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3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家里缺了一个壮劳力,农活都要落到李凤梅身上。本来刘芬也是干农活的好手,加上刘芬和夏晓兰的田暂时没分下来,刘芬可以帮忙……但刘芬现在每天比干农活还忙,李凤梅咋会叫小姑子下田?
    刘芬和夏晓兰不是在家里吃白饭的,夏晓兰明里暗里都在日常生活里搭钱,母女俩其实就是在刘家有个栖身之所,并不是要靠李凤梅夫妻养活。
    夏晓兰担心舅妈手里没钱,先前舅舅刘勇给了她50元做本钱,家里的黄鳝没积压那么多货,夏晓兰就把钱拿出来还掉。
    借的时候是50元,还的时候她准备了10张大团结。
    “你干啥?!快收回去!这钱你舅说过,那是给你的零花钱,你要这样,我要生气了!”
    李凤梅死活不要。
    50元是不少,可也不多啊。别说是50块,就算是5000块,刘勇这个当舅舅的能拿出来,李凤梅就不可能再收回去。夫妻是一体的,刘勇做的决定,李凤梅肯定没意见。
    真要有5000块给,李凤梅会心疼,那也不是当着夏晓兰心疼。
    舅妈不收钱,夏晓兰想了想自己就笑:
    “您不要也行,过段时间我要做别的生意,这钱就相当于舅舅入股了。”
    第62章 准备去羊城
    夏晓兰要做别的生意。
    李凤梅想,这丫头也太能折腾。
    “等黄鳝不能卖了,还有油渣,你还做啥生意,安安心心在家复习,明年考大学才是头等大事。”
    油渣生意没有黄鳝赚钱,可胜在稳当。每天几百斤油渣拉倒乡下的集市可以轻松卖掉,赚的是辛苦钱,可在土里刨食的农民,特别是如刘芬般任劳任怨的老黄牛,最不怕的就是辛苦。
    再辛苦,每个月能赚几百块,比工人拿的都要多,李凤梅都觉得这门生意简直太好了!
    月入几百元在83年是啥概念?
    以李凤梅的见识来说,她也没见过比这更多的收入。哪怕是她男人刘勇说自己在外赚到钱,大部分的钱都压在了‘生意’上,拿回家的钱一个月也没有几百块。
    这份收入供夏晓兰没问题,刘芬要是坚持不下去,不还有刘勇和她李凤梅么。
    夏晓兰想了想,也没瞒着:
    “舅妈,我肯定会合理安排自己时间,其实我自己复习真的挺好,真要在教室里和别人一块儿,我这心反而静不下来……卖油渣的生意,我想交给我妈,也不想她能赚多少钱,就是有个事儿干。我现在想搞的新生意是卖衣服。”
    夏晓兰把自己在商都农贸市场的见闻说了遍。
    她最近在商都跑来跑去,自然也打听到了更多有用的信息。该进啥样的衣服,卖哪种价位,在哪里摆摊,夏晓兰也有了计划。她迫切想要在80年代出人头地,也想要证明自己。考大学并不是首要目的,这种证明她上辈子就做到了。上辈子虽然也奋斗到了很高的职位,终究是给别人打工,夏晓兰想自己当话事人!
    夏晓兰说的头头是道,李凤梅听得发愣。
    这些东西,又有几个农村丫头知道?那一撞,真是有后福,夏晓兰真的是开窍了。
    夏晓兰特别有主见,李凤梅担心管太多起到反效果,只能和她约法三章:
    “如果在学校里的考试成绩退步,就啥生意都不能再做!”
    夏晓兰自然是欣然同意。
    入股的事儿李凤梅不想占便宜:“50块钱能进几件衣服?别提入股的话,你舅还能赚几个钱,当长辈的能让你吃亏?”
