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0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对于自己亲自教养长大的外甥女,对于外甥女的秉性他最为了解,也最为放心信任。天和帝想到这, 心中不由出现了一丝怅然, 现在他最为信任的孩子做事最为循规蹈矩,遵守规矩律法, 反而是下面的那些个争权夺利的人, 一个个丝毫不将规矩, 不将他的圣旨圣意放在眼中,肆意妄为。
    想到林家便是这样一个存在,天和帝的眼中微凛,对着一旁的胡喜吩咐道:“给大理寺传话, 告诉大理寺卿,林家的事情给朕严查, 另外对于朝中涉案的官员也要严查,除此之外,还要细细地查一下, 京中是否还有和林家一样的人,不要出现漏网之鱼。”
    “是, 奴才这就派人去传陛下口谕。”胡喜赶紧应道。
    “朕倒是要看看这朝中是否还有和林家一样有这样歪心思的。”对于这种林家搞这样的事情给林恒巩固地位,收拢下属之心的,天和帝很是厌烦。若当真是黄绩原来的下属思念雇主,以前他也许无可奈何,但是如今黄绩已经成为逆贼了,若是再思念故主,再声称自己和黄绩一条心,便是做什么?是和黄绩一样的叛君之心吗?只这一条林恒便可拿捏住这些个将领,偏偏林恒没有这个脑子,还居然要走出一个什么柔情感化的路线,当真是被那些将领拿捏住也是在正常不过。
    “朕原本以为林恒还有些手腕和脑子,却是没有想到和威远侯一样不堪大用。”天和帝突然想到了什么,对着沈皎饶有兴致地问道:“若是元嘉处在林恒的位置上,你会怎么办?”
    “林恒现在手下的那些个将领,说什么思念旧主,这其中有几分真,几分假,就不得而知了。”沈皎分析道:“不过以我看来,这其实更多的是为了自己能够揽到更多的权利,然后合起伙来架空林恒,让大权落到他们手中,好满足自己罢了。”
    在她看在,这那些鬼话,都不过是那些将领的挡箭牌罢了,林恒是空降,对他们的军务并不熟悉,这些人不过是打着林恒不熟悉,他们熟悉的空子,好趁机架空林恒,然后军中便是他们这些将领说了算了。如此大的权利,谁不想要?
    “而如今他们愿意归顺林恒,更多的是为了和黄绩撇清关系,毕竟之前都打着他的旗号在欺负人,如今可是要给自己找个新主,赶快跟黄绩断得清楚,而林恒又恰巧给了他们一个台阶下,他们自然便下得快了。”林恒告诉了他们自己救了黄绩的嫡女,这些人觉得自己为了感激林恒救了旧主子女而臣服于林恒,既全了他们的忠义的名声,又归顺了林恒,也算是和黄绩撇清了关系,如此好的台阶,他们自然下的痛快。
    虽然这些将领并不主要是为了黄三而归顺林恒,但是林恒救黄三的目的却是没有变,林家在走歪道,罔顾圣意也是没有变,真实的归顺原因并不能减轻任何林家的罪行。
    “说得不错,继续。”天和帝点了点头,语气十分满意。
    “若我是林恒,这个时候为何还要留下这几个将领,我要他们的归属之心干什么?既然之前便知道了他们想要架空我,我之前必将先要收集其的罪证。”沈皎道:“权利权利,权和利总是分不开的,既然他们想要权,就必然想要利用权做一些利于自己却不为律法军规所容的事情,即便是没有做,也不要紧,只这每日嚷嚷着心念逆贼这一条,救足以让他们被查办了。”
    “在得到黄绩谋逆的心思后,若我是林恒,就必然上奏皇舅舅请您彻查这几个心念逆贼的人,看他们是否和逆贼有关联,然后将自己之前调查的罪证一并呈上,当然,我之前也说过,没有罪证也无妨,只前面那一条,就够这些人停职查办,如此一来,这些人手中的权利,自然便会回道我的手中。”
    沈皎回答完后,天和帝直接畅快地笑了出来:“若是林恒有元嘉一半的聪慧,就不会被手下这些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林家的复兴也会到来。”
    “元嘉聪慧,像朕。”天和帝毫不吝啬地赞扬着外甥女,同时也不忘记自恋地给自己脸上贴金。
    笑完后,天和帝却是又对沈皎教育着御下之道:“不过,元嘉也要知道,这朝臣不能像林恒一样蠢笨,但是也不能人人都像元嘉一样聪慧,若是人人都如元嘉一般,也会令朕头痛的。”这个世上太聪明的人不需要太多,特别是太聪明的朝臣不需要太多。
    对于天和帝的话,沈皎明白,若是朝臣一个个都太多聪明,还知晓太多,君王的心思就会如投明的一般,那么君王还如何御下。
    “元嘉觉得朝臣要应该怎样地最好?”天和帝再次考问道。
    聪明的不行,蠢笨的也不行,那什么样的朝臣才是最适合的?
