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沈长冀转头看向父亲,见父亲让自己不要在妹妹面前多嘴,便不再追问。
    又朝弟弟使了个眼色,沈长映立刻明白“阿皎,你看外祖母赐下的那匹天蓝色云锦,咱们兄妹俩个一人做一套衣服。一起穿出去,绝对好看。而且走乱了,觉对好找。”
    厉害了,我的三哥,你居然还能想到亲子装。说实话,她一直认为现代人发明亲子装,绝对是为了好找人。在向别人询问时,不用时,不用描述样貌,直接说你有没有看到一个穿着我这样衣服的人?太好用了,有没有?
    知道这是三哥故意扯开话题,但沈皎还是很乐意配合“嗯。应该我们一家都穿一个颜色的衣服,然后一起出去玩,这样别人都会知道我们是一家人了。”
    “这个主意好,我回来就让人去办。”淑慧长公主早年在宫中生活艰难,对事情的敏感度极高,见丈夫和儿子不愿在女儿面前多说,便附和着女儿的想法。
    在将状告完后,沈皎便兴致勃勃的和阿娘讨论起衣服的款式,布料,准备马上实践。
    在陪家人用完晚膳后,慢悠悠的回到自己的院子里,沐浴后安寝,一夜无梦。
    第二天用完早饭后,便接到三姑母前来梁国公府投奔的消息。
    第6章 姑母
    梁国公府,一位穿着素静的妇人正带着俩个孩子给老太太孙氏叩头请安。
    “快起来,不用这么多礼。一路辛苦,还没用早饭吧。春喜,赶紧上些吃的。”
    先去的老国公一生没有嫡女,除长子次子为原配秦氏所出,五子为孙氏所出外,其余均是庶出。所以,这位三姑太太不是老太太亲女。
    正事因为两任嫡母都没有亲女,二人又不是苛刻之辈,只要安守本分,孝顺有佳,婚事都还是很好的。出嫁后,背靠梁国公府,所以日子过得都还不错。
    这位三姑太太当初嫁给了一个进士,一直随夫君在外赴任。梁国公府不曾听到有什么消息传来,每年派人去送节礼时,得到的消息也是一切都好。
    今早听到门房说三姑太太自己雇车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老太太还有些懵。
    当看见自己这个女儿一身素装,瘦的都不成人形了。老太太便明白在这个女儿身上出大事了。
    “究竟是出什么事儿了?跟母亲说,梁国公府便是在不济,还是能保住自家女儿和外孙。”毕竟是在自己跟前长大的孩子,还是有感情的,看着她伸在外面的手,只剩下皮和骨头了。
    老太太有些心酸,十多年前,这个三女儿出嫁时,皓齿明眸,杏腮桃脸,丰容盛鬋,一身嫁衣衬得她,风情万千。
    可如今呢,形销骨立,三十岁的年纪,看着比四十岁的还苍老,哪还有一点当年国公府姑娘的样子。
    身上穿着粗麻衣,头上只带着一个木头簪子把发髻固定。不用细看也知道是最普通的木头。
    再看看两个孩子,也都面黄肌瘦,不说比府中的哥儿姐儿,便是府中下人的孩子都多有不如。
    唉,事事无常啊。
    “母亲,自打两个月前夫君得急病去世,公公婆婆说我和孩子克夫克父,夺走了我的嫁妆,还将我的陪房全部发卖。”三姑太太想起那些日子受到的苦,眼泪哗哗的止也止不住“更过分得是,他们居然把我们锁在院子里,每天只给些残羹冷炙,让我们自生自灭。若不是安姐儿想办法将送饭的人打晕,恐怕我这辈子都见不到母亲了。”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老太太听着三姑太太的哭诉,怒火中烧,手都被气得有些哆嗦,在梁国公府娇养长大的姑娘,居然被人这么作贱,这简直是在打梁国公府的脸呢。