    倒卖鸡蛋,几十块钱肯定能顶大用。
    倒卖服装么,县里的成衣多贵?李凤梅觉得肯定连两件衣服都买不到,谈啥入股啊。
    服装这行是有暴利的,别说80年代,再往后推三十年,服装的出厂价、批发价到终端零售价,都差了好几倍。夏晓兰也没真的要把李凤梅说服,只想着等赚到钱,咋说也要把这部分利润分给舅舅家。
    她要的是李凤梅的支持,家里就四个人,涛涛太小没有投票权,她和李凤梅对上刘芬是21,刘芬一张嘴连李凤梅都说不过,几句话就被绕晕了。
    夏晓兰就琢磨着要去羊城一趟。
    刘芬和李凤梅担心的不得了,“商都也有批发市场,在商都拿货,来安庆卖不行?”
    夏晓兰摇头:“商都的款式一点都不新颖,别的摊贩也在商都批发市场拿货,同样的东西不会有竞争力。既然要卖,就要卖独一无二的东西,不是让顾客挑我的货,而是我挑顾客。”
    就像她在农贸市场看见的那个服装摊,卖的也不算便宜,可样式吸引不了女顾客,货挤压在手里算啥?她的本钱还不算丰厚,去羊城拿货一次性也带不了多少件,如果款式新颖好看,每卖出去一件就是钱!货足够好,她才有资格挑剔顾客,有人嫌太贵?你不买,自然有其他人买。
    现在人们手里都缺钱,同样也缺物资。
    好看的衣服,才能把钱从顾客兜里掏出来!
    李凤梅和刘芬不懂,她们就知道一个大闺女自己出门不妥当。眼下就看出了人丁不兴旺的弊端,刘家是外来户,没啥亲戚能帮忙,刘芬要给省城送黄鳝、拉油渣回来卖,李凤梅要兼顾田地和家里的活计,还得照顾涛涛。
    家里真是分不出人手和夏晓兰一起去羊城。
    请谁和夏晓兰去羊城?
    李凤梅十分为难,刘家三兄妹,刘勇一共有两个妹妹。李凤梅从前固然是觉得小姑子刘芬老实嘴笨不讨喜,刘勇另一个嫁到临县的妹妹却和娘家没啥走动,几乎是断了往来。
    李凤梅嫁进来七八年,都没见过涛涛的二姑刘芳长啥样。
    这样的亲戚,能指望?
    至于她娘家,就更不用提了。再说也没有让她的亲戚去帮夏晓兰的道理,李凤梅自己都信不过娘家那边的人,别看着夏晓兰赚钱眼热,直接把夏晓兰赚钱的门路抢了!
    夏晓兰不觉得自己一个人上路有问题。
    是,她是长得很漂亮,火车站和火车上向来是鱼龙混杂的复杂地带。但夏晓兰不是没出过远门的‘村姑’,保持足够的警惕心,不要理会陌生人的搭讪,不要独自走夜路,不要喝陌生人递来的饮料和食物,坏人总不会在众目睽睽下把她抢走!
    眼瞧着天就要冷了,不抓紧时间卖这一批冬衣,可是要错过商机。
    夏晓兰仔细盘点身上的钱,除去压在黄鳝生意上的一小部分,她有600元现金。这可不是后世薄薄的张纸币,最大十元的面值,600元也挺有厚度。出门在外,身上的财物得保管好,刘芬直接在夏晓兰贴身的内裤外面缝了一个口袋……夏晓兰被这藏钱的方式惊呆了,她上辈子跑业务是经常坐火车出差的,身上却没带过大笔现金出门,都是谈妥了业务双方单位直接汇款。
    把600块钱藏在内裤兜里?
    夏晓兰完全不能接受,让刘芬在上衣里面缝了两个内衬口袋:
    “钱还是分开放。”
    总不会倒霉到两个地方的钱都被摸走吧?
    李凤梅没要夏晓兰还的钱,反而又拿出300块塞给她,“借你的,不算啥入股。”
    刘勇也没留多少钱在家,李凤梅总要留点钱在手里,想了想能动用的就是这300块。出门在外,夏晓兰又是个漂亮闺女,男孩子没钱住宿了可以在桥墩下蜗一晚,换了夏晓兰可不行。
    夏晓兰也没推辞,多三百,就当舅妈多入股呗。
    要出远门,离不开‘介绍信’,夏晓兰去找村上开介绍信,邮差正好在送信:
    “有夏晓兰的电报。”
    送电报的人把一个信封交给夏晓兰,奇怪的目光紧紧追随着夏晓兰。
    民用电报是一个字七分钱,需要发电报的肯定是重要事,精炼再精炼不过的一句话,送电报的人揣着个字条就能把活儿干了……第一次送需要信封装的电报!
