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朝为田舍郎 第41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弓箭上前!”叛军举剑厉喝道。
    数千弓箭手纷纷列于前,令旗高举,箭矢斜指向天,令旗挥落,箭矢铺天盖地如暴雨般朝对面的神射营倾泻而去。
    神射营的将士却动也不动,神情冷峻地平端着枪,将领未曾下令,就算被射死也不能动,这便是安西军中严厉的军令。
    而此时的叛军前阵却已明显躁动不安,相比之下,两军高下可见一斑。
    漫天箭雨朝神射营倾泻而来,然而令叛军绝望的是,箭雨看似凌厉,但在空中时去势已缓,最后无力地落下,竟只落在神射营前方五十步外,神射营将士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如今的弓箭通常的射程是一百五十步左右,所以古代便有“百步穿杨”的成语,却从来没听说过“两百步穿杨”的论调。
    而此时的叛军和神射营之间相隔却是两百步,弓箭的射程根本无法达到。
    一通箭雨操作猛如虎,结果连人家的边儿都没挨到。
    悲催的叛军没想到小丑竟然是自己……
    弓箭只有一百五十步的射程,但燧发枪却不止一百五十步,孙九石下令在两百步外止步自是有道理的,两百步的距离能够完美地对叛军形成降维打击。
    见叛军的弓箭像腹泻前的响屁一样,刚有了动静便消停了,孙九石冷冷一笑,挥起了手中的令旗嘶声喝道:“第一排下蹲,准备——”
    神射营第一排早已蹲下,举枪瞄准了对面的叛军。
    “放——!”
    轰的一声巨响,叛军前阵如同被狂风吹过的麦浪一般倒下一片。
    “第二排上前,准备,放——!”
    “第三排上前,准备,放——!”
    三排枪击,五千发铁丸全部射向对面的叛军,叛军死伤无数,前阵的阵型全乱了。
    这不是一个水平层次的较量,这是降维打击,是欺负人。
    叛军的阵型已完全崩溃,根本没有成型的阵列,无数人凄厉地哭喊,惨叫,抱头嚎哭,有的索性扔了兵器便往后跑。
    诚如顾青所言,如今的叛军已非当初安禄山起兵时的范阳三镇边军了,经历了一场场大战后,叛军的精锐已经被消耗了许多,补充进来的都是叛军从关中强行充军的青壮农户,他们的战力低下倒也罢了,没有坚定的战斗意志,一旦遇到挫折掉头就跑,便会影响全军的士气,整支军队士气的崩塌便在顷刻之间。
    叛军前阵节节败退,孙九石下令全军步行推进。
    叛军退,神射营进,两军交战没多久,胜负便已一目了然。
    位于中军指挥的安守忠对前阵的交战状况看得清清楚楚,眼皮一阵抽搐,忍住心头的恐惧,神射营那种古怪又犀利的兵器同样对他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巨大冲击。
    安西军有此神器,天下何人是顾青的对手?
    狠狠咬了咬牙,安守忠怒道:“老夫从来不信什么天下无敌,天下哪里来的无敌?千古艰难事,唯死尔!来人,传令中军调拨一万骑兵,对安西军发起冲锋,不管你多么厉害的兵器,唯快可破!”
    一万骑兵迅速被调拨出列,在一名披甲武将的指挥下,列阵朝神射营冲去。
    孙九石仍然不慌不忙,骑兵当然可怕,但是,神射营手中的兵器更可怕,它本来就不是应该出现在这个年代的东西,是顾公爷的聪慧匠心将其创造出来了。
    利器在手,天下无敌!
    “神射营,准备——”
    面对急速冲锋而来的骑兵,孙九石仍然冷静地举起了令旗,面前是千军万马之敌,但神射营,却稳如泰山,坚如磐石。
    五百步,四百步,两百步……
    “放——!”
    轰的一声巨响,前方冲锋的叛军骑兵纷纷栽落马下,随即眨眼间被后面飞快奔驰的骑兵踏成了肉泥。
    轰!
