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2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棠梨道:“梅婆婆咱们也去瞧瞧吧。”
    梅婆婆自是知道棠梨是想看那病人的状况,万一余星阑搞不定,姑娘还能帮忙,只是刚姑娘可说,自己不是大夫了,若帮忙岂不露了馅,不过姑娘聪明总有应付之法。
    其实梅婆婆不了解棠梨,虽棠梨看好了叶老夫人的病,但梅婆婆却没把棠梨当成大夫,自老夫人把自己拨过来,就把棠梨看作了主子。
    所以并不理解棠梨作为大夫在病人之前,只会救人绝不会想到露不露馅,当然,棠梨还是希望余星阑能搞定,不用自己出手,也免得生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来。
    山下有个湖,事实上这岳州境内,除了山就是湖,湖水绕山而行,成就了岳州的鱼米之乡人杰地灵,却也因这样的地势,常有水患之忧,大鱼之害,水贼之扰,如此,倒真难说这岳州的百姓是福是祸 。
    离湖不远有个村落,村子不大瞧着也就二十几户人家,那汉子的家是村头的第二家,棠梨也跟了进去,一进去就见院子里围着十几口子人,都在哪儿出主意,有的说用烤脚心,有的说掐人中,七嘴八舌夹杂着一个妇人的哭声:“狗子啊你这是咋的了,你要有个好歹儿可不是要了娘的命吗,狗子啊……”
    那些村民一见汉子带着好几个人回来,立马道:“狗子娘快别哭了,狗子爹请了大夫回来了,快着让大夫给狗子看看吧。”
    那妇人大约是哭的糊涂了,仿佛没听见,仍是抱着孩子不撒手,只是一味的哭着说着,白等汉子喝骂了一声:“儿子还没死呢,你哭什么哭,快着把孩子抱过来让大夫看看。”
    汉子声若洪钟,这一喝终于震醒了妇人,忙抬头看了看丈夫,把孩子抱了过来。
    余星阑是大夫,他一来村民们便都让开了,棠梨跟在余星阑后面正好看清妇人怀里的孩子,孩子看上去也就四五岁大,黢黑的肤色,生的虎头虎脑,一看就是个壮实孩子,只是这会儿满脸通红,两只眼睛上翻,口眼歪斜,手脚不停抽搐。
    余星阑伸手摸了摸孩子的脸,烫的吓人,急忙让狗宝把药箱子打开,从里面拿出针来,抬手便刺入风池,热府等穴,缓缓捻动,不大会儿功夫,那孩子手脚抽搐的频率减缓了许多,人也仿佛安稳了一些,
    余星阑轻舒了一口气,让那针慢慢行着,便开口问那妇人病发的原因,那妇人抽搭着道:“我正在院子里收拾渔网,狗儿在外头追着鸭子跑,忽听不见孩子的喊声,我放下手里的活计,往外头一看,就见狗子仰着躺在地上,两眼翻着,嘴眼都歪了,手脚一个劲儿的抽,我说这是抽羊角风呢,前头村子里的两个小子就是这么抽死了,忙喊孩子爹去寻大夫。”
    余星阑点点头,在心里想药方子,若病的是大人,这药方子倒不难开,只是四五岁的孩子,方子便要底细斟酌了,这么大的孩子,脏腑还未长全,若贸然用药却极为不妥。
    而治这小儿惊厥的症候,该疏风清热息风止痉,用银翘散加大黄,只是这大黄的药力只怕孩子受不住,若不用此方,又该用何药替代呢,倒真有些为难了。
    余星阑虽年少成名,却并不善儿科,儿科乃是医道众门里最难的一门,除了小儿脏腑未全之外,还有小儿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病症,所以儿科又叫哑科,不好断症,也不好下药,故此才说此门最难。
    棠梨见余星阑拧眉思索,便知他正在斟酌方子,这四五岁的孩子用药不妥,不用药吧这病又急,故此难住了余星阑。
    刚他那两手针法来看,是个高手,只是这高手也难治小儿病,自己怎么提点他一下才是,棠梨想着四下里看了看,忽瞧见那边儿窗台上,晒着的白饭豆,眼睛一亮,状似无意的走了过去,拿起一颗来捏着手里,悄悄一弹,那颗白饭豆正打在余星阑的袖子上落在了地上。
    余星阑正在苦思,被这豆子打中,回过神来,下意识低头便瞧见脚边的白饭豆,日头下白晃晃的豆子肥墩墩的可爱。
    余星阑眼前一亮猛然想起爷爷说过的一个治小儿惊厥的方子,名曰四豆饮,为治小儿热病的第一要方。
    而这狗子忽然发病,两眼上视,手足抽搐,口眼歪斜,正是急惊风的症状,有道是急惊为热,慢惊为寒,热不可用凉药,寒不可用热药,此病的病因乃是相火不降,热伤津液,乃至肝胆二经升降不和,乃成急惊,而四豆饮养中生津以和木气,热退惊病自愈,此症正合用。
    想到此便跟狗子娘道:“家里可有黄豆黑豆绿豆白饭豆这几样?”