    “去,把三太太和五太太叫来。另外,告诉门房,等三老爷和五老爷回来,让他们回来后立刻来见我。再派人送信去长公主府。”平日里,老太太宽容,儿媳晨昏定省来的不必太早,一般儿用过早饭才会前来。
    片刻后,三太太和五太太相携而来,进入安乐堂后,便看到老太太坐在榻上,看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妇人带着两个孩子孩子在用早膳。
    一通见礼后,老太太让人把三姑太太的事讲给二人听。
    “母亲,他们如此虐待三妹和外甥,那我们也不必手下留情。” 三太太以庶子媳妇的身份掌管府中多年,最不缺的就是手段。
    “让府中老爷带着几个哥儿,去吴府讨要嫁妆,他们若愿意归还,就让吴府写下断亲书。以后两个外甥婚事嫁娶与他们再无关系。若是不愿”说道这时,向来为人随和的三太太眼中划过一丝厉芒“那就诉诸公堂,告他们虐杀儿媳,意图谋取嫁妆,谋财害命未遂,当流三千里。吴氏一族最大的也不过是个六品官,翻不出什么浪来。”
    “那要是他们愿意归还嫁妆,三姐受的苦就这么算了?”五太太向来不愤三太太抢走了她管家的权力,素来爱与她唱反调。“要我说,直接派人将他们打杀一顿,让他们好好受一番哭苦。”
    “若他们愿意归还嫁妆,等写下断亲书后,再寻些由头扔进大牢,让他们多受些苦就是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让外甥与他们断绝关系。”三太太从小到大,受父亲影响深远,无论做什么事,都围绕礼法二字,让人挑不出错来。
    “其实,也都不用我们刻意寻什么由头,吴家平日里仗着妹夫的身份,作奸犯科的事估计没少做,现在妹夫去了,再与我们断了亲,平日里得罪的人,还不找找他们算账?”三太太说完抿了口茶。
    “嗯,你说得对。到时候不用我们出手,吴家也会自己倒的”老太太瞪了一眼要开口反驳的五太太,平时就罢了,如今事关梁国公府脸面,容不得她胡闹。
    淑惠长公主府,琼华院 。
    院内青砖铺地,两株琼花树早已开满枝头,一团团,一簇簇,洁白如玉,微风轻摇,像蝴蝶似的翩翩起舞,一片片花瓣随风飘落,荡起优美的弧度,清雅的香气沁满整个院子。
    屋内的地面由金砖铺成,黑色的地面上光滑明亮。往里靠近卧房的地方,却开始用木板铺设,在木板上还盖着厚重奢华的羊毛地毯。整张毯子图案鲜明灵动。
    卧房中,摆放着一张巨大的金漆花鸟纹楠木拔步床,结构精巧,雕工繁复,富丽奢华。床前后各有回廊,前面的回廊上摆放着一张小桌子和一张凳子,后面的回廊上摆放着一个梳妆台,沈皎正一边坐在那等细雨给自己挽好头发,一边听清风讲三姑母的经历。
    “吴家的人有什么依仗,敢如此对三姑母,他们难道不怕我们梁国公府知道吗?”沈皎不明白,吴家官职最高的官职,只有一个六品,一个七品,这个七品还是自己的三姑父,已经去世了。他们究竟攀上了谁,如此胆大妄为?
    “回郡主,他们有没有依仗奴婢不清楚。不过,他们打得什么主意,奴婢差不多清楚。”轻风说给自家郡主答疑解惑,“吴家知道,以三姑爷正七品的官职,死讯传回京中最起码也要四道五个月,这期间若是三姑太太去世,他们便可将三姑太太的嫁妆据为己有,再告诉府中三姑太太是因为哀伤过度,思念三姑老爷而亡,也是人之常情。”轻风细雨都是宫女出身,连官场制度也有几分了解,阴谋诡计更是见多了,自然明白其中的算计。
    沈皎蹙着眉点了点头,“那祖母有什么打算?”
