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8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沈皎看着近在咫尺的卫赜, 双眸中满是真诚与爱意, 心中一震。不过,多年来被天和帝的教导的理智至上很快就占了上风,“赜表哥,我们谈一谈吧。”
    没有答应没有回绝, 面对这样的结果,卫赜已经很满意了, 若是阿皎会一口答应他,就不是他认识的阿皎了。愿意谈,就意味着他的机会很大。
    “阿皎请说。”卫赜退回原位, 做好。他知道元嘉对他不是不喜欢,但是她终究有着很大的顾虑, 正好他也有一些话想说,他们之前确实需要好好谈一谈,这样方能解开彼此的顾虑。
    “赜表哥应该能看出来,我不可能像平常的妻子一样在家中相夫教子,操持家务,我不会是一个好母亲,好妻子。”沈皎平静地说着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实。她未来的道路已经选好,她不会放弃。但是这样的路,必然就会对家庭有所失职,也很不符合这个时代对于女子的要求。
    这些天,在和张敬宗一同在山东各地辗转时,也是幸亏有了卫赜在她身边,让她少了很多麻烦,比如她女子的身份,虽然女扮男装,但是终究有些不便,这些全靠卫赜和张敬宗替她遮掩,她这趟出去,明面上只是一个小官,不好带婢女过去。平日里,卫赜对她的照顾无微不至,才能让她不被生活琐事烦恼。
    从认识卫赜到现在,卫赜对她真的是关爱备至,将她真正地放在心上呵护,这些她能够感受的到。说实话,对于卫赜她真的也是喜欢,心动的,但是,这些若是和她选择的路,有冲突的话,她会舍弃前者。她觉得,在这点上她终究是自私的。
    “是不是好妻子,是我说了算得。”卫赜毫不在意地摇了摇头,“阿皎何必以平常人的标准来论断自己,阿皎是世间独一无二的,阿皎能够愿意嫁给我,便是我最大的荣幸了。”
    “至于孩子,孩子本就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我相信若是我和阿皎的孩子,会明事理的,我相信,阿皎所给予孩子的教导必然比任何母亲都不同,会让他们更加优秀。”卫赜说道,这不是违心的奉承话,而是事实,依照阿皎的学问,比之他这个状元郎也不差什么,必然会让他们的孩子更加优秀,“还有,若是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是失职,我也许会和阿皎一样失职。”
    说到这,卫赜叹了一口气,对着沈皎道:“阿皎,我们不要纠结于这个还没有发生的问题上,每个问题都有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而特殊的情况也应该特殊对待。阿皎你的未来是不同与平常人的,所以不要拿平常人的想法和标准来要求自己。”
    卫赜继续道:“至于主持家务什么的,不是还有女官吗?再不行还有母亲,这些不过是一些小事。”
    听了卫赜的回答,沈皎没有回答什么,而是继续陈述事实:“你是卫氏的嫡长子,而我不会是一个合格的宗妇。”
    “但是阿皎的影响岂是普通的宗妇可以比的?”卫赜笑着道:“卫氏的宗妇一是为家族传承,二是为教养子女,三是为交际各世家,安抚宗族,调节内宅妇人的矛盾。”这其中第一点不必考虑,一个人便是再忙,也是要有时间祭祀先祖的,至于第二点,刚才已经讨论过。
    “若是阿皎担心这第三点,却也没有必要,让阿皎做这些事岂不是屈才了?”卫赜毫不在意地说道,之后在沈皎的目光下继续道:“阿皎要做得的事情远比这些重要的多,岂能因小失大?至于交际世家,若是一个人,一个家族绝对的强大,这一点便没有必要了,以阿皎的身份去交际那些妇人,也会让他们惶恐的。”这便是身份的悬殊带来的结果。
    “至于其余的事情,换个人做也是可以的,嫁给我,阿皎可以不必顾及太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卫赜说道最后给出自己的承诺。安抚宗族等等的事情换个人做也没有什么,只要这个人信得过,处事公正就好,其实将这些事情交给宗族的宗妇,一是传统传承,二也是为了树立族长和宗妇的威信,而阿皎不需要这些,她的威信也足够立得起来,且比任何人都足。
    “若是我想要做得事情和卫氏一族的利益产生冲突呢?”卫赜的话刚落,沈皎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卫赜,她想要知道对于这件事卫赜心中最根本的想法。前面的那些都只是小事,或者说只是态度和观念的问题而已,而这个才是她所顾及的核心。
    “赜表哥知道,我想要干什么,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努力不过都是为了为入朝做准备。”沈皎不待卫赜回答,便接着说道,这也是她第一次直接承认说出自己要入朝,有些时候还是要将所有的事情摆清楚好,“我所代表了谁,赜表哥应该十分清楚,君权和世家之间的争斗从未停歇,和卫家的利益发生冲突不可避免,对于这些,我想要听一听赜表哥的内心究竟是怎么想的?”
