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盛唐风华 第43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毕竟这种方式能够筛选出能杀善战的好汉,可是作为代价,很多普通人就会死在战场上。
    自己当初发粮食给他们,是希望这些人活下去而不是为自己死掉。
    只是高世雄所说,也不是没有道理。
    思虑再三的抉择,就是让他们自己选。
    愿意加入步军厮杀的就得做好战死的准备,如果不想上战场的,就继续留下来当夫子。
    这番宣讲的结果就是,所有民夫几乎同时表态,愿意加入步军为了恩公厮杀。
    毕竟这还是个尚武的时代,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心,还没有因为战乱而彻底崩坏,人们还懂得报恩的道理。
    饶是如此,徐乐也没有真的把他们随便练一练就派上战场,而是以江淮军为主体,在里面加入少量的民壮,算是最大可能保全这些人性命。
    不管怎么说,当这支步军加入之后,徐乐的打法就比以前更为积极。
    从之前闭门死守,到现在可以出寨迎敌,从守城战变为阵战。
    原本闭门不出,是担心骑兵杀发了性收不住,很容易中对方埋伏,现在就没这个担心。
    毕竟步兵的行动速度有限,哪怕真的想要追击,骑兵也能及时把他们拉回来。
    徐乐又令韩约配合高世雄统帅步兵,小门神素来稳健,更不会贪功冒进,有他做主将自己就更加放心。
    最厉害的后招,还是玄甲骑。
    每次出战时,徐乐必然率领一小队甲骑出战作为接应。
    既可驱逐瓦岗骑兵,也能保证自己的大军处于控制之内。
    像是今日厮杀,就是如此安排。
    由于玄甲骑改变战术,裴仁基也只能被迫变化。
    他的用兵手段本就不如徐世勣灵活流畅,徐乐变了战术,原先的预留手段就更用不上,只能另想办法。
    大的方向不变,细节上做出调整。
    裴仁基放弃了小队袭扰诱敌决战的战术,改为了以一定规模的兵力向徐乐挑战。
    他并不指望真的在阵战中打败徐乐,而是希望尽可能杀伤徐乐的兵力。
    你的骑兵厉害,难道步兵也能如此?
    只要让玄甲的步兵不断受损,徐乐就还得退回到之前坚守不出的状态。
    通过消灭玄甲骑的步兵,还能提振三军士气,让兵士意识到玄甲骑并非不可战胜。
    要说他的想法不能算错,至少可以归为中规中矩。
    只是面对玄甲骑这等对手,中规中矩显然远远不够。
    这支被攻击的步兵,原本是带了若干攻城器械,准备在徐乐的军寨前摆开,进行战略上的恐吓压制。
    没想到徐乐所部反应,远比裴仁基预想中激烈多了。
    寨门开放步、骑齐出,明明是两千人的大军,被玄甲骑步骑六百给压制住,场面上反倒是处于绝对下风。
    这支瓦岗步兵的主将亦是大隋军中宿将,戎马多年经验丰富,临阵指挥手腕堪称高明。
    从交战到现在,他的调度并没有什么错误,也没有露出破绽。
    可显然这还远远不够,毕竟他是兵力多的一方,却被人少的玄甲骑全面压制,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只不过这一点,根本无从解决。
    最为可悲的是,作为当事人,其实心里很清楚,就连这种均势都是假的。
    只要那支玄甲骑兵的存在,瓦岗步兵不管怎么做,结果都是输。
    而且就算想撤,都未必能撤的下去。
    之所以还能勉强维持,只是在等自家的骑兵。
    从军官到兵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
    如此规模的瓦岗正军,裴将军绝不会说丢就丢。
    救兵一定会来!一定会……
    第九百章 入阵(十)
    “为何!为何不让我出阵!徐乐已经出来了,就让孩儿带兵杀上去,结果了他的性命!”
