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21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样啊。”小太子轻咳一声:“汗阿玛的确挺能败家。”顿了顿,“就这几件事,按理说不应该花这么多啊。”
    “云南、西藏、贵州和四川的田赋非但是整个大清最低,还有很多地方,你的汗阿玛承诺五年不用交税。”康熙道,“今年的税比往年少了一点。”
    小太子笑了:“皇玛法,这件事是跟您学的。您别瞪孙儿,您忘啦,您以前就经常这边划一块地永不加赋,那边划一块地,三年不用交税。要不是您起头,汗阿玛也不知道还能这么做。”
    “你爹叫你来干么?”康熙瞪着眼问。
    小太子抿抿嘴:“好啦,好啦。当孙儿没说。西南民心不稳,汗阿玛这么做也是安抚民心。”
    “太子爷有所不知。”王以诚道,“七爷和十六爷去藏区的时候,户部给三百万两白银,一半作为军饷,一半帮藏区的百姓重建房屋。”
    弘晅:“这事孤知道。三哥说藏区土司不愿归顺朝廷,十四叔就把那边轰成一堆废墟,咱们炸的咱们修建,没问题啊。”
    王以诚语塞。
    小太子故意问康熙:“汗阿玛做得不对?孙儿觉得挺对。一百五十万两而已,真能收买整个藏区的百姓,这笔买卖很合算。皇额娘还说银子赚来就是用来花的。”
    “万一哪里发生天灾人祸了呢?”康熙反问。
    小太子指着账册:“这不还有一千多万两么。五月庄稼熟了,还有一笔田赋呢。”
    “皇帝告诉你的?”康熙问。
    小太子张了张嘴,想说他爹和他娘聊天的时候他听到的,话到嘴边拐个弯:“汗阿玛跟三哥和四哥说的时候,孙儿偷听的。”
    “你呀,打小就喜欢偷听,这个毛病怎么还没改。”康熙头痛,“你是太子。”
    弘晅点了点头:“孙儿记下了,以后光明正大听。皇玛法,别气啦,咱们晌午吃暖锅子,这个天最适合了。”
    “你不去尚书房?”康熙心里的气已消了大半,“朕不用你劝,走吧。”
    弘晅一动不动:“汗阿玛说孙儿要是能把您劝好,上午可以不用去尚书房。”
    “难怪你这么卖力。”康熙气咻咻道,“朕现在还是很生气。”
    小太子立刻站起来:“孙儿再给你捶捶背。”
    康熙顿时笑眯了眼:“行了,你就让朕清净会儿吧。”
    群臣离开,胤礽就问:“太子回来没?”
    “没有。”霍林道,“奴才过去看看。”
    胤礽摆手:“不用。朕的这个儿子,一炷香之内没劝好太上皇,他就来找朕了。”指着自鸣钟,“快午时了,一准在跟太上皇玩。去跟小顺子说一声,午时四刻去慈宁宫提醒太子睡午觉。省得他下午哈欠连连,又借故偷懒。”
    “不用问问太上皇因为什么生气?”霍林提醒道。
    胤礽:“弘晅会说。太上皇见着朕又得生气,朕这几日就不往慈宁宫去了。”
    康熙虽然被弘晅劝好了,可他也准备好等胤礽来慈宁宫的时候,好好训他一顿。结果直到腊月十二日,康熙都没见到胤礽,可把康熙给气得,命弘晏和弘曜来慈宁宫陪他。
    弘晏和弘曜这几日也去过景仁宫,从胤礽口中得知康熙这几日气不顺。哥俩到了慈宁宫,弘晏就说:“皇玛法,孙儿的宅子收拾好了,您哪天过去看看?”
