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9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虽说也有赔本的可能性,但生意嘛,总是要承担一点风险的。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什么稳赚不赔的生意。
    掌柜的又说道:“说起来,辽东发展的好,城内也安全,在这边生意确实好做一些,来这边淘金的,可不止我们东家呢。”
    看准这边潜力的人,可是不少的。
    谢辞渊点点头。
    掌柜的见他也没有别的话要问了,便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从店内往外头瞧,确实可以看到街上人来人往,十分繁华。而他爹从去年年初的时候,就制定了新的税收政策,针对的就是商人。这是经过许多人共同商议的结果,刚开始也确实受到了阻挠,但如今困难都已经克服了。
    商业发达,货币流通,官府有钱,辽东这块地方,还是大有可为的啊。
    谢辞渊心情不错的吃完了晚饭,他也没有着急离开,而是又在城内的街上转悠了起来。
    第132章 进京朝贡
    晚上, 谢辞渊是在郡守府歇息的。
    王氏和谢当苟此时都还在山上,完全没有要下山的意思。
    谢辞渊今天在街上转悠着,看了不少东西, 心底也很有感悟。从他来到这个世界, 如今也过去十多年了,在这里, 他遇到过一心为民的好官,也遇到过将百姓当羔羊的贪官。
    刚开始的时候, 确实忙忙碌碌的, 他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完全没有时间停下来, 好好的看一看,好好的给自己充充电。如今倒是有时间了, 谢辞渊也捧起了书。
    书看的多了,对于从前一些他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心里倒也有了新的看法。
    窗外头, 月亮高高的挂着,洒下一片月光。
    “666, 从前我没有想过我们国家的体制问题, 觉得执政为民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后来见识到一些资本国家的操作之后, 我才发现, 是我想当然了。”
    666对于谢辞渊上辈子所处国家的一些基本的政策, 还是有所了解的。
    “那是一个很伟大的国家。”
    它没有见过, 有哪个国家, 能够如此团结,也没有见过,有哪个执政者, 是如此郑重的将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处的。
    谢辞渊笑了笑,说道:“是啊,几千年的传承,那是印刻在国人骨子里,流动在血液里的东西。这些天,我研究大靖的官场,又看了一些史书,发现执政为民这种想法,我们自古有之啊。”
    666知道,谢辞渊这会儿是很有些倾诉的欲.望,所以就很配合的问道:“怎么说呢?”
    谢辞渊说道:“我们的当权者,在很早就知道,他们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要维持自己的统治,不说要让百姓过的有多好,至少得保证他们生存的权利。再说为官者,也有着青史留名的想法,如何才能青史留名?这是个很耐人寻味的话题啊。”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为官者但凡有这样的志向的,都想着造福一方,也好在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虽说我们的封建社会历经了那么久远的时间,一直到被列强用炮灰推开我们的大门为止,都一直是资本主义萌芽,而没有进入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
    跨入社会主义之后,我们也是寻求符合我们国家国情发展的道路。古之圣贤就告诉我们,何谓大同社会。而我们,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摸索着,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停的奋斗。
    之所以能够做的这么好,那跟我们从古至今的传统是分不开的。
    西方列强信奉的是丛林法则,而我们的社会,更有人情味。
    谢辞渊想了很多,这些都是他的一点睡前的想法,想着想着,他便也睡着了。
    第二天起床,更是神清气爽。
    京城中,皇帝魏钰在忙碌之余,也在关注着辽东的一系列发展。
    成王就在那边,他还破例给了他练兵领兵的权限,可这权限给出去之后,他也不得不有所防备。站在什么样的位置上,行事便要有所改变。他当然也希望自己跟兄长之间的关系,能够一直不变,但这又怎么可能呢。