    “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沈皎深思了一下,沉静地道:“让最适合每一个官位都坐上最适合的,如同京兆府尹这一官职,便需要一个懂得变通,八面玲珑之人,只有这样才能在京中这个高门显贵众多的地方做好这个府尹。再比如,像是御史的这些个职位还是需要刚正不阿的人做为好,纠察之职,并不是人人都能做,人人都不怕得罪人。若是将京兆府尹和御史之位的官员互换,这朝廷怕是要乱套。”
    沈皎说完这些后,最后对着天和帝笑着总结道:“当然,这些都需要皇舅舅识人善用,才是根本。皇舅舅是明军,自然比元嘉要更懂得这些,不知元嘉的回答,皇舅舅觉得如何?”
    “都是朕惯得你,还敢拿朕打趣了。”天和帝笑骂道,随后却是欣慰地道:“你有这番见解,朕心甚慰。就像你说得那样,先识人,然后将他们提拔到正确的官位,这才是用人之道。”
    第248章 人选
    “元嘉谨记皇舅舅教诲。”沈皎笑着应道。
    之后沈皎又和天和帝关于用人之道上聊了一会儿, 聊完后, 沈皎看着时间也不早了, 又想起端王和赵王回京的事情上, 道:“再过几日, 五皇舅和赵王殿下便要回京了。”
    “不错。”天和帝点了点头, 转头对着沈皎道:“听暗彦说,你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正是,已然准备充分。”沈皎对着天和帝道, 不仅是她, 天和帝对于沈皎进入朝堂的事情也是重视之极。如果说,她进入朝堂是为了自己的报复,
    那么天和帝让她进入朝堂同样也是为了自己的报复。
    她想让自己尽可能的改变这个世界, 给这个世界的人们更好的生活, 更大的发展。而天和帝在这方面和她的想法不谋而合,天和帝想让自己的江山永固,天下太平,百姓丰衣足食, 想让这个时代成为后人笔中的盛世,想让自己成为天下的明君, 这是天和帝的报复。而因着国师的批命,天和帝相信自己会帮助他实现这个报复,从最终的目的上来说, 她和天和帝是一致的,他们之间没有冲突。
    “不过, 却有一事还要请问皇舅舅。”沈皎对着天和帝问道。
    “哦?是何事?”
