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朝为田舍郎 第37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顾青此时已顾不得李隆基的心情了,对他来说,杨贵妃的性命比李隆基的心情重要多了,今夜之后,李隆基这位大唐天子想必也当不了多久。
    见李隆基久久不语,顾青放缓了语气道:“陛下,贵妃娘娘对臣有恩,臣事之如姐,今夜臣率军赶来,一则是为了救驾勤王,二则是为了救贵妃娘娘,若贵妃娘娘有差池,臣必将遗恨终生,还请陛下将贵妃娘娘请出来,臣有把握保住贵妃娘娘的性命。”
    话说得很委婉,但李隆基听出了意思。
    顾青今夜率军赶来,原来并非是勤王救驾,而是专门为了救杨贵妃的。
    所以,大唐天子的安危在他眼里还不如一个女人重要?尤其是,这个女人还是他的女人。
    李隆基于是收起了惊惶不安的表情,盯着顾青的眼睛良久,沉声叹道:“顾青,你与那些禁军一样,也对朕如此不敬了么?”
    “臣不敢,臣救贵妃娘娘心切,语气有些急躁,请陛下恕臣失仪之罪。”
    李隆基在心底里衡量利弊,顾青虽说不敬,姑且就当他是为了救杨贵妃,从今夜的乱局来看,顾青和安西军的出现是利大于弊的,情况已经很坏了,安西军的出现或许会扭转今夜的乱局。
    再说,如果不与社稷基业冲突的话,李隆基确实对杨贵妃爱到骨子里,顾青说他能救杨贵妃一命,李隆基何乐而不为?他还想与杨贵妃偕老一生呢。
    于是李隆基暂时不计较顾青的态度问题,扬声叫来高力士,命高力士速速领人救下杨贵妃。
    高力士匆匆而去,顾青却眯起了眼睛。
    所以,杨贵妃此刻正在自杀,而你,作为她的丈夫,此刻却在驿站前堂转悠?
    心中泛起无尽的愤怒,顾青却不形于色。
    此刻的杨贵妃确实在生死关头。
    一张胡凳搁在房梁下,房梁正中一根白绫打成了死结,杨贵妃脚踩在胡凳上,头正伸进白绫里,此时的她打扮出生平最美丽的样子,一袭锦袍裹住她妙曼婀娜的身子,白皙的赤足踮起,美眸里泪流不止。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杨贵妃喃喃念叨着顾青曾经的诗句,嘴角露出讥诮的笑容,随即闭眼,赤足一蹬,胡凳被她踢翻,整个人挂在房梁下……
    危急关头,高力士在外面敲了敲房门,见里面没动静,于是一脚踹开了房门,见杨贵妃已自缢,但手脚仍下意识地挣扎,高力士大惊失色,急忙上前一把抱住了她的腿,大声喝令宫人将她救下来。
    杨贵妃从房梁上被救下来后,美眸睁开无意识地环视一圈。
    高力士躬身站在她面前垂泪道:“娘娘不必自缢了,有人来救您了。”
    虽然自缢的时间很短,但杨贵妃的心情却仍如在鬼门关转了一圈,神智仍有些迷茫地道:“谁会来救我?”
    高力士语气兴奋地道:“是顾青,青城县公顾公爷,他率安西军千里迢迢赶来了,见到陛下后第一句话便是问娘娘有恙否,他是特意赶来救您的。”
    杨贵妃赫然睁眼,惊讶地沉默半晌,叹道:“绝境时穷之际,万没想到竟然是他来救我……”
    说着杨贵妃忽然不顾仪态地大笑起来,笑得肆意,笑得癫狂,眼中的泪水随之如河流般淌落。
    朝夕恩爱的夫妻,一朝有难,转身就将她牺牲。
    而当年只给了他一点小小恩惠的小同乡,却千里迢迢以身犯险来救她。
    好笑吗?
