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九零之学霸人生 第6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但是我都背下来了,也没觉得有什么用。”慕之云很耿直的说。
    “这些东西可不是光靠背的,”老头无奈的笑,“那是要在你头脑里生根发芽,然后长成参天大树的东西,然后,你自己也能变成一棵参天大树了。”
    胡老青少年时期的启蒙,是在私塾里背着四书五经过来的,年轻时候他觉得那些都是没用的糟粕,可慢慢年纪大了才意识到,虽然后来作为一位非常优秀的数学家,他能算出炮弹的运行轨迹,也能找出出航天飞机最优的动能势能参数,可是能支撑着他不眠不休,砥砺前行的,却是少年时期就埋在心里的某些东西——看起来羸弱无比,却又照亮了整个时代。
    只可惜,现如今数理化才是大势所趋,文科,不过是那些学不好理科的学生们次一级的选择。
    他当然也不是觉得数理化就不重要了——毕竟老头自己就是一个数学教授,也根深蒂固觉得,时代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对数理化的重视,就是对科学的重视。
    他只是觉得,要把一个学生培养成才,文科教育绝对是少不了的,理科决定一个人的深度,文科则决定一个人的广度,只有既能专精深入,又有广博见识的人,才能做出改变这个世界的成就。
    少了哪一边都不行。
    “文科类的东西,比如历史还有哲学,你要是觉得无聊了,或者理解不了,那就去听听大师们的讲课,那些东西跟数学题还不一样,是需要揣摩,还有生活积淀的,”老头很热情的建议慕之云,“咱们学校吧,是工科比较有名,但是有名的大师也还是出了不少的……”
    他巴拉巴拉说了几个名字:“所以你要是有什么迷茫疑惑,选我们学校肯定没错,到时候我亲自给你介绍那些大师认识。”
    这老头儿推荐起自己学校来,那是滔滔不绝,热情似火。
    只可惜,他心中奔涌的火焰,马上就被这学生一个古怪的问题给浇灭了。
    慕之云:“那……要是去你们学校的话,我可以选择读文科类专业吗?”
    胡老:???
    他只是想要帮自己未来的学生答疑解惑,可不准备把看中的好苗子,往文科专业送。
    再说了,那些酸了吧唧的文科教授,大约也不太愿意把保送名额送给一个理科生……吧?
    胡老其实也拿不准那些一天到晚玄玄乎乎的家伙们,脑子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这……”他露出了艰难的微笑,“你完全可以主修理工科,然后旁听文科类嘛,反正听听课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就当是个对情操的陶冶罢了。”
    所以归根结底,这位数学系的大教授对文科类也没有多看重,就是一个陶冶情操而已。
    在他心里,像慕之云这种难得的理科苗子,送到那边去就是糟蹋人才。
    只可惜,他刚才那通心灵鸡汤,还真触动了慕之云。
    这辈子慕之云虽然已经读了两年书,但主要还是背书做题,文科类的东西从来没有往心里去过,上辈子就更加了,从那个被囚禁的环境离开以后,她就住进了人烟稀少的疗养院,除了听闲不住的小护士唠唠嗑,或者跟医生借几本书看以外,她的人生是极其枯燥的。
    那医生对书的品味也说不上多好,特别喜欢看心灵鸡汤——就是各种对人生苦闷的感叹,对眼前困境的自我激励。
    偶尔还有几本历史类的闲书,说得很浅,可再浅的内容,对整个世界只有疗养院那个小院子的慕之云来说,也很难理解,更感觉不到趣味。
    她的人生,本来也充满了乏味和无聊。
    慕之云不想再这么无聊下去了。
    她想要试着找一找,上辈子根本没有体会过的乐趣。
    她决定学文。
    然后,两所大学招生办的老师,就疯了。
    “那个年纪最小的满分学生准备学文???”a大的老师一头雾水,“不是说她今天的考试是最早交卷那个吗?她交的是白卷?”
    这套试卷难度确实大,但也不至于把一个好苗子就这么打击得决定去学文吧?
    “当然不是,听说她头三道题完成质量很高,至少第一场肯定是满分了。”另一个老师叹气。
    “那她是有什么想不通?这么好的苗子学什么文科,简直就是浪费了。”b大的老师也忍不住抱怨。
    旁边的胡老……有苦说不出来。
    他总不好跟这些快要抓狂的老师承认,那个学生,好像是被自己忽悠着才决定去学文科的——虽然他的本心真不是这个意思!
