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21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康熙四下里一看:“这边的确有点冷,别伤风了。弘晅,松开弘晏。”
    弘晅立刻松手,而家宴结束,弘晅就跟着两位兄长去了南三所,亲眼看到两人都没事,弘晅才回毓庆宫。
    弘晏和弘曜回到宫中先去给石舜华请安,然后才去乾清宫。胤礽回到景仁宫跟石舜华说两个儿子的事,石舜华便说她知道了。随后帮胤礽脱下龙袍。
    胤礽攥住她的手:“没别的要说的?”
    “说什么?”石舜华听到他的心里话,好笑道,“那边的战事还没结束,他俩跟妾身说过了春节再过去,您以为妾身不想让他俩过去?”
    胤礽:“朕的确是这么想的,不过没想到朕想岔了。”
    “他俩是皇子,连一场必胜的战事都不敢参加,以后可没法服众。”石舜华道,“老天爷真要提前把他们收回去,妾身不认也没办法。”
    胤礽呸一声:“别乱说。弘晏跟朕说反对朝廷撤土司制的几个土司已经逃的逃,死的死,战况也接近尾声。”
    “那他们过去做什么?”石舜华问。
    胤礽:“安抚那边的百姓,可能得在藏区呆大半年。对了,你觉得朕该派谁去藏区?”
    “回头问问您哪个弟弟愿意去呗。”石舜华道,“免得他在藏区成了土皇帝,您得派两个人过去。”
    胤礽仔细想了想:“要不朕命七弟和十六弟举家迁过去,五年后再回来。”
    “这种事先跟汗阿玛说。”石舜华道,“汗阿玛不同意,他俩同意也白搭。”
    康熙的儿子多,一个比一个有才。如今孙子又长大了,弘晏和弘曜要是不出去,也是跟在叔叔后面跑腿。想起这种情况,康熙也在犯愁。乍一听胤礽要派他的七儿子和十六儿子去西藏,康熙想也没想就点头同意。
    皇上的亲弟弟过来,一次还是两个,藏区的百姓看到朝廷对西藏的重视,还打算卷土重来的土司们顿时蔫了。
    和平三年,四月中,大军撤出藏区,随后绕到四川把几个闹事最凶的土司轰死,善后的事交给傅达理,大军就直接回来了。
    石舜华接到弘晏的信,信上说他最迟一个月就到京城。石舜华心情舒畅,立刻去南三所,命宫人打扫屋子,把两人的衣服、鞋帽全拿出来晾晒。
    跟着宫人忙活一头汗,石舜华才回景仁宫。
    “娘娘,孙夫人求见。”阿钟见她主子一直眉开眼笑,很不想向她禀报此事,端是怕不是好事,扰了石舜华的兴致。
    石舜华放下给弘晏做的衣裳:“有没有说什么事?”
    “没托人传话。”阿钟道,“您打算什么时候宣?”
    石舜华想一下:“下午吧。反正本宫也没什么事。对了,慈宁宫那边什么情况?”
    “您是指太上皇去南边的事?”孙河问
    石舜华点了点头,“本宫记得元宵节那天皇上就说太上皇要出去,怎么到现在还没出去?”
    “奴才听晋总管说过,太上皇想等着三阿哥和四阿哥回来,带着两位阿哥一起去。”孙河道,“皇上提议下次再带他们,太上皇不搭理皇上。”
    石舜华无语:“三天两头不搭理皇上。他老人家真是越活越回去。吩咐下去,多留意慈宁宫的事,一旦太上皇打算出去,立即抽些人手帮着收拾。务必让太上皇看到皇上和本宫的孝心。”
    “奴才遵命。”孙河说着话就出去吩咐。
    第218章 抵达南海
    下午未时两刻, 午休的石舜华刚从床上爬起来, 孙嘉淦的夫人, 也就是石家三姑娘就到了。
    石舜华听着守门的太监禀报,疑惑涌上眉头。不过,也没晾着她, 吩咐宫人带她进来。
    孙夫人眉宇间的喜色不加掩饰, 担心好久的阿钟放心下来:“是好事, 主子。”
    “本宫看到了。”石舜华笑笑,待她进门就问,“今儿怎么突然想来看看我?”