    “元嘉想要请问皇舅舅,皇舅舅到底安排何人做元嘉的举荐人,让我心中也好有个数。”沈皎问出了心中的疑惑,这个问题困扰她很久了。
    “你觉得何人合适?”天和帝没有回答,反而对着沈皎反问道。
    沈皎思索了一下,回道:“既然我是以山东之事被官员举荐的,那么举荐我的人就必然是熟知我在山东所做所为的人,不可能是现在的这些个京中和山东之事毫无半点关系的人。”若是选择一个和山东之事没有半点关系的人推荐她,岂不是会被那些本就反对的官员,只要以一句,“既不是汝亲眼所见,汝又有何资格妄言此事?”便能让人无法反驳,那时此事便会成为一个贻笑大方的笑话。
    再者,不知道山东之事,不知道她具体为山东做出了什么的官员,又怎么能为她更好地在朝臣面前请功,毕竟只有请到功,她才能够有因功入朝可能。这是第一步,若是第一步都走不好,可能根本就轮不到她进入太极殿,她想要入朝的事情便会被那些官员否定。这样的低级错误,她不允许,天和帝更不会允许。
    “可是知道我的身份,又知道我在山东具体做为的人,除了五皇舅和端王殿下,便只剩下张敬宗,若是再加上一个人的话,那可能便是赜表哥了,我在山东的时候路过任安郡,曾经探望过赜表哥,后来随着张敬宗张大人身边学习时,赜表哥也在。”关于她在山东的所做所为,基本上天和帝都知道,她也没有隐瞒天和帝她和卫赜之间相交甚好的事情,毕竟,她想要和卫赜成婚,这个想法还是一点一点透露给天和帝的好。
    “你和阿赜关系向来不错,既到了山东,又路过任安郡,前去看望他一趟也是正理,也不罔他之前待你的一片拳拳爱护之意。”天和帝想到卫赜,眼神也是十分温和的,语气中可以看出对卫赜的喜爱之情。
    “说起来阿赜也不小了,都快到了及冠之年,却是还没有成婚,却也不知道这孩子的姻缘何时能够到来?”说道这,天和帝便想到自己的那几个皇子,更是皱眉道:“还有你的几个表哥也是,你皇舅母最近忙得累坏了,你一会儿过去给你皇舅母请个安,她见到你向来高兴,心情也会变好。”
    “元嘉一会儿就过去给皇舅母请安。”沈皎知道自己在卫皇后那里还是很有开心果的作用的。
    天和帝点了点头,但是只要一想到自己的几个年纪都那么大了还不成亲的皇子,便是他也有点忧愁。特别是赵王,这年纪都已经二十好几了,虽说对女色不上心,但是也有妾室通房的,还有一个侧妃,正室王妃却是一直空悬,理由是自己还想要再玩几年。虽说混账,但是却也不太令他担心。
    他最担心的是韩王,这孩子他之前关心的太少,如今又在御史台做得不错,不过比起这孩子的前程,他比较担心的是这孩子的生活。赵王身边还有通房,韩王虽然明面上没有,但是他很清楚韩王宠幸的美人都让他自己处理掉了,为得就是为了维持现在的形象。
    但是韩王却是不一样,那孩子是真的清心寡欲,至今都没有碰过女色,连他赏给其的美人,都被婉拒或者是丢在一旁不管了。要不是他试探过赐给其的几个貌美的小太监也都被如此安排,他简直都怀疑这个儿子喜欢男色了。不是他想歪,而是韩王的表现容不得他不多想。
    不过,他也已经下了最后的通牒,他的这几个儿子这一次都必须选出正妃来,他真的不想要有几个大龄未婚青年的儿子了。
    想到这,天和帝也知道自己的思绪飘得有些远,连忙拉回来,对着沈皎道:“你接着继续分析。”
    “是。”沈皎点头:“五皇舅和赵王表哥是皇族,毕竟与我关系莫大,并不十分适合,所以便只剩下了张敬宗大人和赜表哥,而赜表哥年纪太轻,官职也不够,他的说法并不能服众,所以便只剩下了张敬宗大人一位。但是……”
    “但是什么?”天和帝看着沈皎迟疑地眼神问道。
    “但是张敬宗大人的性格有些执拗,若是皇舅舅以圣命举荐我,恐怕张大人并不会十分乐意。”若是张敬宗会迎合圣意,也不会落到去被同僚挤兑去山东做一个无权的左参政了。
    “你还是不了解他,若是朕直接强命他举荐你,估计张敬宗心中会有些想法,即便是做了,也不会拼尽全力。”天和帝对着沈皎分析着张敬宗:“张敬宗不会贪功,该是谁的功劳他都会如实汇报,所以不用朕提醒他,他都会在朝堂上面极力为你请功。”
