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清穿重生之伊皇后 第37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咋们大清皇子阿哥身份确实高贵,但是也不能,不把平民百姓不当回事吧?”
    大阿哥党一听到太子一党,如此污蔑他们,顿时便顾不得康熙还在盛怒中了,忙一脸脸红脖子粗回道:
    “大人说话,小心要为自己的话语负责,直郡王何时说了、大清平民百姓不重要了?
    而是说此次受灾,指派一位能力身份都够的钦差大臣,去处理灾后重建便是,何以要特意让皇子阿哥们涉险呢?”
    “够了……朕的乾清宫可不是给你们,在这里吵吵闹闹的,成何体统?”
    康熙见了大阿哥当跟太子一党,居然直接在朝堂上吵起来了。
    他现在就感觉一团更大的火,直冲脑门,气得康熙此时,真想将这些无用的大臣拖出去砍了。
    平日里就知道勾心斗角,他还没死呢,就斗得如此厉害。
    那他要死了呢,是不是他这些儿子无论谁当上了皇帝,都不放过他别的儿子啊?
    康熙此时,赶忙压下了心中荒谬的论断,他此时可没有废太子的打算。
    看来这些朝堂上拉帮结派的,他到是要好好收拾一顿,整理下朝纲了。
    康熙止住了内心,吓得他都不稳的想法后,便忙一脸沉重的问着,此时跪了一地已经成年的皇子,道:
    “你们也是跟大阿哥直郡王,一样的看法?”
    说完,他便直接烦躁的指了指三阿哥,五阿哥,七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道:
    “你们一个一个来说!朕倒是要听听你们的看法。”
    此时一众皇子,要说八阿哥前世是经历过的,当然知道舆论名声的重要性。
    他刚时个也听出来了,他这世太子二哥瞬间的犹豫,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犹豫,但是皇阿玛今个是已经在盛怒中了。
    因此到是实诚实的回道:“皇阿玛,灾民之事,确实迫在眉睫。
    儿臣赞同二哥所说的,要先尽量控制住灾区面积的扩大,同时尽早派人,去止住灾后的病情瘟疫等的蔓延。
    这样一是体现我大清皇室爱名如子,同时也向周边的小国,震慑我大清抵抗灾害的国力。”
    康熙闻言,没有直接回答,也跟着先时个问太子,大阿哥一样的话。
    “那如若朕让你,全权负责此次赈灾所有后续事情,你可有把握全权处理好?”
    “这……”八阿哥此时,不是说完不成康熙所派指令。
    其实说到底,还不是官场,还有银子,以及对灾民的安抚几点为核心罢了。
    对于前世的‘八贤王’之称的八爷而言,这个事努力操作一番,不是不可能完成。
    可这事坏就坏在,这辈子他的策略,采取的是前世雍正的、低调不出头策略啊!
    如若他一旦选择完成此事的话,那拉帮结派,私下跟一众大臣沟通交往,这是必行的了。
    那他不就又走上了,前世的老路了吗?因此此时的八爷,犹豫了。
    就是这一瞬间的优雅,让康熙没有继续听下去的想法了,直接伸手让剩下的几位皇子回答。
    倒是答案各有不一,总之就是如他前面几位皇子所言,都有道理,可就是中不了核心。
    要么就是一样的,最终在亲自前往灾区现场主持犹豫了。
    说实在的,康熙对自个的教育一向是自信的。
    可今个面对大是大非面前,他看到了他的所有皇子们,有的是能力确实担当不起。
    而有好几位皇子能担当,却都为自己的地位开始盘算了。
    康熙此时心里是压抑的愤怒,还有对他教育方式瞬间的动摇。
    康熙此时终于不压着雍正了,让雍正赶紧起来说说看法了。
    雍正是被他皇阿玛压得快发火了,这救人如救火,更何况是朝堂千里派兵去救灾啊,就更是耽搁不得了。
    他是真没想到,他这世的兄弟们,如此早就开始在明争暗斗了。
    他皇阿玛还早着呢,如此早就开始为了,考虑自己的种种处境,而置黎明百姓的生命于不顾,雍正是很失望。
    于是雍正忙对康熙,恭敬的有力的磕了三个头,双手置于胸前起誓道:
    “皇阿玛,儿臣愿请命前往灾区,调集人手,大夫,药材,以及粮食等前往灾区参与救援。
    救完安置好灾民后,一直跟于成龙共同监督将决堤的黄河,从新监督好筑堤后,才返还回来。
    不完成,儿臣便要誓死护住我大清的泱泱土地,但凡只要是我大清子民一天,便要护住他们一天!”
    雍正的话,简短却征地有声,顿时便如一股清泉,瞬间涌入到乾清宫。
    一下便让刚时个,一直压抑的氛围清散一空,就是连先前被吓得,趴下了的胆小大臣们,听到雍正的话,都为之一振。
    说真的,一个皇子,而且还一直颇为受万岁爷宠的皇子,居然能说出如此一番担当的话。
    即使此时跟雍正,一直不对盘的太子一党,还是大阿哥一党,还是一众跪着的朝臣宗室们,无不为之肃然起敬。
    对比先前的几位皇子,这四贝勒,并没有告诉,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也并没有显示他的治国才能有多厉害。
    他只是用着他,似乎一直如此挺拔的腰身,告诉众人,他作为大清皇子的担当和责任,这个过程,即使抛弃性命也无所惧。
    此时乾清宫一众大臣们,除了对雍正发自内心的尊敬外,更有了一丝惧怕在里面。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