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2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孟焕之却是看着儿子睡下,为他掖好被角,静静坐在床边相望。被中的小人儿盯着父亲冷不丁冒出一句:“爹爹,何为心存王道?”
    孟焕之轻轻抚摸儿子的脸蛋,笑了笑,“心中有坚持,不因他人而轻易改变,这就是王道。”
    思儿难得地笑了,未长开的桃花眼灿若星辰。他要等着爹爹娘亲和哥哥回京,一家人再吃团圆饭。
    月色空明,照得孟府上下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离愁,知言不曾入睡,犹在为儿子做最后的安排,她留了刘妈妈及刘管事并冬至一家在京中,又府里还留有十数个稳当的丫头长随。
    前院孟焕之留下孟铁进宫陪伴思儿,孟铁即铁蛋,正是前几年意儿念念不忘的大哥哥,被孟焕之改名为孟铁。他跟着长兴近五年,从去年开始跟随孟焕之在官衙、宫中行走,甚是机灵稳妥,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一切都理顺,知言对着洒了一院的月光出神,直到看见一个高大身影投进院,身影的主人肩头沐着月色进屋,将她环抱在怀。
    知言伸手捂向他的大手,十指交扣,偎在他的胸膛前久久不说话,空余一室静谧。
    ☆、216|第 216 章
    出京一路西去,暂时抛下独留思儿一人在京中的遗憾,意儿从出城之日起便撒了欢,镇日骑在马上一路急行,美其名曰为大家前面探路。
    瞧着到了晚上面皮晒得通红的儿子,知言边为他脸上抹药膏,心内窃笑,臭小子,先由着你乐两天,到第三日你还能蹦哒起来才叫能。
    孟焕之年少时出游四处,知道初在马背上疾行一日后的苦楚,他本意劝解儿子悠着点,免得三五日后莫说着骑马,走路都成问题,见妻子高高挂起做旁观状,略一沉吟明白她的用意,也便遂了意儿的心思。
    果不出所料,第三日清晨意儿呲牙咧嘴扶着小厮的肩头艰难出现在大家面前,脚下一寸寸挪着,坐下时两腿撇得老开,俊俏的小脸扭曲成一团。
    知言边为儿子布菜,摸了一下他的小脑袋,温声道:“今天同娘亲一起坐车,等养好了再骑马。”
    “我要自己要药,娘亲不许偷看。”意儿的关注点总是莫名其妙。
    少年郎的长大总以抗拒与母亲亲近为开始,以前的秦昌就如此,意儿也慢慢抵触知言把他当成小孩看,总以小大人自居。
    知言忍俊不禁,笑着应下。
    意儿边拔拉着饭嘀咕道:“爹爹和娘亲也不提醒一声,原来骑马久了大腿内侧会磨起泡,那泡破了才叫一个疼。”他皱着眉表情痛苦万分。
    孟焕之抽冷在旁来一句:“我们说了,你肯听?凡事要自己亲身经历后才能了解内情。坐在车上养两天,等好了就不会那么容易磨起泡。”
    意儿半信半疑,先上车自己上过药后,才允许知言上车。有他在,叽叽喳喳嘴里不停,也能分散知言的注意力,使得她不那么牵心思儿。
    穿过城镇,行至人迹罕至的旷野处,孟焕之邀请知言弃车换乘马匹。车厢外的他一脸热情,伸手以待,知言将手递给他,笑靥如花。
    飞翩老了,行不动远路,留在孟府京中养老。启泰帝赏给孟焕之千里良驹当新座骑,他把追风还给知言。
    “焕之,你行走大江南北时有没有艳遇?譬如说那家的贵小姐看中你。”知言骑在马上,偏过头戏问身边的人。
    “艳遇?”孟焕之却是笑了,盯着神情促狭的妻子,故意清了清喉咙,“倒有一桩。”
    “啊?”知言好奇,催促他快说。
    孟焕之反问一句:“真让我说?”
    倒真问住了知言,据她了解孟焕之以前和别的女人没有什么瓜葛,现瞧着他一本正经的样,难道他瞒得太紧?
