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谢家的短命鬼长命百岁了 第69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洗漱、早饭后,他便钻进书房开始写春联。
    等她起床的时候,院子里已经排了一长排的人——都是来求春联的人。
    肖老太婆总是排在第一个,用她的话说,男人早上起来的第一泡尿撒得最远,第一副字也应该最有手劲。
    求到春联后,肖老太婆从不肯痛快离去。
    她大字不识一个,不得请晏先生好好解释一下,这年这副春联的寓意。
    晏行解释的时候,这老太婆一双贼溜溜的眼睛直往他身上瞄。
    脸也瞧,身也瞧,就连脚下穿的鞋子,她都得偷偷瞄上好几眼。
    瞄不完,人不走,厚着脸皮说刚刚耳背,劳晏先生再说一遍。
    晏先生一记冷眼瞧过去,肖老太婆嘴一抿,委屈呢:“大过年的,晏先生就不能让我顺一次心吗?”
    不等晏先生说话,她又咧开嘴,没脸没皮的凑近了问,“又一年了,先生考虑的怎么样啊?”
    晏行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整衣襟,面无表情道:“下一位!”
    肖老太婆只得嘀嘀咕咕往外走,“男人哟,瞎哟,好女人都瞧不见哟。”
    “肖老太婆,你算哪门子好女人?”
    “也不撒泡尿照照自个。”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院子里的起哄声,一声响过一声。
    “我呸!”
    肖老太婆冲他们啐一口,扭头冲书房喊得起劲:“晏先生,我再给你一年时间好好考虑,明年你不能伤我的心哟!”
    明年继续伤;
    后年接着来!
    后年继续伤;
    大后年接着再来!
    连晏三合都看不下去了,“祖父,干嘛不把话挑明,让她死了这条心。”
    晏行沉默良久,“留点念想,她能多活几年!”
    晏三合无声闭上眼睛。
    此刻,肖老太婆一定也会去他们的宅子转转,只是宅子里的人,都不在了。
    今年,乡人们门上的春联,由谁帮忙写呢?
    他们和肖老太婆一样,一定都很想念那个话少的晏先生吧。
    其实,她也想了!
    ……
    谢知非撑着伞走进院里,一眼就看到檐下的人。
    那人半阖着眼睫,神情有些悲伤。
    他咳嗽一声。
    晏三合猛的睁开眼睛。
    他怎么来了?
    “来发个压岁钱。”
    谢知非走过去,把伞交给闻讯而来的汤圆,从怀里掏出两串钱,“一个你,一个兰川,压压岁。”
    汤圆喜滋滋的向三爷道了谢,给兰川送过去。
    “三爷,我的呢?”李不言抱着胸,面色不善地看着谢知非。
    “你的啊……”
    就在李不言以为他要说出“没有”时,这人变戏法似的,掏出一个福袋。
    “清凉寺的福袋,亲自去求的。”
    李不言一脸不屑的接过来,扔下一句“稀罕”,便扭头走了。
    转眼,屋檐下就剩下两人。
    站了片刻,晏三合目光轻轻往边上一看,不想,正对上男人那双黑亮的眼睛。
    谢知非眼底深处含着笑,“说吧,我们的神婆要什么压岁?”
    “自然是三爷给什么,我就拿着什么。”
    “我这个人,你觉得如何?”
    “……又不能辟邪。”
    晏三合眯起眼睛,故意损他:“也就小嘴甜一点。”
    谢知非:“嫌弃?”
    晏三合:“嫌弃。”
    谢知非:“不要?”
    晏三合:“不要!”
    谢知非手伸进怀里掏了掏,掏出来一本薄薄的书,“这个呢?”
    “什么?”
    “自己看。”
    晏三合伸手一翻,惊住了,竟然是一本东晋朝王珣的《伯远帖》,而且是真迹。
    这帖被历代书法家视为稀世珍宝,晏行生前曾说,他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从未见过伯远帖的真迹。
    “你从哪里弄来的?”
    “就说要不要吧?”
    晏三合激动的差点咬到舌头,“要!”
    “丫头啊!”
    谢知非长长叹息一声,食指在晏三合已经愈合的伤口上,轻轻一点。
    “来年一定平平安安,无病无灾。”
    晏三合看着他,眼眶慢慢泛红。
    “哟,这是被我感动了?”
    “没有。”她别过脸。
    “没有就好啊。”
    谢知非低头看着她,眼里有摄人心魄的柔情。
    “记住自个的身份,神婆就得心狠心硬,不能三言两语就被我这张小甜嘴给迷惑住了。”
    晏三合脸腾的就红了。
    谁迷惑住了?
    才没有!
    这时,只听小甜嘴喊:“朱青。”
    朱青在墙边等了很久,听到三爷的唤,赶紧打伞走过去。
    “晏姑娘,打听夏才人的人回来了。”
    屋檐下的旖旎气氛,瞬间散得干干净净。
    晏三合敛了神色,“都打听到了什么?”
    “分两拨人,一拨去了她的山东老家,另一拨则去了她在北地的外祖家。”
    朱青:“永和一年的重阳,山东登州府的夏家遇到劫匪,家中洗劫一空,十九口没有一个人活下来。”
    晏三合眯起眼睛,“什么样的劫匪?”
    朱青:“打听不出来。”
    晏三合皱眉:“死了十九口人的大案要案,没有官老爷查案吗?”
    朱青:“有,据说官老爷一拨一拨的,还来了不少。”
    晏三合:“可有结果?”
    朱青摇头:“到现在都是个悬案。”
    十七年过去了,这么大的案子还没有破,晏三合陷入了沉默。
    “晏三合,这桩命案,要不要听听我这个五城指挥使的想法?”
    “要。”
    “匪有匪道,一般的劫匪只求财,不伤命。而这种灭门惨案,要么是仇家寻仇,要么……杀人灭口。”
    谢知非目光一垂,低声道:“什么事情,值得把夏家十九口人都杀了?”
    晏三合抬头,与他的目光碰上,两人的眼底都闪动着一丝了然和清明。
    晏三合收回视线,又问道:“北地的外祖家呢,有没有查到些什么?”
    朱青:“夏才人的母亲是白氏,白氏有个隔了房的堂妹,嫁给了当地一个姓沈的木匠,赵王在北地建府时,沈木匠在赵王府做了整整三年。”
    “谢大人。”
    晏三合抬头看着他,“我想再听听你的想法。”
    谢知非眼神颇有几分微妙:“虽然绕了好几个弯,却还是和赵王府扯上了干系。”
    “如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