    又是一阵枪响,骑兵又倒下了一批。
    两百步的距离,神射营只来得及放三枪,但这三枪对骑兵造成的不仅仅是伤亡,还有障碍。
    无数被击落的骑兵给后面冲锋的骑兵形成了一道道血肉墙壁,骑兵的优势在于冲锋的速度,前面一批批倒地的骑兵被践踏过后,叛军人数不仅锐减,而且速度也被拖累得慢了下来,很多骑兵并非被神射营击落,而是被前方倒地的袍泽绊倒。
    骑兵冲阵,战马被绊倒便意味着死亡,后面的袍泽不会避让,更不会好心地从乱军中扶起他们,他们只能被践踏,然后,后面冲来的骑兵继续被绊倒。
    待到叛军骑兵快冲到神射营面前时,一万人已只剩了四五千人,他们冲过的身后是一片狼藉,战马和人的残肢断臂不计其数,伤者抱着头在地上打滚哀嚎,惨不忍闻。
    骑兵的将领没有回头看,而是盯着前面不远的神射营露出了狰狞的笑。
    只要能全歼这支手执古怪兵器的军队,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杀光他们——!”叛军将领双眼充血,举刀嘶声吼道。
    这时忽然一阵战鼓擂响,孙九石飞快挥动令旗,神射营将士纷纷后撤,与此同时,一支万人骑兵从神射营后方的山林中绕出,朝正前方的叛军冲杀而去。
    “你们杀不了!”马燧手执长戟,一马当先冲向敌阵。
    身后的战鼓声节奏越来越急促,一万安西军骑兵发出震天的喊杀,穿过神射营将士阵列,朝叛军骑兵冲去。
    叛军将领大惊,此时己方骑兵冲锋已止,气势已滞,而且这条冲锋的路上付出了一半的伤亡代价,好不容易杀到神射营面前,没想到安西军竟然还有后手,他们的后面埋伏了一支万人骑兵。
    此时撤退已来不及,而且一旦撤退,很容易造成全军的迅速溃败。
    “拼了!”叛军将领一勒马缰,迎头而上,恰好与冲到面前的马燧脸对脸,二人眼中皆是一片疯狂的杀意,两支长戟出手,在空中发出清脆的巨响。
    “给我……死!”马燧双手被震得发麻,却也激出了狠劲,赤红着双眼,长戟在半空中划了个半圆,狠狠朝叛军将领头顶劈落。
    叛军将领吓得心神俱裂,下意识地偏头一让,马燧手中的长戟呼啸着从他耳边而过,但长戟并未落空,叛军将领避过了凌厉的一招,但他身下的战马却没避过,长戟狠狠劈在战马的脖颈,战马一声悲鸣,软软倒地,脖颈处已被马燧的长戟斩断了一半,鲜血喷溅而出。
    与此同时,安西军一万骑兵已将叛军五千骑兵全部冲乱打散,一轮冲锋后,五千叛军又倒下了一千多,然后安西军将士非常默契地将剩下的数千叛军分割包围,将他们包裹在一个个的小包围圈里,从四面八方对叛军实行歼灭。
    眼见这支叛军骑兵已无回天之力,躲在山林后的神射营将士在孙九石的命令下起身。
    “神射营,推进——!”
    神射营将士绕过正在鏖战的双方骑兵,然后在战场的后方迅速列阵,整齐地向叛军中军挺进。
    第五百七十三章 潼关会战(中二)
    未来的每一段岁月静好,都是战场上的血肉铸就。
    理想与长枪,被鲜血浸染后才能刺破苍穹。
    叛军前阵,马燧所部一万骑兵已快完成对叛军的绞杀,孙九石领着神射营向前步步推进,叛军前阵已崩溃,随着神射营的推进,前阵败势更急,无数叛军扔了兵器掉头就跑,叛军将领气急败坏,阵前连斩数人,仍然挽不回败势,最后有些叛军将领索性自己也掉头跑掉了。
    神射营仍然在向前推进,前方两百步内无人能挡,一炷香时辰后,离叛军中军越来越近。
    叛军后军,叛军抽调了两万兵力对朔方军一万前锋完成了包围,封常清浑身血迹,状若疯狂,他和部将身陷敌营已半个多时辰,可朔方军主力却迟迟未至。
    按照与郭大将军的战前约定,此时朔方军主力应该已突破了后军的包围,与封常清在敌营中会师了,一批又一批的斥候冒死冲出去,封常清等来的却仍是杳无音信。
    “再派斥候去探,合力冲出包围,请郭大将军速速发兵!”封常清扯着嗓子嘶吼道。
    几名斥候在将士们的掩护下策马冲出了包围圈,封常清无声地苦笑,耳中又听到了敌营的战鼓声,又有敌军围了上来。
    安守忠将这支闯进后军的朔方军当成了心腹大患,摆出了必除之而后快的架势,甚至来不及顾及前方节节推进的安西军,此时的安守忠像一只被群狼环伺的野狗,哪怕断无生理,哪怕自己身上已被咬得千疮百孔,他仍死死地咬着其中的一头狼不松嘴,同归于尽也要干掉封常清。
    ……