    她位属于天和帝的阵营,代表着君权,卫赜是大士族卫家的嫡长子,代表着世家,虽然现在世家已经落没,但是却也依旧不容忽视,天子和世家的争斗一直都存在,只是对抗的强弱不同而已,但是从未停歇。
    现在天和帝信任卫家,这没有错,但是不代表天和帝和卫家之间没有争斗,当然比起卫家,颜家和天和帝之间的矛盾更为多一些。晋王不只是之前天和帝给太子的磨刀石,天和帝有时也利用晋王来消弱世家的实力,只是晋王无所察觉而已。
    天和帝是信任卫家,但是不代表天和帝这个君王和卫家这个大士族之间不存在争斗。即便是日后太子登基,卫家身为太子母族,也是如此,这是君权和世家之间基本上不可避免的矛盾。
    她真的想要知道卫赜的会是怎样的回答。
    第201章 自信
    沈皎静静地看着卫赜, 等待着他的回答。只有知道了卫赜关于问题给出的答案, 她才能知道他们之间有没有谈下去的必要。
    而且这个她相信卫赜今日敢站在她面前, 说出求婚的话, 就不可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被沈皎注视着的卫赜, 终是缓缓一叹, 脸色不便,温和地说道:“这个问题我之前也不止想过一次,现在我便能给出阿皎答案。”
    “我不认为阿皎会和卫家之间存在什么争端冲突。”卫赜看着自己的话落后, 沈皎微微皱眉, 眼中不认同地样子,解释道:“这句话不是我心存保留, 说得假话, 此话真的是我内心的想法, 也是我娶阿皎最坚实的依仗。”
    “卫家和阿皎之间,不存在冲突。”卫赜再次重复道。
    沈皎看着卫赜坚定地语气,心中疑惑,君权和世家之间若是没有冲突, 那这几千年来那些个争斗岂不是一场笑话?但是她看着卫赜的样子,也不像是敷衍她, 并且卫赜对她十分了解,若是在这个问题上敷衍与她,口不对心, 她也不是傻子,他们之间更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
    “请赜表哥解惑。”沈皎对着卫赜请问道, 她倒是有些好奇,卫赜得到这个答案的依据是什么。
    “自古以来,君权和世家的争斗,不过是对权利和利益之间的争夺,也是一种彼此的制衡。”卫赜分析道:“我知道阿皎对于现在的大齐有着一些想法,想要做变革。”他和阿皎一同长大,对于阿皎的想法,理想他多少能猜测出一些。
    沈皎点了点头,卫赜对她确实十分了解,她确实对于现在的大齐的一些制度存在不满,在很多事情上想要做改革,比如首当其冲的就是大齐的教育问题,这个想法她一直都存在,特别是在进入山东后,她真的明白知识,科技,创新对于一个朝代的重要性,而实现这些的最基本的问题,便是教育的问题。而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教育一旦被普及,一些令人头痛地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比如以生者祭祀河神这样残忍荒唐的事情,发生地几率便会减小。
    现在的大齐国立强盛,应是有财力支持她做此事的。所以,她做此事最大的阻碍不是朝廷,却是世家。
