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重回18岁 第3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方美琴偷偷的塞了200块钱给方建国,方建国不肯收;方美琴告诉他这是张林青让她给的。
    从魔都临行当天晚上,张林青对方美琴说:“大哥结婚,伯母肯定一分钱都不会出的,伯父估计想出也会有心无力的,大哥结婚后也得过日子,俗话说救急不救穷,咱们今天破例,他结婚,我们也在经济上支持他点。虽然自己帮不了太多,总不能让大哥举债度日。”
    方美琴感动的抱着张林青大哭的起来,好像要把那几年的委屈都哭出来。
    方建国听妹妹说自己的过的很好,知道她没说谎,看她的脸色就知道了;气色红日,皮肤白皙,人也比在家胖了许多;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整个县城没见过的款式(陪老婆买结婚穿的衣服,已经把县城百货大楼还有服装店都逛遍了);早知道把未婚妻的尺寸报给妹妹了,让她从魔都带结婚礼服回来。
    看妹妹还烫了头发(其实方美琴想烫发,张林青怕她烫的跟魔都那些女人一样,太丑了,特意跟去现场指点,让理发师给老婆先把头发剪得有层次感,再烫了大波),看上去既时髦又显年轻,脚上穿的黑皮鞋,手上戴着梅花手表;整个人就像电影海报里的摩登女郎一样。
    前天妹妹夫妇来送节礼,自己正好去了岳父家。回来晚了,也没仔细看妹妹,接完妹妹帮买的东西,就直接送他们回去了。
    第二天他听到伯母、婶娘、嫂子、村上的长舌妇们,一起议论纷纷;都说方美琴掉福窝里了,穿金戴银的,伯母话里话外都是她的功劳。
    回来后,听大嫂嫂说:“伯母张嘴就像跟妹妹要衣服,要钱;好在都被妹夫给回绝了。”
    如今看到妹妹的穿戴和气色,他觉得有句话伯娘还这是说对了,妹妹确实掉福窝里,妹夫是个有本事的,不像自己窝囊,小时候连妹妹的一双袜子都护不住,枉费自己这个当哥的。
    如今自己结婚都要靠妹妹接济,方建国想到这里不禁蹲下来抱头痛哭起来,他怨自己无能,枉费自己读到高中毕业。
    方美琴看到哥哥痛哭,也跟着流眼泪;兄妹两就在新房里一个蹲着一个站着,留着眼泪。
    张林青一回来就看到这个场景,还以为老婆又被那个伯娘欺负了呢,卷着袖子要去找那个老婆子算账。
    方美琴赶紧拉着老公,说了原委;张林青这才作罢,连忙劝说两人,马上就要新婚了,不作兴流眼泪。
    这不两人才不好意思地把眼泪擦干,张林青防备大舅哥再胡思乱想,连忙叫他一起把张林青买回来的东西规整起来。
    方建国和方美琴很是吃惊的看着张林青借来的自行车后座上帮着几捆木头,看雏形像是椅子之类的。
    张林青看着这对兄妹吃惊的模样,很是得意洋洋的告诉两人,说是自己运气好,本打算去供销社看看有没有什么婚礼上用得着的东西,大舅哥准备的东西太少了,婚礼看起来太简薄了,会让女方没面子的。
    不想在西街口遇到一个拖着板车在街上卖八仙桌椅的汉子,张林青上前看看了木料,都是上好杉木打的;便动了心思。
    ☆、第 66 章
    张林青想着,这辈子自己日子比上辈子好太多,指甲缝里随便漏点都够大舅哥家一家子吃喝一辈子了,也不计较上辈子那些事,主要是不想让老婆不高兴,说白了就是讨老婆欢心。
    张林青呢,是个谨慎的性子,看到了也没火急火燎的上前,而是在周围观察了一番,这才上前去打听了,知道,原来这汉子卖的都是老婆的陪嫁,自己生二胎罚款,家里钱不够,再不凑钱,村里都要来扒房子了,房子扒了,一家人住哪儿,只能找亲朋好友借了,东挪西借的,还差点,这不出来碰碰运气了。
    张林青对着桌椅东敲敲,西摸摸,确实不错,便掏钱买了下来,先付了定睛,并让那个汉子用板车给送了过来。说话间,那个汉子也到了,几个人把桌子搬下来,张林青把尾款付了。