    狗子娘忙道:“有,有。”
    余星阑:“除黄豆二十粒,其余三样各十五粒煎了给狗子吃下,这病就该无碍了。”
    第42章 进了叶府
    狗子娘有些不信:“这,这豆子能治病?”
    余星阑还未说什么, 旁边狗子爹便骂了起来:“你个老娘们懂个屁, 这位可是庆福堂的大夫,说豆子能治就一定能治, 还不快去煎药,再磨蹭可是找打呢。”
    狗子娘一听庆福堂哪还有不信的, 忙跑去煎药了,不大会儿功夫,煎了一碗端过来,给狗子灌了下去,这药一下去,狗子便不再抽搐。
    余星阑:“抱进屋里睡一觉, 明儿早上应就能好了。”
    狗子娘忙抱着孩子进屋了, 狗子爹不知怎么道谢又想磕头, 被余星阑拦下了。
    狗子爹忍不住问:“余大夫,我家狗子平日能吃能睡壮实的紧,怎说病就病了, 这往后要是隔三差五就来这么一回,不是要我夫妻的命吗?”
    余星阑:“只平日给他少吃些, 便不会再犯。”
    狗子爹愣了愣,他们夫妻成亲多年才得了这么个小子,自是疼的紧, 尤其自己婆娘就怕孩子饿着, 一会儿就塞些吃食, 喂的儿子胖墩墩的,只是这吃跟病有啥干系,想到此不禁道:“这吃得多还能生病?”
    余星阑:“万事皆过犹不及,孩子小脏腑未全,吃的太多不能克化便成了火,火旺生热,狗子的惊厥之症便是从这火上来的。”
    狗子爹挠了挠脑袋:“那,那我一会儿就嘱咐我那婆娘,以后少给狗子些吃食,真是太谢谢余大夫了。”
    余星阑摆摆手:“不用客气。”一转身瞧见棠梨微微一怔:“兄台未走?”
    棠梨咳嗽了一声:“这就走,这就走,告辞告辞。”说着便出了院子,往村外行去。
    余星阑跟狗子爹说明日再来复诊,便也告辞准备离去,却瞥见脚边儿那颗白饭豆,暗道今儿多亏了这颗白饭豆,不然一时真未想起四豆饮来,而狗子这病是急症却不能耽搁的。
    想着,便弯腰捡了起来 ,仔细端详了一番。
    狗子爹见余星阑对一颗白饭豆看了又看,以为余星阑喜欢吃这个呢,忙寻了竹筐,跑过去,呼啦啦把窗台上的白饭豆一股脑划拉进筐里,提过了往余星阑怀里一塞:“这是去年的豆子,余大夫别嫌弃。”
    余星阑待要推辞,狗子爹却坚决要送,只得作罢,于是主仆俩从村里出来的时候,除了药篓还提了一筐白饭豆。
    狗宝伸手扒拉了扒拉筐里的豆子道:“这家可真是,做什么非送咱们一筐豆子干啥。”
    余星阑也觉好笑,自己端详白饭豆是想刚才的四豆饮呢,不想狗子爹却误会自己喜欢吃豆子了,直接送了自己一筐。
    狗宝:“少爷您笑什么啊?”
    余星阑摇摇头:“对了,刚那位兄台怎么也来了?”
    狗宝撇撇嘴:“谁知道呢,估摸是来瞧热闹的吧,少爷您就别管那小子了,又不是大夫。”
    余星阑:“可我总觉着这位兄台不寻常。”
    狗宝:“不是大夫却装模作样的跑来山上采药,岂止不寻常,简直可笑,少爷您这是求才若渴,想多了,咱庆福堂就是再缺大夫也不能找个蒙事的啊。”
    余星阑暗道,真不是大夫吗,可为什么她身上有种同行的熟悉感呢,难道是自己的错觉。
    正想着却听狗宝道:“真是的,不就给齐王殿下治个病吗,怎么跟看犯人似的,这上山采个药还堵着。”
    余星阑回过神,便见不远处肃立的韩松,站在那儿跟尊石像一般,自从自己给齐王殿下行针治病开始,韩松便总会出现在自己附近,想是怕自己若有什么事儿误了齐王殿下的病。
    余星阑知道这是韩松的忠心,也不以为意,而是主动过去打招呼并问了一句:“殿下可还好?”
