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1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对于最后一点,他毫不担心,妻子一向处事低调,天性又不爱那些明晃晃的珠宝头饰及鲜艳的衣裳料子,能让她牵肠挂肚的只有秦家一大家子人。根本不消他多说,她对外面的人有着很高的戒备心,很少聚到一群官太太中间说闲话。
    她如此懂事识大体,也算是解了他的后顾之忧。
    其实知言也想结交一两个知已好友,时不时约出来喝茶聊天,乐呵一天散了各自回家。可从她做秦敏的孙女时起,每一场外出交际都带着功利与目的。
    京城贵女圈里也分三六九等,知言的身份不上不下,见了顶尊贵的嫡女们自然要后退一步,别家庶女又都养得小家子气,方太君不许孙女们和她们交往。数来数去,只有几个武将家的女儿算是交往了一回,从她成婚后也都淡了。
    昔年老狐狸权倾满朝,连带家中儿孙地位在京中数得上顶尖。孟焕之也不差,从进京伊始就被扣上天子近臣的名头,一时灸手可热。故别人同知言交好或多或少带着讨好的态度,她又不喜被人无缘无故奉承。
    再者连张盛的三姐也每每套话,令知言好不厌恶。难道说嫁鸡随鸡真还有这一回事?!
    张玥年少在闺中时也还爽快,口快心直,自从嫁给东平伯家次子燕纪仁,一回比一回有心眼,句句话挖好坑等着你跳。
    应对几个有心眼的官太太倒也不难,只她嫌累,勾心斗角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整个人跟戴上面具。有那功夫回家陪俩个儿子,自己悠闲。
    她盯着张玥亲笔手书的贴子,很是干脆回绝:“回了罢,就说我病着,身子没好利索。府里头供着请来的神佛,也不方便见客。”
    自个儿不出门,也阻了别人登门的机会。
    立冬自幼跟在姑娘身边,知道她的禀性,接过贴子,想了一下仍是问道:“东平伯家的爵位真是保不住了?四奶奶那边也不知是怎么个情形?”
    东平伯府燕家既是乔骏的母舅家,也是秦家四奶奶的外祖家。想当年燕氏双姝名动京城,分别高嫁到宁远侯乔家并安远侯陈家。可燕家的男丁没一个争气的,吃喝享乐比谁都精,一大家子窝里斗得凶狠。
    世子爷年纪轻轻就被引诱得怀里不离女人,手中不离杯盏,年前一命呜呼早登极乐去了。东平伯府连上数道奏折,迟迟等不来天子册封次子为世子,又逢着降等削爵的风头上,大家都猜测东平伯府的爵位也到了头,恐怕没机会再传一代。
    燕家上下打点关节,最为得力的姻亲英国公府断不会为他家出头,寻着寻着,找到了孟焕之跟前,大概碰了钉子,转头又来找知言,已经不是第一次下贴子。
    “四哥不在京,燕家求不到四嫂跟前,他们准寻到安远侯面上,咱们也管不着,只别沾惹上事非就成。”
    知言放松身子歪到枕上,顺便敲打立冬并几个大丫头,“大爷在外够已辛苦,别的忙帮不上,只记得一点不要给他添乱。若是看着那样花儿珠儿漂亮,说一声就是,万不能贪别人一点小利,挖自家墙角。”
    她很少发威示强,今天勾起心事,眼神凌厉扫过屋里众人,盯得她们都低下头,这才发话:“好了,都下去罢,顺道把妆台上的匣子拿出去,立冬看着分了。”
    丫头婆子们不一定有胆吃里扒外,知言总是要做好防备,先扎紧自家的门槛。
    待晚间孟焕之回来,听知言略提几句。他展颜微笑,轻勾住妻子的下巴,称赞一句:“还是我家娘子能干。”
    知言横他一眼,傻样!她干什么都说好,有的时候真哄得知言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姐妹里头惟她最没长进。去年在娘家住了近一年,隔三岔五受知画大姐头教训,因嫌知言女红技艺无一进宜,再深一层意思知言拖了秦家女儿的后腿。
    她本来就是新瓶装旧酿,不算是纯正的秦家儿孙。
    “你这叫捧杀。”知言觉得有必要说清楚。
    孟焕之愈发可笑,揽过知言抱坐在膝上,一一细问:“我怎么捧杀了?娘子懂事乖巧,书画精妙,女红也做得好,我身上的里衣小衫全出自你手。哪一点差了?”