    人,往往就是这么无可奈何。
    处理完堆积在案头上的奏折之后,魏钰便派人宣了谢当检进宫来。
    谢立兰已经退下来了,谢当检成了谢家如今的当家人。
    见了谢当检,魏钰便让他坐下。
    面前的皇帝还很年轻,许多人见着他,都会下意识的小看他。可是谢当检知道,魏钰绝对不简单。他年纪虽小,可是肚子里却满是帝王之术。
    “这次把你叫过来,主要就是问问你对如今的辽东,可有什么看法?”辽东的改变实在是太大了,发展的速度很快,魏钰心里是有些想法的,但能不能实现,还得找朝臣们商议一下。
    可是这个事情问谢当检,谢当检却不知道要怎么回答。毕竟在辽东主政的,是他的亲弟弟。而辽东的将军,是他的侄子,辽东的种种改变,也都是自他们身上而起的。好像,怎么回答,都不太对。
    谢当检正在组织语言,就听魏钰又说道:“朕知道你在犹豫什么,没有关系,你就随便一说就行了。”
    说实话,辽东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这是谢当检没有想到的。辽东那个地方,在他的预想中,光是练兵,赶走海寇,给当地一个稳定和安宁的环境,就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
    但谢当苟不是正经的官员出身,他在办事的时候脑子就要比别人灵活许多。别人可能想的都是得走哪些程序,才能够将这些事情办好,而谢当苟是看结果的。不管是恢复商业活动还是其他,他更看重结果,所以在才去措施的时候,就灵活多变了许多,取得的成果也是非常喜人的。
    皇上这个时候让他讲一讲辽东,一时间谢当检也猜不透这位年轻的过分的帝王,心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想法。
    不过皇帝此时瞧着,应该是没有生气的。
    谢当检斟酌了一下,说道:“臣此前也没有想到,辽东会有如此发展。如今辽东的商人,遍布在大靖各地,辽东免除了百姓两年的税收,可度过第一年后,辽东上缴到户部的税银,还是超过往年许多。且,辽东目前也十分稳定,这说明,辽东的情况还是相当不错的。”
    发展的很迅速,而辽东也没有乱起来,这是需要有真本事的。
    皇上笑了笑,又问道:“辽东的这一套模式确实不错,管子的话,在辽东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老百姓根本就不关心谁坐在那个位置上,他们只关心谁可以让他们吃饱穿暖。辽东做的非常不错。朕在想,辽东的法子,能不能用在其他地方。”
    大靖版图辽阔,然而富庶的也只是那么几个地方而已。江南乃是鱼米之乡,尚且有百姓食不果腹,这个情况在红薯等东西出现以后,有所改善,但更加偏远的地方,贫穷的现象更严重。
    辽东在谢辞渊去到那边以前,百姓们的生活,用水深火热来形容都一点儿也不过分。可是现在呢?但凡是有点消息渠道的,知道辽东现在的情况的人,基本上都流露出对辽东这个地方的羡慕。
    魏钰想让自己治下的百姓都富裕起来,他在想,明年或者后年,就把谢当苟调到别的地方去。但是,他要去的地方,肯定也还是贫穷困苦的地方,这对于郡守这样的官员来说,从富庶之地调去贫困之地,这是贬谪,而且还是重贬。
    倘若因为这个,谢家人心里有了疙瘩可就不好了。
    魏钰就是想问问谢当检的情况,顺便试探一下他们的态度。
    他倒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派别人过去,只是这偌大的大靖,魏钰也愣是没有找到还能办成这个事情的官员。不是说其他人就没有这个才能,而是他嫌别人过去慢慢治理,实在是太慢了。
    谢当检此时还没有体会到魏钰的用意,选择了实话实说。
    魏钰便说道:“在与漠北接壤的那块地方,也还有许多百姓受着苦寒的折磨,可叹我大靖无人啊。”
    地方上的官员水平怎么样,魏钰暂时还不大清楚。可是朝廷上的这些人,一个个争权夺利都特别在行,让他们办点儿实事,就不大行了。
    这句话一说出来,谢当检就琢磨出那么点儿意思来了。
    只是,皇上派何人去漠北那片,他当然是不好多说什么的。可是辽东这块地方,才刚刚有了起色,这要是将谢当苟调走了,别的继任者不知道能不能守住这成果啊。
    谢当检将自己的忧心说了一下,这也正是魏钰担心的地方。
    不魏钰便摆摆手,说道:“唉,以后再慢慢想办法吧,也是朕太心急了。”
    他年纪不大,内心还有一股冲动和热忱,并没有陷入帝王权术的泥沼,不可自拔。他登基也不久,一腔抱负还未散去。
    谢当苟目前还调不走,魏钰便将目光放在了谢辞渊曾经教过的学生身上。
    那些人若是能够学到谢先生的一二分,想来也是够用的。
    谢当检走后,魏钰便让人将当年杨河村的那些人的资料全部拿了过来,目前成就最高的,便是谢小聪和谢春山了。
    “谢东呢?如今什么情况?”
