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在年代文里逆袭 第15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在虎骨酒和药酒的双重作用下,孟安京的风湿减轻大半,不像往年那样经常疼得夜不能寐。
    病痛减轻,伙食好,又赶上农闲,顾立春派的活又轻省,他的身体也开始慢慢恢复,青黄的脸上渐渐有了血色。
    不仅是他,劳改院里的人身体状况都在肉眼可见的好转。
    午饭后,大家都聚集在院子里晒太阳发呆,偶尔也聊会天。
    老袁抽的烟又提高了一个档次,这是孙厚玉给他的,因为他老给孙厚玉讲些跌宕起伏的破案故事,孙厚玉听得入迷,就时不时地拿香烟和吃的给他。老袁心情一好,就会时不时地提点孙厚玉一下。
    老袁靠着墙根一边晒太阳一边吞云吐雾,他看周围无人,便对孟安京说道:“顾科长真是个好孩子,连虎骨酒都给你弄来了。念群也领到工资了,你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孟安京苦涩地笑笑:“还能有什么盼头?不过是苟活着罢了。”
    老袁淡定道:“谁不是苟活呢。都挺着吧,熬过去就是胜利。”
    他们正说着话,孟念群拎着两桶热汤走进院子,他笑着说道:“大家赶紧拿饭盒过来,猪场有人钓到鱼请客,我也分到几条鲫鱼,给大伙熬了两桶鱼汤。”
    赵高和吴胖他们钓了一大盆鱼,孟念群去帮忙收拾,大家觉着大冷天的,心里过意不去,就给他了半盆小鲫鱼。孟念群拿去偷偷熬成了鱼汤,给大家补营养。
    他就是从劳改队里出来的,这里的人,除了极个别人,大多都很好,以前的孟念群不敢也没机会帮助他们。
    自从来到五场以后,监管宽松,向来睁一只闭一只眼,群众善良不爱举报,再加上又有顾立春撑腰,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从最开始偷偷地接济父亲,慢慢地开始接济跟他们父子走得近的人,到了这几个月,革委会的两个监督形同虚设,孟念群愈发大胆,得了点好东西就悄悄在厨房做好,直接拎到院里分给大家。
    炊事班每次有剩饭剩汤,他就说:“这些我拿去喂猪了。”最后剩饭剩菜大部分都进了这些劳改犯的肚子里,孟安京一个人吃不了这些,大家伙都能跟着沾光。
    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表现再积极的人也不会去告状。所以,劳改院里一直是风平浪静。
    众人一听到有鱼汤喝,赶紧进屋去拿饭盒,排队领鱼汤。
    孟念群给每人分了一大饭盒鱼汤,桶底还有不少鱼肉,最后都倒进了老袁和孟安京、林教授等人的大饭盒里。
    老袁眯着眼笑吟吟地道:“你小子越来越能耐了。”
    老袁喝完鱼汤,摸摸自己的肚子,风趣地说道:“我身上这几斤肉都是因为你长的,还是老规矩,先记帐上,以后还你。我长一斤肉还你十斤猪肉。”
    孟念群也比以前活泼:“袁叔,你要这么说,我加把劲把你喂到200斤。那你不得还我几百斤猪肉?”
    老袁笑骂道:“你当养猪呢?还200斤。”
    大家一起跟着笑,这种欢快的气氛让人险些忘记这里是什么地方了。
    孟念群不好久呆,分完鱼汤,跟大家说几句话就提着桶回去了。
    孟念群回去发现顾立春还在办公室,就进去给他送了碗鱼汤。
    顾立春喝了半碗鱼汤,又开始伏案写申请报告。各项数据已经整理好,只剩下写了。
    这几天,他早打好了腹稿,写得一点也不费劲,洋洋洒洒五千多字,从各方面详细论证了集资建房的现实意义、社会意义和战略意义。再附上几张表格和图纸证明它的可行性和实操性,在报告的结尾是一长串职工签名。
    第二天上班时,顾立春把誊写好的报告拿给邓场看。
    邓场对集资盖房的事也略有耳闻,他飞快地看完报告,双目炯炯地看着顾立春说道:“你挺能折腾的,还以为你冬天要歇歇呢。”
    顾立春认真道:“为人民服务是我们革命干部的职责,人民的生活还需改善,哪能休息?”
    邓场竖起拇指称赞:“挺好,思想红,觉悟高。”
    猛然被夸,顾立春都有些不习惯。
    邓场故作无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顾立春认真纠正道:“邓场,这叫做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4-27  21:00:56~2021-04-30  15:11:0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納涼龜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納涼龜  91瓶;暧昧~  50瓶;小钱钱  29瓶;囡囡、语涵  20瓶;小拂在减肥  16瓶;煙煙  15瓶;水田种玉米、乌鸦、小语  10瓶;joy、洋洋  5瓶;double、37656526  3瓶;羽  2瓶;阿筝、千言不如一默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6章 透过现象看本质
    邓场嗯了一声,  算是消极回应。
    两人接着讨论申请报告的事,邓场考虑了一会儿,又问了一些细节问题,  顾立春早有准备,对答如流。
    邓场问:“房子打算建在哪儿?”
