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如意宴 第15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咦,你是否听说,尤家完了?”
    尤家这两个字,准确吸引住了母女两人,她们两个一起抬头,看向那一桌客人。
    那一桌客人都穿着襕衫,头戴幞头,一个个颇为斯文,一看便知是文人。
    既然是文人,那他们议论的尤家很有可能就是她们知道的那个尤家。
    沈怜雪同沈如意对视一眼,母女两个一个捧着碗,一个拿着书,都认真偷听起来。
    那一桌的客人并未察觉这一边,继续说道:“真的?怎么完的?”
    很显然,这个消息并非人人都知。
    一开始说话的年轻文人左顾右盼,最后压低声音道:“我跟你们说,我二叔不是在工部任职,听闻之前裴宰执被人弹劾,就是尤侍郎指使,他故意把裴宰执发回的治灾折子压下,不让移交政事堂,也不让近臣通传官家。”
    他一边说着,一边灌了一大口雪泡缩脾饮。
    沈如意晃了晃腿,目光盯在书上,耳朵却竖起来。
    那人又道:“哎呀,若说这尤侍郎,不愧是在朝围观三十载,先后辅佐过两代帝王,他手腕之狠,真是令人望尘莫及。”
    他在这里感叹,另外一人便道:“你别在这有的没的,赶紧说到底怎么回事。”
    年轻文人瞥他一眼,只好继续道:“唉,总之我听说的便是尤侍郎很想把裴宰执拉下马,裴家和尤家的关系咱们都知道,那真是水火不容,以前同朝为官,都在政事堂还好些,但如今……如今这般局面,尤家又摔了个大跟头,肯定不想放过裴家。”
    “他们暗中扣下折子,又命人在京中散布谣言,那些老顽固台谏们,自然要弹劾一本了。”
    如此一来,便形成了台谏一起弹劾裴宰执的局面。
    听到这里,沈如意若有所思点点头,藏在书后同母亲道:“原来如此。”
    沈怜雪也道:“这也难怪大人让咱们别急,只要折子被翻出,应当就无事。”
    沈如意也点头,跟着笑起来:“我老觉得爹爹是故意的。”
    沈怜雪轻拍一下女儿的后背,也笑了:“胡说八道。”
    沈如意嘿嘿笑了两声,母女两个一起继续听。
    待那年轻文人说完,另一边的圆脸青年便道:“若是如此,我也听说些闲言碎语。”
    他道:“听闻裴宰执此番救灾很是得力,他不仅给灾民们找了活做,不仅养活了自己,也养活了家人,还让赣州中未受灾的洪都兴建了不少寺庙楼台,这其中,官府甚至没花费太多救灾银,皆是民间筹办,简直是皆大欢喜。”
    有人道:“也就只有裴宰执,才能如此厉害,当真是我辈楷模。”
    那个年轻文人被人抢了话,十分不满,立即道:“裴宰执当真是人中龙凤,听闻他到了赣州看到灾民繁多,即便洪都并未遭灾,也要抵抗不住,这才想了新的治灾法子。”
    “裴宰执先寻了洪都的寺庙,同大师商议可以以低薪雇佣灾民兴建佛寺,灾民之人力比平日要低六七成,这一点倒是令佛寺道观颇为心动,因此大批灾民有了去处。”
    他娓娓道来,一看便知道个中内情,说得相当详细。
    他见众人的目光都被自己吸引,不免挺了挺胸膛,显得很是得意:“后他又看洪都百姓都因灾情而显得很是紧张,便同知府商议,在城中举行赛龙舟,这样既让百姓高兴,又能让灾民有一份新的出路。”1
    “无论是建造龙舟,搭建观台,亦或者走街串巷开铺席,无论哪一项都需要人力女使。”
    他说到这里,旁的文人便恍然大悟。
    “宰执并未‘救’灾民,他只是给了灾民一个活路。”
    “是啊,宰执大善也,灾民灾后定会心绪浮躁,痛苦难耐,但未一家老小生计,肯定也愿意去做人力,这三五月熬过去,待到明年开春,灾情褪去,再寻安身立命之所,人也能继续为未来努力。”
    说到这里众人无不动容。
    就连听到这里的沈如意,都看着母亲吃惊张大嘴:“爹爹好生厉害,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沈怜雪看着女儿吃惊的小脸,眼眸中有着深切的眷恋和温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父亲便是那个授渔人。”
    那年轻文人继续道:“尤家结党营私诬陷裴宰执,因裴宰执被弹劾,因此发往赣州的救灾银也几经波折,以至晚到赣州,若非裴宰执机智应对,否则灾情只怕会更重。”
    “但此番裴宰执以结束治灾,启程返京,洪都知府亲上折子,折中详述治灾之事,这封折子到底送入政事堂,令众人皆叹,而弹劾裴宰执的台谏们也羞愧难当,群起调查流言来源,最终查到了尤家身上。”
    “于是,尤侍郎受到了第二次群策弹劾。”
    那年轻文人说完,猛地吃了一大口雪泡缩脾饮,这才长叹一声:“这一次,听闻一起散布留言,打击裴大人的尤家党羽皆被弹劾。”
    这么声势浩大的弹劾,比之前那一次有过之而无不及。
    若说那一次只是弹劾尤侍郎为人不正,德行有亏,不忠不孝,那么这一次,就是尤家结党营私,以动朝纲。
    一桌人听到这里,都久久难言。
    沈怜雪看了看女儿,冲她眨了眨眼睛。
    她唇角勾起一抹笑:“团团,你父亲快回来了。”
    沈如意也高兴道:“是!娘,我好想他。”
    以前因裴明昉朝中太忙,因此只能隔三差五过来看望,但母女两个都知道他人在汴京,彼此之间并未远离。
    但此番三月不见,才令人警觉离别之苦。
    沈怜雪轻轻拍着女儿的后背,柔声道:“是啊。”
    此时的官道上,一行数十人的队伍在一片尘土飞扬中抵达汴京南十里亭。
    队伍并未直接入京,而是缓缓在十里亭前停下。
    后面一辆马车前,车夫跳下马车,搬了马凳过来,一道修长挺拔的人影便从马车中快步而出。
    他下了马车,微微动了动有些僵硬的脖颈,然后往十里亭这边看来。
    十里亭外,也是人头攒动。
    两队亲兵把守在十里亭前,一个管事模样的中年男子匆匆往马车这边跑来。
    待他及近前,便很客气地给人行礼:“裴宰执,路途遥远,辛苦良多。”
    裴明昉垂眸看着眼前的管家,缓缓开口:“闻管家,怎么王爷有这等雅兴,来十里亭听风赏景?”