    太好笑了,这简直是人生中最好笑的笑话。
    第五百一十七章 仁至义尽
    高力士神情黯然,站在一旁看着失态大笑的杨贵妃,静静地等她发泄。
    作为旁观者,高力士很清楚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的夫妻缘分恐怕此生已无法再续了,无论杨贵妃是生是死,二人的缘分已到了尽头。
    杨贵妃此刻笑的是她今生的命运,笑的是曾经的海誓山盟,笑的是白头如新的夫妻情分。
    不知笑了多久,杨贵妃已笑得没了力气,眼泪仍止不住地流淌。
    笑声渐歇,杨贵妃喘着气,虚脱地瘫坐在地上,垂头不知在想什么。
    高力士这才柔声劝道:“娘娘可否随老奴去前堂,顾青等着拜见娘娘呢。”
    杨贵妃点了点头,起身整了整自己的衣裳发鬓,沉默地跟着高力士出了房门。
    来到前堂,李隆基当先迎了上来,惊喜地握住了她的手,她的手冰凉无力,像从冰窖里拿出来的一截冰肌玉骨。
    “娘子,娘子!你不必死了,顾青忠于朕,率军来救驾了,朕可与娘子白头偕老了。”
    杨贵妃微微一颤,下意识地抽回了被李隆基握着的手。
    李隆基一愣,情知在顾青救驾之前自己委实伤透了她的心,于是心虚地叹了口气,默默退开一步。
    杨贵妃的目光望向顾青,见顾青脸上含笑,风度尔雅地看着她,杨贵妃眼泪又流了下来,上前主动朝顾青盈盈一礼。
    “顾青,大恩不言谢。”
    杨贵妃只说了这一句话便默默退后,神情却有几分坚定,仿佛决定了什么事。
    顾青回礼道:“娘娘折煞臣了,臣之所为皆是本分。”
    眼下禁军哗变仍未停止,大家的心情都很焦急,李隆基沉声道:“顾青,禁军哗变之事,你可有解决之道?”
    顾青低声道:“陛下,臣以为,禁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难辞其咎。”
    李隆基一叹,道:“陈玄礼他……”
    “陈玄礼统领禁军,禁军哗变之前不察,哗变之后不阻,反而应和禁军的无理要求,逼迫天子行不愿为之事,臣以为,陈玄礼当斩。”
    李隆基色变:“斩陈玄礼……”
    堂下一直静立的陈玄礼也听到了,顿时急道:“陛下,臣不服!臣为保陛下周全,一直在陛下和禁军之间转圜劝说,勿使事态失控,臣无罪!”
    顾青转身盯着他,冷冷道:“陈玄礼,你身为禁军统帅,对麾下禁军的心思不闻不问不知,事发之后,你只顾着在中间扮好人,和稀泥,事态演变得一塌糊涂,最终导致今夜无可挽回的结果,你居然好意思说自己无罪?”
    陈玄礼怒道:“顾青,你不过是安西节度使,有何资格斩禁军将领?”
    顾青冷笑道:“我当然没资格,我只是建议陛下斩了你,你这样的将领若在我安西军中,一百颗脑袋都不够砍的。”
    见二人争吵,李隆基神情为难地道:“顾卿,陈玄礼也有为难之处,朕可体谅,此时当务之急是如何弹压下禁军哗变,顾卿可有办法?”
    顾青平静地道:“其实臣的办法很简单,将陈玄礼推出去,当着禁军的面斩首,然后将所有禁军的将领全都囚禁起来分开审问,问出谁人在背后指使哗变,然后当众明正典刑,告诉禁军将士,他们是被有心人煽动的,最后赐以将士土地钱财,今夜哗变之事便可弹压下去。”
    李隆基叹息,其实他早就知道是谁在背后指使了,可如今的情势不由人,叛军占领关中,举国兵马皆在平叛,李隆基身边真正能用的只有这两万余禁军,如今连禁军也哗变了,李隆基简直成了孤家寡人,哪里还敢听顾青的建议,做如此冒险激进之举。
    见李隆基神情挣扎犹豫,顾青暗叹了口气。
    唐明皇的魅力与气魄,果真只是建立在稳固的皇权之上,一朝皇权不稳,他便完全失去了决断的魄力,成了一个优柔寡断的软弱天子。
    帝王气数已尽,救都救不回了。
    看李隆基的神色,显然他并不打算采纳顾青的谏言。
    顾青笑了笑。
    对李隆基,他已仁至义尽,任何话他只说一次,如果不采纳,顾青绝不会像别的臣子那样跪在他面前痛哭流涕磕头不止,太贱了,比卖初夜还贱。
    上次与李隆基相见还是在顾青官复节度使原职之前,今夜君臣的气势此消彼长,顾青比以往多了几分凌厉的锋芒,以前的顾青刻意将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今夜他已不想隐藏了,因为没必要。
    扭头望向陈玄礼,顾青冷笑道:“陈大将军,眼下这个烂摊子,你怎么说?”
