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福运娘子山里汉 第1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前两年寇将军还在辽东镇守,咱们这边是聂老将军的儿子带兵,那会儿正是打得凶的时候,死了好些人,或许……”
    季妧没说话,其实心里早有这种预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说到底,归来的能有几人?
    她心里有些感叹,又觉得把护手霜卖给军营是对的。
    毕竟这场仗继续打下去,除了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还不知会有多少人员伤亡。
    远的不说,到时又要征兵可怎么办?
    谢寡妇家的二儿子也到征兵的年龄范畴了,到时候又要出多少像六祖奶奶家那样的悲剧?
    而如果大周败了,北梁长驱直入,首先沦为亡国奴的就是他们关北百姓。
    这么一看,自己也算尽了点微薄之力,虽然她的本意只是赚钱。
    回去的时候马车是空的,季妧盘腿坐在车板上,看着军营在视线尽头渐渐缩小,直至变成一个小黑点。
    她忽然想起那个马上的将军。
    虽然刚才并不曾见到真容,但那种经年驰骋沙场才能淬炼出来的杀伐气势,却着实让她出了身冷汗。
    那应该就是寇长卿了吧。
    听说他十三岁就披甲上阵,有一夫当关之勇;不满二十岁就收复了先帝在位时割让出去的辽东十二州,立下不世之功;镇守辽东七载间,敌军望风而披靡,再不敢来犯。
    相比之下,关北这边却连连失利。
    朝廷先是派了聂老将军镇守,只可惜英雄老矣,不久后就喋血疆场。换了聂老将军的儿子,不料虎父犬子,竟是只会纸上谈兵。
    听说最后还是张阁老在朝中力排众议,让寇长卿兼任关北统帅,期待他能挽狂澜于既倒。
    张阁老赌赢了。
    短短几个月,周军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不但扭转了颓势,还打得北梁毫无招架之力。若不是对方近来也换了个颇为厉害的主帅,只怕战事早就结束了。
    北梁常年处于冰天雪地,惯于极寒气候下的作战,就有意拖延到入冬,希图毕其功于一役。
    大周这边至少一半是南方征调来的兵,手脚遍生冻疮的情况下,战斗力削弱一半都不止,形势大大不利。
    如果能解决这个难题,也许大周这边就不必苦苦拖到来年春暖。
    季妧心里盼望着,护手霜真的能有所帮助。
    希望这个辽东的战神,也能成为她们关北的保护神。
    第22章 买买买(加更)
    谢大叔半道要拐去镇上一趟,怕季妧着急,问她要不要坐同村其他人的车先回去。
    季妧刚赚到银子,正需要添置些东西,本来是想先回谢家沟再和谢寡妇一起去镇上的,这样买完东西就能直接回大丰村。
    但看看斜挂在半山腰的太阳,又怕时间不够,便提出和他一道去镇上。
    经过这半日的相处,能看出来这谢大叔就是个踏实本分的人,所以不必担心财不露白的问题。
    到了镇上,谢大叔去铁匠铺修补农耕家伙什,季妧则去了北街。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她除了柴什么都缺,所以就先去了粮油铺子。
    油盐这些东西都比较贵,但作为生活必需品,贵也没奈何。
    四斤豆油一百六十文,四斤精盐六十多文,本来还想买些酱油醋的,一问价格大吃一惊,光这两样加在一起就要四五百文!
    小伙计还一脸神气的说这东西是京里新时兴的,一般人家吃不到,他们掌柜的托了门路才弄到居庸镇来卖。
    季妧暗暗疑惑,据她所知,历史上醋是很早就出现了的,虽然最初确实是贵族专用的奢侈品,但到了宋代就已经开始普遍起来。
    她原先觉着这个时代的种种都比较贴近宋明时期,看来终究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
    在伙计滔滔不绝的介绍中,季妧分别掀开缸盖看了看,色不正,又凑近闻了闻,味也不醇。便打消了买的念头,直接结账。
    伙计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满脸带笑的给她结了账。
    粮油铺子旁边就是米面铺。
    北方人吃麦子磨的面和小黄米比吃大米普遍,因而面的价格并不比米便宜多少,米是八文钱一斤,面是六文钱一斤。季妧米面各买了两斗,共花了二百八十文。
    买的时候爽快,买完傻眼了,这么多东西怎么弄回去?这一刻,季妧无比怀念起前世的购物车。
    “我来帮你吧,这些东西要送到哪?”粮油铺子那个小伙计看她站在街上犯难,就隔着柜台问她。
    好人啊!季妧忙把地址告诉他。
    小伙计转身去了与铺子相通的后院,片刻推了辆独轮车出来,把东西都搬到车上,推了就走。
    “噯?”季妧喊住他,指了指铺子。
    铺子门也没关,他就这么去帮自己送东西,会不会出问题?
