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齐王:“叶府的两位小姐都已出嫁,不会在岳州。”
    韩松:“是呢,看她的打扮该是未出阁的姑娘,怎会是叶府的小姐,许是亲戚家的女孩儿。”
    齐王:“遇到她的那日叶全丰刚进安州城。”
    主子一提醒韩松点点头:“是啊,那天叶大人也刚到安州。”
    齐王又道:“我记得她说她是大夫。”
    韩松脸色一变:“属下想起来了,这小子不禁说她是大夫,还说出了您的病情,跟庆福堂的余星阑说的一般无二。”
    齐王吩咐了一句:“查查她的身份。”
    韩松应了声是,身影一闪便消失在雅室之中。
    齐王拿起茶盏啜了一口香茗,忽觉一股燥热从小腹升起,接着一股寒气不知从哪儿钻了出来,与那股燥热纠缠在一起汇聚成一股狂躁几乎要炸裂开来,齐王忙静心凝神运动,大约一盏茶的功夫,方吐出一口气。
    韩松进来的时候,齐王整个人已经入水捞的一般,韩松不禁大惊:“主子莫不是发病了。”
    齐王摆摆手:“不妨事,如何,可查清楚了?”
    韩松:“回主子话,那丫头叫叶棠梨,是安州驿丞叶全章的女儿,也是叶府的远亲,不知怎么就认下了,跟叶老夫人颇为投缘,便跟着老夫人来了岳州,还有一事,吏部已发了文书,叶全章升任竹山县知县,不日便会前来岳州上任。”
    齐王略沉吟片刻道:“你不觉得此事有些蹊跷吗,叶全丰并不是个讲人情的,以他的性情绝不会毫无缘由的提拔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而叶全丰之所以在安州城停留也不是因为探亲,而是因叶老夫人病重。”
    韩松心道,是啊,叶老夫人病重才不得已留在安州,也是冲着那个庆福堂余神医的名头,可那个余宝胜根本是个庸医,后来叶老夫人病愈,叶全章便成了叶府的亲戚,这事情越想越蹊跷,这叶全章跟叶老夫人的病有什么干系不成,忽想到那小子在山上说的话,不禁道:“主子莫不是觉得,叶棠梨跟那个老神医有什么干系吧。”
    齐王:“这却不好说,只是事情太过凑巧,让人疑惑,不过这疑惑也许很快便能解开了,老夫人既回了岳州本王也该去叶府走一遭了。”
    再说棠梨跟着老夫人一进叶府,便被苏氏拖进了书房见叶全丰,叶全丰也不想这么急,可刚齐王那边儿递了话来,言道齐王殿下听说叶老夫人回了岳州,一会儿亲自登门拜见。
    叶全丰自然知道这是客套话,以齐王殿下的身份,当今天下有资格让他拜见的唯有慈安宫的太后,便是皇上都是他的晚辈,如今说是来拜见其实是为了他的病症。
    到了这时候也没必要绕弯子了,直接道:“匣子里的方子你可看了?如何?”
    棠梨:“看了,从方子上瞧殿下这病已成寒热相斗之势,若驱寒势必会加重热毒,若清热又会使寒邪愈重,彻底治愈的法子,目前棠梨还未想到,只想到了一个暂时抑制之法,因需药方配合行针方能见效,棠梨不便出手,故此需您出面请出一个人来。”
    叶全丰一听微有些惊诧:“什么人?”
    棠梨目光一闪道:“庆福堂的少东家余星阑。”
    第38章 行针之人
    叶全丰颇为意外,想不到棠梨让自己出面请的人是余星阑, 按说棠梨跟余星阑连面儿都没见过, 怎会推荐他, 而据自己所知,齐王来岳州之前已经找过余星阑, 也正是余星阑提起老母亲病愈一事,殿下才找上门来, 如今棠梨翻过来又要寻余星阑出手, 岂不奇怪。
    想到此便道:“为何是他?”