    “这么快?”康熙惊讶道。
    弘晏:“三叔命内务府给收拾的。孙儿回来后就添些家具和摆件。”
    “要是还缺什么,直接跟梁九功说一声,朕这里什么都有。”康熙道。
    弘晏:“不缺了。皇额娘把金银楼给孙儿,就算缺什么孙儿也有银子买,哪用得您的东西啊。”
    “金银楼给你俩?”康熙问。
    弘曜:“不是。满庭芳和玉茗轩给了孙儿。杂货店留给弘晅。”
    “你皇额娘做事就是大气。”康熙最佩服儿媳妇这点,“一手开起来的铺子这么早就交给你们,朕还真没想到。”
    弘曜笑道:“孙儿也没想到。皇玛法若是在宫里住烦了,就去孙儿府上转转。”
    “朕必须去。”康熙道,“你们成亲的时候朕也得去。”
    弘晏跟着说:“那您一定得用过饭再走。”
    和平四年,九月初八,皇帝的嫡长子大婚。大婚当日,康熙带着小太子过去,胤礽和石舜华就没过去。
    十月初八,皇帝的嫡次子大婚,而大婚当日,依然是康熙和弘晅到场。
    胤礽的四个儿子成亲,他和石舜华都没过去,几个儿子也就没因此而闹别扭。毕竟哥四个都一样。至于太上皇到场,弘晋和弘皙哥俩也不羡慕,皇家第一对双胞胎,太上皇极为看中的嫡孙成婚,他老人家不过去才不正常。
    弘晏和弘曜成亲后便住在宫外,而这时孙嘉淦也奉旨南下,接任扬州知府。到此时雍亲王胤禛也在户部呆了足足一年。
    一年光阴并没有把雍亲王的性子磨平,反而因盐税账目混乱而憋了一口气。
    江南科考舞弊案发的那年,胤禩前往江南查此案,知道胤礽对盐帮不满。不过,那时胤礽吩咐他们不能打草惊蛇,稍稍探查一番即可。以致于胤禩在户部时,都没去翻盐税的账册,端是怕坏了胤礽的计划。
    胤禛也知道这一点,看到盐税时有漏缺也没怪他八弟办事不仔细。刚一得知胤礽把孙嘉淦派往扬州,胤禛就迫不及待找到胤礽:“是不是准备整顿盐帮?”
    “你怎么猜出来的?”胤礽皱眉,“朕就纳闷了,无论朕做点什么事,你们都能一猜一个准?”
    胤禛下意识问:“除了臣弟还有谁?”
    “老八来问过朕。”胤礽道,“你嫂子也问过,还因此担心她妹妹和她外甥的安危。”
    胤禛:“二嫂乃女中诸葛,跟您夫妻多年,知道也实属正常。不过,皇嫂担心的不无道理,您整顿盐帮势必会断一部分的财路。那些人疯了,极有可能冲孙大人下手。孙大人又是个文人,手无缚鸡之力,连自己都不能护周全,更没法护妻儿。”
    “他一家都住在府衙,没大事。老十四如今在丰台大营,不愿意管城里的事。”胤礽道,“去西洋的那些工匠也回来了,朕交给老九安排,他抽不出身。老八在兵部,军队冗兵甚多,他如今刚开始裁兵,也走不开,这事只能你亲自去一趟。”
    胤禛很高兴胤礽把此事交给他,不过还是提醒胤礽:“五弟、十弟,十一弟也没多少事。”
    “他们处事不如你果断。”胤礽道,“你把弘晏和弘曜带上。带弘晖过去也成,不过,只能再带个弘晖。”
    胤禛不解:“除了他还有别人要去?”
    胤礽:“朕的弟弟和侄子太多,朕也不清楚谁要跟你去。”
    胤禛想了想谁都有可能,再想想又觉得谁都不可能,干脆不想:“这事皇兄打算怎么办?再乱的账册都能理顺,理顺过后呢?”
    “朕会命十弟、十一弟、十二弟和监察御史前往各地盐场囤盐。”胤礽道,“十五弟和十七弟领着会制盐的工匠前往南海,南海岛屿众多,长夏无冬,比任何地方都适合晒盐。盐场、盐井由朝廷接管,撤掉‘食盐官营’。”
    胤禛吃惊道:“自由买卖?”
    “半自由。”胤礽道,“所有想卖盐的商人或者百姓只需向官府登记,便可去盐场拿盐。”
    胤禛:“若是滨海百姓私自晒盐卖给盐商呢?”
    “运盐使司改为盐监司,监察来历不明的食盐。”胤礽道,“如今的盐井多是百姓所有,全部转为官家就必须给他们很大一笔银子,撑不到明年夏收国库就会空,你到江南务必多查几个盐商填充国库。”
    胤禛皱眉:“全部买过来?没有这个必要吧。”
    “不是全买。”胤礽道,“你嫂子的杂货店给了朕启发,和盐场主共同制盐,所得收益朝廷拿六成,盐场拿四成,给他们的那笔银子算是参与的钱。到时候朝廷只需派一两个官员过去就行,怎么制盐由盐场说的算。”
    胤禛好奇:“当地所有盐商联合一起囤盐呢?这种事时有发生。”
    “以前盐运上下一气,改了之后盐商会增多,囤盐的事情不会发生,倒有可能散布流言让百姓多买盐。”胤礽道,“不过有盐监司呢。”
    胤禛忍不住啧一声:“您全都想好了?皇兄,臣弟再提醒您最后一件事,真按您说的这么做,盐税会少很多。”
    “那你想想京城现如今有几家盐商。一旦朝廷放开,京城卖盐的铺子至少会翻一番。”胤礽道,“盐场到盐商,没了中间人和官府赚差价,盐便宜了,百姓舍得吃盐,卖出去的盐多了,盐税自然会增多。朕命你去江南,只因扬州盐税占整个大清盐税六成左右,江南整改妥当,其他地方命巡查御史过去就能办妥。”
    胤禛:“您说这么多,想来早就写好章程,给臣弟吧。”
    “雍亲王稍等,奴才去给您拿。”霍林打开多宝阁下面的盒子,拿出一叠纸递给胤禛。
    胤礽:“朕原本打算再过一遍,没想到你提前说起这事,写的比较笼统。你到了扬州首先查账,盐监司由扬州知府也就是孙嘉淦管辖。
    “此事外臣不知,除了朕宫里的几个奴才,只有咱们兄弟知晓。待老十跟盐场谈妥,给你去信了,你再对外公布扬州食盐自由买卖。这是圣旨。到了扬州别着急,朕给你两年时间。最重要的一点,保护好自己和朕的两个嫡子。”
    胤禛左手拿着胤礽写的章程,右手拿着圣旨:“最多半年。”
    “别逞能。”胤礽道,“朕命你带弘晏和弘曜过去,便是想你趁机好好教教他们。你一到江南就来个大开杀戒,能教到他们什么?把弘晖教你的跟你一样,一言不合就杀?”
