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七十年代学霸 第21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孙子才十几岁呢,满打满算的十六岁,这就当老师啦。那可是首都大学老师啊,听说比老三媳妇那个啥助教还要厉害。
    助教是半个老师,他们孙子是整个老师。
    两人乐完之后,有问林秋生,“还写了啥?”
    “还说让咱们等天气暖和了就去那边玩,他们那边房子大,住得下。”
    林秋生念完之后,顿时眼巴巴的看着两老。
    林奶奶当即回绝了,“去干啥啊,给人拖后腿的。咱啥都不懂,去了让人笑话。再说了,首都多花钱啊,晚生那是花的国家的钱,咱去了,把国家的钱花多了,人家到时候不对晚生好咋办?”
    林秋生:“……”
    “还有啥?”
    林爷爷边抽烟边问道。
    林秋生委屈巴巴的继续念,“还说问冬生是不是还乐意去学木匠呢,说要是乐意,就跟着晓春姐去首都那边。三叔在那边认识一个老木匠,说是老手艺呢,人家愿意带学徒,就是没工钱,要伺候师傅,问冬生乐不乐意吃这个苦。”
    两老顿时看向二房这边的。林冬生也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爹妈。他是想去的。他渴望去外面学也有用的东西。在这个地方他成绩不好,再学也就那样,还耽误工夫呢。
    张秋燕看了看自己儿子,心里老大的不是滋味。
    老三的儿子现在吃国家饭,住国家的房子,做体面的工作。自己的儿子却去伺候别人,还没钱。
    咋想咋都想不通,所以她当即道,“不去。”
    “要去!”林冬生立马道,“反正我要去,我要去学手艺。”
    “学啥手艺呢,哪里还不能学木工呢,要去伺候别人。你爹妈你都没伺候过呢。”张秋燕生气道。
    “以后我出息了,我肯定要伺候你们的。但是现在我要出去学东西。你们不能拦着我。”
    这次林冬生异常的坚决。
    他想起了现在在县城上高中的姐姐林晓夏。
    要不是姐当初那么坚定自己的理想,这会儿哪里能当高中生啊。
    以后就算考不上大学,她姐出来,也能找个好工作的。不用当泥腿子。
    林冬生不想当泥腿子,这些年干农活干的他难受。要是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不知道外面还能那么过,他也就认了。现在知道了,就要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啦。
    看到一向还算听话的儿子也这样闹腾,张秋燕气红了眼睛,难受的要流眼泪。
    她男人林国强道,“冬生,别惹你妈生气。你妈不容易。”
    “那正好,我出去早点学手艺,挣钱让我妈过好日子,还不成吗?”
    林冬生道。
    “你要去就别回来。一个两个的都这样倔,以为我害你们呢。你姐要是当初听话,咱家现在也盖房子了呢。”
    张秋燕觉得自己都是为了儿子闺女好。闺女年纪大一些,不适合念书,适合去学手艺,以后找个好婆家,就和晓春那样,都找了城里对象了。
    儿子则多念书,就算比不上晚生,但是也能够有出息。
    这多好啊,偏偏就是要反着来。
    张秋燕发火,林奶奶听着不是很高兴,就道,“不去就不去,我还不乐意冬生去烦他三叔呢。外面日子那么好过的?老三那这还是废了劲儿才帮忙的,别回头还不知道好处。”
    “奶,我要去,我知道三叔好。我以后一定对三叔好,对晚生也好。”林冬生着急的大叫。
    张秋燕气的话都说不出来了,又不敢和婆婆顶嘴,只能气的回自己家里去了。
    林国强也起身离开 ,自从老大家里盖房子之后,他这压力越来越大了,也不大乐意管这些事儿。
    等这两口子一走,林晓春就和林冬生道,“冬生,你把东西早点你收拾好,正月里我们就要走了。”
    “好嘞!”林冬生兴奋道。脑子里再也没觉有不高兴的情绪了,反而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要好好学手艺,做个出息的人。
    ……
    林晚觉得过年真是挺忙。正月初一和初五,林晚几乎将这附近的每一位老师家里都拜访了一遍。
    然后还去网络信息研究中心那边给熟悉人拜个年。
    网络信息研究中心这边过年的时候也依然有些忙碌。今年初了成果,大家也没放松。他们和林晚不一样,林晚是换个地方放一炮的那种,他们则是终身都放在了这里了。以前是没有什么基础的研究,所以研究速度慢,如今有了林晚给他们打下的基础,他们自己运用所学,也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争取改善得更好了。
    田教授乐唉声叹气的看着林晚,“我这个年都过的难受。你说你们陈教授咋就动作那么快呢,房子说给你分好了,就直接给你分好了。其实我们这边也在给你申请的。”不过申请不到那么好的房子。
    林晚赶紧儿道,“教授,其实住哪里都差不多的。”
    田教授故意叹了口气,“算了,房子的事儿就不提了,但是你那个博士的事儿,你得准备一下论文。明年咱争取把这个结局了。你能力是有的,关键是要走这个程序。”
    当博士,林晚当然是乐意的,笑着道,“我都记着呢,也在慢慢准备。”
    田教授一听,顿时来了兴致了,迫不及待的想看林晚的论文了。
    他相信林晚拿出来的肯定都是好东西。没准他们国内的信息技术又要进步了。
