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6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要是在钢铁厂,想买个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都没什么门路。
    这几种票不好弄,像他和建民的自行车还都是用着大哥二哥寄回来的票。
    没个自行车他们回村也不方便,爹这才同意他们买的。
    两个哥哥结婚宴是爹娘办的,但彩礼什么的都是哥哥们自己准备的。
    到了自己结婚的时候自然也是一样。
    三转一响都得自己想办法弄来。
    总不能别人结婚都有这些,到自己结婚了,苏知青就没有吧。
    除了这些,还有奶粉啊,麦乳精啊当了司机弄这些就更方便。
    苏敏身体不好,得多吃一些好的。
    还有什么珍珠霜,雪花膏,裙子大衣。
    陆建军想了几天,觉得当了司机的话最起码弄起东西来方便很多。
    毕竟货车司机跑的地方多,还一般都是和各个厂子打交道。
    可他真舍不得苏知青啊。
    好不容易能时常见面,就算什么都不做,就这么和苏知青一起在河边散步也很开心啊。
    第55章
    陆建军最后还是换了工作, 他想着趁年轻多挣些钱,等以后结婚了,大不了再换个清闲的活儿。
    他现在只想着挣钱,还没有意识到换了工作后他最大的收获不是金钱,而且开阔的眼界和一个商人的思维方式。
    苏敏去了市里接受了表扬,还被个记者采访了半天。
    和她一起接受采访的都是一起接受表彰的先进个人,道德模范。
    这些人有的业务能力强, 更多的是乐于助人, 为人很是无私。
    记者问起来苏敏为什么有勇气救两个孩子,苏敏就说起她的生活经历, 说起她插队老乡对她的帮助。
    然后引出原主亲生父亲和后妈继妹的事。
    苏敏知道这样的采访稿要是上报纸也最多是市里的报纸,省里的报纸。
    原主老家和她插队下乡的地方隔着十万八千里,老家的人是看不到这样的报纸,也不会在舆论上对原主的亲爹后妈有什么打击。
    但她要先在本地把自己被亲生父亲抛弃的人设立起来。
    她对于未来还没有太多的打算。
    只是想着要考大学。
    至于考什么大学, 电影学院她是有心但她作为这个学校的学生, 在看校史的时候知道在恢复高考后北影是有招生的, 可名额及其稀少。
    而报考的学生多是文工团, 话剧团,电影厂那些有表演经验的人。
    苏敏很有自知之明, 在恢复高考的前三年,电影学院的名额她应该争取不上。
    所以她想选择其他学校, 她自然是希望自己可以去大城市。
    考北京的大学,上海的大学。
    但她又不知道自己现在自学的是个什么水平,作为保底的打算, 她最起码要考林城的大学。
    她现在下乡的地方就是林城下面的一个公社。
    留在林城那她和陆建军其实也还是在老家,只是从村里到了市里。
    林城又是省会城市,以后虽然不如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但也是很有名的大城市了。
    要是将来真没机会考到北京而是留在林城,有苏敏现在说的这些话,讲的那些被亲爹后妈继妹欺负的故事。
    改革开放后,就算原主的爹不要脸的找到林城来,苏敏不搭理他们也只会被说他们活该。
    而且苏敏打听了一下,她是下乡知青,她受到表彰,她老家那边负责管知青这些事儿的部门是会得到通知的。
    应该是连着她的采访稿直接邮寄到老家。
    一般这些消息就是记录一下,但万一有多嘴的工作人员把这事说出去,原主亲爹这个副厂长在市里也是个人物。
    苏敏说的这些事又都是事情,没有一点子瞎编乱造。
    到时候原主那好面子的亲爹后妈,还有原主那因为有个副厂长儿子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爷爷奶奶,都少不了被人指指点点。
    这个时候人们道德观还是很重的,以前的原主不过是十来岁的小女孩,别人就算知道她过得不好,经常被家里其他家人冷暴力。
    可这个年代又没有冷暴力这种说法,在很多人看来,有吃有喝有穿有住这就是在用心养孩子了。
    唯一值得诟病的就是原主年纪那么小就下乡,而后妈带来的拖油瓶却找关系进了厂子里。
    这个时候学生下乡这件事是正确的,有觉悟的,只要原主亲爹后妈一口咬定是原主自己觉悟太高,一定要下乡建设祖国,那谁也不能说什么。
    就算心里嘀咕,但质疑一说出来那就是觉悟不够,也就没什么人敢明面上替原主抱不平了。
    至于原主下乡之后,她亲爹后妈有没有给原主补贴,那外人是不知道的。
    就算猜测到没有,只要原主后妈说她给原主寄了东西,或者说是原主写了信说不需要家里补贴,面儿上也就过去了。
    可现在不一样,苏敏是见义勇为的“英雄”,是道德模范,她这个时候再说出原主的那些经历,就够原主冷漠的亲爹,伪善的后妈喝一壶。
