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24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易县偏僻遥远,山路狭窄难行,估计三四个时辰才能到,至少得歇一夜。我不擅骑马,要坐轿。”张保冻得缩脖子,抱着手炉、两脚踏脚炉。
    “卑职骑术不精,也得乘轿。”通判丘霄淮叹道,平和中肯地说:“容大人倒是骑马好手,火速从京城到任喜州,真令人佩服。”
    “是啊。”万斌唏嘘,难掩惆怅。
    ——喜州知府空缺之前,万斌曾挖空心思谋求补缺,岂料皇帝圣旨一下,官帽落在了小年轻容佑棠头上!怎能令其不愤懑?
    张保无精打采,端着一杯滚茶出神,有气无力说:“今儿下这样大的雪,巡察灾县太困难,何不改天呢?”
    万斌无需外出,他负责留守坐镇,慢悠悠地提议:“既如此,张保,你去劝劝容大人吧?”
    “唉。”张保长叹息,苦笑,自嘲道:“连知州大人都劝不动,卑职算什么呢?容大人可是一见面就罚了卑职俸禄的。”
    万斌脖子一梗,压低嗓门,状似宽慰地说:“本官并非劝不动,而是压根没敢劝!新官上任……咳咳,我们只能顺着,否则十有八九也落个申斥罚俸的下场!”
    “唉。”张保愁绪如麻。
    丘霄淮安静品茗,只偶尔附和点头。
    “哎?”张保疑惑四顾,明知故问:“崔文石哪去了?”
    万斌蓦然沉下脸,皮笑肉不笑道:“还能在哪儿?他一早到衙门了,这会子肯定在后衙伺候容大人嘛。”
    “哦~”张保作恍然大悟状,意味深长说:“还是文石孝心虔呐!从前,您还没到衙门,他便早早沏茶恭候,卑职也能沾光喝一盏。可容大人一来,他就忙得无暇分身了。”
    万斌脸色黑如锅底,一言不发。
    张保斜瞥观察知州一眼,又说:“我和宵淮得坐轿,文石骑术却不错,待会儿就他能鞍前马后为容大人效劳了。”
    “呵呵。”万斌敷衍地扯扯嘴角。
    于是,张保满意了,暗忖:姓崔的,叫你那天看老子笑话,迟早有你哭的时候!
    两盏茶功夫,容佑棠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地出现,身后除了八名护卫外,还有执意帮忙捧披风的崔文石。
    万斌等人忙起身相迎,行礼问好。
    “诸位大人也早,日常无需多礼。”容佑棠笑问:“都用过早膳了吧?”
    “用过了。”众下属纷纷颔首,万斌关切询问:“不知大人睡得可香?吃得可习惯?喜州和京城的饮食风俗迥异,下官可以为您寻两个合适的厨子来。”
    “多谢关心,我倒觉着酸辣菜肴开胃,别有一番滋味。”容佑棠赞道,他年轻干劲足,只喝了杯茶,便起身说:“时候不早了,易县偏远,既然张大人、丘大人和崔大人主动请缨同行巡察,咱们就早些出发,免得被风雪拦在半途。”
    “是。”
    行至衙门口,容佑棠翻身上马,英姿飒爽,扭头嘱咐乘轿的同僚:“你们不急,慢慢儿地赶,本官骑马快些,先去一探,到时在易县县衙汇合。万大人,你妥善处理好日常公务。”
    “是。”
    “大人请小心。”
    容佑棠点点头,随即率众策马奔入风雪里,无畏无惧。
    数日后·京城
    “正月十四喽!”
    宋慎开腔提醒,他端着攒盒大快朵颐,旁观庆王和瑞王对弈,期待地问:“殿下,元宵节宫里赏花灯吗?”
    瑞王嗓音清越朗润,答:“有的,按例设在御花园。”
    “太好了!”宋慎屏息,倾身探头恳请:“殿下,明晚你带我去赏灯好吗?我一个人去不了。”
    瑞王欣然颔首:“去转转也好。”
    庆王拈着一枚棋子,暗暗诧异:四弟倒是被聒噪的草上飞带得活泛了许多。
    “庆王殿下,”宋慎笑嘻嘻问:“您也会去赏灯吧?”
    庆王尚未答,瑞王已扭头看着宋慎说:“即便三哥无甚兴趣,也要带九弟观赏一番。”
    “唔。”庆王颔首。
    “原来如此!”宋慎心里高兴,笑得更加愉快。
    夜间·坤和宫内
    “皇儿,这是我们最后的好机会,你务必稳住。”皇后语气沉重,眼神黯淡,几近瘦骨如柴。
    二皇子满脸不甘,决绝道:“母后放心,都安排妥当了,但愿明晚一切顺利!”
