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2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又喝了大叔的两碗大叶子茶后,于青起身告辞,给大叔的茶碗下偷偷压了50元钱。
    她知道这种接待“上边人”的地方,肯定有打白条,然后到了年底再一并结算。
    运气好的话能拿到钱,运气不好的则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进账。
    大叔也怪不容易的,为了他们俩个小年轻忙活了大半天,她过意不去,聊表下感激之情罢了。
    司机张哥按时抵达,毕竟寒冬腊月天,太阳再好,一过下午2点,山风一刮,便也寒意四起。
    他们将战利品和工具都放进行李箱,于青果然瞧见鱼塘大叔拿出的个小本本,张哥大笔一挥在上面签了字,大叔陪着笑搓着手,一个劲的说地方简陋招待不周委屈俩孩子了。
    至于战池,依旧一脸魂不守舍的漠然,一声不吭。
    回程的路上他头始终朝向窗外,张哥起初还兴致勃勃的跟他们问东问西,除了于青积极响应,那人一句话也没说。
    后来连张哥都不吭声了,就这么再一路无话。
    进了城之后自然是先送于青回家,下车的时候,战池从后备箱拎出一网兜湿淋淋的鱼要帮她拿回家。看那数量绝对占了今日战利品的大部分,于青忙摆手说不用不用,太多了!
    多到跟父母都有点不好解释了。
    少年敛着眉头,有点不解:“剩下的是给张哥的,这些是给你的。我家不缺鱼。”
    于青心想:我知道你家不缺鱼,你家啥都不缺!
    但他执意要给,于青没法,只好从兜里掏出那个仅存一点热乎气的烤红薯:“给你。”
    他接过来,摸了摸:“凉了。”
    于青知道凉了,可他自午睡睡醒后就一脸生人勿进的欠扁样,先是游魂一样,后来更是避她如蛇蝎,实在是不想理他。
    她特没好气:“凉了就扔了呗。”
    他没扔,把凉红薯抄自己兜里去,拎着那一大网兜鱼:“走吧,我送你家门口。”
    估计是看在那一大网兜鱼的面子上,于青最后在家门口终于心平气和起来,也把窝了一天的话终于说出来:“小池,那个,你帮我补习好不好?”
    她的确是有求于他,期末考实在太惨不忍睹,究其原因还是基础太差。
    她上辈子虽不太算个学渣,但在镇高中的中段游弋,放来现在的重点高中一中,自然只有垫底的份。
    上课她有认真听,作业也有认真做,但差距就是差距,靠这样的水平,她怕是还得和上辈子一样重蹈覆辙,考个三流学校也就完事大吉。
    可是这回她不想考三流啊。
    放假这几天于青有好好思忖过,她需要有人来帮她,不光她,还有陈曦。
    就像她不想再考个三流,她也不想让陈曦再考个高中专。
    她身边学习好的人比比皆是——江河鸣,这家伙对自己要求太高,估计是因为家庭的因素,压力总是给给自己老大老大的,他这样的对自身尚且应顾不暇,才分不出精力来帮她的忙。
    虽然也许他挺乐意的,但是,还是别给他添负担了。
    宋瑶?宋瑶延续了初中的学霸气质,这回期末考稳坐级部前十名,光荣榜上大名昭昭。但是据说因为位列第十,心里非常不甘,趁着寒假去省城找了省师大附中的老师来补习。
    于青:……
    这位姐姐,您实在是太拼了!
    至于大班长许友松,这回在班里挂了个第10名,属于正常发挥。但班长日理万机操心的事儿太多,实在不好意思再麻烦他老人家。
    所以,最后兜兜转转只有落去一个人身上。
    战池。
    战池的中考入学成绩位列全班第一,635分,比副班长邹海超都超出10分,比学习委员毕春英高出3分。
    别看这回期末考他只考了个第12名,但宋瑶说过,小池的潜力绝不只这些,他就属于那种智商高到不用心也能拿个不错分数的。
    而但凡只要用一点心,就能秒杀那些兢兢业业的莘莘学子们,例如中考便是,特别不公平!特别气人!
    之前在白老师的辅导班,于青和他待过一个学习小组,宋瑶的话绝对不假。这么轻松惬意的非学霸型的隐形学霸,如果能来指点下自己,那绝对能事半功倍。
    她一直在寻摸着怎么开这个口,眼下再不提可就晚了,为此还赶紧补充一句:“不是现在,就往下,往下开学了,有空帮我补补基础课就行。”
    于青觉得自己这要求不算多么石破天惊,可对方却大大“惊骇”了一下,浑身一震,盯着她的眼神像在看鬼一样,害得她忍不住都摸了把自己的脸:“咋,咋啦?”
    一网兜沉重的鱼落去她手里,那人急匆匆转身,好像说了句什么,她根本也没听清,就见他撞鬼了一样,一眨眼功夫就走的连影子都瞧不见。
    于青:……
    靠!看来他真的撞鬼了。
    正文 第104章对他好一点
    那天于青拿回家的鱼,把方萍都给惊着了。
    话说正到年底,买鸡买鱼那是必须的。年年有余嘛,鱼是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大菜,于青大概数了数,共有12尾,且都是1尺多以上的,有草鱼有鲢鱼有鲤鱼总之品种混杂熙熙攘攘,惹得迎上前来的父母一脸惊讶。
    方萍问:“你不是和同学出去玩儿了吗?哪来这么多鱼?”
    于青想了想,说:“介个……和同学钓鱼去了,介个,他家里有熟人,所以……就这么着了。”
    她赶紧又追加了一句:“不过我也给钱了,50。”
    这年头50元买这十几条鱼虽说还是不符物价,但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只要有熟人,就当是低价批发友情价也勉强说得过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