    棠梨道:“棠梨见过他开的药方, 用药精准, 法度严谨, 是位医术高明的好大夫,齐王殿下身份尊贵,这寒热并存之症又有些险, 旁的大夫棠梨不识亦不知底细, 实不敢托付如此人命关天之事。”
    叶全丰暗暗点头, 是啊,这可是给齐王殿下治病, 轻忽不得,若棠梨亲自出手自是最妥当,可棠梨的身份又不能出手,退而求其次, 也只有余星阑的医术值得信任了。
    不过, 上次老母亲的病并未用余星阑的方子, 虽他面儿上未说什么,只怕心里不满,这次若他寻个借口搪塞,便不好办了。
    棠梨见叶全丰有些犹豫,略一想便知缘故,把自己写的东西递了过去:“大伯遣人把这个送过去,想来少东家不会推辞。”
    叶全丰接过来,见是厚厚一摞纸,上面从方子到行针之法,乃至何时用药,如何用,何时行针,该针哪个穴位,针进几分,停多久,用针的手法,用药行针之后病人的反应,以及那些药方内服,那些药外用,都一一记录下来,十分详尽。
    不过内服叶全丰能理解,为何还有外用药,齐王殿下这病是内症,并无外伤啊,心中疑惑便也问了出来。
    棠梨自是知道叶全丰的脾气,也不以为意耐心解释道:“殿下之病源于体内寒热并存,寒热相逆,并存体内必然相斗,而若要祛热毒必用寒药,除寒邪必用热药,如此不但不能祛除体内寒热,反而会助了寒热之势,使之相斗的更为厉害,故此轻易不能用药,药不能下我才说这病难治,棠梨搜肠刮肚想了一个月也未想出彻底治好的法子,虽不能彻底治好却可暂时压制,用药配合行针使殿下体内寒热暂时维持住平衡之态,便如打仗,虽两军对垒却因势均力敌而不敢轻动,只要能维系平衡,便寒热并存体内,暂时也应无碍了。”
    棠梨的话浅显易懂,叶全丰也觉得这法子颇有道理,却仍未说为何有外用药,却听棠梨又道:“若想维系寒热平衡,必须用药,祛寒邪用热药,除热毒用寒药,此乃药性所定,别无他法,却可在用药之时,用别的方法平衡寒热,比如药浴。”
    叶全丰终于听明白了,原来这外用药不是治伤的而是用来泡澡的,不过若请出余星阑,这行针的法门只怕便给余星阑学去了。
    叶全丰知道每个大夫都有自己独到的法门绝活儿,有的是祖传秘方,有的是行针的法门,可不管什么都是绝不外传的,甚至还有传子不传女的规矩,就是怕自家法门传于外人,而这纸上所记录的针法,便叶全丰这个外行也看出极高明,若是别的大夫,想必会当宝贝一样藏起来。
    想到此不免提醒了一句:“那余星阑出身余家,聪明好学,医道一门上颇有天赋,除了随余家的老东家习医,还曾遍寻天下名医为己师,学了一身好本事,方能年少成名。”说着顿了顿却并未往下说。
    棠梨却听明白了,略想了想,问了一个貌似无关的话:“您说这天下有多少病人?”
    叶全丰一愣,不明白这丫头忽然问这么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却道:“这如何能算的清。”
    棠梨眨了眨眼:“那么有多少大夫?这些大夫里又有多少是真正的妙手回春的良医,又有多少庸医呢?”
    棠梨一连几句问,把叶全丰问的更是一头雾水,却未恼仍道:“有多少大夫自是算不清,但有一点却十分确定,这些大夫里大多是庸医,良医却少之又少。”这句话实是叶全丰的肺腑之言,老母亲不过一个寻常的受寒,前后竟找了十几个大夫都未治好,若非在安州遇到棠梨,指不定老母亲如今还缠绵病榻呢,便如今想起来,仍有些压不住怒意,只是这些与自己的话有何干系吗?