    “刚刚三太太派人回禀公主,老太太已经决定让三老爷和五老爷带着几个少爷三日后去吴家。”轻风把府中的决定一一不落地细说。
    沈皎听完后,让侍女给自己穿好衣服,迫不及待便去了公主府正院。她想问问阿娘还知不知道的更多。
    进了屋门后,沈皎看到自家阿娘的样子时,眼睛都直了。今天,淑惠长公主穿着一身红色宫装倚在榻上,裙子上面用金线勾勒出牡丹花纹,层层叠叠的花瓣交织在一起,流光溢彩,旖丽奢靡,让人不敢直视。脸上只敷了一层浅粉,一幅慵懒的样子,勾魂摄魄。
    看到女儿痴痴地望着自己,淑惠长公主开心地笑出了声。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淑惠长公主便发现女儿偏爱容貌好的人,如今能看自己看呆了,说明自己还是美貌依旧。
    “阿皎,昨晚休息的怎么样?可还适应?”淑惠长公主笑着朝女儿招招手“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或者用不惯的东西,跟阿娘说。”
    沈皎听到阿娘的声音才回过神,实在是阿娘的样子太勾人了,是个人都会看呆的。何况自己是个标准的颜控。
    拎着裙子小跑到榻旁,再把自己挤进美美的阿娘怀里,真是颜控的福音,“昨晚睡得很好,没有什么不适应的。阿娘放心。”沈皎知道自从三年前起,自己在旁人眼中就是个长期病号,在亲人眼中,她就是个瓷娃娃。
    “对了,阿娘。三姑母的事你知道多少?吴家背后真的没有依仗吗?”被阿娘的美色所惑后,沈皎差点忘了自己原本的来意。
    “目前还不清楚,不过”说到这时,淑惠长公主眼中闪过一丝冷意,面上却不动声色“济南府府尹五个月前换成了何启忠。临济县是济南六县之一。”
    临济县倒是知道,三姑父生前任临济县县令。不过,这何启忠是谁,沈皎不解地问向阿娘。
    “何启忠是何贵妃的嫡亲弟弟。”听到这句话,沈皎便明白了,吴家这是攀上了何贵妃,才舍弃了自己的三姑母。
    所以,女子在这个时代没有利用价值时,只有被舍弃的命运吗?这是沈皎穿越五年多以来,第一次这么直接地看到女子地处境,如果你的身份不够高或者后台不够强大时,身为女子,随时都会被舍弃。
    就像三姑母似的,哪怕她有一个同胞兄长,吴家也不敢如此。吴家认为三姑母只是一个庶女,还没有同母兄弟,异母兄长再多,谁会尽心尽力地为她出头?
    想到这,沈皎不禁庆幸自己身份够高,后台够强大。这样的事绝对不会出现在自己身上。
    “阿娘,听说三姑母来时衣服都是粗麻衣,我让人准备几匹素锦和首饰送给她们,好吗?”沈皎一想到三姑母的事,心里就不是滋味。只想尽些力,帮帮她们。
    “好,我们阿皎心善。让人送过去就是,也表明我们长房的态度。”淑惠长公主抚摸着女儿的头发,孩子这么心善,明日进宫怎么办?宫中,可是没有一个简单的。
    淑惠长公主赏赐的东西到安乐堂时,众人神色各异,皆不相同。
    第7章 局势
    梁国公府 ,安乐堂。
    念夏带着几匹素锦,首饰和补品来到花厅时,三太太赵氏正在让人给用完膳的母子三人打扫屋子。原先三太太出嫁前的院子已经给了别人。再者,出了嫁的女儿回娘家就是做客,况且三姑太太还带着两个孩子。所幸梁国公府院落多,平日里也都清扫,没有荒废,并不费什么心思。
    “给老太太请安。”众人看到念夏进来时后面还跟着几个侍女,手里都捧着东西“这是长公主怜惜三姑太太赐下的东西”说着对后面的人招手,让他们把东西捧上来。
    “这是今年内廷司新进贡给长公主的几匹素锦,颜色淡雅,正好给三姑太太和表少爷表姑娘裁几匹衣裳。还有这两套头面和几朵珠花给三姑太太和表姑娘平日里带着玩儿,都是今年新出的花样,虽不贵重,但胜在新意十足”