    “再说了,文学院那边也不认理科的奖项啊!”a大招生办的老师发愁。
    保送名额是可以选专业,但基本也就在那几个理工科专业上来来去去,他打电话去文学系,哲学系还有历史系问的时候,那边的系主任也有些懵逼:“我们专业收不收奥数金牌得主?收过来干什么?让他算古代数学题?”
    不说理工科对文科的歧视,文科教授们一样也不大看得惯这群无趣的理工生,再说了,要是有志于学文,跑去参加数学竞赛拿保送资格——这不是歪门邪道嘛!
    “我问了几个系主任,那边像是商量好了一样,说这孩子喜欢文科是好事,但要进相关专业,名额肯定是不会给的——除非她自己考进去。”
    反正就是不认理科类奖项!
    文科类专业很难像理科类专业这样,有着鲜明的外部评价标准——学生学到什么水平了,考一考就能知道,再分个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直接去相应的学校就是。
    唯一标准统一的只有高考,问题是,高考语文,也是历年来受非议最多的考试科目。
    阅读理解答案连原作者都做不出,作文题要么不知所云无法入手要么容易得像小升初考试——总而言之,好像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对语文发表一些见解,而对不对的,也很难找到固定的标准答案。
    反正理工科的奖,人家是不乐意承认的——按理说,这样优秀的学生本来是该很受欢迎的,但谁又说得清那些老教授心里是有什么执念呢。
    好端端送上门来的学生还不愿意要,像他们这些理工科的教授,留着口水招揽,还招揽不来呢!
    招生办的人除了叹气,哪边都说服不了。
    a大b大以外,有些学校文科专业倒是有愿意要这个学生的,问题是,慕之云觉得,既然要去,那肯定还是要去最好的学校——不管文理科都是一样。
    也许她多少还是有点强迫症吧——就跟做题一样,总要做到完美才觉得舒服。
    就连省队的领队都来劝她了:“文科类你要真喜欢,到时候选修旁听都可以,不像理科类,学几年以后你要是又后悔了,转回去可没有那么简单。”
    慕之云想了想:“我觉得还是挺简单的,大学里的几门基础学科我都已经自学完了,没什么难度。”
    ……所以说了,真是不想和这种过于聪明又叛逆的小孩说话,累。
    既然那边说不认理科奖项,那就直接参加高考好了——反正也不费什么事,慕之云想。
    不管慕之云的决定在这些招生办之间掀起了怎样的风波,第二天,慕之云又提前一个多小时交卷,当她潇潇洒洒的从比赛的会场飘出去的时候,再一次收获了一众羡慕嫉妒恨的视线。
    两场比赛结束,第一个跑过来问慕之云的,是社交小王子宋元:“你真的确定要去读文科?我跟你说你实在是太有眼光了!其实我也更喜欢文科,尤其是哲学,那才是我心目中最牛逼的学科!但是我的英语太差了,也没办法十拿九稳进想去的学校,只能放弃,你加油,我相信你!这就是理科生的倔强!”
    神神叨叨的宋元走了,莫蝉又过来问:“那你这次考得怎么样?有没有信心拿高分?我这次就一道大题没做,还有一道最后一步可能有点问题,你呢?你怎么样?”
    这是个攀比心很重的,不过直来直去,倒也不算讨厌。
    慕之云很诚实的说:“都做完了,比初赛的题目是稍微麻烦一点,不过拿满分应该问题不大。”
    她甚至觉得难都算不上。
    所以说了,叛逆情商还低的天才,实在是太讨厌了!
    只有薛旭然,自觉问了一个很正经的问题:“你真的决定放弃保送资格,去学文科?那至少也要耽误好几年时间吧?你之后还参不参加理科类竞赛?”
    “为什么要耽误好几年?”慕之云不解的问。
    “你要是准备参加高考,等于文科类的全都要重新学,总不至于……”他的声音慢慢低下去。
    “不用那么麻烦的,我这届就准备参加高考,反正本来就是决定明年进大学,耽误不了什么时间。”慕之云回答。
    “可是文科内容多,背诵量又大,时间上来不及吧……”薛旭然还好心好意的劝。
    “我早就已经背完了啊,背书是最容易的事情了。”
    薛旭然彻底不想说话了。
    天才,可真是一种十分讨人厌的生物!