    胤禛抿抿嘴:“臣弟谨记,尽量不跟盐商起冲突。”
    “对了,朕差点忘了。”胤礽道,“收到老十的信之后买几间铺子,专卖食盐,省得扬州百姓怕大盐商,不敢开铺子卖盐。待扬州城中卖盐的多了,铺子想开就继续,嫌不赚钱就关上。”
    胤禛如今有钱,三四间铺面对他来说是个小钱:“臣弟告退。”
    盐税乃国库主要税收之一,胤禛料定康熙不会同意放开“食盐官营”,出发前一天向康熙辞行时只说江南盐税缺的多,胤礽命他前往江南查看。
    康熙去年看户部的账册时也看到盐课不对,不疑有他,“就你自己去?”
    胤禛莫名有个不好的预感,没时间细想,就说:“弘晏、弘曜和弘晖跟儿臣一起去。”
    “你大哥、三哥和你五弟家的几个小子都不小了,带他们一块出去长长见识。”康熙道。
    胤禛脸色微变,万分后悔来给他爹请安:“汗阿玛,大哥家的和三哥家的没问题,五弟的嫡子才十来岁,不太适合。”
    康熙仔细一想:“对,是朕忘了。老五家的那几个大小子都是侧福晋和庶福晋生的。”
    “是的。”胤禛道,“汗阿玛若是没事,儿臣就先回去查查行李有没有收拾妥当,明儿一早启程。”
    康熙摆摆手:“别急。你十七弟——”
    “十七弟不在京城,皇兄好像交给他一件挺要紧的事,前天走的。”胤禛故意问,“十七弟走之前没跟您说?”
    康熙张了张嘴:“真的?!”
    “同行的还有十五弟。”胤禛知道胤礽命他俩干什么去,他俩走之前没说估计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或者是怕说漏嘴,“十弟、十一弟和十二弟也不在京城,也是出去办什么事了。”
    第224章 铁面无私
    康熙白眼一翻, 整个人往后倒。胤禛连忙向前, 拍拍他的胸口, 给他顺顺气:“汗阿玛别气,他们没来向您辞行,估计是去做什么隐秘的事。”
    “什么事——”康熙深吸一口气, “什么事用得着瞒朕?!”
    胤禛:“皇上二哥安排的事, 儿臣即便想知道也不好打听。不如儿臣去找皇上二哥过来, 您亲自问他。”
    “快去!”康熙催促道。
    胤禛:“儿臣这就去。梁九功,王以诚,还有你们, 照看好汗阿玛。”
    康熙望着胤禛的背影, 感觉他一点也不着急, 不禁皱眉:“梁九功, 你说老四刚才是不是故意的?”
    “故意?”梁九功下意识摇头,“四爷没这么大胆子。”
    康熙摆手:“刚才老四脸上闪过不耐烦。别人心里有气不敢故意气朕,老四敢。别忘了,当年德妃说他大了无需照看, 老四个犟种当时就说, 他长大了,也可以出宫住了。那时才十来岁就敢那样说, 敢故意气朕一点也不奇怪。”
    “那您知道四爷是故意的,就别生气了。”梁九功道, “皇上没告诉您, 估计怕您担心。”
    康熙冷笑:“怕朕拦着他还差不多。不信?待会儿皇帝过来朕问问他。”
    一炷香后, 胤礽才从乾清宫过来。而胤礽进了慈宁宫,还未说话先咳嗽。康熙顿时顾不得“兴师问罪”,关心道:“有没有宣太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