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7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但老大有钱,却一分也不往出拿。
    老二倒是想拿钱,可他没钱。
    老太太手里攥着一些私房钱,那是她自个儿养老用的,更不会往出拿。
    最后老头子的病就那么拖着,越拖越厉害,不到两个月人就没了。
    到了老太太,她也是能帮着老大媳妇打扫家,洗衣做饭,照顾四岁的孙子,这才能住进老大家。
    楼里的人就免不了会笑话老太太,说她老糊涂,要是房子没换出去,那也是老二一家住他们老人的屋子。
    不像现在这样,人老了,连个自己的家都没有。
    想在大儿子家住还只能给大儿子当保姆。
    老太太原先还喜欢摆副厂长亲娘的谱儿,让人奚落半天,也就不再敢倚老卖老了。
    吴月娥看着这穿的破旧的老太婆,心想这世上还是有报应的。
    这老婆子偏心老二一家,临到了了,才发现老二没本事,靠不住,就厚着脸皮来找老大。
    苏庆国呢,也是偏心后来的拖油瓶,结果拖油瓶只会惹是生非。
    想再认亲闺女回来,人家却和他断绝关系了。
    吴月娥故意大声问:“老太太啊,你儿媳妇陈小玉不在家吗?”
    “不在,小玉在医院上班呢。你找她是有什么事儿啊?要不进家来说?”
    吴月娥知道不少人正在偷听他们的谈话:“进门就算了,唉,老太太,你还记得你那个孙女苏敏不?说来她还是你们老苏家唯一的孙女儿呢。家有四个孙子,只有这么一个孙女。放着其他人家,这孙女也是要好好疼的。哎呀,我忘了您那可怜的孙女一出生就没了妈,她没多大的时候您就忙着去照顾劳老二家的孙子去了。你家老二也有本事,大孙子接着二孙子。那可怜的孙女可不就没人管了。”
    苏老太太让她说的面红耳赤:“你瞎说什么,我孙女小时候一直是我照料的。但凡有我一口吃的,就没饿着她过。”
    吴月娥笑话她:“老太太,人啊,越老就越不能胡说八道,毕竟已经半个身子进了阴曹地府了。咱们厂子里谁不知道你那孙女小时候只能吃你孙子剩下的东西啊。”
    苏老太太梗着脖子说:“这世上谁家不是先紧着男娃,女娃有一口吃的就该知足了。”
    吴月娥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整个楼道都能听到她的叹息声:“唉,可怜的娃儿啊,难怪她宁可和他爹断绝关系也不愿意回这个家啊。小时候没妈,爹又不管,奶奶偏心眼二叔家的儿子,连口吃的都是人家剩下的。好容易后妈进门,后妈又偏心自家带来的拖油瓶。”
    说着她问老太太:“唉,也不知道苏庆国知晓了女儿不愿意认他这个老子,是因为他闺女小的时候被他亲娘苛待,他该怎么对老太太你这个亲娘呢。唉,这事儿可真是不好办,一边是娘,一边是闺女。算了,老太太啊,我也不和您闲扯了,我还有事儿找陈小玉呢。”
    说完吴月娥就蹬蹬的下楼了,她男人说了,到时候事情说起来苏庆国肯定会把这事儿栽到陈小玉的头上。
    吴月娥呼吸先说苏敏不认老苏家是小时候被她奶奶还有二叔家的弟弟们欺负的多了。
    陈小玉肯定不愿意背锅,一定会顺着这说法往老太太身上说。
    毕竟她嫁进来的时候苏敏都十岁了,她和苏敏一起生活了两三年,谁能说苏敏的心结是不是那余下的十年受的委屈太多了。
    而苏老太太不敢惹苏庆国,对陈小玉这个儿媳妇就不一定了。
    明明是陈小玉这个后妈的问题,却赖到她一个老婆子身上,那她肯定是不会认的。
    说起来整个老苏家没一个对得起苏敏的,他们家又都是厚脸皮的,肯定不会承认自己的错,只会把问题推来推去。
    以后只要一提起这事儿,应该就少不了要吵一架。
    离开职工楼,吴月娥又骑着自行车去了市中心医院。
    陈小玉是市医院的护士。
    吴月娥知道陈小玉在哪个科室,但她没直接去找陈小玉,而是朝着医院急诊人最多的地方走。
    她看见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医生,忙打招呼说:“哎,刘燕。”
    那叫刘燕的女医生和吴月娥认识:“哎呀,这不是黄厂长夫人吗?您这大忙人怎么有功夫来医院啦?这是身体不舒服?”
    吴月娥摆摆手:“嗨,我能有什么事儿,像咱们这种劳动人民,越劳动,身体越健康。我来你这儿是想找你问一下陈小玉陈护士在哪个科室上班?”
    刘燕说:“她现在已经调到体检的科室了,这可是医院里顶清闲的地方了。你找她有什么事儿啊?”