    何为世家?世代为宦之家。何为士族?时代为士之族。而一个人如何能够为官,为士?在大齐除了荫封和被皇帝破例恩赏外,正经地便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科考,另一条是从军,依靠军功一步步累积。而这两者之中,前者多为世家牢牢把持,其中以卫家和颜家这连个大士族为例,就以卫赜中举的那一年说,卫家中榜者十三人,颜家二十人,共三十七人,而那一年中被录取的进士同进士加在一起,也不过就只有一百二十人不到,卫家和颜家加在一起占据三分之一还多,而这一次中,对于卫家来说还是出进士最少的一年,此次之后,卫家的现任族长,卫首辅又重新整顿家中子弟,三年后的那一场科举中,仅卫家一人就占据三十多人,和颜家的加在一起,足以占据所有人数的一半,再加上其他高门望族的人,可以说,整个一届的殿试后,重磅的人八成左右都是出身高门望族,寒门出身的能有二成就十分不错了。
    而这个世家和高门望族,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源于他们一代代地积累和传承,有着丰厚的底蕴积累,家中书籍积累丰厚,特别是像卫家和颜家这两个大士族,颜家她不清楚,但是卫家藏书的丰厚程度,她一直都有领教,冷多在御书楼中都找不到的书,卫家书楼却是有收藏。还有卫家的教书先生,每一个都是进士出身,这样的阵容岂是一般的私塾,书院能请的起的?便是高门望族这样的大家族都做不到。
    她一旦要大兴教育,受到打击的只会是这些高门大族和世家,她来之前,已经让人开始着手去试验活字印刷和改进纸张了。这也是前两年,她才发现,大齐的印刷还只存在于雕版印刷的时代,所以她问了天和帝要了两个能工巧匠,已经在着手置办此事了,且进展不错,她相信等她回去,结果也就应该出来了。虽然活字印刷已经存在很大弊端,但是却也十分不错了。有了它,书籍的传播速度会加大,成本亦是会降低不少。
    再加上她极力推进教育,但是这样以来,因握有书籍而自傲,并因书籍和所受教育的领先而在科举上取得大半壁江山的世家和高门望族必然会受到威胁,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这些大家族在科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如此以来,各个家族中入仕的人减少,家族的势力便会越来越减弱。
    所以,她推行这些东西,最大的阻碍者必会是世家和高门望族,而这些大家族中,又以卫家为最。所以,她是真的对卫赜的说法好奇和疑惑。
    “我相信,以阿皎的品性,推行的政策,虽然会触动不少人的利益,但应是利国利民的。”卫赜笑着,他对于眼前人的性格和想法很是了解,阿皎有着对百姓的怜惜和爱护,这是一个上位者最为难能可贵的地方,然后继续道:“我相信即便是卫家的子弟在这样的情形下,没有了快人一步的优势,但也应该会是平等的,如此,也就够了。”
    “卫家能够传承至今,虽然凭借的是卫家的积累,但是每一代的卫家人也在给卫家奉献,创造着。卫家能够存在至今,是仰仗卫家子弟自身的品质,他们自己的努力。我们传承着卫氏一族的族风族训,若是一昧地只想凭借卫家先祖一代代留下的威名,而不思进取,又何颜敢说自己是卫氏子弟?”