    “不打紧!我和周边的人都相熟,他们会帮忙看着。这大下晌的也没啥客人,不瞒你说,我这铺子半天就进了你一个。”
    小伙计乐呵呵的,一路说个不停。之前还以为他只是为了推销东西话才那么多,这会才发现他根本就是个话痨,不过是个热心且不讨人烦的话痨。
    经过一家布庄,小伙计停了下来。
    “你不是要买布,这家比较好。”
    见他对镇上方方面面都很熟悉,季妧方才就跟他打听了一下,原想着把这些东西送到铁匠铺再回来买,没想到这人热心到了这份上。
    季妧也不是扭捏的性子,道了谢就快步走进布庄。
    布庄不大,品种也很单调,贴墙一排的货架上一半陈列着细布和棉布,剩下的多是粗布葛麻,都是比较经济实惠的布料。
    绫罗绸缎也不是没有,只占了货柜一角,上面还覆了层轻纱护着。想也知道,这种精贵东西只有在县城才吃得开,在乡下地方,销路还不如粗布麻布。
    一般来说,丝绸价最高,棉类次之,麻类又次之。跟掌柜的询问了一下,果然。一匹大头绢要六钱银,而细棉布四百文一匹,粗麻布一百五十文就能买一匹。
    一匹布差不多十三米左右,能做六七套衣裳。季妧要了三匹粗麻布和两匹细棉布,掌柜的一看是大主顾,忙不迭要领她去盖着轻纱的那个货柜。
    季妧摇了摇头,她现在小村姑一个,穿一身绫罗绸缎太扎眼,跟把元宝挂脖子上招摇过市没什么区别。
    不过她倒是想起来还有一样东西没买。
    “掌柜的,你这店里有没有棉花卖?”
    掌柜的一拍手“怎么没有!秋上刚收来的,又干净又宣和,不信你来看。”
    掌柜的挑起门帘,带她进了后院一间房,里面堆了足有半屋子棉花。季妧用手摸了摸,确实不是陈年棉花。
    冬天要到了,棉被和铺盖总需要两床,方便晾晒,天寒也可以加盖。还有棉衣,也要来两套。
    算下来差不多需要三十斤棉花才行,保险起见,季妧决定买五十斤,多了总比用的时候不够要好。不过棉花可不便宜,一斤就要40文。
    买了棉花自然还要买被里、被面和床单,考虑到换洗问题也得是两套,加上之前买布的钱,一下子给出去近四两银子,季妧小心肝实打实的抖了抖。
    只好在心里一个劲儿的安慰自己,没事没事,换算一下,不过才一千多块钱而已,不过才一千多块钱……而已。
    从布庄出来,又在猪肉铺子上割了三斤猪肉和十斤猪板油,猪肉十八文一斤,猪板油便宜一些十二文。
    板油就是猪肚子上最厚的那层肥膘,庄户人家最常吃的就是用板油熬得的油脂。比起略贵的豆油,猪油更禁吃一些,所以每家灶台上基本都搁着两个油罐子,一个用来装素油,一个用来装荤油。
    该买的都买的差不多了,到了铁匠铺门口,谢大叔正好出来。
    “我正要去找你,都帮你……这么多东西!”
    独轮车窄小,因此上面堆得跟小山似的,谢大叔和小伙计一起把东西搬到骡车上,视觉上看着比刚才少了一半。
    小伙计擦了擦汗,推着独轮车便要走。
    季妧见状忙喊住他“今天多亏你帮忙,太感谢了,要不我请你喝茶……”
    小伙计挠了挠后脑勺“不、不用谢!不麻烦……我还要回去看店……你以后多光顾我们店生意就好了。”
    每当季妧跟他道谢他就会露出这种憨笑,一点也不像做生意时的伶俐,倒是让人忍俊不禁。
    进了铁匠铺子,锅刀勺铲这些谢大叔都给挑好了。一口大铁锅九百文,一把菜刀八十文,锅铲和勺子都是六十文。
    季妧不得不感慨一句——农业社会的工业产品是真贵啊!
    把钱结给铁匠,又从对面杂货铺买了碗碟、洗脸洗脚用的木盆,还有牙刷牙粉等日用品,刚好谢大叔的东西也都修好了,两人便坐上车赶回谢家坳。
    第23章 谁闹谁有理
    回程路上,季妧和谢大叔商定包他的骡车回大丰村,毕竟这么多东西,而且天也有些晚了。
    谢大叔本就常往镇上和县上拉人赚家用,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回到谢家沟,远远就见谢寡妇娘家门口围了一群人,院子里正闹得不可开交。
    季妧挤进去一看,地上躺着个老太太,正是谢寡妇那瘫痪在床的老娘。
    一旁,谢寡妇正面红耳赤和弟弟弟媳理论。
    从周围的议论声中得知,原来是谢老娘今天又拉在炕上,马氏再也忍受不了,要把她抬到村外废弃的土地庙去。
    泼辣如谢寡妇,在娘家人面前明显处于下风,她好声好气求自己弟弟,外面天说冷就冷,把人放到土地庙会出人命的。
    可弟弟被马氏管的服服帖帖,习惯了装聋作哑,根本不理这事。
    几人拉扯之间,谢老娘硬被连席带人抬到了当院,马氏还丢下一句,“要么送土地庙,要么你这个孝顺女儿把人接走!”
    季妧看在眼里,心想难怪马氏非要谢寡妇今日过来,原来是早就打算好的。
    不止季妧,在场谁不知道,自谢老娘瘫痪在床,谢昆和马氏只照顾几天就撂了挑子。
    眼看老人家一天吃不上一顿饱饭,拉床上尿床上也没人管没人问,谢寡妇只能三天两头往娘家跑,既要照顾老娘,还要帮弟弟家干活,为此还落了一身埋怨。
    缫丝厂的管事不满她总是不来上工。她把好东西都送来娘家,最后进了几个外甥的嘴,家里那几个孩子眼巴巴盯着鸡蛋咽口水的样子,她硬是狠心当做看不见。
    她图什么?不就是想着弟弟和弟媳能念她一点好,不要苛待老娘吗?不然她又何必天天送上门受这个窝囊气。
    “大弟,你说句话。”谢寡妇眼眶通红,季妧从没见过她这个样子。
    “我没什么可说的……”谢昆小声嘟囔了一句。
    马氏一把将他拽到身后,叉腰对谢寡妇道“你有什么事只管对我说,但今天不管你说啥,死老太婆都不能搁我家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