    石舜华出嫁时, 石三姑娘才一周岁, 那时候还不记事。而石舜华住在宫里, 不能常回娘家, 以致于石家三姑娘参选前见石舜华的次数屈指可数。不过,她对石舜华的事非常了解,皆是听家里人说的。
    石三姑娘是个庶女,能嫁到亲王府盖因她姐姐是皇后, 对石舜华除了崇拜也多一层感激。不过, 裕亲王府里的事太糟心,偶尔觉得生活没盼头, 不如死了算了,也曾后悔过她是皇后的妹妹。
    当石舜华建议她和离时, 石三姑娘心里想着, 上一次没能自己做主, 这一次有机会自己做主,无论将来的日子是好是坏都得咬牙过下去。
    嫁给孙嘉淦前一天,庆德的夫人只跟三姑娘说一件事,嫁到孙家以后看到什么不顺心的都别管,先怀个孩子当紧。
    石三姑娘知道嫂子是为她好,瞧着孙家家徒四壁,也没命随她嫁过去的两个丫鬟和婆子置办东西。每日就想着怎么吃,怎么调养身子。
    皇天不负有心人。
    孙夫人听到石舜华问她,未语先笑。
    石舜华很好奇,不过没听她的心里话,而是直接问:“什么好事?”
    “臣妇可能有了。”孙夫人话音一落,阿钟不禁惊呼。
    石舜华很是意外:“几个月了?”
    “不知道。”
    “不知道?”石舜华惊讶,“你怎么会不知道?”
    孙夫人:“那个迟了六七天,谢嬷嬷建议臣妇进宫请太医给臣妇号脉。”
    “快宣太医。”石家三姑娘嫁到裕亲王府一年,肚子没一点动静,嫁给孙嘉淦三个月就传出喜讯,石舜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百姓会怎么调侃保泰。
    片刻,乾清宫当值的太医过来,后面还跟着几个人。
    石舜华下意识起来:“您怎么来了?”
    “朕看到他请太医。”指着景仁宫跑腿太监,胤礽道,“生病了?”
    石舜华笑道:“不是妾身,是三丫头。太医,给她看看。”
    胤礽这才注意到屋里还有一人:“她怎么了?”
    “等一会儿才知道。”石舜华话音落下,就看到太医放在孙夫人皓腕移开,不禁问,“这么快是没有吗?”
    太医拱手道:“禀报娘娘,孙夫人的脉象很明显,有两个月身孕。”
    “两个月?”石舜华问,“没号错?”
    胤礽不明白:“不对?”
    “三丫头说她那个迟了六七天,怎么可能是两个月。”石舜华皱眉,“顶多一个半月。”
    太医笑道:“主子娘娘有所不知,有些妇人有孕二十来天,您指的那个也会来。孙夫人的身体恐怕就是这样。”
    “那她的身体没事吧?”石舜华问。
    太医:“孙夫人的身子骨很好。不过,该注意的还得注意。”
    “谢嬷嬷还在你府上?”石舜华问。
    孙夫人嗯一声:“嬷嬷年龄大了,臣妇不放心她出去住,就叫她住在府上,以后不能动了,再找个丫鬟侍候她。”
    “很好。”石舜华道,“谢嬷嬷看着弘晏兄妹几个长大,很有经验,回去多听她的话。”
    孙夫人:“臣妇知道。”看了胤礽一眼,“臣妇告退?”
    “路上慢一点。”石舜华道,“过两个月再把你有孕的消息放出来。”
    胤礽等太医和石三姑娘都走了,才问:“为何要过两个月?”