    “再者,有些变革的到来是必然,不是阿皎,在一段时间之后也会是别人。”卫赜继续道:“若是卫氏真的不思进取,衰败是必然,怨不得任的何人。”
    “卫氏的族人有着和天下所有子弟一争的勇气和实力,卫氏的子弟不会惧怕任何的变革,不然便枉为卫家人。”卫赜说到这,语气中充满着强大的自信。
    “所以,我说卫家和阿皎之间不存在什么冲突。”
    第202章 提醒
    沈皎看着面前的卫赜, 在说道卫氏一族时语气的自信, 以及他得到这个答案的理由, 这却是她从来没有想到的。
    卫赜对于卫氏一族有着强大的自信, 也有着平常人没有的胸襟和气魄。他对于卫氏一族的倒是看得开, 但这不是对卫家的不在乎, 而是对卫家更在乎。只不过,这种在乎,比别人看得更高, 更远而已。
    她相信, 若是卫氏一族没有在新的变革中存活下去的力量,依照卫赜的能力也是会为卫氏一族重新谋划一条新的出路。而谋划这条出路的前提, 是卫氏一族不能在这张竞争中保持现在的势头。不过, 依照她看, 卫赜对于她的选择二已经有所猜测,就不会没有对策。
    卫赜身为卫氏一族的嫡长子,定然不会让卫家在他手上走向落没。
    卫家作为一个传承几百年的大士族,就像卫赜所说的那样, 他们至今能够在朝堂上有着一席之地,而且这地盘还不小, 他们所以来的不全是先祖留下的家业,更多的每一代卫氏子弟赜自己的打拼。
    而这一切,依赖的是卫氏一族对族中子弟从小到大的教导, 和族中子弟多年来所遵守的族规族训,这是卫氏一族的族风使然。就像卫赜所说的那样, 卫氏一族的子弟即便没有现在这样的超出跟多人在入仕上的优势,在科举上的便利,但是也最起码有着很平常寒门子弟一样的公平,这样公平,有机会,凭借卫氏一族的族风,卫氏子弟自己的努力,他们便不会衰败。
    反之,若是卫氏子弟自己不争气,衰败是迟早的事。变革是早晚的事情,没有她,也会有别人,所以,卫氏一族的未来究竟如何,看得是卫氏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变革如何。
    “赜表哥,所思所想,阿皎佩服。”沈皎赞道。
    “当不得阿皎这句赞。不过,我在此嘱咐阿皎一句。”卫赜摇了摇头,轻声劝道:“阿皎志向远大,稳重缜密,但是却也要小心,我卫家虽能在这件事情上看开,但是不代表其余的人均能看开。”
    沈皎听到此话后,抬头看向卫赜。
    “阿皎莫要忘了从九品中正制转为科举制背后的凶险,前隋的炀帝……”卫赜说道这,便没有说道这,点到而止,他相信自己话中的意思,阿皎定然是明白的。
    前隋存在的时间短暂,炀帝也是史上著名的荒淫之君,但是事实上的炀帝却也不是人们口中如此的荒淫,他真正的谥号是明帝,明者,有日月同辉之义,炀帝这个称呼还是唐□□所起,历史上对于其的说法众说纷纭,但是他为后世做出了两个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是无可争议的,一个是至今正在使用的运河,不过也因此让百姓徭役太重,苦不堪言,这也是隋朝覆灭的直接原因,另一个就是影响至今的科举制度。
    前隋的而亡,虽有着炀帝的个人原因,但也绝不止于此,炀帝废除九品中正制,而创立科举制度,使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个几百年由世家把持的官制慢慢废除。虽然科举创立后,到现在,依旧是世家子弟是科举中的大部分,但是寒门子弟的晋升之路却也有了,朝中寒门出身的高官,也在日益增多,这便代表着科举制度给了天下所有的寒门子弟机会。即便这个机会很小,但是却也是有了希望。
    特别是这两年天和帝当政后,对于寒门子弟更为看重几分,比如和卫赜一同中榜的二甲头名冯锐,天和帝对其甚为看重,这些年来极力栽培,可以看出是当作未来肱骨之臣培养的。
    所以说,科举制度对谁的危害之大,无疑是世家,炀帝创立科举制度,无疑是跟世家的一场博弈,而这场博弈的结局,是前隋覆灭。这个原因在前隋的灭亡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科举制度便是炀帝为了制衡世家而想出的提拔寒门子弟的方法。
    卫赜在此时提及前隋的炀帝,便是要提醒她要小心世家,在和世家的对抗中要慎之又慎,不然后果甚大。
    “多谢赜表哥提醒,其中利害我心中明白,做事必然会三思后行。”沈皎对于卫赜给她的这个提醒心中一暖。卫赜身为当朝两大士族的嫡长子,能给她做出这个提醒,她真的十分感动。
    “你心中有数就好。”卫赜对于沈皎十分了解,知道她心中有成算,又有天和帝在最后把关,也就不再多说。