    第249章 自愿
    对于张敬宗这个人, 天和帝自认自己对其的了解要比外甥女多得多, 对其的性子也十分清楚。
    “另外, 张敬宗不仅是不会贪功之人, 还是一个爱才之人。”天和帝想到之前张敬宗在自己身边时, 举荐的那些官员, 对着沈皎道:“之前他曾经给朕举荐过的一些官员都是一些实用之才。”
    “前些日子,跟在张大人身边,张大人教授了颇多, 让我受益匪浅。”沈皎点头赞同道:“不仅是我, 便是一同跟在其身边的官员,只要是真心求学, 基本上张大人都会解答。”当然, 能受的了张敬宗那个脾气的人也没有多少, 基本上和张敬宗求教的人也不是特别多。
    但是不可否认,张敬宗确实是一个惜才爱才之人。让她自己在这场山东之心中受益很大,特别是实践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毕竟, 就算是她平日里的老师再厉害,她学得再多, 最终都只是纸上谈兵,纸上谈兵的后果是可怕的,在战事上的结果是兵败, 而在修筑河堤上却是一个县,一个郡, 甚至是一个行省的百姓流离失所。后者的可怕比前者差不了多少,甚至是更厉害,那动摇的是一个国家的根基。
    “所以,只要是派人稍加提示,张敬宗自然会为你请功,将你治理河道之功和对于山东所做的贡献全部都在朝堂上为你宣扬出来,这一点根本就不需费心。”天和帝道。
    “但是,张大人也只会是为我请功,而不会举荐我为官,举荐女子为官这样的大事,可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说不得还会祸及家族,这样的大事,先不说这样的罪责张大人能不能,敢不敢承受,单说这女子为官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张大人能够想到的。”请功不是最终的目的,或者说她根本不是很在乎请功的事情,她身上的救驾之功就足够她一生尊容了。她在乎的是入朝为官这一机会,这才是请功的根本目的,但是她却是不认为张敬宗能够自愿举荐她做官。
    她觉得普天之下,能够想到她的目的是入朝为官的,也只有天和帝了,连她的父亲都想不到。她虽然之前和自己父亲交代过一些自己插手朝堂的事情,但是显然她父亲一直认为她会一直暗中参与,就像天和帝手下的暗卫一样,也许手中握有大权,是天和帝的心腹,但是不会出现在明面上。
    她没有反驳自己父亲的这个想法,不是因为别得,只是女子为官的这个想法太过惊世骇俗,比女子为将还要惊人,后者还有先例,而前者才是真正的前无古人,所以她觉得没有必要让自己父亲知道后太过担心。
    所以连她父亲都想不到的结果,更何况是张敬宗呢?
    “想不到没有关系,只要是稍加提点不就好了。”天和帝不再意地说道。张敬宗又不笨,反而算得上是聪明,只是脾气有些直,只要是稍加提点,便能明白他的意思。
    “可是张大人愿意吗?”沈皎皱眉,女子为官会收到多少朝臣的反对她能够想到,这样几乎是得罪半个朝廷的人,张敬宗会愿意吗?到时受牵连的可不止张敬宗一人,还会有整个张家,拿一家的前程去举荐她为官,她觉得不太现实,张敬宗便是再爱惜人才,脾气再直,也是一个标准的士大夫,也不会拿一个张家去冒险。
    “他会愿意的。”天和帝直接替张敬宗回答了这个问题:“只要是他做,这朝中谁看不出他是在朕的授意下做出的,有朕护着他,他的前程自然不会毁掉,这既可如了他的心愿不卷入朝堂争斗又能简在帝心,前程可期,张家的前程也不会出现问题,还有,如此一来他与你也算是有半师之宜,你感念着他的这份情谊,也会对张家照拂。有了朕的庇佑,又有你的照拂,张敬宗又何必在意自己得罪了多少朝臣,何必在意自己树了多少敌。”
    沈皎听后点了点头,不得不赞同天和帝的说法。结交朝臣为了什么,不过是为了自己能够多有几个政治上的盟友,多一个人帮助,前程便多一份希望。若是直接入了皇帝的眼,前途似锦,谁还会在乎自己得罪多少朝臣?有捷径不走,非要走弯路,岂不是个傻子?
