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41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王灿有了儿子,意味着益州有了继承人。况且这个儿子是正妻蔡琰生下的,还是王灿的嫡长子,身份不可动摇,可谓是得天独厚。
    蔡琰的儿子出世,简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尤其是蔡邕和蔡氏两个老人家,更是经常出入蔡琰的院子,去逗一逗刚出生不久的小孩子。当两人看着躺在襁褓中熟睡的孩子,就感到一阵欣喜。
    到现在,两个老人家可以说是死了都能闭眼。
    蔡琰是王灿的正妻,又生下嫡长子,足以确保蔡琰的地位。
    或许王灿是真心喜爱蔡琰,可在蔡邕和蔡氏眼中,情爱都是表面的东西不可靠。因为女人美貌如花的年龄不长,一旦人老珠黄,便无法保证王灿是否还喜欢蔡琰,所以两人见蔡琰生下儿子,心中的一颗大石落地了。
    兴奋的日子还没有过去,府上再一次添丁。
    初平四年,五月十二。
    董卉分娩产下儿子,王灿再一次有了一个儿子。
    或许,董卉因为她的出身不可能成为正妻,但董卉有了一个儿子,她平妻的位置便坐稳了,心中的一丝忐忑也消失不见。董卉产下儿子后,私下里曾哭了一场,心中的压抑全部都释放了出来,作为董卓的女儿,她承担了太多的压力,承担了太多不该有的指责。
    幸好,王灿并没有因为这些而嫌弃她,这也是她幸运的地方。
    董卉产女后,李儒前来府上拜见。李儒是董卓的女婿,妻子也是董卓的女儿,如此一来,李儒便是董卉的姐夫。
    姐夫拜见小姨子,实属正常。
    董卉躺在床榻上,李儒坐在坐席上,神色谦卑,并无一丝锋芒。
    董卉说道:“姐夫,前几日有许多官员送来贺礼,并且让家中女眷起来拜贺,言语中其他的意思,我该如何处理呢?”
    李儒闻言,猛地抬起头直视董卉。
    他目光一转,又看了眼屋子外。
    董卉见此,说道:“姐夫放心,屋子外的人是我的心腹,并没有其他人。”
    李儒深吸口气,说道:“小妹可知主公的年龄?”
    董卉不解,依旧说道:“夫君快二十六了。”
    李儒嘴角微微上扬,说道:“小妹既然知道主公才二十六岁就好,主公年纪轻轻,正值大好年华,若小妹被一些居心叵测的小人撺掇,心生其他想法,恐怕大祸即将临头。小妹要做的就是教导孩子,让孩子成才。除此之外,其他任何事情都是虚假的,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小妹都不要管,也不要急,只想着教导孩子就好。”
    董卉听了后,若有所思,俏丽的脸上露出一抹恍然。
    李儒撇了董卉一眼,心中暗道:董卉也不简单,表面是询问他,却也是试探他,想要看看他的想法。
    可惜的是,李儒肯定不会掺和进去。
    顿了顿,李儒抱拳道:“小妹既然无恙,儒便告辞了。”
    说完,李儒便起身离开。
    董卉望着李儒离开,一颗心也平静了下来。事实上,前几日有不少官员派家眷前来拜访她的时候,董卉心中有些意动。因为王灿麾下就两个儿子,前后出生的时间也仅仅相差几日,她被人撺掇一番后,便有了替儿子争夺地位的想法。
    然而,李儒一盆冷水浇下来,让她清醒了过来。
    诚如李儒所言,若她不自量力,恐怕大祸不远矣。
    董卉思考着李儒的话,因为她是知道李儒才华的,董卓当年就是靠李儒的辅佐,才得以成为一方霸主。只可惜董卓狂妄自傲,不喜李儒直言纳谏,便疏远了李儒,才有了最后被王允杀死的祸事。
    董卉看向襁褓中熟睡的婴孩,抛却了心中不切实际的想法,想着如何教导孩子,如何才能让他成才,这才是董卉目前要做的事情。
    ……
    书房中,王灿、程昱相对而坐。
    两人正讨论关于军制改革的事情,程昱负责官员的升迁任命,对军制改革出现的问题了解最多。这段时间,关于军制改革后出现的纰漏全都反应了上来。军中三个头领,军事主官、参谋、政委,参谋没有人提出意见,毕竟参谋是辅佐军事主官的,没有什么异议。
    然而,政委的争议却非常多。
    虽然目前没有配备政委,军中的将领都感觉头上悬了一把刀。平常练兵的时候还好,影响不大,若大战来临的时候,军事主管做出的决定很可能被政委横插一脚,影响决定的实施,或者是掣肘军事将领的权利,故此军中将领反应非常激烈。
    王灿看完呈上来的竹简,把竹简放在按桌旁,问道:“仲德公,关于政委的争论非常激烈,你有什么看法?”