    不想,知言一点也不想知道他和其他女人的事,驱赶追风慢跑几步,把那人抛在身后。
    见她恹恹的样子,孟焕之心下好笑,不再卖关子,快跑几步追上妻子,握住追风的缰绳,很是认真道:“看,证据就在眼前。当年,有个没见过面的小滑头用一匹马哄得我上勾,日思夜想,一辈子都甩不掉。”
    明白他说的什么,知言轻骂一句:“无赖!”嘴里不饶人,眼底却是笑着的,口是心非大概就在说此时的她。
    官道上两人悠闲并骑了数里,快到打尖时,知言复又回到车上。意儿一个人等得无聊,逮住知言嚷着要玩叶子牌。
    知言只顾得上擦汗,久不活动才骑了一会儿马浑身乏困,抓着叶子牌直打旽,迷迷糊糊出错了牌也不知,她也未发觉意儿探究的眼神。
    待到驿馆时又是孟焕之亲自搀扶她进去,意儿跟在父母身边后,脑中闪现京中其他官家子弟的话语。能同他交往的都是各家的嫡子更甚者是嫡长子一类,每每聚在一起听他们闲言几句,无非在说家里的姨娘、庶出的弟妹。
    孟府就两子,还是一母所出,府里更没有通房、姨娘之流,爹爹与娘亲又好得没的说,常常当着一屋子的人眉来眼去。意儿坐在人群中,全当是听趣事。听到大家义愤填膺家中的不平事,他抽冷来一句:“你家为何要有姨娘,叫伯父全遣散了就是,便也没那么多的麻烦。”
    大家看意儿的眼神就像是看怪物,谁家不是三妻四妾,若守着一个女子还不得叫人嗤笑。孟大人是出了名的畏妻,他们的爹爹才不是。
    意儿轻嗤,心下暗道他的爹爹才不怕娘亲,相反娘亲事事听爹爹的,畏妻的名声爹爹背得可真冤。
    安置妻子入睡,孟焕之踱到儿子房里问功课,虽在路上也不能懈怠,谁知那臭小子一见到张口就问:“爹爹,你为何不纳妾,是怕了娘亲吗?”
    胡闹!孟焕之头一个念头即是,他又见儿子郑重的样子,收起斥责的话儿,施然坐下,慢条斯理道:“人的心仅此一小块,装了你娘亲、你们兄弟二人,哪能再装得下别人。”
    意儿仍有一丝困惑,追问道:“京里头别的人家,还有世上大多数人家,他们心里做何想?”
    “或流于世俗,或贪图享乐,不外乎这两种想法,你见他们何时安宁过?”孟焕之浅笑答复儿子的提问,孟家数代不曾纳,他也很有底气说出上述的话。
    外祖家的舅父们就很和睦,算不算特例,意儿越听越迷糊,嘴中却道:“爹爹,将来我能否自己挑妻子的人选。”
    孟焕之彻底无语,这臭小子从那句话中听出让他挑媳妇的事来,沉下脸道:“胡闹!把你的功课交上来。”
    意儿暗底里吐了吐舌头,拿起桌案上才写的书稿,挪着脚步交到父亲手中。
    翻看儿子的功课,心内十分赞赏,面上却是不显,孟焕之盘算要再紧一紧意儿的弦,这孩子太跳脱,根本抓不住他在想什么,不能任他就此逍遥下去。
    事实上,他是打错了算盘,自打到了西京衙门接印,他忙得难以抽出身,又恰逢今年十月是秦敏的八十大寿,秦家儿女孙辈们也陆续回原籍,一批批的亲属经过西京,意儿早跟着姨娘、舅舅们去了陇地见曾外祖父、曾外祖母等,想抓也抓不住。
    待闲时对着知言说出儿子难管,她也笑了,凑到孟焕之面前眨巴眼睛:“焕之,咱们再要一个孩子吧。”
    “不行”,孟焕之态度坚决,拉她入怀,抱坐在膝,亲呢道:“再做点什么可以,孩子的事你别想,有意儿和思儿足够了,嗯~”
    知言不开心,摆出一副不想生孩子就碰她的神态,其实她才是纸老虎,经不住他软语示好,也便把生孩子的念头放下,享受眼前的大好时光。
    ******
    迎来美艳无双的知雅,及她的夫君、三个同样貌美出众儿女;又送走衍圣公世子夫人知娴并夫君,又前头知琴生的一双儿女及知娴所出的一女一子;又有端庄淑仪的小十二知容夫妇,娴雅秀美的知婕全家,已做了知州夫人的知静与方恒并子女等。
    最后是京中各房秦氏举家回西北,也在知言处暂歇一晚,打算次日结伴继续西去。
    小十三与张盛吵了一路,和好了一路,见到知言立即告状,眼睛瞪得滚圆,气鼓鼓的样子像个没长大的孩子,谁能想到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张盛自觉比表妹更要委屈,对着孟焕之差点脱口而出九妹夫,把话咽进喉咙,他讪讪一笑。
    知言却是瞧出来了,她被熊孩子一直称为九妹,即使他和知媛成亲后也改不了口,想来真是亏大发,故笑语:“怎么?唤我为九妹还不算,还要把你姐夫也唤成妹夫?”