    “皇舅舅英明,想必张大人还是愿意做个纯臣的。”即便这个纯臣可能有些会被孤立,但是想必这位张大人也是愿意的,毕竟他自己也不是很愿意在费力去应付朝臣。
    讨论完这件事,沈皎心中便有了数,和天和帝说了一些别得事情,便和天和帝告辞,前往凤仪宫去探望卫皇后。
    但是她却是没有想到,今日的凤仪宫倒是挺热闹的,不仅太子妃和太子夫妇在,便是宁妃韩王母子和淑妃也在。
    见过礼后,沈皎便被卫皇后拉到身旁一阵嘘寒问暖,沈皎笑着都一一答了。
    卫皇后关心完沈皎后,又看向一旁的众人,对着沈皎道:“过几日你七表哥也该回来了,正好这宴会便定在了十日后,帖子前几日都已经派人给你送去了,到时可一定得过来,你也不小了,不能再和之前一样不参加这些宴会了,不然你阿娘该愁死了。”卫皇后想到淑惠长公主和自己抱怨的事情,也是忧愁。
    “到时一定好好收拾自己,不丢阿娘的脸。”沈皎笑着应道,帖子她已经收到,六姑娘的那一份好几天之前她就借着说事的机会,亲手给了老太太。
    卫皇后听后很是欢喜,连忙应好,随后又看到下方站着的韩王,更为忧愁了,“你元嘉表妹都要参加了,你还是不愿意吗?”卫皇后耐心地地对着韩王道:“你都多大的人了,不是我和你母妃逼你,而是你父皇说了,你和你七皇兄还有你九皇弟婚事这次都必须敲定。”
    随后又看向一旁的恩爱的太子夫妇,果然还是自己的儿子最在这方面最省心,道:“太子向你这么大的时候,嫡子都已经两个了,不能再拖下去了。”再拖下去,好姑娘都嫌弃你年纪大了。
    卫皇后觉得若是在如此下去,只怕她要当一个恶毒的嫡母,戳破这个事实了。
    第250章 韩王
    作为被卫皇后拿来做榜样的太子夫妇, 虽然觉得不好意思, 但是也无法反驳。身为储君和未来的国母, 太子夫妇还需要承担着为皇室繁衍子嗣的重任。
    对于这一点, 太子觉得自己和太子妃就是做得太好了, 自己膝下一共有四个嫡子和两个嫡女, 为弟弟们分担了大部分的子嗣压力,所以这帮不省心的弟弟们才能逍遥到现在。
    但是自己和太子妃太能干,也不是韩王这些弟弟偷懒的理由不是?皇室的子嗣也不能只有他一个人承担。
    太子将目光放在了让自己承受巨大压力的弟弟身上, 看着其似乎还不为所动的样子, 再看看一旁自己母后忧愁的样子,觉得自己身为兄长也是十分有权力劝说一下至今还不成亲的倒霉弟弟的。
    “老八, 你今日就说个话, 也好让母后和宁妃娘娘好放心, 这成亲的事情你是怎么想得?”太子虽然面上很是严肃,毕竟这兄长的威严很是需要保持,但是内心却是十分的无奈,这不成亲, 不近女色难不成要出家不成?
    一旁的沈皎也看向至今都默不作声的韩王,韩王长得很不错, 五官英俊,气宇轩昂,不过比起太子身上的威严, 韩王便显得有些淡漠了,但是从其面对卫皇后和太子时, 眼中透露的温和与尊敬,沈皎便知道韩王是真的感激卫皇后和太子。
    这边,沈皎打量着韩王,那边太子见弟弟不出声,原本严肃的语气中已然带着些无可奈何,对着弟弟戳破残忍的事实:“便是你再不想成婚,母后和宁妃娘娘再纵着你,可是父皇的旨意已经下来,你便是再不想成亲,父皇赐婚的旨意一下,你便是逃婚,也会把你绑到婚床上。”太子觉得这到时出现一个被五花大绑的新郎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但是作为太子他还是要挽救一下皇室的英雄形象的。
    “所以说,与其到时候被赐下一个不合心意的王妃,还不如你自己去挑一个满意的。”太子在一旁苦口婆心的劝道。
    “臣弟感激太子殿下都是为了臣弟好。”韩王看着太子有喋喋不休,能够再继续下去两个时辰都不待停休的样子,连忙起身表态道。他又不是不识好歹的人,不是真心为自己的人,谁又能说出这番完全为自己着想的话。
    “臣弟也是愿意成亲的。”
    韩王这句话落后,便见一旁一位温柔娴静的女子,连忙收起原本和卫皇后一样忧愁的神色,惊喜道:“你这话可是当真?”