    他记得,这个谢东才是谢先生真正的弟子,怎么资料上没有谢东的情况?
    来人说道:“禀皇上,谢东也调查过了,他之前就跟着谢先生一块儿去了辽东。如今正在京城,在谢家学习,打算参加明年的考试。”
    魏钰点点头。
    说起来,京城的路也修的很好。
    跟辽东不同的是,辽东修路主要是为商户和农户考虑的,方便他们运送货物。而京城,各个路之间,四通八达,全部都修的整齐平坦。
    修路的银子,国库出了一部分,先皇的私库也出了一部分。整个京城的路,都好走了许多,便是雨天,也再看不见任何一条泥泞的泥巴小路。
    偏偏在这种时候,礼部的人还上书,要再将城外的路拓宽一点,修的更加气派一些,因为再过些时候,附属国就要来进京朝贡了。
    第133章 打劫来了
    藩属国进贡, 这是年年都有的事儿。
    中原地区,自大一统之后,国力强盛, 周边小国臣服的臣服, 要么就像是外寇那般,时不时的就来骚扰一下。
    话说回来, 这年年都要来上一回的事情,以前也没见着礼部的官员们激动看重啊?今年倒是重视起来了, 竟然还想着要搞个面子工程。
    但魏钰心里是不乐意的, 这太过隆重, 倒显得是在迎接他们过来视察似的。
    这折子便被魏钰留中不发了。
    谁知道, 礼部那帮人还来劲儿了。
    因为每年那些小国来朝贡的时候,拉来的都是些他们看不上的破烂玩意儿, 但带回去的都是好东西。当初说是要彰显大国风范,在魏钰看来,这根本就是冤大头的行为。
    那些藩属国的人, 年年来,瞧着还很乐意的样子, 眼看着那些人也像是根本没安好心的样子。
    可偏偏今年礼部拟定的回礼的单子, 还阔气的吓人。玻璃、津砖、茶叶、自鸣钟……全都在礼单范围内。
    魏钰只瞥了一眼, 就没有兴趣继续看下去了。
    这些文人, 一天天的嘴上说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可是这事情办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第二天早朝的时候, 魏钰便特地将礼部尚书点了出来, 询问了有关于藩属国要来朝贡的事儿。
    礼部的官员一听,还觉得这是皇上在重视这个事情呢,心里就有些沾沾自喜。
    魏钰随意的翻开那本奏折, 说道:“这上头的好东西不少啊,难道都是你自己掏银子买了送给那些使者的吗?”
    “这……”皇上这话头,听起来似乎不大好。
    礼部的几位官员互相看了一眼,他们其实也一直都没有摸准当今圣上的心思。自从圣上登基之后,做的许多事情,都跟从前的规矩有出入。脾气他们也还没有摸清楚。
    今日早朝上这一出,他们也有些看出来了,皇上对于给这些藩属国带回去的礼物,是相当不满意的。
    说来那些小国,这几年也确实不太像话,以前还弄来一些像样的东西,现在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但是,大靖朝给出去的回礼,却是一年好过一年,皇上有意见,也在情理之中。
    下了早朝,礼部的一众官员走在一起,今日他们还得加班加点的,准备重新拟定一个回礼的单子。
    没过几天,藩属国使者便已经到了大靖朝境内。在边境地区,他们对于大靖变化的感受倒也没有那么明显。只是路过农田的时候,能看到田间种植的东西,他们似乎没有见过。
    这会儿天还冷着,天地里竟然也还有作物,之前就听上国这几年多了不少好东西,前几年来朝贡的时候,据说朝廷这边正乱着,简单的就将他们打发走了。今年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想瞧瞧上国有了些什么好东西,他们又能不能从中得到些好处。
    认了大哥,自然就是想要获得一些好处的,没有好处的事儿,他们可不干。
    一开始上国让他们臣服进贡,他们心里头自然是不情不愿的。可是后面发现,他们只需要表示出恭敬的姿态来,再带来一些破烂,就能换回去不少好东西。这么好的事情,他们后面做起来也就顺越来越顺手了。
    每年到了时间,他们都得开个会,商量一下今年哭穷的新姿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