    熊孩子被说中心思,挠头憨笑不语,过了一会儿拍着脑门惊呼差点忘记一件大事。
    大家一问,却是英国公临行前叮嘱儿子务必到昔日固公国府上一观。
    趁着暮色,孟焕之带几位舅兄、内弟及张盛出门,行出不远即是昔日的固公府,门前牌匾不见,门头及外墙破败不堪。有巡抚出面,看守大门的人开了锁,入目即是一院狼籍,当年削爵时慌乱的场景大致可推算出一二。
    固国公成家举家近百口人,要在短短一月内迁出国公府,原先朝廷封赏的土地宅院都不能带走,奴婢们暗偷,主子们明抢,场面那叫一个乱,甚至出了人命,惊动了官府。
    开国元勋之家败落如厮,不怪英国公要儿子亲自体验一番。
    秋风时节,树林凋零,高大的梧桐树洒下满院积叶,风吹动时沙沙作响。众人踩着厚厚的落叶穿行在院中,绕过能依稀看到精美的照影壁,腐朽的窗棂上只有雕花能看出昔日的繁华盛景。
    早在十多年前,秦旭同叔父、兄弟及知言回乡祭祖时来过此处,不禁感慨道:“成家早已败了,当年也只撑着空架子,黑压压一屋子人就没一个顶事的。”
    余下十爷秦晤、十五爷秦昊,小一辈的章哥儿兄弟及秦晤的长子全都跟在父辈身边倾听,观别家的兴衰史,可引以为鉴。祖父老了,在他身后,大家要如何行事心中该有底。
    一路行来,张盛也是触目心惊,同样规制的府邸,蒿草长得有一人多高,满目苍凉,心中浮现父亲的话:“爵位、宅院都是死物,比铁券丹书更重要的是人,是你的精神气。张家能立于不败之地,全因英国公府比别家留得血要多,付出的气力也是数倍。你尚年轻,不怕吃亏,就怕跌跤倒下再也爬不起来。儿子,府里上下近千号全指着你,你一定要当心。”
    暮色初降,院里人影绰绰,全都各怀心思,回到巡抚衙门时一脸肃穆,倒唬得知言一跳。
    听得没什么大事,知言也放下心,送走京中这拨人,秦家人也该聚齐了,秦昭、秦晖并五爷秦晔走水路,擦着陕甘边境入陇,九郎秦旷带着家小从蒙外回乡,眼下就差知言及飘泊在外的小鬼头秦昌。
    晚上围坐在熏炉旁,边喝着滚烫的烧酒,孟焕之劝妻子先行一步,他随后就到。
    知言吃了两杯杯,眼波横飞,半是撒娇半耍赖道:“就不,我要等着你,若你再溜了,我可真是面上无光。”
    孟焕之吃吃笑出声,握拳轻咳道:“放心,这回我保准去给祖父贺寿。”
    知言偎在他怀里,呢喃道:“我要抓住你。”
    长盛二十年时,她五岁,他十三,他从秦敏的寿筵上逃之夭夭。
    长盛三十年时,她十五,他二十有三,临去赴宴时一纸诏书将他宣至宫中。
    今朝启泰五年,他在她耳边呓语:“我一辈子都是你的人,想逃也逃不掉。”
    他笑若春风,知言定是醉了,沉浸在他的蜜意柔情中,一生若梦,不愿苏醒。
    ☆、217|第 217 章
    和着初冬时节的寒风细雪,翻山越岭,一路崎岖,堪堪赶在十月初抵得秦家川。
    一路迎接知言夫妻的是十一爷秦晗,他性子鲁莽,遇事爱冲动,脾气又暴燥。老狐狸不放心这个孙儿去外头,故放在眼皮子底下,让十一爷跟着四老爷同在州府衙门当巡捕。