    程昱说道:“主公用政委,无非是负责劝降俘虏,或者教导士兵,亦或者是用政委牵制将领的权利。虽然好处很多,却也弊端丛生。现如今,战乱四起,一旦发生大战,就是争抢时机,不可有丝毫的犹豫,政委突然横插一脚,便很可能影响战局。”
    程昱说话,并没有拐弯抹角,直接说出了其中的含意。
    王灿听了后,并未生气,点点头说道:“仲德公之言有理,说到了点子上,看来政委的确不适合,必须要撤掉才行。”
    程昱抱拳道:“主公英明!”
    顿了顿,程昱又说道:“主公想要控制将领权利的增大,并不是只有用政委一个办法,其他各种办法都能达到政委的效果。军队中,有参谋足够了,若是再加上政委,便有些画蛇添足,影响军队的构架。”
    王灿点点头,吩咐道:“好,就依旧仲德公之言,废除政委,只留下军事主官和参谋,仲德公回去之后,即刻把命令传达下去。”
    “诺!”
    程昱抱拳回答一声,转身离开了。
    ps:六更之二,求收藏、鲜花。
    第九卷 董卓死,天下乱 第542章 取名的争执
    海棠书屋 更新时间:2011-9-9 5:32:34 本章字数:2585
    三个小生命的诞生,使得府上热闹无比。
    不过,摆在王灿面前的是该给三个孩子取什么名字,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大厅中,蔡邕和王灿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蔡琰、董卉和貂蝉则坐在大厅中,不敢插手,静静地看着蔡邕和王灿争论。
    蔡邕要取名的理由是他是王灿的老师,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蔡邕已经称得上是王灿的父亲,况且蔡邕还是王灿的岳父,两种情况叠加起来,更是表明蔡邕的身份不一般,蔡邕给王灿的孩子取名似乎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
    然而,王灿却死活不同意,三个娃都是他的,怎么能让蔡老头取名字呢?故此,两个人相持不下,都不退让。
    “啪!”
    一声脆响,突兀的在大厅中响起。
    突如其来的声音让蔡琰、貂蝉和董卉脸色大变,三人循声望去,只见蔡邕一巴掌拍在案桌上,勃然大怒,大声喝道:“为先,天地君亲师,老夫不仅是你的老师,更是你的岳父,以老夫的身份给孩子取名字,有何不可?”
    王灿小心陪着不是,却丝毫不让,说道:“老师,三个孩子是弟子的儿女,名字应该让当爹的亲自取才是,您就崩争了。”
    顿了顿,王灿故作大方的说道:“老师,您一把年纪,生气伤肝,对身体不好。这样吧,三个孩子的大名由弟子来取,小名由您老人家取,这可是弟子最后的底线,您若是不答应,大名和小名都由我自己取。”
    王灿挠头搔耳好几天,才想出了三个儿女的名字,不可能让蔡老头抢先,故此王灿力争到底,坚决不让蔡邕取名。
    蔡邕眼珠子一转,笑说道;“为先啊,你先听老夫取的名字如何?再决定用不用,你看怎么样?”蔡邕无法说服王灿,便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想要抛出他取的名字说服王灿,这样一来,什么争论都没有了。
    蔡琰脸上挂着笑容,乐得站在一旁看戏。
    貂蝉和董卉也是笑眯眯的,看着一老一小干瞪眼,非常有趣。
    王灿沉思一番,说道:“好,老师你先说。”他表面上答应下来,心中却暗暗说道:不管老头取的名字如何,都不采用,全部用他取的名字。
    蔡邕捋了捋颌下的胡须,自豪的说道:“琰儿的儿子名叫王卓,秀儿的女儿名叫王馨,卉儿的儿子名叫王蒙。”
    蔡邕得意一笑,说道:“‘卓’字有卓尔不群之意,希望王卓长大后才华过人;‘馨’字有芬芳之意,女儿家取‘馨’字非常合适,希望王馨长大后俏丽不凡;‘蒙’字有继承之意,希望王蒙继承你的勇猛聪慧,刚毅果断。这三个名字可是老夫仔细想出来的,你看如何?”