    随着丫鬟打开盒子,大家看到两套头面都是银质的,一套简单精巧,只有三只发梳,一对钗和一对步摇,但上面纹饰精美,钗上的顶端和步摇上用白玉镶嵌,简洁又不会失礼,应该是家常佩戴使用。
    另一套就复杂华美多了。花钿,发梳,步摇,银冠,钗,簪,耳饰皆有。整套首饰浅浮雕刻的梅花,木棉花,莲花,宝相花及菊花,花旁还装饰着两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银冠上还用累丝缠绕等复杂工艺制成,上面点缀着珍珠,素雅高贵。
    至于那几朵珠花,材料皆不相同,有纱绢直接堆成的,有用铜塑形再外罩罗纱的,还有两只直接用珍珠做成梅花行的,虽不多,但个个精致玲珑。
    “殿下听说表少爷到了该进学的年龄了,这套文房四宝最适合刚启蒙的小孩子了。沈家本就有家学,待表少爷调养好身体,自可前去。”三姑太太听闻大喜,如果说衣裳布匹首饰这些赏赐让她们母子三人在国公府不会遭人怠慢,那儿子能进沈家家学,则是让三姑太太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殿下大恩,实在无以为报。”三姑太太连忙带着两个孩子对着东西磕头谢恩。沈家家学只负责给孩子启蒙,待孩子大些,便去考取各大书院。但家学里给孩子启蒙的是位老进士,这就难得了。他在沈家家学交了二十几年孩子,经验丰富,学时广博,凡他教过的孩子,只要是真心向学的,都能进入各大书院,考得功名。
    但他不大教授沈家以外的弟子,这次长公主开口,自己儿子又是沈家外孙,必能如愿。
    念夏连忙扶起三姑太太,看她又哭又笑的样子,知道三姑太太明白这是怎样一份大恩。老太太和三太太略感惊讶,实在是不明白三姑太太母子三人有什么值得长公主这么看重。五太太的脸色却有些阴暗,两年前,她姐姐的儿子想进沈家家学启蒙,被长公主拒了,如今却让前来投奔的吴家小儿进学,实在是欺人太甚。
    念夏知道,长公主之所以给这么大的恩典,只是因为元嘉郡主有些怜惜三姑太太,想要帮帮她们。长公主为了让女儿开心,才如此厚赏。
    “剩下的是一些补品和药材。给三姑太太和表姑娘表少爷调养身体的。午后,李太医会前来诊脉。”念夏说完,又蹲身行了一礼。
    “殿下让奴婢告知老太太,济南府府尹五个月前换成了何启忠何大人,他是何贵妃的嫡亲弟弟。所以,这次出行,公主府中的会有五十侍卫随行。”
    大齐建国后不许家族供养部曲,所以五十人的侍卫一是为保护府中老爷少爷们的安全,二是威慑,对吴家的威慑,更是对何家的威慑。
    三太太在听到济南府尹的身份后,便知道是自己疏忽了,也知道吴家为什么敢如此胆大妄为了。何贵妃出身不高,在她进宫时父亲只是个五品闲官,勉强够得上大选。不过,虽然没有出身,但何贵妃闭月羞花,美艳动人,很快被陛下所喜爱,并长年圣宠不衰,还孕有一子一女。其中一子已满十五岁,已经出宫建府,并得封晋王。
    晋王虽然是六皇子,确是陛下登基后的第一个出生的皇子,且自幼聪慧,甚得皇帝欢心,如今已经步入朝堂。可他母族不显,又非嫡非长,就算有圣眷在身,也没有多少实权大臣愿意支持他。
    更何况,中宫皇后地位稳固,皇上对其虽不说如何宠爱皇后,但后宫诸事全由皇后打理,从不过问。显然对其信任有加。太子五年前就已经大婚,嫡子都有两个了。且行事端方,进退有度,处理政务也很多考虑民情民意,很得群臣拥戴。圣上也从没对其表示过不满。
    晋王想在朝堂上更进一步,晋王妃的位置是晋王目前最能拿的出手的筹码了。
    听说最近晋王正在向各公侯府第抛出橄榄枝,梁国公府也在其中。晋王意在大姑娘,据说被国公爷当场回绝。