    之后,对于这个问题,卫赜也就不再提起,随后将话题拉回道原本的话题:“所以,若是阿皎对于自己和卫家之间的关系,大可不必担心。至于我自己,阿皎应当了解,我对于阿皎日后的选择是支持的。而家中父母祖父祖母那里,阿皎也不必担忧,也不必担心,一切都有我。”
    至于那些个什么不纳妾,唯你一人的说法,卫赜却是一个字没有题,沈皎也没有问关于这方面的任何一个问题。不为别得,只卫赜这些年,身边没有一个人的做法,便足以说明一切,也是最好的证明,远比任何空口的承诺都有效,值得人信服。
    再者,对于沈皎自己来说,她对这方面的担忧并没有平常女孩这么多。她是郡主之尊,礼比亲王,从礼制上来说,她可以有着一正妃四侧妃,这还不算其余的妾室,这些都是亲王的礼制,不过因着她的女子,这侧妃妾室什么的不好有,她也没有养面首的兴致,但是她这个亲王礼制的郡主未来的仪宾,最起码要向驸马一样。而本朝的驸马是不可纳妾的。
    所以,她与这方面的担忧并不多,一来她有这方面的自在的身份权利,二来她信任卫赜的人品,三来她相信以自己的身份,卫家都是明白人,孰轻孰重明白的很。
    而卫赜话中的意思,她也明白,卫赜这是在明确表示,日后卫家没有人会为难自己,她想在朝堂上的施展卫家也不会阻拦,而卫赜则是表明他对于自己走朝堂这条路明确的支持态度。
    “多谢赜表哥。”无论她们最后能不能成,她对于卫赜对她的心意都是感激的。
    不过,话落后,沈皎在卫赜期待的目光中,依旧没有应允,却是道:“赜表哥,你知道的,我们之间的婚事,不仅是我自己,亦或是沈家和卫家之间说得算得。”
    “我知道。”卫赜点头,沉吟道:“还有圣上,还有朝局。”这才是这场婚事最大的阻碍之处。
    “赜表哥也知道。”沈皎点头,之后道:“我,若是出嫁,最起码会是三年之后。”三年,卫赜已经二十三,他等的起吗?亦或者说,卫家愿意让他等的起吗?
    第203章 点头
    沈皎看着眼前的卫赜, 比起她还是一个刚刚及笄的少女, 卫赜无疑已经由一个少年变成了成熟的青年, 更加稳重。
    她现在只有十五岁, 但是大齐贵女晚嫁, 便是她的大姐姐也是十七八岁才出嫁的, 在大齐,贵女越晚嫁,代表着她们的地位越高, 在家中越受宠, 这和魏晋时期比较类似。
    而她的母亲淑惠长公主对她出嫁的年龄也是十八岁,用她母亲的话说, 女儿家金贵, 男子若是真心, 岂会这一两年的功夫都不愿意等。但是她和卫赜之间不一样,卫赜年长她四岁多,如今已经等了她四年,三年后, 卫赜便要等她长达七年之久。而卫赜身为卫氏一族的嫡长子,若是晚婚, 子嗣也会来得晚,下一任的嫡长孙很有可能便不会是他的子嗣,这样与他在卫氏一族的地位巩固并不好。
    至于她为什么会选择晚嫁, 倒不是什么金贵不金贵,受宠不受宠, 这些体现地位的原因,毕竟,她的地位和圣宠早已被印在人们心中,不需要再做什么过多的表现了。
    而她选择晚嫁的原因,是基于她理想与计划,离她准备进入朝堂的时间越来越近,一旦她进入朝堂,短时间内便容不得她分心去处理别得事情。她给自己三年的时间,做一个初步的打拼,这三年内她最起码要在朝堂中立稳脚跟。不然,朝堂的情况瞬息万变,她根本应付不来。
    若她是个男子,可能好一些。但她是女子,刚一进入朝堂,便会被人紧紧地盯住,只要她犯一点错误,那些人就会咬住不放,她这些年来的努力和计划将会全部覆灭。
    而她又和熙和军这些女军不同,她们长期在外,而军队虽然看不起女子,也若是拿出足够的实力也会让他们尊重。军队,多是直性子,也是一个最为尊重实力的地方。
    但是朝堂又是另一幅样子,这些人更为喜欢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个个都是老狐狸,一个人有着很多副面孔。稍微分散一点心,她可能就会跳入别人给她准备的圈套中,也可能将敌人错交成朋友。
    所以,不如朝堂的她,需要一个缓冲阶段,这是她和天和帝之前商量好的。但是,若是按照这个想法,她和卫赜的婚事将会被推迟很长时间。她能等得起,但是卫赜不一定能等得起,卫氏族人也不一定等得起嫡长子迟迟不成婚,没有子嗣传承。
    她是自私的,她对卫赜的考虑太少。在这段感情中,卫赜的付出远比她多得多。
    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她们能够成婚的前提下,但是她们之间的婚姻不是由她们自己说得算得。这需要天和帝来点头。
    卫家是后族,沈家是纯臣,两家扎根于朝堂多年,一个是文臣,一个是武将,天和帝真的愿意这样两个家族联姻吗?