    顾立春抽出画好的简易规划图,  指着图纸说:“我的规划是建在这里,公园南边,  这里有一大片空地,  风景不错,附近有一条小河和小溪,  取水方便。距离五场场部也不远,抄近路十来分钟,  以后可以规划成新的生活区。”
    邓场盯着规划图看了一会儿,问道:“你画的?”顾立春点头。
    邓场又夸了句:“画得不错。”
    他接着问:“跟基建科沟通了?老赵怎么说?”
    顾立春说:“沟通过了,基建科全力支持。”
    邓场琢磨了一会儿又问:“那房子以后归谁?”
    顾立春答道:“这是职工自己出资建立的,  但土地是农场的,  我觉得房屋的使用权应该归工人所有,或者是农场和工人共同所有,工人有居住权和出租权,  房子只能在本场工人间流转腾换,但不得出售给外人,这样合适吗?”
    “先上报给总场,  且得讨论呢。”
    顾立春一想也是,集资建房这个提法在这个年代应该是新鲜事物,  好像是80年代以后才开始普遍起来,估计得讨论一阵子。
    申请报告递交上去,果然引起了总场场部的激烈争论,  邓场和朱书记也被叫过去列席讨论。总场领导干部最终分成两派,一派同意,觉得不用场里出一分钱,也可以为职工解决住房难题,这么好的事当然要赞同;一派激烈反对,他们认为这不符合规矩,就没听说别的农场别的地方这么干过,要是出了事,谁负这个责任?两派各有各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暂时没有结果。
    这也在顾立春的预料之中,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会受到阻碍。
    这件事在农场的工人和家属中间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很多人拍手叫好,也有一部分职工认为,这样做不妥当,房子就应该是农场盖好发给他们,凭什么还要自己出钱盖房?还有的人犹豫不决,他们打算先观望一阵,看看结果再说。但是不管讨论的结果如何,顾立春这个名字再一次名扬全场。
    五场的年轻人特别关心这个问题,家中孩子多的职工也关心。赵高他妈还特地跑来一趟向顾立春打听情况,他们家三个儿子,眼看着也到了结婚的年龄,房子只有一套,现在住着没问题,要是儿子以后结婚就不够用了。
    现在事情结果还没出来,顾立春也不好把话说得太满,只能说道:“阿姨,你再等等,看看总场那边是怎么决定的。不过我建议,你们要是方便的话,可以先筹钱。一旦总场同意,咱们这边就可以报名交钱了,谁先交钱谁先分房。”
    赵高妈一听也是,赶紧火急火燎地准备回家商量筹钱的事。
    临走前,她忍不住训赵高和赵建立一顿:“你们兄弟三个真是蠢得没边了。连金发那个秃头都能找到媳妇,你们俩白长了满头的头发,就不会自个儿去找一个?真是的,一代不如一代,还不如你们的老子,他还能找到你妈我这样的好媳妇呢。”
    兄弟两人对视一眼,苦笑不语。
    赵高妈骂完两个儿子,又笑着对顾立春说道:“立春,你说我要有一个你这样的儿子该有多好,我睡着都能笑醒。你以后好好提点提点他们仨。让他们多干点正事。”
    顾立春笑着回答:“好的阿姨。”
    赵高妈这才风风火火地离开了。
    集资盖房的事争论了一阵子,最后还是批下来了。
    之所以能批下来,一半是顾立春的申请报告说服了一部分人,一半是因为这帮年轻人跑得勤,他们自发自动地、三番五次地找场办哭诉、诉苦,先还有人带着孩子一起去哭。大有不给解决就一直来找的架式,弄得大家都烦不胜烦,领导们开会讨论几次后,最后只得同意。
    因为同意派的人说,谁要是不同意,以后职工再来找,就去找他们。这下,他们还能说什么?来找他们的人要是少的话,还能各个分化,好好劝回去,这一来一大群,谁劝也不理,他们也是无计可施。这帮人思来想去,觉得反正农场只是出地方,又不要场里掏钱,他们同意了也不会损失什么,干脆同意得了。
    决议通过后,农场场部也向上级农垦局打了申请报告,总场的报告加上顾立春的申请报告一起递交上去,几天后,农垦局的批复下来了,说集资建房是农场职工的集体行动,在社会主义路线范围内,让农场根据本场实际情况斟酌着办。
    邓场看到批复,简单地总结一句:“就是可以办。”
    总场场办很快就下达了通知,同意集资盖房,但也加了一个附加条件:先在五场试点,如果效果良好,再在其他分场推广。房屋所属权归农场和个人共同所有,职工只有居住权,不得出售和出租,职工之间换房也必须经过场部同意。
