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3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可能是为了找回面子,也可能是为了在女儿面前摆架子,余大庆一副过来人的样子:“那就好,你还年轻,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在公社是后辈,要尊敬领导,给领导面子,别什么事都自己出头。一个女娃子,太过掐尖要强出风头不是什么好事,惹人闲话,以后谁敢要你这样不顾家的女人!”
    余思雅差点被气笑了,她稀罕啊?她需要男人来证明她的价值吗?都同样要天天工作赚钱养家,凭什么女人就得被要求顾家?为什么不是男人顾家?
    她想反驳余大庆的观念,可看他那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旁边胡桂花那副确实如此的神情,顿时没了兴趣。
    他们的观念已经形成了,不是她几句话能改变的。既然改变不了,何必跟他们啰嗦,浪费口舌。
    姜美丽看出了余思雅的不悦,赶紧插了一句:“爸,思雅难得回来一趟,你别抓住她一直说啊,妈跟小妹还想跟思雅说会儿悄悄话呢!”
    家里就属胡桂花和小妹余香香跟思雅的感情最好。
    对这个即将给他们家生大孙子的媳妇,余大庆还是要给两分面子的,他站了起来:“好好陪陪你妈,你妈一直念叨着你。”
    余思雅含笑点头,然后跟着胡桂花进了屋。
    胡桂花把余思雅拉进屋子里,握住她的手说:“思雅,你别怪你爸说的话难听,这女人太要强,男人不喜欢的。你还这么年轻,又这么有本事,迟早要嫁人的,妈也盼着你嫁个好人家,过上好日子。”
    余思雅点头。回余家可真是个酷刑,余大庆当他是天王老子,在家里一言九鼎,不可一世。胡桂花絮絮叨叨,关心是关心女儿,但也很烦啊,尤其是催婚这个事。
    她算是领会到了当代年轻人们为何怕过年了。
    “哎呀,你别光点头,你有没有把妈的话听进去。思雅,公社里有不少没结婚的年轻干部吧,你有没有看中的,要是看中了,让人上门提亲啊,这过完年你都19岁了,你看看隔壁的菲菲,跟你同年的,人家孩子都能在地上爬了。”胡桂花拉着她一个劲儿地说。
    余思雅被她念得头痛,敷衍地点头:“我知道了,等有合适的再说吧。对了,香香呢,她念书成绩怎么样?”
    “就那样呗。”提起小女儿,胡桂花来了精神,拉着余思雅说,“我听说养殖场又添了机器,明年是不是要招更多的人啊?思雅,你得照顾照顾自家人啊,回头招人的时候,把你小妹招进去怎么样?”
    余思雅吓了一跳:“你说什么,香香今年才多大啊?”
    记忆中,原主的这个妹妹今年才上小学五年级,明年才上初中,她上学比较晚,九岁才上的一年级,过完年也就14岁。这么点年纪送到养殖场工作,亏他们想得出来。
    胡桂花不满余思雅的咋咋呼呼:“你大惊小怪什么,过完年香香就14岁了,过两年就可以开始说婆家了,还小吗?你看隔壁村的老杨的儿子15岁不是顶替了老杨在粮站的工作,这有什么稀奇的?”
    余思雅无语,看来她真有点跟不上时代。
    见她不说话,胡桂花旧话重提:“思雅,你们反正都要招人,不如用自己人。香香你知道的,她做事勤快,手脚麻利,去了养殖场也不会给你添乱的。你就把她弄进去吧,也省得她以后像咱们这么辛苦,天天在土里刨食了。”
    这是胡桂花的真心话,她觉得小女儿要是能做了工人,那可是相当光荣的事,以后说亲也好说,能说更好的人家。
    余思雅实在不敢苟同她的观念。
    “不行,我们养殖场有硬性要求,招工必须得初中毕业,香香小学都没念完,这怎么行?”
    胡桂花撇嘴:“饲养员不是没学历要求吗?”
    余思雅无语:“饲养员起早贪黑,要养几千只鸭子,过年都没要轮流上班,没个休息的时间,每个月工资才八块钱。你也想香香去干这个?”
