好了?对了,皇舅母这里有你喜欢吃得驼蹄羹,一会儿喝一碗,这到宴会可还有好长时间呢。”卫皇后来着沈皎细细关心道。
    “谢皇舅母赏赐,元嘉可是好久没有喝上驼蹄羹了。”驼蹄羹历史悠久,晋时就有,相传极为得唐玄宗和杨贵妃喜爱,用料也十分名贵,后来又经人改造,加入冬笋,香菇和松仁等一起熬制,其味更佳。她第一次喝此汤时,便爱上了这个味道,但此汤价值不菲,极为昂贵,其价格让她每次喝一碗后,都要心疼好长时间。
    天和帝提倡节俭,严格控制宫中开销,所以这样的羹汤,便是宫中也不常有,一年中做此羹的次数绝不会超过双手之数,所供应的宫殿,也不过是紫宸,凤仪,兴庆三宫和东宫而已,其余的妃子和皇子公主能不能喝到此汤,全要看天和帝对其的恩宠如何了。
    “知道你喜欢,可是特地为你留的。”卫皇后慈爱地道。
    “皇嫂这可是偏心,元嘉有驼蹄羹喝,我在皇嫂这蹭几次午膳,都要被嫌弃。”淑惠长公主说完,似乎很是伤心地叹了一口气。
    “你还吃你女儿的醋不成?”卫皇后笑着吩咐道:“还不将给淑惠长公主和元嘉郡主留的驼蹄羹呈上来,免得长公主念叨。”
    梁国公府的姑娘和卫家的姑娘,看着卫皇后待元嘉郡主的态度,很是羡慕,特别是卫家的姑娘,卫皇后是她们的亲姑母,虽然待她们也十分亲近,但绝对不是像对元嘉郡主一般事事周全,但她们也知道自己的身份,绝不妄想不属于自己的恩宠。
    “皇嫂恩典,臣妹可是不客气了。”淑惠长公主笑着行了个礼。
    “你啊。”卫皇后点了点淑惠长公主无奈道。淑惠长公主这爱玩闹的性子,在她面前一直如此,她也喜欢这种亲近的感觉。
    卫皇后转头看向一旁的沈皎,又细细叮嘱道:“便是再忙碌,也要注意身子,你还小,这方面一定要注意,知道吗?”
    “谢谢皇舅母关心,元嘉知道。”沈皎感受着卫皇后的慈爱和担忧,赶紧保证道,“以后一定好好照顾自己。”
    淑惠长公主看着沈皎和卫皇后之间的对话,也不插嘴,任由其自己交流着感情,阿皎最近忙碌,她每天变着花样的让厨房做膳食,但还是没有办法长胖一点,她请了太医,太医说女儿身子康健,她才安心,只能每日在吃食上继续下功夫。
    这时,宫人端上了四碗驼蹄羹,两碗送到淑惠长公主和沈皎面前,另外两碗放到卫老夫人和老太太孙氏面前。
    “母亲和梁国公老夫人也尝一尝。”卫皇后笑着道。
    “谢娘娘赏赐。”
    “谢皇后娘娘赏赐。”
    卫老夫人和老太太孙氏一齐谢恩。
    老太太孙氏看着面前用精美的白瓷碗呈上的驼蹄羹,浓郁的香气飘散在空中,扑鼻诱人。她知道,她能得到这碗驼蹄羹,只是因为她年长,辈高,她和卫老夫人这位皇后亲母不同,皇后此举,只是为了让元嘉郡主没有后顾的直接用这驼蹄羹,她,终归是元嘉郡主的祖母。
    沈皎看着老太太身边的驼蹄羹,安心地喝着自己碗中的美味。
    随后,才有心情大量殿中的人。
    卫家的女眷,她都是见过的,而这中间唯一的生面孔,是何人便不言而喻了。
    第113章 崔氏
    听闻卫家的大太太, 已经随卫渊返京,没想到在现在就见到了。
    卫家大太太,也就是卫渊的妻子, 卫赜的母亲, 看着是一位十分温柔的人。不同于世家贵女的那种温雅端庄, 而是一种从内而外散发的温柔,浑身的气质如水一般,只这么座着, 便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至于样貌, 能生出卫赜那般被盛名满京的女子,怎会不美?只是眉眼间的平和安宁却是其给人最深的印象,很容易让人忽略其姣好的容貌。
    她从没有想过, 卫家的宗妇会是这样一个温柔如水,娴静淑雅的人,但没有人会因为其这身的气质,就以为卫家大太太是一个好欺负之人。
    这位卫家大太太的经历可谓是跌宕起伏, 幼年是历经坎坷,之后才否极泰来。
    卫家大太太崔氏出身永庆侯府, 现任永庆侯崔岩是卫家大太太崔氏的嫡亲弟弟,是崔氏一手照顾长大的。
    永庆侯府一门忠烈,得世人尊敬。三十年前, 在对西北边疆的一战中, 因为纯王一系中饱私囊, 粮草供应不上, 朝中却又下了死守的命令,当时驻守西北的将领便是前永庆侯,前永庆侯和自己的两个还未娶亲的弟弟,因着军令,死守城门,最后全部战死沙场,前永庆侯夫人和其夫君感情深厚,殉情而死,只留下当时年仅八岁的女儿和五岁的儿子。
    许是先帝知道是永庆侯府一门惨烈,是自己爱子的缘故,对永庆侯的爵位没再扣押,在前永庆侯丧礼之后,便同意了崔岩袭承永庆侯一爵。
    自此,威威赫赫的永庆侯一府,便只剩下了崔氏和崔岩姐弟二人相依为命。所谓长姐如母,当时年仅八岁的崔氏不仅要担起管理侯府的重任,还要照顾抚养幼弟。