    闫管家躬身行礼,不敢起身:“裴大人玩笑了,王爷是听闻大人今日回京,特地出京相迎。”
    “实在是等候良久。”
    裴明昉轻轻哦了一声,然后问:“王爷可有何事?竟会如此着急。”
    闫管家往十里亭比了个请的手势:“王爷一去便知。”
    裴明昉眸色深深,似是很不在意地说:“既然王爷亲自来请,裴某又怎能不给王爷脸面,路途辛劳,倒是想要吃上一杯热茶。”
    他说着,跟随闫管家的脚步,一路来到十里亭前。
    他一到来,围在十里亭前的亲兵便迅速让开一条路,裴明昉脚步略顿,却丝毫不在意这些气势汹汹的亲兵,大步往十里亭中行去。
    亭中,一个高大的身影背对着他,似乎当真在听风赏景。
    裴明昉来到十里亭中,也不先见礼,自顾自便坐下,给自己倒了一碗桂花露。
    “你如何才肯收手?”终于,靖王沉不住气了。
    裴明昉低头吃茶,唇角勾起一个几不可查的弧度。
    “你可想坐稳储君之位?”裴明昉淡淡开口。
    靖王豁地转身,那双阴霾的眸子定定刺向裴明昉。
    裴明昉轻轻一抬眼皮,淡漠地看向他。
    视线交汇,如风云骤变,电闪雷鸣。
    裴明昉心中大石落地。
    这一番交锋,靖王输了。
    第92章 【二合一161-162……
    裴明昉回来汴京,还未入城,就被靖王拦下。
    两人其实没在十里亭多谈,因对彼此都有些厌恶,寥寥数句便散场。
    待裴明昉回了府中,洗漱更衣收拾一番,未去政事堂点卯,而是直接去了食肆。
    已是盛夏时节,盛京绿柳如因,蝉鸣蛙叫,一片新意盎然。
    涓涓流淌的汴河带来了一船又一船的货物,也带来了远道而来的游人。
    如有微风时,风儿顺着汴河往城中吹拂,给炎热的汴京增添几分凉爽。
    裴明昉在不远处的巷子口下了马,他接过裴然手中的礼盒,慢慢往食肆前踱步。
    一步一步往前行,当食肆出现在他眼眸中时,那一瞬间,汹涌的思念便用涌上心头,那熟悉的炊烟是他离别在外,午夜梦回的念想。
    同三月之前相比,这间小小的食肆似又有些许不同。
    此时并非饭时,但食肆门口的柜台前,依旧有一排长队。
    柜台前面摆着一个很大的灯箱,灯箱之上挂着四个牌子,裴明昉眯着眼睛看过去,缓缓读出:“蛋黄酥、水晶绿豆糕、鲜花酥饼、桃酥。”
    裴安跟在他身后,道:“这好像是沈娘子新研制的点心,尤其是蛋黄酥卖得特别好,刚闫管家还托我买一盒回去。”
    越是走近团团食肆,裴明昉脸上的笑意便更浓。
    他眉宇之间的风霜雪雨全部都留在了冬日,现在的他,是已经入了夏的裴明昉。
    除了这一点变化,另一侧,似乎没什么特别。
    依旧是李丽颜在做煎饼,偶尔有三五食客上前要上一份煎饼,同李丽颜说笑几句。
    只在她边上,多了一个脸生的娘子,正在一口大锅里煮……面?
    因已是下午时分,吃面的人似乎不多,只有七八人捧着碗,站在对面沿着汴河架的棚架里吃面。
    他们每个人都吃得特别投入,都在卖力吸着面,看那神情似乎都不是在吃一碗简单的面,而是什么珍馐佳肴。
    裴明昉不用问,裴安就立即答:“这个大抵也是新出的粉面,酸笋烧鸭粉,听闻酸酸辣辣的很开胃。”
    裴安一边说,一边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大人,咱们到了可否先吃碗粉,真饿了。”
    他们此行去赣州,本就是救灾去的,去回都是加急赶路,就连风餐露宿都说不上,几乎一路都是在马车上度过,饭只要能吃进去就行,味道根本无法深究。
    到了赣州之后,又要抓紧一切时间救灾,最开始那几日连饭都没工夫用,这一趟出公差,所有人都瘦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