    消息一传出来,五场一片欢腾,大家奔走相告。
    其他分场的职工和家属羡慕妒忌眼红。可眼红也没办法,谁让这个办法是人家五场先提出来的。
    想到这里,其他分场的职工都用嫌弃的眼神看着他们的干部:干啥啥不行,摆谱第一名。瞧瞧人家顾同志,人家是真干实事干大事,干的是。干部和干部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对于盖房子这事,顾立春只负责出主意和出嘴,其他的后续事项都交给别人去办。财务科负责登记收钱,五场一共有100户职工报名参加。每户先交800元预付款,等房子建好后根据实际造价再结算,多退少补。这笔钱不是小数目,但对于双职工来说还能承受,实在不够再找亲戚朋友凑凑也行。顾立春提的另一个方案,就是跟后世还房贷差不多,场里出钱盖房,职工先交三成的预付金,以后每月从工资里扣钱,这个方案职工愿意,但总场没有批准。这也正常,总场的理念是,场里能不出钱就不出钱。
    职工报完名,交完钱,后勤科和供销科便开始忙着采买各种建房的材料、砖头、木料,沙子、水泥等材料一大车一大车地往场里拉。
    基建科和生产科还有生产队的队员是主力军,群众的积极性很高,那些年轻人自动自发地来帮忙干活,工作态度十分认真,这房子是自已要住的,能不认真吗?那些没报名的也毫无怨言,顾立春在宣传中说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今天,你帮大家,以后大家帮你。
    房子先盖第一期,一栋六层板楼和两排平房,每栋平房都有一个大院子。
    按照顾立春的申请报告,农场的职工每人都有资格集资分房。不过,考虑到年轻夫妻的刚需,他们这些已经有房的、单身的,还有干部都往后排,等到以后再说。这样分配,大家都觉得公平公正,毫无异议。毕竟人家干部都往后排了,他们还能说什么?
    这件事,使得顾立春在年轻人中的威望又往上提升一档。
    大家一提起他就是满满的骄傲:“我们的小顾科长,我们顾哥。”
    就连孟念群也比以前更招人喜欢,因为他长得像顾立春,还有人对他说:“孟同志,你以后会有后福的,大家都说你这种长相一看就聪明有灵气有福气,旺家旺场。”
    孟念群:“……”第一次有人这么说他。
    还有人头头是道地给孟念群分析:“你看看小顾多旺家旺场,干啥啥成。他一来,咱们五场大变样,你家的祖坟可能没小顾家的好,比他差些,但肯定也差不太多。你且等着吧。”
    孟念群低着头,忍着笑,连声说是。以后这些人若是知道他和顾立春是同一个祖坟不知道会怎么说。
    ……
    五场的群众劳动积极分子多,新婚小夫妻中最积极的要数金发和郭红梅。
    金发干活最积极,哪里都能看到那颗亮闪闪的光头,郭红梅也受到家属们的喜欢,因为这姑娘能写会算,说话办事颇有章 法。那些家属多半文化水准一般,在写算方面是弱项,她们对郭红梅是颇为推崇和喜欢,有什么事需要和领导沟通的,就推举她出来代表大家。
    郭红梅受到大家的肯定,越发自信,整个人像是突然长开了似的,越来越容光焕发,金发高兴的同时也更加警惕,生怕别人抢他媳妇。郭红梅去上课,金发也跟着去。
    顾立春一看有人主动来上课,那就加课,一门新课程应运而生。
    金发一看课程表不由得傻眼了,这男同志的课跟女同志的怎么还不一样?
    男同志不但要学习养猪、修理家具,还要学习做饭和上思想政治课,题目是“怎么当一个有马列主义领袖思想水平的无产阶级革命派丈夫和父亲”。
    金发:“……”
    他不解地问顾立春为什么要开这门课,顾立春话不多,但很戳心:“比你头发多的、长得英俊的都在学,你不学,你不怕被人比下去?”
    金发一听这话,身躯一震,赶紧认真学习去了。
    孙厚玉等人可高兴了,顾哥这是打着学习的名义为猪场和炊事班输送劳动力。
    趁着金发学习的功夫,顾立春继续给郭红梅上课。
    上完课,他开始进行课堂提问:“郭同志,金同志最近表现怎么样?有没有进步?”
    郭红梅:“他进步很大。不过,我有一些别的情况想反映。”
    顾立春:“你说。”
    郭红梅向顾立春反映的是王铁的事情。一般人都爱跟风,连结婚也不例外。本来以前只有金发急着找对象,王铁一点也不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