    “八块钱怎么啦?这可比你爸和我种地强。再说,过年你不是还给她们发了八块的奖金吗?”胡桂花也是听说了这事特别心动。
    余思雅一句拒绝了她:“不行,饲养员只招军属、烈属,算是对军人家庭的一种照顾,香香不符合条件。另外,你好好想想,是我这样坐办公室,拿更高的工资好,还是让香香天天去养鸭子的好?”
    “你,你这不是特殊情况吗?思雅,香香可是你的亲妹子,你就不能帮帮她,通融一下吗?”胡桂花还不肯放弃。
    余思雅按住额头:“这个事,你以后不要再提了。要是十几岁就去养殖场当饲养员那么好,我为什么不把红英和建东弄进去?他们俩要是去上班了,每个月还能给我拿一二十块钱回来呢。你自己好好想想,我不会害香香。你们要不听我的,就按照规矩来,自己去应聘,能招上是你们的本事,招不上,也跟我没关系!”
    “你……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说。”胡桂花有点不高兴,但她性子软,也发不起脾气,真是气得背过身抹眼泪,“别人都说你有出息了,咱们娘家也跟着沾光,可结果呢,上次让你给你哥哥安排工作,你推诿,现在让你给香香安排一下,你也说不行。娘家人沾你什么光了?”
    余思雅感觉跟她理论简直比上班应付客户领导都心累。摊上这样的娘家人,说好不好,说坏又不够坏,没法好好相处,也没法断绝关系,只能敬而远之了。
    “我是养殖场的负责人,我要以身作则,按照规矩办事。不然我要坏了这个规矩,很快就会有人把我拉下来。我还是那句话,要进养殖场,凭本事。你们作为我的娘家人,我不求你们给我多少支持,但不要拖我的后腿好吗?”这话余思雅说得有些严厉。
    胡桂花被吓到了:“谁,谁还能拉你下来啊?”
    余思雅不想跟她讲自己被眼红穿小鞋的事,否则依胡桂花的性格,肯定会传得满公社都是。
    “没谁,我就举个例子。香香要是想念书,你们就让她念,她的学费我去学校给她交,她要是能考上高中,以后的学费和生活费我也包了,不用你们花一分钱供她上学。她要是不念,也随便你们吧。这是两块钱,你自己买点自己喜欢的,我还有工作,先回去了。”余思雅站起身道。
    胡桂花讪讪地接过钱:“你怎么刚来就要走啊?在家里歇一晚,吃顿饭吧。”
    余思雅心说,她要留下吃饭,那得吃得自己心塞,还是别给自己添堵了。
    “不了,还有事。”
    胡桂花依依不舍地把她送出了门。
    刚走到出堂屋,姜美丽就摸着肚子笑容满面的走了出来:“思雅,怎么刚来就要走啊?对了,你们养殖场不是做了不少酱板鸭吗?爸妈都还没尝过呢!”
    余思雅明白了,这是他们看了她送来的礼物,发现里面没酱板鸭,不高兴呢。
    不高兴也没办法,她送的东西加一块儿也好几块钱了,在这个时代来说,这些礼物并不算寒碜。
    “这样啊,那等供销社卖的时候去买一只给爸妈尝尝呗。”余思雅假意没听懂姜美丽的暗示,叫住了胡桂花,“回去的路我熟,天气冷,你就别送我出去了!过完年,工作忙,我就不过来了,你有事到家里找我。”
    “怎么这么忙,年也不拜了吗?”胡桂花很不舍,女儿回家就坐了一会儿,连口水都没喝,她将余思雅送到大门口,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中这才折了回去。
    姜美丽坐在堂屋里,一边烤火一边嗑瓜子,瞧见胡桂花回来,吐了一口瓜子皮,撇嘴嘟囔:“妈,外面都传遍了,公社干部每人都发了一只酱板鸭。思雅也真是的,得了好东西也不给你们拿过来,就自己吃了,看看,她都带的什么,水果糖,饼干这些不值钱的……”
    “嫌弃不值钱,那就别吃,都扔了!”余大庆从屋里出来,黑着脸说。
    姜美丽一看到是他马上变了脸:“爸,我,我这就是说说,好好的东西丢了多浪费啊。对了,妈,香香的事你跟思雅说了吗?”