    陈玄礼心下一寒,他明白顾青话里的意思,如果他解决不了这个麻烦,那么顾青下一句话或许便是当着天子的面将他斩了。
    陈玄礼从头到尾都知道禁军哗变是个阴谋,他甚至亲身参与其中。
    此时杨国忠已死,太子的目的基本已达到。杨贵妃死不死实在无关紧要,安西军突然出现打乱了太子的棋局,稍有理智的人都应该清楚,棋局已乱,理当及时结束这局棋,否则必有大祸。
    于是陈玄礼咬了咬牙,面朝李隆基跪拜下来,道:“末将……愿为陛下弹压禁军,终结这场哗变。”
    李隆基盯着陈玄礼,露出复杂之色。
    今夜的哗变,与朝臣,将领,东宫太子甚至与边军统帅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李隆基甚至隐隐察觉到陈玄礼与东宫太子之间或许也存在着某种交易,见陈玄礼此刻如此痛快地承诺能够弹压哗变,李隆基几乎已确定了此事与陈玄礼脱不了干系。
    李隆基没吱声,顾青却转身朝他行礼道:“陛下,禁军哗变不止,主要根源在于贵妃娘娘没死,未能如他们的意,臣想率军保护贵妃娘娘离开天子行营,将她送到安全的地方,待将来朝廷平定了叛乱,陛下与贵妃娘娘再相聚,陛下觉得如何?”
    李隆基一呆,他首先关心的不是杨贵妃的去留,而是顾青的去留。
    “你和安西军若走,谁来保护朕?”李隆基脱口问道。
    顾青微笑道:“陛下若希望安西军留下,那么臣与安西军便留下。”
    李隆基浑身一颤,瞬间清醒了。
    从今夜顾青出现到此刻,李隆基发现他锋芒毕露,言语犀利,气势逼人,甚至刚见面就对他这个天子有不敬之言,虽说当时是为了救杨贵妃,可顾青不客气的语气还是被李隆基深深记住了。
    此时的顾青,是忠是奸?
    李隆基脑海情不自禁浮起这个疑问。
    如果是奸,那么顾青的安西军留下岂不是前门驱狼,后门迎虎?
    相比之下,安西军比外面的禁军更难对付,若顾青稍有一丝不对劲的心思,他李隆基就如同被董卓裹挟的汉献帝,从此受制于权臣,不仅失了天子权柄,一生也不得自由,还要仰奸臣鼻息而求活。
    想到这里,李隆基打了个冷战,望向顾青的眼神也不对了。
    禁军哗变,至少天子与禁军之间还可商量,妥协一些条件便是。可若是顾青心怀不轨,那就不是可以商量的事了,若安西军取禁军而代之,掌控了宫闱禁卫之权,理论上顾青想把他这个天子摆成任何姿势,李隆基都不得不乖乖听命。
    疑心病甚重的李隆基立马做出了选择,安西军绝不可留在身边。
    顾青已非当年的顾青,他已有枭雄之姿,可李隆基眼下却拿他无可奈何,只能任其离去,待来日平定叛乱,天子还政于都后,再慢慢削顾青之权。
    曾几何时,当年那个战战兢兢的年轻小子,如今已成了权臣,此时此刻他甚至可以轻易将天子推翻。
    前有安禄山,如今又有一个顾青,李隆基越想越绝望,平叛之后,大唐天子还是大唐天子吗?
    顾青见李隆基久久不语,不由好奇道:“陛下,陛下?”
    李隆基回过神,也挤出了一丝笑意:“平叛为重,禁军哗变转瞬可定,顾卿还是带着安西军走吧,莫因小失大。”
    顾青笑道:“是,臣这就带着贵妃娘娘和安西军将士离开。至于禁军,相信陈大将军有把握弹压下来。”
    听到顾青说要带她离开,杨贵妃不由自主松了口气,然后感激地看了顾青一眼。
    对爱人心若死灰后,杨贵妃比谁都迫切想离开这座豪奢又无情的樊笼。
    众人刚商议定,驿站外又传来一阵激烈的吼声。
    “杨玉环不死,誓不罢休!”
    “杀杨玉环!”
    “天子被奸臣妖妃所蒙蔽,禁军愿为天子除贼以正国本!”
    排山倒海般的怒吼声传来,前堂内君臣顿时色变,杨贵妃更是吓得瑟瑟发抖。虽然她不惧死,可她害怕这种千夫所指的恐惧。
    李隆基也吓得魂不附体,求助地望向顾青和陈玄礼。
    陈玄礼咬牙道:“末将这就出去劝阻禁军将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