    却听棠梨道:“医道一门也如学问一般,取百家之长方能精益求精,敝帚自珍只会止步于前,而棠梨这点儿微末之技若能成就几位良医,或许便能少些病患,棠梨何乐而不为也。”
    叶全丰倒真是有些震惊了,若非亲耳所闻,他实在想不到这么一个十六的小丫头竟有如此胸怀,相比之下倒是自己狭隘了,试想若世间的大夫都如这丫头一般,又怎会出这么多庸医,庸医比一个草包先生还要可憎,因草包先生误的不过是前程,而庸医误的却是人命。
    这丫头年纪不大见识却着实不凡,难怪老母亲如此喜欢她,便是叶全丰自己也不觉在心里给棠梨重新定位,这丫头的胸怀眼界见识比自家两个女儿不知高出了多少,日后真说不准有什么造化呢。
    叶全丰久历宦海,能做到二品封疆大吏,除了能力之外,眼力也是一等一的好,至今为止他看好的人没一个看错的,这丫头绝非凡人。
    棠梨自是不知叶全丰这些想法,却想起一事道:“还请大伯遣人把这些誊抄一份再送去。”
    叶全丰笑着点点头,齐王殿下之所以找到岳州来,说到底就是源于余星阑看过棠梨给老母亲开的药方子,余星阑更是多方打探消息,若是把这个直接送过去,余星阑必会认出,到时也就瞒不住棠梨的身份了。
    叶全丰倒不是怕别的,是顾虑到像齐王这样的王公贵族,便自己也是得罪不起的,若他们听闻棠梨的名声,执意求医,自己只怕也挡不住,更何况这丫头不仅是女子,相貌气度也格外出挑,这样的女子怀着一身神鬼莫测的医术,若无坚实的靠山,岂会不引人觊觎。
    正是因这个顾虑,当日在安州抓药的时候才让人誊抄了方子,却因一时疏忽,让余星阑看了原方,才有了后来这许多麻烦。
    想到此,便交于书童誊抄,刚交代清楚纪婆婆便来了,说老夫人哪儿寻棠姑娘呢,说怎么一转眼就不见影儿了,遣了老奴出来找人。
    叶全丰一听哪还敢拦着,忙让棠梨走了。
    棠梨前脚刚走,后脚儿花管家便来回禀说齐王殿下来了,正在前头花厅待茶。
    叶全丰拿了书童写好的看了一遍,轻吁了一口气,终是能应付过去了,想着便往前头花厅去了。
    到了厅中,见过礼,不等齐王开口便把那治法呈了过去,也不解释这法子的来处,并非叶全丰不想解释,实是不好解释,先头说的是游方郎中,寻不见踪迹,如今忽然有了治法,该如何解释,若说寻到了人,为何不亲自来给殿下诊治,难道以殿下之尊还请不动一个游方的郎中吗,所以无法解释便干脆不解释了,既当日齐王并未戳破,想来如今也不会为难自己。
    果然,齐王看了那法子之后,脸色虽仍无表情,却也不见恼恨之色,而是问道:“此法可治本王之症?”
    叶全丰不敢隐瞒开口道:“此法不能祛除殿下体内寒热,只能使其暂时平和,不再相斗。”
    旁边的韩松皱了皱眉,心道,不能治,这算什么?合着白忙活了半天,又是一个不能治病的大夫。
    而齐王仔细想了一会儿,觉着这个法子颇为可行,他虽不懂岐黄之术,却是练武之人,且内外同修,自是熟悉人体经脉,而这个法子正是用针疏通经脉,配合内服外用之药,从道理上说的通。
    只是这行针之人却十分要紧,便道:“何人行针?”