    吴月娥看急诊上的其他医生护士都在竖耳朵偷听。
    这才开始说:“唉,这事儿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这陈小玉前边那男人不是进去了么,她之后就嫁给了我们厂子里的一个副厂长。”
    刘燕点头:“是有这么回事儿,陈小玉陈护士长在我们医院可是名人。她嫁过两个男人,还全都是领导。要说嫁人,我们医院这么多女医生女护士,没几个比得了她。这是她男人出事了?才麻烦你来跑这一趟?”
    吴月娥说:“可不是,哎呀,这事儿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这陈小玉嫁的男人,也就是我们厂的副厂长,以前的老婆难产没了,留下了一个闺女。这陈小玉也带着一个同岁的闺女。平时看陈小玉面儿上对他丈夫的闺女也可以。我们左邻右舍的也就都没搀和,毕竟是后妈,谁也不能要求她就和亲妈似的对那个孩子。”
    刘燕赞同:“这也是,这后妈面儿上过得去就可以了,本来就不是自己生的,怎么能亲的起来。”
    “是啊,可没想,到了七零年,那闺女就一声不吭的下乡了。当时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闺女才初中毕业,只有十三岁。”
    “十三岁,这也太小了吧。”
    吴月娥就说:“可不是,而且最过分的是陈小玉亲生女儿,就她带来的那个竟然让她男人走门路,进了我们纺织厂当女工。”
    刘燕面露鄙夷的说:“那她这事儿就做的太不地道了,亲生的留在市里吃香的喝辣的。不是亲生的就着急忙慌的撵去村沟沟里。平时陈小玉很会做人,会来事儿。没想背地里上她竟然是这种人。”
    “我们也没想到,等我们这些一个楼一个厂的都知道了,那姑娘早去乡下了。”
    她这说的也不是实话,当时苏敏可是哭了好几天,整个楼道都能听见她的哭声。
    但这是苏庆国的家事,他这个当亲爹的都不心疼自己闺女,那作为邻居的也不会不懂眼色的给苏敏讨个公道。
    吴月娥又说:“这下乡了也就没办法了,只要陈小玉好好补贴着闺女,让她在乡下日子不要过的太难也就是了。”
    “这是很应该,我们医院里不少医生家有下乡的子女,在乡下干活累不说,挣来的共分根本不够用。我不少同事每个月要把一半的工资寄出去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孩子不在眼跟前,大人再心疼,除了寄点钱也没别的办法了。”
    “所以我就说这陈小玉不地道,平时我们难免问起来说苏敏在乡下过的好不好,她都说过的可好了。我们都还以为她有给寄钱,没想到啊,从那闺女七零年下乡,陈小玉没有寄出去过一分钱,一张布票,一个包裹。”
    偷听的几个小护士忍不住吃惊的叫出声。
    陈小玉可是她们医院的大名人,不仅嫁的男人好,自己也会穿戴,会打扮。
    这刚进农历十月,天冷了一些,陈小玉就买了新的羊毛大衣穿。
    还配着高跟皮鞋,可洋气了。
    听说那一身要五六十呢。
    没想到陈护士长宁可把钱拿来买华而不实的东西,也不愿意给继女一些帮助啊。
    刘燕喃喃的说:“真想不到她是这种人啊。”
    吴月娥说:“是啊,谁能想到呢。要不是前些时候那闺女见义勇为,上了报纸,我们还都不知道这事儿呢。”
    刘燕没听过这事:“上了报纸?上了什么报纸啊?我这每天看报,怎么不知道这事?”
    这时有个小护士咦了一声:“是不是就是那个咱们这儿的知青下乡的时候救了老乡家三个孩子的新闻啊?”
    吴月娥点头:“就是那个。”
    那小护士神秘的说:“我知道了,刘医生,那报纸你没看过是因为那一张被陈护士长手下的于娇娇拿走了。她当时说要借着看那张报纸,然后就再没还回来。我记得报纸上说那个女知青初中毕业的时候年纪小,想再读高中,多学一些知识建设祖国,但是她父母不同意。”
    说着她声音拔高:“是了,那新闻里说了女知青的母亲是市医院的护士,叫陈小玉。我看的时候还说怎么和陈护士长一个名字啊。我竟然没想到那个就是陈护士长。”
    刘燕说:“看来是陈小玉发现了这篇报道,所以让她手下的护士将这张报纸借走了,怕有人发现她的真面目。”
    又有一个小护士说:“也不是没人发现,这几天在护士里就一直流传说陈护士长是恶毒后妈呢。我猜也是有人看了报纸,觉得那上面说的就是陈护士长。”
    吴月娥有些幸灾乐祸的说:“你说这事儿闹的,要是陈小玉对那个闺女好些,何至于出这么多事情。”
    说着她压低声音,但又保持在能让跟前的几人都听到的音量:“估计是知道女儿现在争光了,他们这才给那闺女寄了封信。还寄了三十块钱和一身毛衣。结果,你们猜怎么着……”