    大姑娘是阖府除了元嘉郡主外,身份最高的姑娘。梁国公府嫡长女,父亲从三品指挥同知宣慰使,授封安远将军,年前立下功勋,不久后就会回朝加封。大姑娘五岁后随长公主长大,时常出入宫墙,性子温婉贤淑,很得太后皇后喜爱,是晋王最理想的晋王妃人选。取了大姑娘,就等于得到淑惠长公主和梁国公府的支持。可是,一口被梁国公回绝,怎能不气。
    何启忠知道外甥求亲被拒的消息后,打听到吴家儿媳出身梁国公府,正新丧死了丈夫,吴府正想要谋取其嫁妆,于是派人向吴家透出了自己的意思,要他们好好折磨三姑太太母子三人,想通过这种方式向别人说明沈家的女儿不值钱,让人嫌弃。
    等三姑太太的死讯传回京中,再传些言语,不就说明梁国公府无能,连嫁出去女儿都任人磋磨至死。好为晋王出口恶气。
    吴家正愁如何巴结何启忠时,突然收到何启忠派人前来传的话,喜上眉梢,连忙按照他的意思照办。反正他们也没想让三太太活多久,反正怎么都是个死,早死还能让吴家靠上何府尹,两家一拍即合。连三姑太太所出的两个孩子都没放过。
    在吴家人心中,三姑太太只是个庶女,有没有同胞兄弟,梁国公府不会有人为她出头的。何况,自她嫁进吴家,除了一年两次的节礼,与娘家并没有什么往来。她丈夫在县令的位置上呆了六年直到病死,也不见梁国公府为其活动升迁,可见她已被梁国公府忘却。
    如今他们又有何家撑腰,所以有恃无恐。可他们,千算万算没算到沈氏居然带着两个孩子逃跑,还到了梁国公府。等待他们的将是灭顶之灾。
    淑惠长公主府正院,沈皎正在卧阿娘怀中,闻着阿娘身上发出的馨香,听她用优雅动听的声音给自己分析三姑母的事情,和宫中局势,为明天进宫做准备。
    “如今宫中看似何贵妃受尽宠爱,势力颇大,其实不然。皇后是皇上发妻,跟皇上一起度过了他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所以,皇上对其感情与旁人不同,爱重信任,尊敬有加。后宫中,凡是皇后决定的事情,皇上从不轻易过问。何况,皇后为人大度,对后宫嫔妃从不轻易为难,对皇子皇女也慈爱有加,倒是颇得嫔妃拥戴。”显然,淑惠长公主对这位皇嫂很是喜爱。
    “对了,还记不记得你舅母,你小时候可喜欢她了。”说到这,淑惠长公主显然有些吃醋,“她一抱你,你就不愿意跟别人了。对我,你都没这样。”
    沈皎听到自己小时候的囧事,不禁有些脸红。她当然记得皇舅母,她身上有一种让人非常舒服的气质,被她抱在怀里,会感觉特别温暖。
    “她也喜欢你,把你当闺女一样,这三年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你。你对她,只管跟小时候一样亲近便是。”
    “所以,在宫中不必害怕任何人,有人为难你,也不必顾及她们身份,直接反驳回去。然后告诉你外祖母和皇舅母,她们都会为你做主。”淑惠长公主认为,若是受了欺负,不当场欺负回去,即便后来找回场子,也是受了委屈,她可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受任何委屈。
    “你皇舅舅素来疼爱你,这次进宫他必然也会在。对待他,就像对待你阿爹一样就行。他喜欢你这么对他。”
    沈皎听到阿娘彪悍的话语和后面的嘱托,觉得心里暖极了。其实,沈皎觉得以自己的身份,皇舅舅对自己的喜爱又显而易见,后宫中不会有什么人这么不开眼的欺负自己。
    可是,很快,她就被自己打脸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