    一别数年,当年青葱的少年郎也长成英武的青年,爽朗大气,笑声几里之外都能听得到。十一爷见了知言唤一声‘九姐姐’,转而他把目光投向一旁的孟焕之,仔细打量着这位声名在外的九姐夫,神色不掩好奇与探究。
    姐夫小舅子相互见过,十一爷带头领大家归秦家,听知言问起秦昌的消息,他笑回:“十二弟昨夜才到,见过祖父后,现时在房里补觉。”
    小鬼头来了就好,知言心中暗松一口气,有好几年没见,她怪想秦昌的,闲来无事总牵心他在外的起居。
    车轮滚滚行得不徐不缓,知言的心高高悬起跳得飞快,坐在车内闭目养神,等待与亲人相见的一刻。
    忽而听见有孩童欢快的笑声,马车骤然停下,孟焕之轻敲车厢,“知言,你看!”
    知言掀起帘,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不远处的小溪边,十来个小男孩又说又笑,当中有她的意儿,眉飞色舞一脸兴奋正仰头对着一位老者说着什么。
    知言越过儿子,看向人群中的老人,一身黛色素锦夹袄,银发苍苍,长眉染霜,微微笑着,神色自如。立在万物萧索的乡野间一如他在上京大明宫,信意悠闲却总是那么夺目。
    不自觉间,她已湿了眼眶,听孟焕之在旁道:“走,我们去见过祖父。”他扶着知言下了车驾,朝河边一众人走去。
    那边的人也发觉来了远客,意儿抬眼间发现是父母,先欢呼一声:“爹爹、娘亲终于来了!”
    小人儿身姿敏捷,一路飞奔而来,知言扶住儿子急迅的身形,捧着他的小脸看了片刻,携了意儿的手一同去见老狐狸。
    因在外面,秦敏止住众人行大礼的举动,只对孟焕之道:“就差你们了,不枉老夫亲自出迎等候。”
    知言什么都不想说,唤了一声‘祖父’后,向前拉住老狐狸的手再不撒开,那温热的掌心捂热她略冰凉的手。就这一会儿功夫,她的眼泪流了又流。
    秦敏细细端详远归的孙女,轻叹道:“你呀,越活越小,长大了竟比小时候还要爱哭鼻子。”说着话,他的眼带有深意瞥向孟焕之。
    孙女爱哭,全因养得娇气,能比做姑娘时还娇养,证明孙婿真把她捧在手心里,一切都是她的造化。
    秦敏微一笑,伸出另一只手携了孟焕之,招呼道:“回家罢!”
    浑浑噩噩中,知言跟着到了秦家老宅,家里人得信全聚在正厅中,久未谋面的叔伯婶娘们明显老了一截,兄弟姐妹们也都从少年男女长成青壮年,更不提一屋子的小辈,分辨不出是谁家的孩子,只能从他们的面貌上猜度一二。
    屋正中一帮如花似玉的女孩儿围着曾祖母,花团锦簇中一枝白梅挺立,像极了当年知言姐妹环绕在方太君跟前的情景。老人面目慈详,银发稀疏,只插着一根白玉簪,通身的气派早置这些金银俗器为无物。
    方太君一双眼紧盯着门口,见到知言等进屋,晶莹的泪珠滚落,招手道:“快过来,让祖母瞧瞧。”
    十年才得一见,知言喜极而泣,搂了老人轻轻啜泣,“老祖宗……”捂着嘴不知该说什么,嚅嚅半晌后竟道:“您要替我做主,焕之他欺负孙女。”
    屋内人一片哄笑,方太君也抹着泪笑出声,半眯着眼睛轻拍知言,嗔道:“别人进门先夸姑爷好,惟你又在做怪,得了那么好的姑爷还不满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