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福运娘子山里汉 第15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但想来过程是差不多的。
    历史上,华佗经过一次次的试验改进,最终配制出了麻醉散。
    他利用麻沸散减轻病人的痛觉,为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接上断掉的肋骨,切去溃烂的脾脏,通通不在话下。
    这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之下,已经算是极重大的手术了。
    而在麻沸散出现之前,这些是想都不敢想的,病人单靠身体硬抗,只怕疼也要疼死。
    只可惜后来,华佗一把火将多年心血付之一炬,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发明也就此失传。
    这位老铃医的方子同样没有流传下来。
    年深日久,后来的学医之人已经不相信,世上当真还有如此神奇的药方,而只把这则典故当成奇闻趣闻来看。
    季妧思索过后,还是决定如实相告。
    坦诚是合作的必要基础,而且以辛子期的聪明,糊弄是糊弄不过去的。
    更何况,之后治疗流浪汉,也绕不开这个点。
    “嗯……你听没听说过一种药,就是可以让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手术你懂的吧,接骨啊缝合啊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手术……”
    “你是说……麻沸散?”
    辛子期果然听过那个典故,而且明显是不信的态度。
    不过,他没有直接开口否定,或者嘲笑季妧。
    他在观察季妧,想确认她不是在玩笑。
    季妧坦然任他观察。
    半晌,辛子期似才找到说话功能。
    “我不曾听说大周有专研于此的圣手……”
    即便有,他也不敢相信,这种圣手会出现在邺阳,出现在他身边。
    “啊……这个……这个嘛……一切都是机缘巧合……”
    季妧摆了摆手,一副另有苦衷、别有隐情的样子。
    辛子期也就不好再追问她师承了。
    说不定是遇到了某位高人呢?这种机缘旁人羡慕不来,也难怪她如此讳莫如深。
    而且比起探索背景,他更关心事情本事。
    因为他心里有种莫名的直觉,直觉季妧说的是真的。
    这一猜想让他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辛家虽然专攻骨筋,但其实远没那么细化,只要是外伤,都治。
    就拿寻常的接骨续筋,或者处理伤口来说,这种疼痛一般人都很难忍下来,过程中往往鬼哭狼嚎。
    而季妧说的那什么开膛破肚,更是想都不敢想。
    如果真有那种药,给病人吃下去,就能让病人无知无觉的药,那么……
    季妧看出他想问,却因为顾忌而不敢问,主动开口道“我大致跟你说一下吧。”
    “这,这怕是不太好。”
    辛子期极力压抑住澎湃的求知欲。
    但凡医者,谁肯轻易将自己所长教于别人?
    更何况季妧要说的,还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神奇之术。
    她就如此随便的告诉自己?
    “没有什么不好的。”
    季妧不是不懂各行业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规矩。
    但懂,不代表一定要遵循。
    别的都好说,唯有知识不同。
    掌握在一个人手里的知识,永远是死的,只有传播出去,才能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福泽更多的人。
    “麻醉的产生与发展,始终伴随着手术,或者说,是人们缓解疼痛的需求催生了它……”
    麻醉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的范围太广,说起来也太过复杂。
    而麻醉本身就要好讲的多。
    说白了,就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造成可逆性的功能抑制。
    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在于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
    但怎么转述给辛子期,却是个难题。
    季妧只能尽量把一些专业术语,比如中枢神经、神经系统之类的名词,转化成辛子期可以理解的字眼。
    虽然往往词难达意,辛子期听的也比较吃力,但他却是前所未有的认真,态度甚至称得上庄严,如同聆听圣训一般。
    第211章 巧妇难为
    自古至今,其实有不少优秀的大夫都在致力于麻醉这件事情。
    为了帮助患者抵御疼痛,顺利实施手术,他们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有史料记载,在华佗之前,战国时期的扁鹊就已经用一种“毒酒”成功将病人放倒,并做完了第一场手术。
    马王堆汉墓中出土过一本《五十二病方》,上面记录的麻醉药,就是一种加了乌头的酒。
    晋皇甫的《针灸甲乙经》里还有关于针灸止痛的记载。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介绍过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
    但这些都只是萌芽状态,不论是麻醉的时效性还是安全性,均与现代麻醉药物无法相比。
    至于用冰把肢体冻的失去知觉,或者用带子勒紧肢体让肢体变的麻木,这些旁门左道,并不能算在麻醉之列。
    “听明白了吗?”季妧把要点挑捡着说完,询问辛子期。
    辛子期略显迟疑。
    “有些地方还不是太懂……我理解的是,有一种药,可以让病人的局部或者是全身都失去知觉,从而帮助病人无痛、舒适且安全的度过手术期……是这个意思吗?”
    季妧点头。短时间内能理解成这样,已经很难得了。
    “既然你专擅此道,那——”辛子期寡淡的脸上光彩乍放,“你是不是有这种药?”
    “这个……”季妧尴尬了。
    该怎么告诉他,临床麻醉,需要的不仅是麻醉药。
    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方法和技术,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这些都只是基本功。
    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借助复杂精良的麻醉设备,来进行周密的监测治疗。
    比如,当病人处于麻醉状态时,利用血压计、心电图、呼吸器、监测仪等,密切监视其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甚至是脑电波的起伏变化。
    这些生命体征,有助于帮助麻醉医生确定麻醉的深度,从而再借助麻醉机,及时有效的采取下一步措施。
    而且临床麻醉并不都是把病人放倒,它还有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之分。
    其下,又有不同细分。
    据此,麻醉药既包括局部麻醉药、全身麻醉药,还包括麻醉相关的镇痛药和肌松药等等。
    这些药品的使用方式也不只是口服或外敷那么简单,还要根据手术的类型、病人的年龄和体质等,选择是进行液体的静脉麻醉,还是气体的吸入式麻醉。
    季妧现在除了空有一身理论,既没有仪器也没有药物,就像个没有米的巧妇,除了干瞪眼,能做的实在有限。
    “这么说,你师傅没有把这种药的制法教给你?”
    季妧摇了摇头。
    辛子期才刚飘到云端的心,眨眼间就重重跌落下来。
    个中滋味,实在难以言表。
    可季妧也确实爱莫能助。
    她的专业属于临床学,不是药剂学。
    虽然后来因为兴趣,自修过中药学,也知道蟾酥、洋金花、薄荷脑、细辛、川乌、草乌这些中药都具有麻醉作用。
    但可惜的是,中药麻醉这块,她紧紧是了解,并没有侧重。
    因为自华佗之后,中药在麻醉上的突破实在有限,成就也有限。
    它在历史长河中失落了太久,即便起源的早,还是被发展迅速的西药麻醉后来者居上了。
    西药麻醉使用方便、药效持久、安全可靠,但它操作繁琐,而且对药物用量有严格的要求。
    用量不足,起不到很好的麻醉效果。过量的话,则会对人体的大脑以及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中药麻醉相对来说要安全的多,但弊端也同样很多。
    比如,麻醉深度不够,肌肉松驰不完全,往往达不到需要的效果。
    可眼下,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对了,上次去一德堂,除了石膏,我记得还让你帮我找几味药材,凑齐了吗?”
    辛子期的心神显然还悬在麻醉药上,随手指了指“凑齐了,另一个小包里就是。”
    季妧打开他指的那个布包。
    草乌、蟾酥、川乌、天南星、番木鳖……没错了。
    这是她曾经在某本珍藏古籍上看到的一则开刀药方,叫睡圣散。
    辛子期终于意识到什么“难道这些药材就是?”
    季妧点头,算是默认。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