    “头三个月胎不稳。”石舜华道,“像她这个时候,稍稍不注意孩子就掉了,怎么掉的,什么时候掉的都不见得知道。”
    胤礽第一次听说,不禁庆幸:“幸亏你那时候什么事都没有。”
    “那当然,妾身得上天眷顾。”石舜华很是得意。
    胤礽噎了一下,掉头回乾清宫。
    五月底,孙嘉淦的夫人的有孕的消息传遍京师,裕亲王保泰三天没出府。
    若不是他有一堆嫡子和庶子,调侃他果真不喜欢福晋,难怪石三姑娘要和离的话,就会变成他不行。然而,正因为石三姑娘有孕,百姓都调侃保泰,说起三姑娘从以前的“不守妇道”,也变成幸亏和离了。
    城中原本想和离又不敢和离的女子听到流言变了,就向夫家提出和离。因没有孩子,夫家长辈想阻拦,她们推出皇后的妹妹,顿时没人敢再阻拦。
    石舜华知道这些事的时候,三个儿子都跟着康熙去了南边。
    弘暖和弘晗如今已十五岁,过两年就可以挑额驸,而她们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有时候忙起来就忘记去景仁宫。没有弘晅一天跑过去三四次,石舜华无聊又寂寞,弘暖便使人去找大福晋。
    弘晋的福晋很乐意陪石舜华唠嗑,可她怕再遇到胤礽。天家夫妇打机锋,冷不丁拉她一个小辈入局,猝不及防,很难保证不会说错话。
    两个小姑子托她带着孩子去景仁宫,大福晋又不能拒绝,于是每次都待到巳时四刻起身告退。
    有次胤礽不忙,出了乾清宫正好看到大儿媳的背影也没在意。后来又出现几次,胤礽心中纳闷就问石舜华:“你怎么都不留她在宫里用饭?”
    “她不敢吃景仁宫的饭。”石舜华笑着解释,“怕再给你作证。”
    胤礽好一会儿才想起半年前的事,好生无语:“过去那么久,她还记得呢。弘晋的福晋可别跟老大先头的那个福晋一个德行。”
    “不一样。”石舜华道,“那个大嫂怕事是她心思太重,总觉得有人想害她。弘晋的福晋就是胆子小。说起来,弘皙的福晋也快生了。”
    阿钟提醒道:“太医说月中,也是最热的时候。”
    胤礽掐指一算:“也没几天了。”
    “还有六七天吧。”石舜华道,“阿钟,下午去弘皙府上看看该准备的东西准备妥当没有。”
    胤礽问:“贤妃没安排?”
    “大福晋生小格格的时候,接生嬷嬷是娘娘安排的人。”阿钟道,“二福晋刚一怀上就请娘娘帮她挑几个人。”
    胤礽好奇:“她就不怕你主子从中使坏?”
    “主子娘娘是那样的人么?”阿钟反问。
    胤礽噎住。
    石舜华好笑:“您说说您是何必呢。”
    “朕乐意!”胤礽瞪了她一眼,就吩咐宫人摆饭。
    弘晏站在甲板上,指着不远处的黑影:“皇玛法,那里就是琼州。”
    “你怎么知道?”康熙顺着他的手指看去,眯着眼,的确能看到一片青黑。
    弘晏:“汗阿玛命人改了地图,不但把南海诸岛全加上去,还把原本属于朝鲜的奎尔帕特岛加上去了。这次出海用的地图就是最新的图。”
    “晌午能到?”康熙问。
    弘晏:“看着挺近,可是离午时还有一刻,估计到不了。弘晅怎么没出来?”
    “朕昨儿给他布置的功课,他一点也没做。”康熙道,“朕今天跟他说,船靠岸还没写完,他就呆在船上写,什么时候写完什么时候下船。”
    弘晏幸灾乐祸:“看来他没法跟咱们一起下船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