    韩松点点头:“主子说行针之后,比之前好了许多。”提起这个韩松虽仍是一张冰脸,心里却颇为欢喜,这病折腾了主子两年,不知看了多少大夫,吃了多少药,始终不见好不说,还弄成了寒热相战。
    韩松先头不大知道主子的病,后来听余星阑底细一说,才知道这寒邪竟是主子用冰水驱热毒入体的,主子运动祛热毒的同时也在受着寒邪之苦。
    好容易有了治法,虽说只是暂时抑制之法,却也比无计可施强多了,至少余星阑照着那方子上行针之后,主子觉着松快了许多,所以韩松时刻都盯着余星阑,生怕他有个什么闪失,主子这病可是刚有起色呢。
    想到此便道:“行针的时辰快到了,我来接余大夫过去。”
    余星阑自是知道他的意思,把手里装饭豆的筐塞到狗宝怀里方道:“你且回庆福堂吧,我去别院走一趟。”
    涉及齐王殿下,狗宝可不敢胡说,老实的应一声便走了。
    狗宝脚程快,进了城之后,走不远就瞧见前头骑毛驴的棠梨跟那个老婆子,狗宝本不想理会,只是跟在后面,可走着走着,前头两人却忽然拐进了旁边一条大街。
    狗宝有些诧异,心道这小子跑这条街上做什么,这条街上可都是岳州有名的衙府,其中布政使叶府正在这条街。
    狗宝心中好奇,便小心的跟了过去。
    有梅婆婆这个厉害的高手在,棠梨想不知道有人跟着都不可能, 自从一进岳州城,梅婆婆便知会了自己,说余星阑的那个小厮跟了过来,问棠梨是不是把这小子捉来。
    棠梨摇头,还真是梅婆婆的风格,一点儿都不拖泥带水,只不过没必要,他要跟就让他跟,就让他亲眼看见自己进了叶府,难道还能猜出自己的身份不成。
    故此,狗宝便眼睁睁看着棠梨堂而皇之的进了叶府,狗宝惊异非常,忙掉头往齐王的别院去了,他得把这个爆炸性消息告诉少爷,那小子竟是叶府的人。
    狗宝到的时候,余星阑刚给齐王殿下行了针,正坐在椅子上休息,这行针可是个累活,沿着十二经脉走一遭,便余星阑也有些体力不支。
    屋里除了余星阑就是齐王,一时狗宝进来低声禀了棠梨进叶府的事,余星阑颇为惊讶:“你是说那位兄台进了叶府,你没看差?”
    狗宝:“少爷,狗宝这眼神可是最好的,只见过一面的便忘不了,怎会认错,我亲眼看见那小子进了叶府,看门的侍卫连拦都没拦,远远听着好像还请安呢,少爷,您说这小子别是叶府的私生儿子吧。”
    第43章 劲节先生
    余星阑眉头一皱呵斥道:“不可胡言。”心里却也十分疑惑, 刚那位兄台说他是为了祖母上山采蘑菇顺道采了些草药, 之所以认得药材也是因家里开过生药铺, 这会儿狗宝又说他进了叶府,若说是叶府的下人, 看门的侍卫绝不会请安, 且那位的气度又怎可能是下人。
    不是下人那就是主子了, 她说的祖母难道是叶府的老夫人, 若如此他难道是叶府的少爷, 可据自己所知叶大人两女一子, 两位小姐皆已出嫁,大小姐叶媛虽是庶出却自幼丧母养在夫人王氏膝下, 嫁的是庆州知府赵长荣, 二小姐叶婉嫁的门第颇高,乃是镇国公府次孙赫连瑀, 叶家的大少爷叶之鸿尚未成婚, 如今在兵部任职,并不在岳州,且自己曾与这位叶家大少爷曾有一面之缘,若再见必会认得。
    忽想起刚那位兄台旁边的婆婆,貌似是上次在安州官驿内给老夫人看诊时在门外守着的, 如此说来, 莫非真如狗宝所说那位兄台真是叶大人的私生子 , 也只有如此才说的通。
    不可能, 这叶大人为官清正人品高洁, 如何会有私生的儿子,更何况,叶府乃世家望族哪会开过什么生药铺。
    若说是他打谎,如何又识得那么多药材。
    余星阑行针之后在外间里歇息,与内寝只有一道屏风相隔,里间里的齐王殿下行完针用了药,正在打坐运动以行药力,狗宝也怕扰了齐王,说话的声音极小,余星阑便以为里面是听不见的,殊不知齐王殿下耳力惊人,狗宝的话尽数听了去。
    待余星阑歇过来,告退出去,韩松进来便见殿下已打坐完毕,正坐在窗前,神情像是思索些什么,韩松仔细端详了一下殿下的神色,见较之上次又好了许多,不禁道:“这位老神医的法子当真管用,这才行了两次针,主子这病便好了许多,若他能亲自来给主子诊治,想必好的更快些。”
    齐王却道:“她应不便给本王诊治?”
