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向熊孩子致敬 第14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苏崇礼:“你最喜欢听哪首古典乐?”
    裴月半:“……”
    “不准停顿!”
    “欢乐颂?”她迟疑。
    “你为什么用了疑问语气?”
    “谁一上来会先问最喜欢的古典乐?”不都应该是喜欢的颜色或者水果吗?
    “也对。”苏崇礼反省,“我本来想先问你最喜欢的外国货币是哪种……”
    “更奇怪好吗!”
    “对不起qaq”
    ……
    把苏崇礼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回答完,目的地也到了。
    这次他们要采访的是一位已经退休了的中学语文老师陈敏瑞。她在8年前通过中华骨髓库,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并救活了患者。
    但是当苏崇礼说明来意开始采访后,“是什么让您产生了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的想法”这个问题,得到了令所有人意外的回答。
    陈老师说:“我会去抽血检验,是因为我的女儿,被确诊得了白血病。”
    她回忆:“那个时候,看到医院的检查结果,我根本无法相信,带着孩子跑遍了所有的大医院,可最后出来的结果,都是白血病,都必须要换骨髓。”
    “我知道,钱这种东西,哪怕我卖掉房子砸锅卖铁,哪怕我挨家挨户厚着脸皮去借,我都能想办法,只要骨髓配型能成功,我就能救我的女儿。所以我就抽了血去化验,也在中华骨髓库给我女儿做了申请。”
    “可是配型不成功……”
    她沉浸在回忆中,怔怔地摇头:“我当时太绝望了……我每天不休不眠地照顾女儿,我看着她病得越来越重,可是我没有办法救她……就在这个时候,骨髓库给我打了电话。”
    “我以为我女儿配型成功了,我以为她终于能得救了!可是,他们电话告诉我的,不是我女儿的配型成功,而是我的血,和另一个申请患者的血配型成功。”
    她笑:“你说可不可笑?我想救自己的女儿,配型不成功,可是却和别人的女儿配型成功了……”
    “说实话,我不想帮她。我的女儿快要活不成,我凭什么要去帮别人的女儿活?可是,可是……”
    “我的女儿,现在没有希望。可是另一个孩子,只要我捐一点血就能活。我怎么能不救呢……”
    她说着,声音就带了哽咽。
    闭眼平静了下情绪,再睁开眼,她好了很多,主动向苏崇礼道歉:“对不起。那段时间、那个决定,都太难了,过去了那么久,想起来还是很难受。”
    “我知道你是来问问题的,你就照你想问的问吧,我会好好回答的。”
    苏崇礼犹豫了很久,还是想问:“会疼吗?”
    “抽血期间并不疼,只是最开始的时候,由于我的血管太细,血液抽不出来,所以针扎进去不到10分钟,机器就开始响起警报,不得已调整着重新扎了几次,多少有些疼。但那是我的个人体质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那后来调整好了吗?”
    “最后我决定采用颈静脉抽血。”
    看苏崇礼被吓到,陈老师笑着解释:“听着吓人,但其实没什么感觉,只要侧躺不动就可以。”
    “抽血期间,身体多多少少会有发麻的感觉,也会有一点冷,医生一直在身边不停地询问身体状况,这些情况我随时反应,他们就随时给我注入补钙剂。据医生说,冷和发麻,都是由于注入抗凝血剂的副作用,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补钙剂一补充,我的状况就会缓解不少,等抽血结束,也就一顿饭的功夫,这些症状就全部消失了,对身体也没有再造成任何影响。”
    “那以后呢?对身体有没有什么影响?”
    “没有没有。捐献结束后,我就马上又回家照顾女儿了,没有休息,也没有生病。后续也有很多的体检,每次的检查结果都没有任何问题……”
    “妈我回来了!”
    突然,大门被钥匙打开,一个背着羽毛球袋的女孩连蹦带跳地进了门,边换鞋边说:“我看楼下围了一群……”
    鞋子脱到一半,她看到了家里客厅坐着的人。
    “苏、苏、苏……”
    她回不过神,吓得鞋子也忘了换,一只脚拖鞋一只脚运动鞋的,抱着球拍袋就冲回自己房间。
    “是我的女儿。”
    陈老师笑着对苏崇礼说:“一直在聊严肃的话题,我就没好意思说,她可喜欢你了,现在每天晚上都拉着我和她爸看你演的电视剧,还给我们科普,说你接了个特别厉害的电影。……要是不麻烦,一会儿能给她签个名吗?”
    “不麻烦……”
    苏崇礼想了半天,还是小心地问出来:“您不是说,您女儿……”
    “我说的就是她,我就这么一个孩子。”
    陈老师还是笑:“我在捐完造血干细胞以后,没过多久,她的身体就有了好转。说来也奇怪,我再带她到医院检查,所有的医院又都说,她根本就没有白血病。谁也说不明白,当时的诊断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人跟我说,是因为我做了好事……我不懂这些,现在想想,当时搞不好就是误诊了。但是不管怎么收,我捐了血,救了人,我不后悔。我很庆幸,我那个时候做了正确的决定。”
    苏崇礼还在消化这段信息,陈老师突然有些犹豫地说:“我知道有规定,我不该问,但过了这么多年,我还是忍不住想问一问。”
    她捏紧自己的手:“当年那个孩子,还好吗?”
    “挺好的。也做了一名人民教师,前年结了婚,我们找到她的时候,孩子刚刚满月。她说无论如何,让我们把孩子的照片拿给您看一眼。”
    说着,他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婴儿照,双手递给陈老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