    冬令营即将结束,绝大多数人的心情都还是比较轻松的。
    晚餐时分,相熟的人都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完全没有之前那种紧绷的气氛,还有些不同地市的互留联系方式,相约好了在心仪的大学再会。
    当然,也少不了八卦。
    这天晚上,营员谈论得最多的,还是那个明明理科成绩出色,却不管不顾要去报文科的女生。
    “她既然喜欢文科,那干嘛还浪费时间来参加理科比赛呀?这名额留给别人多好。”有人抱怨。
    “好像就是那个年纪最小的女生,今年才十四岁,可能就是有才任性吧,但我觉得这种挥霍才华的行为,实在太浪费了。”有人摇头。
    “听说a大招生办的老师被她气的够呛,都做好几轮工作了,就是软硬不吃,非要报文科。”有人笑。
    “x大不是说愿意招她,文科也没问题嘛,”也有人奇怪,“她怎么不去呢。”
    “还不是想去最好的那所,”旁边的人笑,“可她以为文科就有多简单了?说考就能考进,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但是人家好像才14岁,准备个一两年,也说不定呢……”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
    可不是,在场绝大多数都是高二高三的学生,连高一的都不多,相比之下,14岁,在他们眼里还有大把的时间呢。
    有人沉默了一下,还是倔强的说:“那也是耽误时间了,咱们的时间多宝贵,何必这么浪费呢。”
    其他人却有些意兴阑珊的,不愿意多说,毕竟,即便是在他们这些被公认为天才的人面前,那个女生,也是最出类拔萃的那个。
    谁知道会不会被打脸呢。
    到了晚上,和慕之云同房间的女领队又忍不住问了一遍她的打算。
    “我准备参加今年的高考,”慕之云很轻松的说,“高考试卷我也做过,还是挺容易的。”
    这个女领队就不想再多问了。
    最后一天,睡了一个懒觉,领了小礼品退了房,冬令营正式结束,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同时开始紧张的等待着成绩公布。
    跟成绩一起公布的,还有参加国家集训队的大名单。
    能够进入冬令营的选手一共有200人,只取前60人进入国家集训队,然后竞争六个国家队的名额。
    这同样是另一场十分残酷的挑战——甚至比去国际赛场参加imo大赛,拿金牌还难。
    国内历届上百位imo参赛选手,超过百分之八十都是金牌,获得总冠军的次数也在各国中一骑绝尘,从我国1985年开始参加这个比赛开始,获得金牌的次数高达6次,尤其是从92年开始到97年,除了96年输给过一次罗马尼亚,其他时候,中国都牢牢的把金牌握在了手里。
    这时候的中国奥数国家队,跟若干年后乒乓球或者跳水队的情况差不多:国内的竞争,反而比国外的大赛还要激烈得多。
    在这份几天后公布的大名单上,慕之云的名字赫然排在第一个——这也就意味着,她以最小的年纪压了一众参赛选手,在这一届全国中学生林匹克数学竞赛中,昂然获得第一。
    看着这个学生的满分试卷,两所国内最知名大学的招生办忍不住又发了一回疯,正当他们纠结着要不要去劝一劝那些固执的文科教授,把这个理科天才先抢下来再说的时候,慕之云的决定也慢慢传了出去:她准备参加这一届的高考。
    ……不是大姐,你好像还要参加国家集训的选拔吧?就算这次又得了满分,可一边准备比赛一边还要准备高考,哪有那么多的精力!
    事实证明,天才,真的可以很任性。
    也不知道她究竟是怎么说的,反正对她的决定,附中内部一路绿灯,帮她把学籍转成了文科。
    王老虎先是听说慕之云拿到了这次全国大赛的第一,高兴了没多久,就听说她准备学文科,还要参加这次的高考。
    王老虎也只能摇头苦笑:他早就知道这丫头不是一个喜欢按部就班的学生,不过这个跨度——还是大大出乎他意料了。
    “年轻人嘛,多尝试尝试,走走弯路也不是坏事,”他甚至很豁达的笑,“折腾得多了,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
    谁还不是这么过来的呢。
    然后,他又一挥教鞭,对趁这机会就想往外跑的后进班学生说:“你,试卷做完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