    提起这个,胡桂花脸就垮了下来,她捏着衣摆,小声说:“思雅说养殖场招工得初中以上文化,让,让香香再念几年书,她给学费。他爸,我看就让香香再念几年吧,你看思雅多念了几年书这不就有出息了?”
    “有出息有什么用,也没看她照顾照顾娘家人。”余大庆虽然口气很不高兴,可到底没反对这个提议。虽然他跟余思雅关系还是不怎么好,但到了外头,谁不恭维他生了个好女儿,女儿能干。
    ——
    余思雅出了余家村,回去的路上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公社里大家都沾亲带故,都是熟人,余家人想走她的路子,别的人也未必不想钻空子。
    余思雅也不是完全排斥关系户,只要踏实肯干,有真本事,用谁不是谁?关系户和非关系户对她来说都没区别。怕的是招一些好吃懒做、偷奸耍滑,带坏了养殖场的风气。
    招工这个事,以后她也要逐渐放开,让小李负责,那这个情况得先给他提提醒,谁都不能破这个例,开了这个口子。
    余思雅发现放假她也闲不下来,还有一堆工作等着她去整理。
    好在家里的事不用她操心,年夜饭也是沈红英姐弟俩弄的。这半年来,家里的事都是靠他们自己折腾,经过不断的摸索,弄起来也是像模像样了。
    除夕晚上,他们弄了整整六道菜。一个红烧肉,一个香煎鲫鱼,一个糖醋排骨,一个猪蹄烧黄豆,一个素炒小青菜,还有一个萝卜骨头汤。
    余思雅看着摆了一桌子的饭菜,高兴地说:“红英和建东,你们姐弟俩今天辛苦了。”
    “我们不辛苦,嫂子吃饭了。”沈红英腼腆地说。
    余思雅拿起了筷子,三个人边说边吃饭,热热闹闹地过了一个年。吃过饭还要守岁,余思雅拿来一个底部破了洞的瓷盆,烧上火炭,点上蜡烛,摆上水果糖、瓜子、饼干。
    “咱们今晚三个人一起烤火聊天守岁!”
    家里难得这么热闹,两个孩子都很兴奋,沈建东还跑去抓了一把花生,拿了根小棍子过来,在火炭里烤花生给大家吃。
    聊着聊着就说到了拜年上去。
    余思雅说:“过完年养殖场还有很多工作,我娘家那边都不过去了,所以我恐怕没时间陪你们去拜年。你们要去哪些亲戚家拜年,列个名单给我,跟我说说亲疏关系,回头我给你们准备上礼物。”
    没时间自然只是借口。余思雅实则是不想添麻烦,人情社会,很多又是长辈,人家要请你帮个什么忙,大过年的拒绝对方不高兴,不拒绝又要坏规矩,索性不去。
    再说,沈跃都死了,她跟这些亲戚还有什么关系?她要认,他们就是亲戚,不认,那就是陌生人。
    但沈红英和沈建东不同,他们俩还是跟这些人有斩不断的血缘关系,所以她也不介意花点小钱,给姐弟俩做做面子。
    谁知道提起这个,姐弟俩脸上的笑容垮了下来,落寞地垂下了头。沈建东泄愤地拨了一下火星子:“嫂子,不用去了,咱们早跟舅舅他们断绝了关系。”
    余思雅挑眉:“没来往了吗?”
    沈红英低声说:“没有,八年前,我爹死的时候,就断绝了往来。当时我哥也才14岁,我跟建东一个7岁,一个5岁,都要人养,负担很重。我舅舅就劝我妈丢下我们改嫁,我哥气得跑过去跟他们打了一架,说咱们家就是去讨口也不用他们管,以后就没这门亲戚了,然后大家就没了往来。”
    难怪沈母过世的时候也没听说她娘家的人过来,原来两家早闹翻了。但亲姐妹去世,都没人来看看,也未免太薄情了一些。
    屋子里的气氛有些凝重,余思雅为了缓和这种气氛,开玩笑道:“我就说建东这冲动的性子像谁呢,原来是像了你们哥哥。”
    “我哥最厉害了,他在的时候,大伯三叔都不敢欺负咱们。”沈建东咬着唇带着哭腔说。
    余思雅想给自己一巴掌,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大过年的提什么沈跃,这不是让两个孩子伤心吗?她赶紧转移话题:“对了,你们明天要去大伯三叔家拜年吗?”