    第181章 狠心
    “皇儿, 稳着些, 无论事成与否,只要稳得住, 我们便能全身而退。”杨皇后谆谆教导,她命中仅一子,别无选择, 只能竭尽全力栽培。
    “知道,您放心吧。”二皇子敷衍点头,难掩兴奋, 恨恨道:“韩贵妃愈发猖狂了。趁您偶感微恙,几乎独揽后宫掌管大权,连元宵佳宴也自作主张, 仿佛她才是皇后一般,叫人看着可笑!哼, 明晚我倒要看看她母子二人如何收场!”
    “事儿还没成呢,你收着点儿,有心人一眼就能看出你神态欠妥。”杨皇后苦口婆心地劝诫。因为是亲生儿子,她即使不满意也没法说,以免激起对方叛逆。
    “此乃坤和宫,我们母子俩商议,怕什么呢?若在外头,我肯定谨慎留意。”二皇子蹙眉,忍不住直言:“母后,你越发胆小了,难道怕了姓韩的一家子不成?”
    “我——”
    杨皇后深吸口气,牵动细瘦脖颈上的青筋凸起,头疼地训导:“本宫掌管后宫三十多年,假如胆小怕事,怎能主中宫至今?多少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区区一个韩家而已,怕甚!但是,皇儿,你的性子总有些急躁,陛下也曾提过,父母只有盼你好的,今后沉稳冷静些吧。瞧瞧老大和老三,他们一贯较为稳重——”她话音未落,儿子已听得冒火,忿忿打断:
    “母后,怎么你也糊涂了?”
    “怎、怎么就糊涂了?为娘都是为了你好!”杨皇后气恼瞪大眼睛,端坐的身躯略向前倾,恨不能一棍子或一耳光打醒儿子。
    二皇子积郁已久,振振有词道:“我承认三弟稳重,因为他自幼耿直呆板,不苟言笑,要么冷脸要么翻脸,天生臭脾气。”顿了顿,话音一转,他讥诮道:
    “但大哥算什么稳重?他只是表面稳重,装腔作势!兄弟们同在宫檐下长大,他什么秉性我会不知?哼,他假装沉稳不过为了讨好父皇罢了。”
    “你既然明白,为何做不到?哪怕学学老大假装沉稳也好,哄一哄陛下欢喜呀!”杨皇后使劲揪紧衣摆、手背青筋暴凸,压低嗓门,怒而质问:“提及‘讨好’,天底下一切谋图建功立业之人,谁敢忤逆皇帝?换言之,谁不想讨好皇帝?倘若能哄得龙颜大悦,轻而易举即可平步青云;反之,可能瞬间从云霄跌落泥淖。这么简单的道理,你想不通吗?”
    二皇子张了张嘴,无可反驳,悻悻然垂首:“母后息怒。”
    唉,我儿白长了岁数,头脑却始终不够聪慧机敏。
    杨皇后强忍失望,悲叹:“本宫苦心操劳半生,临老临了,绝不能输给韩氏母子!”
    “是。”
    母子俩同时垂首,彼此暗藏恼怒,互相认为对方无能。
    半晌,二皇子清了清嗓子,试探着问:“明晚之事早已安排妥当,您却如此忧愁,莫非庄妃娘娘又因为表妹烦扰您了?”
    杨皇后闻言,立即沉下脸,断喝:“休提那寡廉鲜耻的不孝东西!”
    “筱彤她——”
    “嗯?”杨皇后威严直视。
    二皇子讪讪的,改而义正辞严道:“表妹实在糊涂!她居然舍弃您做主牵的大好姻缘、舍弃做永兴侯府正头夫人,自甘卑贱,千方百计勾引五弟,虽未成,但清白尽毁,不仅变成茶余饭后的笑柄,还气得外祖母一病不起,真真叫人头疼。”
    “周姑娘性子像足她母亲,贪慕漂亮皮囊而忽略其它一切,将礼法孝道统统丢弃,毫无羞耻之心。之前,本宫念及同胞亲妹子不幸早亡、不忍外甥女三年后出了孝终身无依靠,特地说合,将其许配给永兴侯嫡长子,可惜周姑娘瞧不上,她自个儿看准了,想做五皇子侧妃,竟趁佛寺进香的时机勾引,意图‘生米煮成熟饭’,岂料被老五识破,闹了个大笑话!”
    改口称“周姑娘”了?