    张林青跟方建国嘱咐:“桌子虽然保护的不错,也用了几年了,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咱买回来是为了明天结婚用的,最好还是到村里借点红漆回来,趁着时间还早,咱俩赶紧把它用刷油漆刷出来晾晾。
    方建国一听觉得对呀,妹夫比自己周到。他在大队当会计,村里经常写标语,红漆是有的不用特意去借了,自己去村部拿就是了。
    油漆拿回来,张林青没让方美琴动手,虽然是分分钟的事,但怎么也得让大舅哥出大力啊,张林青把桌子刷了一遍,椅子全都留给舅哥刷,刷完放院子里晾干。
    方美琴看他们手上的活干完了,自己也把家里收拾干净了,谢绝了堂嫂让去她家吃饭,她看时间差不多了,自己去小屋做午饭。
    中午吃饭时候,张林青跟方建国谈起,对民办教师的看法。
    方建国有点迟疑道:“我其实一直很羡慕当老师的,高中刚毕业那会我也想去镇初中当代课老师的。试着去毛遂自荐,人家都说不缺人。明明缺老师的,这些人都睁眼说瞎话,”
    “别说初中了,小学人家都不要我,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要走门路送礼的,我哪里来的钱和认识的人呢,我一个同学还是初中毕业呢,就是因为家里有关系,初中毕业直接留校当语文老师,你说这叫什么事啊,人比人气死人。当老师虽然工资不高,日子过得清苦,但至少受人尊敬。”
    方美琴在张林青一开口就知道,他什么意思了;夫妻虽说才几年,早已养成默契。她也觉得大哥当老师比在村上会计强多了,谁知道这个会计的工作能干多久,这可不是60~70年代,吃香。
    她迟疑地问张林青:“你有门路?”
    张林青:“有这想法,觉得大哥在村里当会计总不是那么回事,这工作没意思的,我想去试试;你还记得上次买咱们电子表的那个刘科长么?”
    方美琴:“记得啊!怎么了?”
    张林青:“上次我听了那么一耳朵,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好像说家里有亲戚在教育局当领导!”
    方美琴:“真的?可人家能帮咱们么?”
    张林青:“他欠我一个人情呢,记得他来魔都找我帮忙么?我帮他弄了几块梅花表,为了感谢我,他让我回乡如果有事就去县里百货大楼找他,我们去试试,不成再想别的办法。”
    “不过,咱丑话说前头,第一:此事要保密;第二:如果,我说如果啊,事情没办成,大哥也别怨我们夫妻。”张林青说
    方建国:“真的能让我当老师?不会的,你们夫妇为我跑前跑后,没办成我还怨你们,我还是人么?”
    张林青暗想着:这辈子是不会让你有这个机会怨恨了,上辈子还不是恨了好久,最后自己想通了,才过来道歉。
    上辈子大舅哥90年代连会计的工作都没有了,和老婆两个人在家种地。
    后来大舅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去镇上的小吃店,打工,不得不说,这个大舅妈人虽然有各种缺点,但是做饭的手艺确实不错。
    张林青想着老师这个职业在老家一直都很吃香的,教书育人,教人子弟;一直备受世人尊敬。到了90年代后,明办老师国家统一安排考试,统一安排转正,以现在方建国高中学历再加上自己运作得当,把他弄到县里去当个初中老师,那是稳当当的。
    方建国看着他们夫妇打哑谜似的,也有点急了,好在他为人非常有耐心,脾气好,倒也不急,只知道妹妹夫妇肯定不会坑自己的。
    张林青之所以有这个想法,一是想帮衬大舅哥,二是也是为自己,如果以后大舅哥真的当老师了,将来生活稳定,她老婆也就别再想像上辈子那样兴风作浪了。
    张林青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方建国;看到方建国喜疯了的样子,就知道他肯定愿意了。
    但是好在还有理智,忙问张林青:“妹夫,你有什么门路?!”