    距离战场百十丈的一处小山丘上,几百瓦岗甲骑摆开阵势蓄势待发。
    这支甲骑的规模并不算大,但是在明眼人看来,就能发现这支人马的不寻常处。
    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军阵森严。
    要知瓦岗军虽然不缺乏骑卒,但是于纪律以及军阵,其实都谈不到。
    他们的来源就是盗贼,又怎么会有纪律。
    加上各自所属山头不一,管理起来异常困难,单是把他们整合起来接受操练,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情。
    哪怕翟让这种仁义大哥,也不好强压着部下让他们勉强成阵去接受统一操练调度。
    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瓦岗军的纪律并不强,但也同样有适合自己的战法。
    那种战场上的狼群作风,其实就是这种客观环境造就的。
    大家都不想硬拼,没法像官兵甲骑那样集群冲锋作战,就只能散阵厮杀往来驰射,又或者把整个交战区域看作战场,四处游击骚扰。
    在瓦岗军里面,能够上马拉弓的好汉不计其数,可是能列成眼下这等阵势的骑兵可是寥寥无几。
    另外一点,就是他们身上的披挂并不是绿林军常见的布甲或是拼凑而来的半甲,而是标准的札甲。
    由于绿林人的特质,导致他们的战术和常规骑兵不一样。
    官府军将的铁甲对他们来说,往往没多少意义反倒是负担,所以也就不爱披挂。
    哪怕是从骁果军手里缴获了大批铠甲之后,依旧有很多老卒嫌弃其笨重不爱披挂。
    也就是说瓦岗骑兵基本都是轻骑,可是眼下山上这支骑兵却是标准的甲骑重装。
    不但人披挂铠甲、面覆,就连马身上也是全套的马铠,装具齐全完整。
    对瓦岗来讲,这种具装骑兵可算是凤毛麟角。
    这么一支骑兵出现在此,就意味着不寻常。
    只看其军阵气势,就能感觉到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只看这一身装备以及阵型状态,就知道这支队伍必然是训练有素战力惊人。
    此刻静如山岳,一旦发起冲锋必然是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势。
    其正面冲锋的威力,足以粉碎千军万马的军阵。
    而在这支甲骑的前方,是一老一少两员大将。
    二人都是满身披挂,马上挂槊身佩弓刀。
    此刻准备冲下去的正是那位年轻军将,而拦住他的则是一旁那位白发萧然的老将。
    这支甲骑正是战场上步军苦盼的援兵,亦是李密麾下第一精锐:内军。
    李密的内军本就是自瓦岗十几万大军中简拔精锐,又经过徐世勣苦心操练,战力更胜从前。
    李密之所以能坐稳瓦岗之主的位置大权独揽,和手下这支精锐内军的存在也分不开。
    内军之中骑兵战力胜过步兵,重骑的战力又超过轻骑。
    能被选为重骑的自然不是一般人,他们中大部分出身大隋府兵骑卒,在各自原属的军府中都是善战难管的老兵油子。
    靠着一身本事入选内军重骑,又被徐世勣一通打磨,留下本事去了棱角,能够乖乖服从将令组成军阵。
    这支骑兵堪称精锐中的精锐,除了李密自己的铁甲禁卫骑兵外,瓦岗大军里怕是没有哪支骑卒能和他们相比。
    兵为精兵将更是良将。
    此刻立于山巅这一老一少,正是当下瓦岗军的临时总帅裴仁基及其子裴行俨。
    由于秦琼等人远在潼关山麓埋伏,名动天下的瓦岗五虎,眼下就只有裴行俨一人坐镇。
    能在高手如云的瓦岗军中成就善战勇名,裴行俨一身本领自然不问可知。
    就是放眼天下,能够有把握胜他的也是寥寥无几。
    昔日瓦岗大败宇文化及时,群雄合战宇文承基,以裴行俨表现最为亮眼。
    不算其他人,单是裴行俨自己和宇文承基厮杀也是难分胜负。
    也多亏有他这么一员虎将把宇文承基牢牢缠住,才让各路头领可以放开手脚收拾其他大隋军将,也避免了无谓的伤亡。
    瓦岗能够战胜效果活擒承基,固然离不开徐世勣居中调度运筹,裴行俨神勇亦是首功。
    瓦岗内部素来分为官匪两派,如秦叔宝、裴行俨等都是官军出身,后投奔绿林加入瓦岗,和单雄信、程咬金这种绿林起家的豪杰终归是有所区别。
    何况裴行俨素日寡言少语不善交际,也不如秦叔宝热心,因此在瓦岗军中素来属于“孤臣”。
    也就是李密爱其才具特意提拔,让他随扈左右。
    之前的地位其实很是尴尬,基本就是除了上阵厮杀以外,别的时候没人会想到自家还有这么个兄弟。
    自家事自家知,裴行俨也知道自己父子的尴尬处境。
    他为人心思单纯,也不可能为了改变这个结果就去主动与绿林人交往,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厮杀,凭借实打实的功劳在军中立身。
    也正是因为他这种性格以及和瓦岗众人的关系,李密才对他格外放心,不惜把这么一支精锐甲骑拨给裴行俨调度。
    熟悉裴行俨的人都知道,他素来不怎么爱说话,更不会和谁争什么东西。
    可一旦他认定的事情,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尤其到了战场上,他想要打仗的时候,便没人可以阻止。
    哪怕当日宇文承基那等豪杰,他也是一言不发直接拍马冲过去举槊就打,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他那边已经打得热火朝天。
    当初如此今日也是一样,裴行俨胯下脚力也是万中无一的良驹,只要催动坐骑冲出,他和他身后这数百重骑就会直奔玄甲骑兵,与他们来一场生死对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