    貂蝉听了后,点点头同意。
    蔡琰眉头微蹙,因为董卉儿子的名字‘王蒙’有了其他的意思。
    至于董卉,心中欢喜不已。
    她神色有些紧张,目光看向王灿,期待王灿能答应下来。可王灿微微摇摇头,让董卉一颗心沉了下去。
    王灿朗声说道:“老师,秀儿的女儿就以王馨作为名字,但是王卓和王蒙不合适,两人的名字还是使用我取的名字。琰儿生下的孩子取名王祯(zhen),卉儿生下的孩子取名王祐(you),两个人的名字,就这么定了。”
    王灿一锤定音,不给蔡邕反驳的机会。
    然而,蔡邕听了王灿的话后,却没有反驳的想法。
    祯,福也,祥也,取名王祯是希望王祯福气吉祥,这是好兆头;祐,辅助,帮助,取名王祐就已经限定了王祐的格局。当然,这只是从字面的意思推测,也不排除王祐有继承王灿地位的可能。蔡邕听了后,知道其中的意思,就没有继续争论。
    不仅如此,蔡邕还抚掌笑道:“好,就以王祯、王祐为名。”
    王灿淡然一笑,他查遍书籍,知道名字的意思,但这只是期望而已,并不表明王灿的基业就给王祯了。正因为对王祯有期望,王灿才给董卉的儿子取了王祐的名字,意喻王祐辅佐王祯,而不是争夺地位。
    不过,这些事情王灿不可能明说,只是一个暂定的想法。
    董卉不了解名字的涵义,他见王灿亲自给孩子取名字,心中也很高兴。即使她知道名字的涵义,也不会有其他的想法,正如李儒告诫她的话,好好教育好孩子,才是真正的事情,只有孩子满腹才华,才是正道理,才有其他的可能。
    蔡邕乐呵呵的答应下来,没有给任何人说名字的意思。
    ……
    长沙郡,临湘城。
    孙坚从荆州返回长沙后,非常低调,没有直接和刘表开战。
    虽然如此,孙坚却没有忘记刘表派黄祖伏击他的事情,一直惦记着报仇。
    孙坚性格豪爽,刚毅果断,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刘表差点杀死他,便在孙坚心中留下了一个疙瘩,难以忘怀。如今,孙坚的实力经过两年发展,比原来更加强盛,而且孙坚的长子孙策已经十九岁,崭露头角,让孙坚更加得意。
    两年的时间,孙坚也招揽了许多贤才。
    文臣中,最出名的人当属张昭和张纮,两个江东的大才被孙坚招揽到麾下,使得孙坚的文官集团逐渐的丰满起来,和黄盖、程普等人的武将集团交相映辉。
    历史上,孙坚早已亡故,让孙策不得不投靠袁术,如今孙坚未死,引发了一系列的变化,孙坚脱离袁术自立,已经是一方诸侯。如今的孙坚,实力大增,虽然只有长沙郡一郡之地,实力却不逊于刘表。
    天下诸侯,又多一强者。
    而且,孙坚麾下还有一个即将加冠的帅才周瑜。
    孙策和周瑜同一年出生,是总角之交,关系非常要好。不仅如此,孙策和周瑜更‘升堂拜母’,结为兄弟。历史上,周瑜并没有一开始就跟随孙策,而是袁术麾下的小将。
    因为王灿的到来,孙坚没有被黄祖杀死,成为一方诸侯。
    正因为如此,周瑜一直跟在孙策身边,帮助孙策出谋划策,这让孙坚潜在的实力更强大。虽然周瑜年少,尚且只有十九岁,可周瑜和孙策四处征战,已经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孙策和周瑜,俨然是孙坚麾下两颗新星。
    益州南方,孙坚逐渐崛起。
    ps:六更之三,求收藏、鲜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