    方美琴也疑惑的看着老公,事情还没定下来,就这么告诉大哥,万一不成呢?
    原来张林青是想起了,关于在县里招待所卖手边时候,见过的那些人,其中一个中年妇女应该就是刘科长所说的亲戚。
    方美琴恍然大悟:“想起来了,那个中年妇女,话里话外的嫌弃只是电子表,她想给自己弄快进口表?还问咱们有没有门路的?”
    张林青道:“对,就是她,她老公在县教育局好像还是个副局长什么的?”
    “ 这样,我和大哥马上去镇里邮电局给李大哥和姐夫挂电话;让李大哥老婆手上肯定有外汇票,让他先垫钱帮我弄块劳力士表,李斌的老婆就在友谊商店做上班。让姐夫他们去友谊商店门口等着,让他们帮我带回来。”
    方美琴:“好主意,快吃饭,大哥你赶紧去村里说一声,借个自行车去,青哥打电话时,你跟在后面好守着,别让人听见。”
    方建国忙把筷子放下,就要出去,张林青拉着他道,别急,吃完饭再说。
    两人吃过饭后,骑着车去支书家拿了钥匙,连忙去了镇上邮电局打电话去了。
    张林青给李斌和姐夫各自挂完电话后,并跟姐夫约定2个小时候,再给他电话,等答复。
    等待的时间是最难熬的,张林青很是怀念后世的手机,真是方便,哪像现在啊,看大舅哥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在邮电局里急的团团转,转的张林青眼睛都快花了,一把拉着大舅哥,让他坐下。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张林青给姐夫挂电话,姐夫也在那头守着,忙告诉张林青,东西拿到了,李斌老婆帮了很大的忙,说还是从别人手里抢过来的。
    因为邮电局人来人往的,张林青也不好多说,忙把电话给挂了,给方建国使眼色告诉他手表到手了。
    就等他结完婚,新娘子回门后的第二天去看成不成了。这个时候电话费很贵,张林青挂了3个电话,邮局收了10块钱的电话费,方建国本想自己付的,被张林青给阻止了,大舅哥的钱还说省着用吧,这几天花钱如流水。
    次日,方建国结婚;在村部借的拖拉机去迎亲,张林青也跟着去了。婚礼简单而不失热闹,方建国为人不甚出彩,但非常大方,所以在村里人缘却是非常好,村里和他关系好的基本都过来帮忙了。
    方建国岳父家,条件不错,父母为人识大体,倒是他大姨子夫妇势利喜欢专营。
    张林青想到他这个舅嫂为人和她姐姐有得一比,真不亏是两姐妹,倒是有些头疼。
    不过好在她虽然势利,但也知道人际关系的重要,对自己的老公方建国和孩子那倒是真心实意的。
    晚上闹完洞房,张林青夫妇起身回家了,方建国送到院外;和张林青约好,后天早上直接去县城汽车站见面。
    张林青夫妇到家很晚了,发现父母还没睡,堂屋貌似还有客人;定睛一看,是姐夫?
    原来姐夫带着那块表,怕误了张林青的事;于是一到家都没来得及收拾,连忙跟人借了辆自行车连夜送过来。
    张林青非常感谢姐夫,当晚想留他住一晚;陆姚松没同意,说手表送到了,明天准备全家+小姨子一起过来给二老送节礼。
    张林青从屋里拿了个电筒给姐夫,让他路上照明,并嘱咐路上慢点骑车。
    第二天方美琴和张林青两人留在家里招待客人,哪儿都没去,夫妇二人在供销社买了肉、鱼还有新鲜是蔬菜准备回家招待姐夫一家。
    刚到家没一会儿姐夫一家还有月美都回来了,小姑子月美一回来,跟父母打招呼后,冲到小屋抱着二嫂不放,就像好久没见似的;跟个小尾巴跟在方美琴后面。
    ☆、第 67 章
    跟父母简单的聊了几句,张月华也到小屋过来帮忙;三个人经常在一起做饭,关系非常融洽,连那3个外甥女都过来帮忙择菜,2个大人4个孩子在小屋说说笑笑传到堂屋。
    张大妈听到笑声撇了撇嘴,翻了个白眼,心想老二家的心眼真多,把自己的两个女儿笼络的真好,尤其是小的那个,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不是小姑子是她亲妹妹呢。
    张老爹一直知道大女儿一家跟老二家关系好,却不知道已经好到如同一家人似的。
    再想想大儿子一家,张老爹眼神暗了暗;不过他一想到以后老大夫妇也会去魔都,总归会修复兄弟姐弟之情。张老爹一厢情愿的想着。
    这项张月华正跟方美琴聊她婆婆:“你是不知道,我们真的是托了老二的福了,我们这次回来,我家那个老八十和你姐夫二弟一家那叫一个巴结讨好。
    我呸,我受了5~6年的苦,他们以为就一顿饭,就能把我打发了?还好意思提让老二给孩子她二叔找工作呢?!