    沈建东不乐意:“谁去他们家,我才不去呢!”
    “先别把话说这么死,要是他们也不来就算。可若是他们来了,你们也得去拜年,把嫂子送出去的红包要回来,反正拿了红包,抓了糖、瓜子啥的也不吃亏。”余思雅笑着教他们。
    沈建东夸张地吐了吐舌头:“不是吧,他们还好意思来咱们家拜年呢?我路上碰到都不叫他们了。”
    沈红英忧心忡忡地说:“那可说不好,当年哥打了他们,两家都不跟咱们说话了,可等哥去当了兵回来后,他们还不是上咱们家。每次哥要走的时候,还请咱们吃饭呢!”
    后面半截余思雅没听清楚,她只记住了前面一句,沈跃又打人了,先打得跟外家断绝了关系,然后又把本家亲戚给打得几年不通来往。
    她努力想了一下,沈跃的样子是不是一脸凶相,却发现自己怎么都想不起来他的长相。
    短短半年,原主的好多记忆都开始模糊了,很多事,她有印象,但具体的却很难记起来。
    “嫂子,嫂子,我们听你们的,要是他们敢来咱们家拜年,咱们也去,一定要把红包收回来,绝不能便宜了他们。”沈建东连续叫了余思雅好几声,斗志昂扬地说。
    余思雅笑眯眯地点头:“这就对了。来,你们俩帮我包红包吧。”
    她进屋拿了先前准备好的红纸和剪刀出来,将红纸剪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三人开始包了起来,然后用晚上剩的米饭粘一下。
    沈红英手巧,速度很快,做得也最好看,最后余思雅干脆不叠了,等她叠好就往里面塞一毛钱。普通亲戚的小孩过来拜年,塞一毛钱的红包就够了。
    包完了红包,十二点也到了。
    余思雅像变戏法一样,嗖地一下从口袋里摸出两个红包,递给姐弟俩:“红英,建东,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谢谢嫂子!”沈建东接过红包就乐不可支地拆开了,然后拿出里面崭新的一元钱,高兴地扬了扬,“哇塞,我第一次收到这么大的红包,嫂子你真是太好了。”
    余思雅揉了一把他的脑袋:“行了,睡觉去吧,好好念书,要是明年你考上了高中,过年我给你包个更大的红包。”
    提起这个沈建东就没精神了,撇嘴嘟囔:“真扫兴,大过年的嫂子你还提念书的事。”
    余思雅笑着摇了摇头:“好,嫂子不说了,去睡觉吧,天气冷。”
    沈建东高兴地跑回了自己的屋。
    沈红英两只手攥着红包,有些羞涩地看着余思雅:“嫂子,我,我今晚能不能跟你一起睡啊?”
    余思雅其实不大习惯跟人同睡一张床,可对上沈红英害羞紧张的眼神,她又不好拒绝。算了,就一晚上。
    “走吧,把你的被子抱过来,咱们一人盖一床,免得冻感冒了。”余思雅取了个折中的法子。
    沈红英高兴地跑了出去:“好,嫂子你等我。”
    不一会儿,她就抱着被子过来,爬上了余思雅的床。
    他们家的是乡下的那种木头床,大概一米三五左右的宽度,冬天睡两个人挺挤的,余思雅往里靠了靠:“睡吧。”
    沈红英赶紧吹灭了蜡烛,钻进了被窝里,屋子里黑了下来,也安静了下来。
    就在余思雅快睡着的时候,旁边的沈红英忽然翻了个身,带着哽咽的声音小声说:“嫂子,我想我娘,想我哥哥了……”
    余思雅的睡意荡然无存,她就说嘛,好好的沈红英怎么突然要跟她睡了,原来是大过年的想念逝去的亲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