    苏敏特别希望她老家管理知青这些事儿的工作人员能八卦一些,把这些事情通通传出去。
    最好把那家子的脸皮扯下来,不论是原主父亲工作的厂子,还是继母工作的医院,都知道他们的真面目。
    这样不仅能解气,还能避免她以后被这些人纠缠。
    就算等原主生父年迈了,要是厚着脸皮黏上来,苏敏最多只要给一点钱让他能维持三餐就可以了。
    就像他对原主那个女儿,只是给口吃的。
    等他过世了,苏敏继承了遗产直接捐出去。
    这是法律要求给的,那就按法律来,至于亲情人伦上的那是想都不要想。
    这个假设也是在原主父亲孤身一人的情况下,不过按小说内容原主亲爹后妈还有一个儿子。
    那以后这些人自然是他们的宝贝儿子养老,要是到时候厚着脸皮打官司什么的找苏敏,按着他们对待原主的情况,也最多出一点赡养费。
    等他们收了赡养费,苏敏自然会对付他们的宝贝儿子。
    当然,最好的情况是他们稍微要些脸面,知道苏敏和他们撕破脸,以后直接不来往。
    不过赡养老人也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按着年龄算,原主父亲现在不过三十五六。
    距离六十岁还有二十多年呢。
    和苏敏一起接受采访的众人听了连连叹息,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爹,这下乡后亲爹直接撒开手不管了,一个十三四的女孩子想要养活自己可想有多艰难。
    听苏知青的话,她现在小小年纪身体就亏损的厉害,也是可怜。
    难怪苏知青这么看重老乡对她的情谊。
    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把老乡的孩子救上来。
    这个采访对苏敏来说可是解决了一大隐患,她这件事传出去,哪怕过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也是她亲生父亲有愧于她。
    她是站在有理的一方,一个十来岁就被父亲放弃,差点活不下去的可怜姑娘,和她父亲断绝关系不是很正常的吗。
    其实苏敏是想直接断绝父女关系的,在这个年代,只要发了声明,是允许这种操作的。
    但苏敏知道以后的法律是不这么看的。
    亲生父女是无法断绝关系,除非一方死亡。
    等苏敏回县里的时候,就见在公交站下焦急等待的陆建军。
    苏敏说他:“在你心里我是有多笨啊。现在这路多好记啊,去的时候你还领着我慢慢走了一遍。我回来的时候也不用倒换车,直接找到站牌坐上就回来了。”
    说完她又拿手帕给陆建军擦汗:“哎呀,你这是等了多久啊?看你这汗流的。天儿这么热,你就是等我也不是非得在这光秃秃的站牌下啊。这跟前那么多树儿,哪个你不能去乘乘凉啊。早知道我就不坐十点半点的车了,连累的你也跟着受罪。”
    陆建军自然不会说他其实十点多就过来等着了。
    苏敏去了市里三天,他知道这姑娘机灵又能干,而且还是去受表扬的,吃不了亏,但也还是担心。
    他伸手把苏敏手里的东西接过来,一台收音机。
    苏敏见陆建军盯着收音机看,她咳了一声:“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
    苏敏白他一眼:“收音机怎么样?”
    陆建军对苏敏的问话有些莫不着头脑:“收音机自然是好东西啊。”
    苏敏控制着自己的表情,千万不要像霸道总裁,说道:“嗯,送你了。”
    陆建军这下惊讶了:“送我啊。”
    苏敏推他一把:“边走边说,我这次受到表扬,除了奖励了二十块钱,还奖励了我一张收音机的票子。我去的时候你不是非催着我多带钱嘛。说什么穷家富路的。我钱带的够,手里又有票,所以就直接买回来了。”
    陆建军就说:“这收音机放着听个新闻什么的挺好的,你送我做什么。”
    苏敏说他:“怎么,你送我这送我那的,还不兴我送你东西啊。”
    “那当然不是了,只是这东西你留着有用。”
    “别推来推去的,烦不烦啊。说送你的就是送你的。我们办公室有一个公用的收音机,没课的时候我想怎么听就怎么听。”
    对象送自己礼物,心里自然是高兴的。
    陆建军摸了一下苏敏的头顶:“好,那我就收下了,谢谢你啦。”
    “接受你的谢意,陆车夫,快开车。”坐上陆建军的自行车,苏敏揽着他的腰。
    然后给他讲这几天的事儿,见了哪些领导,还讲采访自己的那个记者:“我真是受不了他,他让我讲在小河里发生的事情。我讲了吧,又嫌我讲的不生动。你一个记者,客观就够了,要什么生动啊。”
    苏敏又把自己采访说的被后妈欺负的事儿讲了一下。
    既然以后是要和陆建军过一辈子的,苏敏也就大概说了一下她对原生父亲和后妈的态度。
    后妈她是不管的,亲爹也是看情况。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