    对着自己母妃和卫皇后太子以及一旁众人惊喜诧异的目光,韩王无奈道:“自然是真的。”他自打卫皇后筹划主办这场宴会一来,可从未说过自己不成亲的话,只不过打着能躲一时是一时的想法,毕竟一个人的日子真的很清净。
    但是还不待众人欣喜起来,韩王的话又响了起来:“儿臣相信母后和母妃的眼光,只要母后和母妃喜欢的姑娘,都必然是好的,儿臣都满意,自然也是愿意成婚的,儿臣最近几日有些忙碌,恐怕就无法参与母后的赏花宴了,还请母后恕罪。”
    “你这是将事情都甩给了我和你母妃,你自己的婚事你倒是放心的很。”卫皇后看着眼前无比信任自己的倒霉儿子,但是还是开心不起来,这皇后娘娘也不是万能的不是?哪能还有知道这韩王殿下能和哪个姑娘琴瑟和鸣不成?毕竟这男人心海底针不是?
    “皇后娘娘的眼光自来都是最好的。”一旁的宁妃也是跟着儿子表态,对着皇后娘娘笑得十分信任:“您能看重的姑娘,必然是再没有不好的,臣妾和韩王都是愿意的。”
    一旁的卫皇后听着这熨帖的话,再加上宁妃这美人笑得和花儿一样,让人忍不住喜欢,但是还是坚持住底线,对着宁妃讲着道理:“你信任本宫,本宫也明白,但是这是既不是本宫能说得算得,也不是你这个母妃能说得算得,毕竟,这未来的韩王妃又不是和我们两个过一辈子,这必是要和老八能过到一块儿去才行。”
    卫皇后说完这句话后,又将目光放到一旁的看热闹的淑妃身上:“还有淑妃,你给老七说,让他也不要想着躲清闲,就是这段时间再劳累,但是选妃更是关乎他一辈子的大事,不要想着不来。”
    一旁被牵连进去的淑妃连忙应道:“娘娘放心,赵王那里臣妾一定让他过来,您放心,他那个性子您是最清楚的,哪里热闹就往哪里凑,这样的事情,便是不请他,他估计也是哭着求您要来的。”自己的儿子自己清楚,这样热闹的事情定是要来的。再者,她儿子的情况和韩王不一样,韩王是不近女色,她儿子是连侧妃都有了,之前一直不愿意娶正妃。理由很简单,不过是为了不想让王妃管着,再逍遥两年罢了。可是如今已经开始办差事了,就该成亲了,不会再抗拒了。
    淑妃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赶紧将锅甩了回去,这年头好姐妹不就是应该互相甩锅不是?
    “老七那里您放心,他定然按时到场,到时他有了喜欢的人,还要请娘娘给个恩典才是。”这未来的儿媳有皇后看重,也是体面。
    对于淑妃的话,卫皇后自然很是高兴地痛快着答应,淑妃笑着谢恩后,便将目光转向了一旁的宁妃:“臣妾和老七这里皇后娘娘尽管放心,不过,这宁妃妹妹这里恐怕还是要娘娘多废些心。”可算将这口无辜被宁妃母子牵连的锅甩了回去,淑妃娘娘很是舒了一口气,这年头,看热闹还是有风险的啊。不过,她还是喜欢这样高风险的活动啊。
    再次成为焦点的韩王,这次却是说不出什么了。这该说的都说了,还能说什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