    聊完这些之后,田教授又告诉林晚,国家已经专门成立了一个企业,管理手机运营的事儿。
    正月十五这一天,就要开始入网了,让林晚到时候拿着手机俩他们单位这边入网。这样就能开始通话了。
    听到这个消息,林晚兴奋不已。
    第221章
    第一批手机入网的前一天,林晚又收到了一台手机,这是单位给他配的。
    也是正式生产的第一批手机。数量也不多,一共就一百台。想想看,整个首都这么多,也就一百台,可想而知有多珍贵。没办法,这毕竟是刚开始生产,资源和技术方面跟不上来,速度也慢。
    林晚还记得小梁的手机呢,答应的事儿当然要办到,所以还准备着自己要不要在实验室里给小梁单独做一台算了。结果小梁单位竟然也给他配了手机了。
    拿到手机的时候,小梁一脸兴奋。绕是他平时很少表现出很大的情绪波动,这会儿也有些喜形于色了。
    “咱单位就几个人配了,我还是沾了林晚同志你的光呢。领导说给我配备一个,好做好保卫工作。”
    林晚倒是能体会到他这种心情,毕竟大哥大刚出来的时候,也曾经风靡一时。以前男人喜欢买手表,后来又多了个爱好,买大哥大。
    第二天林晚就带着爹妈和小梁去了新成立的中移通讯公司去开通网络了。
    因为这会儿手机比较少,所以林晚还能自己选号码。
    林国安个自己选了个很俗气的号码,尾号是8818。
    刘胜男希望自己能够顺利点儿,就弄了个6616。
    至于小梁的号码就比较简单了,尾号1234。说是方便林晚记忆。
    林晚想了想,干脆弄了个9250的尾号。然后和999道,“999是二百五。”
    “不宿主,本系统的智商绝对不止二百五,你应该至少选个9999的尾号。”
    林晚:“……”就这智商还比二百五高?别侮辱二百五了。
    他不理会系统的想法,直接定下这个号码。
    联网成功之后,一家人还互相打电话通了话。
    电话接通的那一瞬间,林国安和刘胜男高兴的两眼放光。
    刘胜男直接称呼自己的手机为宝贝,还准备回去做个布兜,把自己的手包裹好,省的不小心给摔了。
    林国安也珍重的揣在自己的怀里,时不时的摸一摸。
    看到林晚随手就放兜里,一点也不爱惜的样子,还教育了一句,“要爱惜,这可是宝贝!要大几百呢。”
    林晚道,“可他就是个手机啊,我还能放心窝子里藏着?”
    对于手机的价格,林晚也是有些无奈。本来以为本国生产手机,应该可以便宜很多。就记忆中那种一样,一个月的工资都够买几台基础的手机了。
    可是谁知道时代的限制,工业水平跟不上。光是这种手机的制作的技术,以及他所需要的材料,就十分贵重了,所以价钱不能低了。
    不过让林晚好想的是,好歹没卖出大哥大那种一部两万的天价。他相信只要坚持一阵子,工业基础提升了,手机也会成为街机的。
    首都的老百姓是最先知道手机的面世的,直到手机出现了,大家才知道,国家竟然也搞出了那种国外的无线电话。
    老百姓们看稀奇一样的凑在通讯公司门口去看热闹。有些还去看了新出来的手机样品。
    看着柜台里面放着的那种不要电话线的手机,一个个看的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一问价格,一部要八百多呢。
    这不是个小数目,首都工人工资高,一个月五十块的也有。但是物价也不便宜,所以八百块也是要存好几年的。
    不过家里有存款的也不少,一算账,确实还买得起。就都动了心思准备买了。
    不要电话线的手机呢,多方便啊。以后打电话再也不用去打座机了。家里咬咬牙也要装一部。
    于是很多人都在通讯公司这边定手机了。准备再出来新一批的产品的时候,就要买一部回来。
    关于这些事儿,林晚还是听他爸回来说的。
    听到这些消息,林晚还是很开心的。做出来东西,老百姓能用上,那才有意义。
    小梁倒是有些担心,“就是担心国外势力给买走了,回去就研究出来了。到时候咱们又要落后了。”
    林晚道,“这种民用的东西,是比可能禁止的。就算研究出来了,那不是也得给咱们钱吗?”
    小梁道,“怎么可能给钱,帝国主义没有那么好的。”
    “那可由不得他们,要给专利费的。”
    “什么是专利?”
    林晚:“……就是咱们上报这份技术的参数到国际专利管理组织,以后别的国家就算自己研究出来了,但是如果和咱们的技术是一样的,那也是要给钱的。所以说,科技领先很重要。光是拿这笔钱就可以赚不少科研费用了。”
    “这,这不是曝光了吗?”
    “又不是什么战略科技,特别是这种民用的东西压根就不能禁止。所以还不如大大方方的上报,然后用这笔专利费专心做科研,搞出更好的科技。只要总是领先别人不就行了?”
    林晚对于国家的未来科技发展还是很有信心的。
    毕竟记忆中的国家,没有他提供的这些东西,依旧发展的那么好,科技水平那么高。国人的力量是伟大的,国内科学家的能力也是很高的,林晚毫不怀疑,只要给他们一个平等的基础,他们绝对可以比国外做的好。
    小梁竟然觉得林晚这些话挺有道理,按时前提是这科技发展真的能和林晚同志说的那么容易。
    毕竟国家太艰难了,很多技术都被封锁,他们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这一点对于他们这种特殊工作的人员来说是最清楚不过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