    韩松一怔:“主子莫非知晓了这位老神医的底细。”
    齐王想起那日观潮阁下的女子,明眸皓齿,灵气内蕴,虽模样极出挑,可那么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丫头,竟有如此高明的医术吗?还是说自己猜错了,若说叶老夫人跟前儿的孙辈儿也只有那丫头了,她并非叶府的人,而是叶全丰在安州认下的亲戚,那个安州驿丞叶全章的女儿。
    想到此开口道:“你再去查查叶全章的底细?”
    韩松颇有些意外:“主子是说那个安州驿丞叶全章?”
    齐王点头:“查查他家祖上是否有行医之人。”
    不说齐王这边儿心生疑惑,暗自查叶家的祖宗八辈,且说棠梨,在叶府住着,虽说衣食住行样样精细周到,且出去采药也无人拦阻,本该十分惬意,却总是想起在安州的便宜爹娘,也不知他们什么时候到,竹山县那边儿自己是不是该去看看,也帮着爹娘打个前站。
    打定了主意便跟老夫人提了,老夫人道:“这个何用你担心,回头让花管家去帮着料理便是,保管处处妥帖。”
    棠梨忙道:“老夫人心疼棠梨,棠梨明白,只是爹爹从驿丞升任知县,品阶连跳了数级,若在旁的州府也还罢了,偏又在这岳州府,难免有人质疑,若花管家再出面帮忙料理家务,与爹爹并非好事,与大伯来说也不大妥当,且棠梨也只是去瞧瞧,至于旁的还需等爹娘到了再拿主意。”
    老夫人见她执意如此,也无法拦阻,只是嘱咐梅婆婆跟着,莫出什么闪失。
    老夫人既应了,棠梨便打算明日一早动身去竹山县,晚间陪老夫人用过饭,周妈妈便来请她去给王氏诊脉。
    棠梨心里有些纳闷,王氏那个病不过是肝郁气滞,自用了自己开的药之后,便大好了,今儿怎又请自己过去诊脉?
    周婆子大约看出了棠梨的疑惑 ,便低声道:“夫人跟老爷刚用过饭,这会儿正在内堂吃茶呢。”
    棠梨便明白了,指不定是叶大人要说什么,王氏夫人这才让周婆子来寻自己,只是叶大人跟自己有什么话好说,莫不是他又看了什么医书医案的,来问自己的吧。
    说到这个棠梨便觉好笑,叶大人堂堂的封疆大吏,又初到岳州,公务必然十分忙碌,可这百忙之中仍会抽出空来看医书,看不明白的地方便来问自己,颇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只是叶大人终究是外行,问的问题有时棠梨也不好解答。
    弄得如今,棠梨都有些怕叶大人来问这些。
    想到此,不免微微叹了口气,周婆子听了忍不住笑了一声道:“这几日公务忙,老爷不得空闲研究那些医书,姑娘只管去便是。”棠梨这才松了口气:“多谢妈妈提点。”
    周婆子:“姑娘不用跟老奴客气,要说谢,该老婆子谢姑娘才是,若不是姑娘,老婆子如今还在外头当差呢,哪能入得夫人的眼,进了内院,老婆子有这般福运可都仰赖的姑娘,老婆子虽是下人也知道感恩图报,往后只姑娘有什么吩咐,老婆子便赴汤蹈火也不在话下。”
    棠梨自是知道这是周婆子是跟自己套近乎呢,想她是叶府的下人,自己哪用得着她赴汤蹈火啊,却也不好说什么只含糊的应付了过去,便到了叶府内堂。
    果然,叶大人也在跟王氏夫人一边一个坐在榻上正吃茶说话儿呢,棠梨上前见礼,叶大人微微摆手,王氏却拉了棠梨坐在身边道:“今儿嘴馋晌午的时候吃了个粽子,下半晌便觉心里有些扑腾,你来给我瞧瞧,是不是积了食。”说着伸了胳膊出来让棠梨诊脉。
    棠梨按在王氏腕上,仔细诊了一会儿道:“不妨事,吃一盅山楂水便好。”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