    吴月娥耍了个心眼,她知道那信是苏庆国寄出去的,但她故意用的词儿是他们,这些医生护士听到耳朵里,肯定觉得是陈小玉寄的。
    几个听众对这八卦听的津津有味的,平时陈小玉被夸是他们市医院最好看的,最有气质的女人。
    现在知道她这丢人的事情,听众们心里都很是兴奋。
    一个小护士说:“天啊,才三十块钱?陈护士长一个月的工资也不止三十吧。她也太抠门了,既然连这点钱也舍不得,那还不如干脆不寄呢。”
    另一个说:“这寄了和不寄可不一样,只要寄了钱,就是有人问起来报纸上的事儿,陈护士长也能说那说的不是她。她可是刚给下乡的女儿寄了钱。你们说,她要是这么说了,咱们是不是都把她的怀疑排除了。”
    “是啊,她只要这样模棱两可,避重就轻的说些话,就把真相掩盖过去了。她肯定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不是真心悔过。”
    吴月娥说:“谁说不是呢,钱还好说,问题是她寄过去的衣服,没一件是能穿的。这就惹的那姑娘更是一肚子火。她可能也是被伤透了心,最后竟然把这回寄给她的东西全邮回来。还邮回来之前她六七年前下乡的时候陈小玉写给她的信。”
    一个圆脸年轻的护士感叹的说:“六七年前的信她竟然还保存着,想来她一个人在乡下一定是很希望收到家里的来信吧。”
    吴月娥顺手把那三封信拿出来:“谁说不是呢,只是她下乡后陈小玉也只在最开始给她写过三封。”
    现在是在陈小玉的单位,吴月娥自然不会说苏庆国的不是,让听的人把悲愤的情绪转移到苏庆国身上。
    没想到还有信,几个人全围上来小心的看着信件的内容。
    看完之后只能说:“想不到陈护士长这么厚脸皮啊,她每年换季的时候都要买新衣服,还都是百货大楼里的高端货,不是咱们这种找裁缝随便做的。没想这情况她还好意思说自己穷。再说她丈夫可是副厂长,工资高着呢。”
    “她就是不想给继女花钱。”
    吴月娥在他们看完信后小心的把信收好,说:“只是可怜那姑娘,你们不知道啊,那姑娘还寄过来她下乡几年的账本。说是账本,其实是欠债的本子。一只铅笔,半个香皂,两张纸,一个鸡蛋,半尺布头,唉,她下乡的时候两手空空,又没有家里补贴。缺了东西都得先借其他知青的,等年底生产队里核算公分的时候再还。也难怪啊,那闺女会把东西全寄回来,还是直接寄给我们家老黄。”
    刘燕说:“原来是直接寄老黄这儿啦,难怪得你来我们医院找陈小玉。”
    “可不是,你们不知道,除了这些,信里还有断绝关系的文书。你说这事情闹的,她现在可是模范,不是普普通通的知青。而且说实话看了这些东西,我这个外人都能理解她想要脱离那个家的心情。实在是那个家庭带给她的伤害太多了。只是,这事情我和老黄毕竟不是当事人,老黄就让我来叫陈小玉,他好好的和他们夫妻两个谈谈,看事情该怎么解决。行了,说了这么多,我也该去找陈小玉了。”
    刘燕这会儿也知道吴月娥来这么一出,就是要把陈小玉努力遮掩的破事儿全给她抖露出来。
    现在听到这事的只有五六个人,过个两天,全医院估计都知道了。
    她不知道吴月娥和陈小玉有什么矛盾,只是吴月娥毕竟是黄厂长的妻子,陈小玉只是副厂长的妻子。
    她不如再帮吴月娥一把,她侄女前段时候还说高中毕业后想进纺织厂呢。
    自己帮帮吴月娥,到时候也能找她帮忙。
    于是刘燕说:“我真是没想到竟然还会有这样的事情,你找陈小玉商量解决方法是应该的,毕竟黄厂长作为领导也得关心下属的事儿。只是我们医院竟然出了这样的人,在这事情上,陈小玉作为母亲有很大的责任。这样吧,月娥,咱们先去见医院的领导,把这事和领导说清楚。然后再去找陈小玉。”
    吴月娥说:“行,医院的职工这品行上有问题,医院里的领导自然是该了解了解的。”
    陈小玉正坐在椅子上看书,就见副院长黑着脸走进来,他身后还跟着吴月娥。
    陈小玉认识吴月娥,她是黄厂长的老婆,又土又粗鲁,很上不得台面。
    当初婉婉和黄斌谈恋爱的事情暴露出来,这个吴月娥可是让婉婉吃了不少苦头。
    在苏婉十五岁的时候陈小玉才有了第二个孩子,可以说,她前半生所有的母爱都是倾注在苏婉身上。
    可就是她的宝贝女儿,竟然被吴月娥和刘倩逼着去乡下插队。
    还是去有名的穷地方。
    陈小玉心里非常厌恶吴月娥这个女人。
    她正准备问问副院长是有什么事儿吗。就听副院长说:“陈护士,你继女寄来了和你们家庭断绝关系的信件,那信还是直接寄到了你丈夫领导的手中。断绝关系这是大事,你先回去处理私事,处理完再上班吧。”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