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福运娘子山里汉 第17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降水利于播种不假,但持续的大范围的降水,即便是甘霖也变祸水了。
    而且有些人家打的粮食,还摊在晒场上晾着呢!
    感恩声立马变成了叫骂声。
    里正召集村里的青壮年,披着斗笠蓑衣,带着铁锹铁镐,顶风冒雨到田间地头排查,齐心合力降渍排涝。
    好在老天爷也识些颜色,见好就收,到第八天,雨渐渐停了。
    所有人都抹了一把汗,季妧也深切的体会到,为什么夏季的农业生产会有“龙口夺粮”之喻。
    从收获到耕种,农民时而盼雨来、时而盼雨去,抢天时,抢地利,均是抢字当头。
    想吃口饭,不容易啊。
    不过老百姓可没时间感慨,腾茬整地,趁墒播种,依旧是忙翻天。
    到了七月中旬,夏种工作基本进入尾声。
    喧嚷的村子再次变得安静悠闲,而就在这个时候,胡家突然传出风声——
    第238章 五两加盟费
    这天才吃罢早饭,旺婶子和冯六嫂就携手登了胡家的门。
    落座也不废话,直接开门见山。
    “老谢,她们传的可是真的?你那胡辣汤摊子真要转出去?”
    “就是啊,咋回事啊?还传的有鼻子有眼的。”
    谢寡妇清楚她们指的是什么,叹了口气,满面愁容,却不说话。
    旺婶子和冯六嫂面面相觑,瞧这反应……莫非传言是真的。
    “老天爷,你是不是糊涂了?知不知道村里多少人眼馋你家,那眼珠子都盯红了!”
    “生意恁好,你说扔就扔?咋想的!”
    两人左一句右一句说个不停,因为她们是真想不通。
    自胡家摆摊做生意以来,说啥话的都有,归根到底还不是嫉妒人家赚了钱,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原以为这次又是小人造谣,没成想是真的!
    她俩又不是没去镇上看过。整个居庸镇,就数镇南地旺,而整片镇南,单数胡家生意最好。
    虽然算不上什么真正的大买卖,但对庄户人家来说,跟守着座吃喝不尽的金山银山也没差了。
    真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胡家放弃的理由。
    谢寡妇似乎被催逼不过,将满肚子苦水缓缓道来。
    旺婶子和冯六嫂听罢原委,齐齐痛骂曹家人贪得无厌不得好死,末了又捡些软话安慰谢寡妇。
    心里却叹息不止。
    胡家这好不容易转了运,咋就碰上这种糟心事了。
    谢寡妇摆摆手,示意自己已经想开了。
    “反正不管咋着,我们家是不能再继续做下去了,但不代表别人不行。我和良子合计了一下,有人愿意学的话,只需出五两银,包教包会。”
    “当、当真?”
    “自然是真的。”
    冯六嫂男人在工地当工头,虽说收入微薄,但还算稳定。
    再加上有胡家倒摊的先例在,她觉得做生意还是不太牢靠,因而持观望态度。
    旺婶子却是心动了。
    就是这五两银子……
    谢寡妇看穿了她的想法,就道。
    “我家摊子上生意有多红火,你们心里都有数。而且这学到手可就是自家手艺了,以后天长日久、受用不尽,传儿传孙、辈辈无穷,五两可一点也没多要。”
    谢寡妇是照着季妧原话说的,有些拗口,不过管用。
    旺婶子听罢,本来还有些犹豫的心,立马坚定了起来。
    “我也不瞒你老谢,我家啥情况你也清楚,俩小子都等着娶媳妇,光靠旺民到处跑着接些散活,啥时候才能攒够?也不总有人盖房。”
    旺婶子早就想做点小买卖了。
    卖别的自是没信心,但胡辣汤和油条有多受人喜欢,她是亲眼见过的。
    “要是你家还做着,我是万不能打这个主意,既然你家现在……所以我想……”
    旺婶子吞吞吐吐,说到底,她还是有点怕谢寡妇心里会有芥蒂。
    毕竟好好一门生意,就这样拱手让给别人,心里哪会好受。
    谢寡妇若说不难受,那是假的,但再难受又如何?自家惹下的孽债,怨不得别人。