    那得多少字?
    那得多少钱?
    没见过这样浪费钱的,邮差觉得可以写信啊!
    第63章 电报像信那么厚
    真漂亮。
    邮差没敢多看,本着职业道德,他给出了良心的建议:
    “不是天大的急事,可以写信,信件邮局也要送到乡下。”
    夏晓兰接过‘电报信’,邮差觉得发电报的是冤大头,也想她真是漂亮却铺张浪费。谁会给她发电报,如此土豪的作风,想也知道只有周诚。夏晓兰来不及看信,就说开介绍信的事儿。
    陈旺达听说她要去羊城,脸色有点严肃:
    “大姑娘出远门,路上会有各种情况,你要警觉点。”
    “陈爷爷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夏晓兰态度乖巧,陈旺达虽然不赞同,可夏晓兰又不是他家里的后辈,他只能提醒对方,却不能替夏晓兰做主。和陈家关系亲近,开介绍信也没啥困难,夏晓兰要出门儿的事,还不如她收到电报信的影响大。
    反正陈家人是知道了。
    陈大嫂忧心忡忡的对自家男人说:
    “社会关系还是挺复杂啊,咱家儿子老实本分,能降住这丫头不?”
    天下当婆婆的心思都差不多,儿子找个普通的媳妇儿吧觉得配不上,找个太厉害的又觉得不安分。陈老大没有那么多弯弯道道的心思:“刘勇家的不是在村里说了,要等外甥女考上大学再考虑处对象的事。”
    陈大嫂瞪着男人一眼。
    她原本也想,夏晓兰考上大学,那就能配得上陈庆。
    眼下不是瞅着夏晓兰好像还有别的社会关系么,有人争抢,夏晓兰的身价就显得贵重了。
    “你说会是谁给她拍了电报?谁家有钱也不能这样造啊!”
    陈大嫂人呆在家里,心思却飞到了刘家,恨不得把夏晓兰受到的电报抢过来看看。
    ……
    “晓兰你好,是我。上次一别后,虽然早想再来安庆探望你,却被京城的琐事所累。我十分的想念你,不知你是否有同样的心情。当你见到这封信时,我已经从京城出发前往安庆县的途,预计会在三天后到达,我依然会住在招待所,希望能见你一面……想念你的周诚。”
    周诚这电报信,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千多字。
    除了约夏晓兰见面,其他都是一些如何思念夏晓兰,如何展望两人未来的‘情话’。夏晓兰觉得自己牙根发酸,却也不算讨厌。她以为和周诚是萍水相逢,这人离开安庆后并无动静,没想到卷土重来时这么高调——周诚那么聪明,如果三天后就要见面,发电报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儿,大张旗鼓的搞了一封‘电报信’,七井村的人能不八卦?!
    宣告主权。
    夏晓兰脑子里冒出这四个字。
    说啥先当朋友?
    周诚那人真是心口不一。
    夏晓兰觉得搞笑,也感到新奇。
    她不反感这封高调电报信的原因还有个,七井村的人如果八卦就最好了,反正他们也不认识周诚。各种猜测,总要传到陈家耳,夏晓兰对陈庆没有一点男女之情,陈家帮助她们母女很多,她不希望双方关系有裂痕。
    舅妈说得对,她需要这么一个‘半虚构’的对象来挡挡桃花。
    夏晓兰把信装好,带着介绍信回家。
    电报还不是最重要的,要是没有这封介绍信,她买个火车票都困难,更别说在外地吃喝住行。这时候人们没有身份证,介绍信是唯一能证明身份信息的东西,上面写着持信人的基本信息,出行大概目的地。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