    我嫁到他们家这几年了,从没吃过那个老八十做的饭菜;生了3个孩子坐月子她都没伺候过一天,连个蛋都没送给我吃过。
    昨天晚上我们到家后,老八十还有二弟一家都来了,老八十在小屋做饭,把我赶出来了,烧火都不用我们3个丫头,她二叔扫院子,她二婶帮我们打扫卫生,我昨儿可享受了一番,地主老财过的日子了喔!
    方美琴听到大姑姐说自己的婆婆是老八十时,特意看了下3个外甥女;只见3个小姑娘都笑嘻嘻的,一脸很赞同的样子。
    方美琴叹了口气道:“姐,你可别在孩子面前说她们奶奶这些。”
    张月华道:j县都是说老八十,而且孩子们都懂的。
    3个孩子异口同声道:“舅妈,我奶奶从没对我们好过,我们都记得呢。”
    方美琴听到后,就没再出声。她知道这3个孩子在她们奶奶手下没少吃苦头。
    她自己本就年轻,也是寄人篱下,吃苦长大的;还真不知道怎么说劝说大姑姐这事;好在3个孩子都很懂事,明理,不至于长歪了。
    方美琴看了眼月美,看她和外甥女们一起择菜,听姐姐和姨侄女们说话,只是笑也不多嘴,很是欣慰。
    几个人忙忙碌碌很快一桌好菜便做好了,才刚上桌,张老妈便拿了个大海碗,把盘子里的肉、鱼、蛋之类的都分出一大半倒在海碗里,说是要送给孙子吃。
    方美琴听了觉得无语,孙子才一岁,能吃什么?不过她可不开这个口,没说什么,不值当,她才不在乎这点东西。
    张月华不干了,这大半年在魔都卖东西,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她变得大胆泼辣了。
    对着老妈道:“妈,这是不欢迎我们回来啊,对着3个外孙女不喜欢是怎么的。我和孩子们辛苦在小屋忙碌了一上午,做了一桌子饭菜,妈不说帮忙就算了,连着孩子们想吃点好菜都得送人?”
    “再说了,妈,你找个好点的借口我还相信,送孙子,我到不知道哪家刚满1岁的孩子,能大鱼大肉的吃着?”
    “我回娘家不说大弟一家来叫我们吃饭,就连打个招呼的人都没有,还要我去伺候他们一家子不成?”
    我这个当大姐的给爹娘送节礼,那是应当的,他张林明成家几年了,可给我这个大姐送过一根草?”
    张大妈:“死丫头,你不知道你大弟一家日子过的不容易啊?”
    “妈,你当我是傻子呢,他家日子过的差?从小就属他最奸猾了,手上最松范。这几年你和爹明里暗里没少贴补吧,虽说我是出家女,管不着娘家事,你对我怎么着都行,哪怕上门来,你让我喝水饱肚子,我都不怨你,可你不能如此对我3个孩子啊。”
    “孩子他爹,还坐着干嘛呢,走吧,人家这是赶我们一家走呢,孩子们,走,咱走,以后回魔都了,再让你舅妈好好给你们做顿好点,咱不稀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