    看来,母后气得不轻啊。
    二皇子颇为怜惜,懊恼埋怨:“其实吧,老五也真是的,顺势收了表妹又如何?何必令其沦为笑料?表妹也算年轻貌美——”
    “你仍是念念不忘。”杨皇后淡淡打断。
    “没,没有的事儿,母后别误会。”二皇子赔笑摆手,小心翼翼问:“那,您是怎么答复庄妃娘娘的啊?”
    “还能怎么答复?”杨皇后面无表情,冷漠道:“周姑娘那般有主意,她既能闯祸,想必也能善后,本宫正忙于安慰永兴侯府,就不多嘴了,况且她父兄健在,本无需我们操心。”
    “哦。”二皇子欲言又止。
    杨皇后惆怅叹息,疲惫道:“本宫清楚,周姑娘一直有心于你,可她生性欠缺端庄,果然,她居然在孝期动了歪心思!庄妃再大度宽厚,也不可能接受她做儿子侧妃,老五虽然洒脱,但男人岂能甘愿被算计?本宫明确表态不插手,任由他们折腾去吧。”
    “那表、周姑娘的终身怎么办?侧妃是不可能了,总不能让堂堂平南侯的外孙女没分没分吧?”
    “侧妃?”杨皇后嘲讽一笑,冷冷道:“大家闺秀作出那等丑事,令祖宗蒙羞,罪孽深重,后半生能吃斋念佛赎罪已算好下场!”多半获赐一根白绫或一杯酒,一死百了。
    貌美如花的表妹……
    二皇子扼腕,唇紧抿,不敢刺激盛怒中的母亲,思索半晌,他愤慨提出:“据查,事发当晚,老三‘恰巧’抽空回城,五弟去了庆王府,逗留约两个时辰。母后,我怀疑老三插了一手。”
    “是又怎么样?理亏的是姑娘家,自作孽不可活!”杨皇后气冲冲,明显不耐烦了,眉头紧皱,无可奈何提醒:
    “皇儿,正值要紧关头,切莫因为琐事分神,待你成功,什么样的姑娘得不到?眼光放长远些。明晚元宵佳宴,不容分毫差池,你快回去,与谋士再仔细理一理,务必谨慎。”语毕,她憔悴地挥挥手,脸色蜡黄中透着青灰,衰弱枯瘦。
    “是。”二皇子躬身告退,眼神狂热,极度渴盼,愿意付出一切代价获取皇位,踌躇满志地出宫筹谋。
    次日即是元宵节。
    临近傍晚,皇宫门口车驾络绎不绝,皇亲国戚和元老重臣奉旨入宫领宴。
    膳毕,上了年纪的人及其女眷往往坐着听戏,趁机攀谈或增进情谊;年轻男人则多半游园赏灯,三五成群。
    御花园张灯结彩,亮起一片片花灯光芒,样式成百上千,精致华美,流光绚丽,令人目不暇接。
    “哇!”
    “嗨呀,皇家花灯好气派,晃得人眼晕,究竟挂了多少盏灯啊?”宋慎啧啧称奇,津津有味,几乎走两步就大喘气,以示赞叹。他紧随九皇子赵泽安后侧,赵泽安笑着告知:“太多啦,肉眼数不清的,得问相关管事。”
    “也对。”宋慎乐呵呵,他生性喜爱热闹,兴致勃勃,全不在意自己日夜被禁卫奉旨严密监管。沿甬道前行一段,他指着一盏花梨六角琉璃灯,故意逗弄小皇子,笃定称:“我猜那上面画的一定是鹿!”
    赵泽安愣了愣,忙纠正:“不是鹿,是骏马。”
    “可它头上怎么长角了呢?”宋慎一本正经地质疑。
    赵泽安并未怀疑,相反,他非常乐意和对方热切讨论花灯,免除独自观赏的无趣,遂耐心解释:“宋大夫,你仔细看,那马儿头顶的不是角,而是快速奔跑时卷起的风。”
    “原来如此。”宋慎作恍然大悟状,抱拳道:“多谢小殿下赐教!”
    其实,无论元宵花灯如何千姿百态,看多了也就平淡了,兴趣缺缺。
    距离一丈左右,庆王和瑞王并肩而行,低声交谈。
    “宋慎近期还安分吧?”庆王关切问。
    瑞王摇头失笑,又点点头。
    “人是我举荐进宫的,倘若他胡闹,尽管告诉我。”庆王正色叮嘱。
    “他从未胡闹,只是性子跳脱,孩子气十足,偶尔倒更像是‘无理取闹’。”瑞王含笑评价,言语间十分宽容。
    庆王莞尔,缓缓道:“他身为浪迹江湖的孤儿,品性尚可,原则性错误除外,其余细枝末节责令其能改固然好,改不了暂且由他去,我们更看重其精湛医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