    叶全丰:“下官想请庆福堂的少东家余星阑为殿下行针。”
    齐王虽有些惊讶,可想想除了这位开方子的神医,也只有余星阑的医术靠谱些,便点点头:“姑且一试吧。”
    这就是答应了,叶全丰忙道:“下官这就遣人去安州。”
    却听齐王道:“这倒不必,据本王所知,余星阑如今正在岳州。”
    叶全丰愣了愣,听花管家说去接老母亲的时候,那个余星阑还在安州料理庆福堂分号,怎么一转眼也来了岳州,莫非也是冲着棠梨来的。
    叶全丰觉得自己这个猜测**不离十,合着这些人都是跟着棠梨跑的,棠梨在安州便都去了安州,如今棠梨来了岳州,他们又都跑来岳州。
    齐王是为了治他身上的寒热之疾,而余星阑只怕是为拜师而来,想想不觉好笑,棠梨这么个十六的小丫头如何能做余星阑的师傅。
    叶全丰是猜的不错,余星阑之所以在安州一是为了料理余宝胜留下的烂摊子,二一个就是盼着能有机缘见到老神医,毕竟叶府的老夫人跟鱼市的李老伯都是老神医的病人,作为大夫他非常清楚,看病没有只看一次的,便药到病除也需复诊,可他等了几天也未见老神医露面,反倒叶老夫人启程去了岳州,余星阑想都未想便跟了来,且他走的快,动身虽晚却比棠梨她们早到了一日,昨儿一早便到了,如今正在岳州庆福堂的分号里坐诊。
    第39章 十二经脉
    余星阑既是庆福堂的少东家又是名医 , 来了岳州分号自然要坐堂看诊, 这一看就是溜溜的一天, 至掌灯时候, 庆福堂关了门, 才得空儿吃口茶,这茶才吃了半盏下去,掌柜的江河匆忙走了进来道:“少东家,齐王跟前儿那位韩大人来了, 正在前头花厅说要请少东家出诊。”
    余星阑微微一愣暗道, 齐王殿下那寒热相斗之症, 自己已诊过说明自己不能治, 还荐了那位不露面的老神医, 齐王殿下来岳州不就是求医来吗,怎么不去寻老神医,却回头找自己看诊?
    不过韩松既亲自来了, 自己也不好推脱,遂起身去了前头, 本想再说明齐王的病症自己实在无法, 谁知一见到韩松,这位齐王府的黑脸护卫头子, 话都未说便递过来几张纸。
    余星阑接过一看, 顿时眼前一亮, 不禁道:“是了, 若使这个法子便能用药了, 药能下,虽不能彻底除去病根儿,却能抑制殿□□内寒热相斗之势。”说着热切的看向韩松:“殿下可是寻到了那位老神医,这治病之法必是出自老神医之手了。”
    韩松根本不为余星阑的热切所动,仍是那张黑脸,直接开口道:“这上面的行针之法,余大夫可能使。”连语气都是平直的毫无起伏。
    余星阑知道齐王府的人大都如此,故此并不在意韩松的冷脸,见他提到针法更有些激动:“这上面的针法虽精妙,却记录的异常详尽,星阑自幼随祖父习学医道,针灸也学了二十多年。”言下之意,这针法都写得如此清楚,自己若是再不会,就白学二十多年了。
    韩松:“既如此,明日一早韩松便来接余大夫。”撂下话不等余星阑再问,便转身走了。
    余星阑徒呼无奈,这齐王府的人还真是,好歹跟自己交代明白,倒是找不找着老神医啊,可人已经走了,再着急也无用。
    却忽想起一件事,急忙低头去看手里的纸张,目光落在字上,不免有些失望,这纸上的字虽说写的规整却也呆板,想来是出自那些文书之手,跟老神医的字差了何止千万里。
    余星阑自己也写的一手好字,之前也颇为自得,可自从见了老神医所开的方子,余星阑那点儿自得就没了,祖父常说书法与医道相通,真正的医道高手写出的字不仅有血肉筋骨,还要有神有魂,还说自己的字什么时候有了神魂,医道也便大成了,自己当日听了心里还有些不服,可见过老神医的方子之后,余星阑便知祖父的话并没有错,医道与书法的确相通,能写出神魂兼具的字,方子也必是最灵验之方,这便是医道大成的境界。