    亦或者说,沈家和卫家的这场联姻,是朝堂,也是一个帝王最为忌讳的存在,就是纯臣和参与夺嫡的后族联姻,可谓是大忌。这样的情况,只有可能是帝王快要老死的时候,对于自己看重的继承人加码的一种安排。而现在天和帝身体康健,三年后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所以,这样的情况真的是不可能存在。
    对于自己的婚事,她其实也不知道天和帝是怎么想的。不过倒是卫赜的婚事,她对于天和帝的态度很是奇怪。按照常理来说,卫赜的这个年龄做到这个官职,真的是几十年都难处一人,曾经晋王派别的人,见到卫赜走的太快,曾经参过卫赜,理由也很独特,便是卫赜至今也没有成家这一条。
    不过,这个理由也算是正常。圣人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齐家要在治国之前,虽然这句话用在这里有些惹人意义,但是却也不能说错。对于这个参奏,天和帝倒是十分不在意,并明确质问,卫赜不齐家,可有影响到他的政绩表现,答案当然是没有的。就这么一句话,众人便知道天和帝对于卫赜成没成婚并不在意。
    这也是令她奇怪的地方,其实这么多年,她能够看出,天和帝对于卫赜这个后辈是喜爱的,也是关心和看重的。但是一个长辈若是真的关心一个后辈,便不会连他的终身大事都不关心。别说是卫赜,就是一些普通的勋贵子弟,到了年龄,天和帝也是要问上一问的,一来是他有公主和皇子需要婚配,二来是他也是要知道各个府邸联姻的动静。所以,这一点倒是让她挺奇怪的。
    所以说,她对于天和帝的态度和心思真的是一头雾水,对于她们两人的婚事也是真的没有底。
    “别说是三年,便是五年我也是等得起的。”卫赜在阿皎说完后,笑着道:“能娶到阿皎已是我的荣幸,何况只是短短三年。”
    “至于,卫氏族中的事情,阿皎更不用担心。”卫赜笑着解释道:“五年前我就和祖父表明过心意,祖父也都已经同意,有祖父在,再者有我这些年为卫家做出的贡献,卫氏的族人不敢有什么意见。”
    沈皎喝了一口茶,品味其中的含义。不敢有?不是不会有,卫赜的意思很明白,他有足够的能力让卫氏族人不敢干涉他的婚姻。
    “而我在卫氏一族的地位。”说到这,卫赜一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若是我的地位要靠婚姻巩固,那我在卫氏族中的地位也快没有了。”在卫氏族中,他有能力压得下所有的人,让他们不敢生出不该有的心思。卫氏从不压着任何人的仕途,但也不会让他们生出不该存在的野望。
    “至于陛下那里……”卫赜说道这,微微一叹,这也是他现在最为忧心的地方,不过,“阿皎,我们还有三年时间,只要我们的初心不变,阿皎依旧愿意嫁给我,这件事便交给我,我不会让沈家受到牵连。”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