    看着崔氏这般温柔如水的样子,似乎脆弱的很,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不仅扛起了重任,不仅将永庆侯府打理地井井有条,更将现任永庆侯崔岩教导成现在一个文武双全之人,接掌昔年其父亲的部下和职务,驻守西北,成为名震四方的将领。
    后来据说,卫老夫人替长子择妻时,一眼就看重了崔氏。当时正值还是天和帝的太子夺嫡的关键时刻,这个结果一出来,京中众人全都傻了眼,当时崔岩还没能撑起永庆侯府,谁都没想到会是崔氏这样一个无父无母,可算得上是没有依靠的人,成为了卫家的宗妇,这样的选择对卫家和太子可谓是没有任何助力。
    事实证明,卫老夫人的眼光没错,崔氏嫁到卫家后,和丈夫卫渊伉俪情深,更将卫府和卫氏宗族打理的尽然有序,卫氏一族谁人不称一句好。
    之后,卫渊前往北疆驻守,崔氏才随行离开,陪伴在卫渊身边,单从卫渊身为卫家长子,在只有卫赜一子的情况下,却没有纳妾,只守着妻子一人,便足可看出两人的感情之深。
    沈皎看着崔氏和自己目光相对后,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很是温柔和煦的样子,立时回以同样的善意。
    沈皎不知,她在打量崔氏的时候,崔氏也在打量她。
    崔氏看着坐在皇后身边的沈皎,想起自己儿子在她和丈夫面前,说出自己要求取元嘉郡主时,平日里处变不惊的脸上染上微微的红晕,眉眼间流露的宠溺和言语间的爱意,让她既欣慰又好奇。
    她之前在北疆,在家书中,丈夫和她也问过公婆对你儿子婚事的打算,信中卫相和卫老夫人让她们不用着急,此事已有章程,等她们回京后再知道商议也不迟。
    自己的孩子什么性子自己最清楚,她的儿子清冷得很,想要走进他的心很难,为此还担心以自己儿子的性子,因着家族联姻,会没有知心喜爱的妻子相伴,孤独一生,却没有想到她儿子已经有了心仪的姑娘。,还已经取得了卫相的同意,这前后变化的速度之快,着实让她当时有些怔愣。
    在怔愣过后,剩下的就是好奇,能被她那个儿子放在心中的姑娘,究竟是什么一个人,能让她那位公公同意卫赜一直不婚,等上多年也要求取的女孩有什么特别之处。
    她之前也打听过关于元嘉郡主的消息,最多的不过是其救驾两次,圣宠无双,有时就是皇子也要避其锋芒,还有就是元嘉郡主拜大儒张博钧为师,被受其夸赞,至于其它的,元嘉郡主性格如何等等这类,却是一个都没打听到。
    卫家和崔家的女孩也只是告诉她,元嘉郡主是个随和人,至于其它的,她们表示元嘉郡主甚少出席京中宴会,交流很少,并不清楚。
    这样的结果,虽然有些出乎意外,但细想一下却更为符合常理。若是卫赜喜欢的女孩和平常贵女一样,才会令她诧异。
    崔氏看着坐在皇后身边的女孩,白皙地脸上眉目如画,五官精致,和旁边的淑惠长公主有五分的相像,但比之淑惠长公主的张扬美艳,元嘉郡主身上更多的是一种文雅之气,但又和卫家女孩这种端庄娴雅的书香气不同,元嘉郡主更似士子一般,端方如玉,清雅沉稳。
    对自己善意地回笑后,便安安静静地坐在皇后身边,很是自然地坐在一旁喝着驼蹄羹,在这样的场合喝羹,除了淑惠长公主这位天之骄女,便是卫老夫人也是有些拘谨,更不用说梁国公老夫人了,而元嘉郡主没有半点不自在,显然是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事情。
    看着元嘉郡主和卫皇后亲昵的样子,依照她对卫皇后这个小姑子的样子,崔氏知道卫皇后这是将元嘉郡主当作亲女一般看待的。
    都说元嘉郡主在宫中盛宠无双,宫中的公主也要避其锋芒,没有亲眼看到时,只会觉得有些言过其实,但今日只看着卫皇后待元嘉郡主的态度,便可以看到这句话真实性,在卫皇后这个舅母这就已经如此了,更不要说谢太后这个外祖母那里了。
    崔氏默默地为自己儿子算了一下娶元嘉郡主的阻碍,先不说依照元嘉郡主的身份和盛宠,绝对会是一家有女百家求的场面,也许还不止百家,不过,崔氏相信自己的儿子除了年龄有些大这个缺点外,其余的地方绝对能在各家子弟中脱颖而出。
    但是,若想求娶元嘉郡主,又岂会是那么简单,或者说是十分艰难,比求取公主要艰难的多。除了涉及的家族党争外,单看求娶元嘉郡主要面对多少人的考验,上到龙椅上的帝王,宫中的谢太后和待元嘉郡主如亲女的卫皇后,再到淑惠长公主和梁国公,这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
    作为一个慈母,崔氏表示再困难,为了儿子的终身大事,也要迎难而上不是?这比之前害怕儿子没有心仪的人,不愿成婚,孤独终老什么的,好的太多了,这最起码有个目标了不是?