    “谁做不是做?我还宁可是你。不过有些话我得跟你说在前头,现在即便学好了去镇上摆摊,也不可能再做独门生意了,光曹家就是一家,万一后面再有要学的……不然我们也不会只收五两。”
    旺婶子被她这样一说,顿时有些紧迫感。
    独门生意她是不想了,要不然也轮不到她,她是怕后面学的人多了……
    谢寡妇拍了拍她的手“你放心,也不是谁都会同意的,不过你的话,肯定没问题。”
    旺婶子松了口气,想早点把事落实,就拉着冯六嫂起身“我还是得回去跟旺民商量一下,晚些时候再来找你。”
    谢寡妇应下来。
    才将两人送走,不多会儿又有人上门,话里话外也是打探胡辣汤摊子的事。
    谢寡妇就把先前跟旺婶子和冯六嫂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整个上午,来来回回,前后送走几波。
    谢寡妇自己都没想到,仅仅传了点风声出去,竟会惹得这么多人出动。
    女人八卦的威力不容小觑,才一天时间不到,村里该知道的,差不多全知道了。
    翌日,上门的就更多了。
    有处的好的,像高婶子、许二嫂。
    也有处的一般的。
    最稀奇的是,连麻六姑和苟剩婆娘也腆着脸来问。
    眼看阵仗越来越大,谢寡妇坐不住了,跑去找季妧支招。
    “妧丫头,这可咋整,人太多了!”
    “人多不好吗?”季妧故作不解。
    “那、那要是全村都去镇上卖胡辣汤,卖不出去可咋整?”
    “做生意都讲究个银货两讫,咱们收了钱,把他们教会,至于他们卖不卖的出去,生意好不好,就不是咱们能操心的了。”
    “这……”谢寡妇面露为难,“到底是一个村的,谁家钱也不是大水淌来的,咱不能坑人家。”
    季妧终于忍不住了,扑哧笑了出来。
    “你瞧好吧谢姨,这些上门的人当中,十个里面,未必能有一个愿意掏这个钱,大多数都是凑热闹罢了。”
    “不能吧。”谢寡妇不信,“我看一多半都挺心动的。”
    “心动归心动,距离行动还远着呢。我问你,她们是不是还要回去找家里人商议?五两银子,搁寻常人家可不是小数目,虽说咱们之前挺成功的,但村里人大都没做过生意,不能确保他们十拿九稳的赚钱,还要让他们先掏钱……”
    听她这么一说,谢寡妇又开始担心,别弄到最后,一个人都没有。
    季妧摇头“那不会,总有胆子大的,不那么保守的,咱们等着就是。”
    确实让季妧猜着了。
    那些动了心的的,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回家商议,结果家里人一听要先掏五两,立马就歇了心思。
    接下来婆媳对骂、妯娌扯皮、夫妻大战的戏码,多家轮番上演。
    闹得不得安生之际,就有人忍不住心生埋怨——都是乡里乡亲,开口就要五两咋好意思的!一两还差不多。
    这话传到季妧耳里,也是听听就过。
    就算她把价格定成一两,也会有人质疑,为什么不能收五钱。
    她要是收了五钱,恐怕还会有人逼问,怎么就不能免费。
    人啊,最怕就是该谈钱的时候谈感情。
    明码标价、愿者上钩,多简单的事。
    第239章 名额有限
    舆论发酵越来越大,原本打算掏钱的人也跟着迟疑了,都想等等看胡家会不会降价。
    谁知胡家不仅没降价,当天又传出来一条消息——加盟胡辣汤的名额,仅限十人。
    如此一来,许多人都坐不住了。
    头一个上门交钱的,是旺婶子。
    她有些不太好意思。
    其实从胡家回去当晚,她就跟旺民合计好了。旺民常年在外面跑活,有些眼界,没怎么犹豫就表示同意。
    两人翻出家里为数不多的存银,打算第二天一早就送到胡家的。
    结果村里为这事闹开了,都在说胡家要价太高太过分,既是自家不做,便宜点或者干脆不要钱,教给乡亲们又咋样?乡亲们还能念他们一声好。
    更有过分的,骂谢寡妇一家都掉进了钱眼里,摆了几天摊,祖宗都不认,只认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