    离战场西面三十里外,两万余朔方军缓缓前行。
    前方战事激烈死伤无数,但这支开赴战场的朔方军却仍走得很缓慢,如同饭后散步一般不慌不忙。
    中军帅旗下,郭子仪不停抬头看天色,又不停扭头朝后望,眼神里一片焦急之色。
    郭子仪在等后军的圣旨。
    李亨也在军中随行,这一次算是大唐天子御驾亲征。可惜李亨没征出个模样,两万余朔方军走得缓慢正是李亨亲自下的旨意,在封常清率军杀入叛军后军开始,李亨的旨意已到了郭子仪面前,严令郭子仪放缓行军速度。
    郭子仪是大唐名将,但大唐名将也不得不服从天子的旨意。
    于是郭子仪只好下令缓行,哪怕他已依稀听到远处激烈的厮杀声,哪怕此刻他已心急如焚,可不能快就是不能快,李亨的旨意措辞很严厉,郭子仪不敢违旨。
    从庆州城赶来的这一路上,郭子仪已派人向李亨请示了很多次,他自己也亲自赶到后军当面劝谏李亨,苦求李亨不可错失战机,此战可歼叛军一半力量,说是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过分,朔方军怎可置前方浴血厮杀的将士于不顾,不慌不忙地朝战场行去。
    然而李亨打定了主意铁了心,无论郭子仪如何请求,李亨仍然不准,最后甚至声色俱厉地警告郭子仪,若再劝谏必治罪。
    郭子仪只好回到中军,按照李亨的旨意下令全军缓行。
    朔方军后军,天子銮车中。
    宽敞的銮车内装饰豪华,车身是大匠精心打造,行驶在山路上也只有微微的颠簸晃动。
    銮车内只有李亨和李泌二人,李泌跪在李亨面前,神情焦急,欲言又止。
    李亨却神态悠闲地翻着书,偶尔还用手指挑开车窗,欣赏外面的风景。
    李泌实在忍不住了,道:“陛下,臣请陛下切勿自误啊!朔方军主力若再不赶到战场,封常清所部恐会全军覆没,这跟当初与顾青商定的策略不一样呀,平叛大事,陛下怎可失信于臣子。”
    李亨嘴角一勾,眉宇间浮起几分阴沉。
    “臣子?你说的臣子是指顾青吗?你觉得顾青还算是臣子?”李亨冷笑道。
    李泌语滞。
    有意思的是,李亨登基后,却并未给李泌加封,他的官职仍只是翰林待诏,但他的权力却比任何人都大,通常的朝政军事,李亨大多对他言听计从,时有宫人谓李泌“权逾宰相”。
    作为曾经的东宫谋臣,如今的天子驾前第一人,李泌深知李亨对顾青和安西军的忌惮。
    随着安西军越来越强大,名声越来越大,李亨的忌惮便越深,这种忌惮已经深入到了骨子里,朔方军驻扎庆州时,李泌便不止一次听李亨醉后咬牙切齿喊着顾青的名字,那仇恨的眼神,那不共戴天的表情,李泌至今思来犹觉惊怖。
    究竟多恨一个人,才能将这种仇恨如此生动刻骨地表现在脸上。
    转念一想,李泌又有些理解李亨,甚至隐隐对他有些同情。
    四十多年了,好不容易趁着天下大乱,天子皇权尽失,李亨才趁机在灵州登基,连传位诏书都没有,登基大典也是寒酸简陋得很,不管怎么说,等了四十年,皇位总算是坐上去了。
    可是李亨的皇位刚坐上去,便发觉这张龙椅坐得很不稳当,简直摇摇欲坠。
    内忧外患,内外交困。
    外有叛贼谋反,迟迟难以平定。内有权臣拥兵自重,渐露不臣之相。
    偏偏如今皇权势微,更重要的是兵权孱弱,既无法扫平叛乱,也无法收拾权臣,为了平叛,堂堂天子竟然要向权臣陪笑脸,说软话,大唐天子当到如此卑微的地步,当年英武神勇的太宗先皇帝若九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从九泉窜到八泉。
    直到今日,李亨总算促成了朔方军和安西军联军夹击叛军的战略,此时此刻,前方将士在三十里外浴血奋战,而李亨,却在兴奋地打算使一招釜底抽薪。
    若两军鏖战之时,突然下令将朔方军撤回,留下安西军与叛军拼个你死我活,无论死的是谁,活的是谁,对李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从帝王利益上来说,叛军和安西军都要死,就算死不了,极大地消耗自身实力,对皇权也是有利无害的。
    “李泌,你说顾青与安庆绪,谁对朕的威胁更大?”李亨望着车窗外,忽然悠悠地问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