    沈皎在一旁安静的喝着驼蹄羹,感受着舌尖上的美味。
    之后,内外命妇陆续前来,按照品级,在卫皇后身边坐的位置,站得位置也不同,更有很多命妇,连呆在凤仪宫正殿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在偏殿等候。
    沈皎看着英国公老夫人身后的谢晴,她自自己的生辰宴后,就再也没有见过谢晴了,比之一个多月前,谢晴明显消瘦了一些,而且肤色比之前更重了一些,但精神却似乎很好,比一个月前心事重重的样子,似乎精力十足,很是开朗,对着她笑得十分明媚。
    卫皇后和身边的命妇们叙着话,身边的一位女官走了过来,恭身在卫皇后身旁回禀道:“娘娘,时辰到了。”
    “人可是都到齐了?”卫皇后点了点头,问道。
    “回娘娘,只有何妃娘娘和永宁公主未到,其余的内外命妇都已到齐。”女官回道。三公主在及笄后,受封永宁公主。
    女官话落,殿内的内外命妇都朝殿中两个空着的座位看去,这位上的该坐得谁,不言而喻。之后,众人的目光又隐隐地放在一旁的晋王妃身上,但晋王妃似乎没有所觉,对众人的目光和女官的话恍若未觉,也没有站起替何妃和永宁公主辩解说话的意思,只是温和端庄地坐在一旁,不言不语。
    卫皇后对女官的话,连表情也没变一下,对着身边的女官道:“走吧,去兴庆宫。”
    “是。”女官应诺后,对着下面的众人道:“请诸位随皇后娘娘前往兴庆宫朝拜太后娘娘。”
    众人应诺起身后,卫皇后才从凤座上起来,旁边的内侍还没开嗓,外面的唱喏声倒是响了起来:“何妃娘娘到!永宁公主到!”
    这时,殿中一片沉寂,众人皆是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生怕被牵连进这场后宫的争斗中去。
    这时,只见殿门外响起了一道娇媚的声音:“今日有些事,劳烦皇后娘娘久等了,本宫应该没来晚吧。”
    第114章 挑衅
    只见一位身着深紫色百褶裙, 外罩绣着四季花卉的浅紫色外衫的女子走了进来,白皙姣好的面容,修长白嫩的脖颈, 纤细似拂柳似的腰肢仿佛一掐就断, 柔弱极了。
    其身后跟着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女子, 与前者的柔弱不同,女子一身红色宫装,眉眼间满是骄傲和得意, 似乎很是张扬。
    何妃进殿后, 看着满殿的命妇和卫皇后皆是站立起来,立时笑了起来:“诸位都在,看来本宫来得正好。只是怎敢劳动皇后娘娘起身相迎, 这让臣妾和永宁怎么敢受?”
    何妃嘴上说着怎么感敢受,但其语气中丝毫没有不敢受的意思,其脸上得意的表情,硬生生地将其的柔弱之美毁了大半, 让人生不起半点怜惜来。
    沈皎站在卫皇后的身边,看着何妃和永宁公主一步步走到皇后面前, 福了福身后,也不待卫皇后叫起,就兀自起了身。
    从何妃进殿之后, 更准确的说, 是从其进殿之前, 显然, 何妃进凤仪宫是选好的时间,甚至是算好了,特意等皇后起身后进来的,其所作所言所充满的挑衅之意,实在是太过明显。
    晋王在前朝想要与太子一争高下,也有挑衅之意,但因朝中御史林立,才收敛了起来。这后宫中,没有御史的笔伐,何妃和三公主没了害怕,自然就肆意起来了。
    何妃和三公主今日在内外命妇之前对着卫皇后不敬,不过是想向命妇们彰显自己的地位和圣宠,可选择今日来做这样的事情,无疑是最为愚蠢的举措。
    今日内外命妇俱在,从已经出嫁的公主,到宗室的王妃,再至朝中重臣的妻子,何妃对皇后的无礼和挑衅全都被其看在眼中,这无疑是将自己的把柄直接递给众人,却还不自知。
    宫中是没有御史,但御史的妻子可都是在的,要是将今日何妃的行为对着其夫君学上一学,只要是重礼法重嫡庶之人,这弹劾的奏疏便会直接送达天听。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