    韩松交给自己的这几张纸,方子针法都精妙无比,作为大夫他肯定能写出这样方子跟针法的,必是一位医道大成者,能达到如此境界的,唯有那位给叶老夫人看病的老神医。
    而这几张纸上的字,既不是老神医所写,必是寻了文书誊抄的,至于为何誊抄,还真让人想不通,当大夫的开方若不是亲书,也是弟子记录,还没听说找文书誊写的,且这事儿怎么想怎么不对头。
    自己在安州官驿看了方子,荐给了齐王殿下,齐王殿下方来岳州求医,果真求得治病之法,从这方子针法来看,必是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老神医,只是为何老神医不亲自医治殿下,却把这方子针法写下来,让自己施针,这针法既让自己看了,必就学会了,如此精妙的针法,怎会轻易便送了自己,岂不奇怪。
    若想明白,只怕还需等明日,询问殿下这治病的法子从何处而来了。
    第二日,一大早韩松就来接余星阑,到了地方余星阑才知道,这岳州声名赫赫的观潮阁原来是齐王殿下开的,且内有乾坤。
    从后门进去是个清净的院子,两层的小楼,虽不奢华却阔朗大气,岳州这样四季如春的地方,院子里却并无花木,只种了半院子松树,此处临湖,隐约的潮声伴着松涛阵阵,倒颇负意境。
    余星阑跟着韩松上了二楼,转过宽大的屏风便见齐王殿下歪靠在窗前的竹榻上,单手支在榻沿上闭着眼假寐,余星阑一进来,便睁开了眼,眼下有微微的青圈,看起来像是没睡好。
    齐王昨儿又发病了,自然睡不好,以往发病只要泡在冰水里运功抵制一阵也就过去了,上次虽听余星阑说自己这病不可泡冰水,否则会更加重,也未当事儿,发病之时仍如此,可昨儿在叶府,叶全丰也说不能泡冰水且给了治病之法,这冰水便停了,好在这病并非日日都发,相隔大约十五日左右才发一次,十天前刚发过一次,算着这几日不会发病,谁想昨儿夜里却发起病来,不能泡冰只能强自运功抵御,那一阵一阵的燥热之意,直折腾了一宿,至天亮方压下去。
    余星阑见过礼,便近前诊脉,诊了半晌道:“殿下昨儿夜里可是发病了?”
    齐王微微点了下头,看向余星阑:“法子余大夫想必看过了,可行得通?”
    余星阑:“能想出这个法子的,必是一位医道高手,只看这上面的方子,星阑也受益良多,想来殿下是寻到那位老前辈了。”
    齐王看向他道:“余大夫并不曾见过,如何知道这开方子的大夫便是老前辈?”
    余星阑微愣了一下,便道:“星阑自幼习医,虽算不得奇才,但在医道一门上也有些天分,星阑学了二十多年,医术也不过尔尔,故此星阑敢断定若非医道大成的老前辈,绝开不出如此精妙的方子。”
    余星阑言之凿凿,齐王目光一闪,若果真如余星阑所说,那叶全丰为何要隐瞒?
    余星阑见齐王并未回答自己的话,便又道:“虽星阑可以施针,到底不如老前辈亲来更稳妥。”
    旁边的韩松忍不住道:“这法子是叶大人给的,给叶府老夫人看病的大夫不便出面。”
    余星阑愕然,不便?有什么不便的?叶大人这也太奇怪了,先头说是游方的郎中,找不见人,如今终于找见人了,却又来了个不便出面。
    自己的面子不够大,身份尊贵的齐王殿下也请不出来吗,难道真如姑丈所言,这位老前辈是前朝慕容氏一族的后人?若果真如此,倒也说得通,只不过若干系前朝皇族,叶大人又何来胆量,敢如此应付齐王殿下。
    想不通也只能暂时搁下,毕竟治病要紧,韩松虽不拘言笑做事却极妥帖,早就照着纸上所写备下了东西,其实就是巨大的木桶,把熬好的药汤倒进桶里,齐王也服下药坐进桶内,配合齐王的内家功法,按十二经脉行针。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