    知言颦眉,这叫夸人?损人还差不多。
    紧接着孟焕之来一句,“最重要你不挑食。”说完很认真盯着知言看,心道赶紧把挑食的毛病改了,要不然儿子全学了去。
    太欺负人了!
    知言生气推开他,气鼓鼓甩帘出去,留下孟焕之一人在屋里,对着床上的思儿窃笑。
    ********
    七月,册封太子的大典上,孟焕之从头至尾陪在吴王身边,提醒该注意的事,指点如何在天子面前说话行事。
    时至今日,吴王方才确信天下掉馅饼砸中他。以前梦中都是这一幕,他费了气力往上爬,哥哥们看不上的人,他全奉若上宾;受宫人们的冷言冷语,还要腆着脸陪笑;看着别人风光嚣张,自己在阴暗的角落里快要发霉。
    父皇之所以挑他做太子,吴王很清楚,之前他奉行中庸之道与世无争,之后更要亲和友爱。
    孟焕之陪在新太子身边,眼睛注意着最上首的天子。那个人他太熟悉,比他的祖父、父亲都要熟悉。
    长盛帝的身体大不如从前,所以才要急着立太子,立他最不喜欢的儿子为太子,面上不喜不忧,别人窥不出真章。朱贵妃不是没闹过,使足伎俩求他立晋王为太子。
    晋王太小,长盛帝清楚自己的身体,他若再能撑十年,肯定一力栽培小儿子成材。
    时不待人,吴王有吴王的优点,别的不说,能在一场权力角逐中始终保持置身于事外,不知比楚王和桂王高明出几许。
    这样的人登基做帝,才不会被朝臣辖制住,也会不轻易受蒙弊偏听则信。
    天家父子兄弟几个欢喜几人忧,秦家并京中各大勋贵武将全都企盼北边战报。接连数封北地大捷,近一个月内突然断了消息。京中诸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私下派了人前去打探消息,也没能有准信。
    恰恰新册封了太子,北边战报快马加鞭送到京,拆封的那一刻长盛帝的手微抖,盼着是个喜信,为新太子讨个彩头。
    太子与孟焕之侍立在下首,也都屏住呼吸,心怀忐忑。
    “大捷!”长盛帝拍案而起,哈哈大笑道。
    殿中诸人也都松了一口气,正欲搜刮出喜庆的话来说,听着笑声越来越弱,再听得桌案椅子打翻,一人倒地闷哼,举殿惊呼。
    ☆、202|第 202 章
    长盛帝乐极生悲,气血翻涌冲上头,在含章殿内当着太子及几位朝臣的面昏厥倒地,其后一直处在半昏迷状态中,时而清醒,时而迷糊。
    御医们围成一团也想不出好法子,窥得周遭无杂人,孟焕之有幸摸到龙体把脉,凝神沉息,全部精力集中在手下二指上。
    寸口脉浮而紧,寒虚相博,喁僻不遂,正为风症。上了春秋的人,年迈衰竭,邪气侵袭,骤然喜怒极盛,常得此症。
    太子目含殷切,紧盯着孟焕之的神情,见他站起身只微垂下眼帘不发一词,暗地里不由自己大松一口气。
    世上盼着父亲死得越早越好的人,无非是东宫之主。
    老二始终是老二,头顶上压着天下至尊,有可能有朝一日升为一,也有可能一跤摔下去再无翻身机会。古往今来下场莫不过历任废太子,死生任人宰割,半点不由己。
    心里欢喜是一回事,面上太子仍是纯良恭顺的大孝子,守在天子病榻前侍奉汤药,日夜不离其左右。
    他才被立为太子不足一月,在后宫、前朝根基都浅,也没甚声望可言。后宫朱贵妃一手遮天,又有楚王和桂王在旁环伺,险像丛生。前朝他只能紧紧抓住父皇指给他的那一套人马。
    长盛帝不咽下最后一口气,禁卫和锦衣卫都不会听从太子调度,他们永远只听令于龙椅上的人。
    这当头,有五分信的人也要信八成,只要能用得上的人,太子极力搜罗攀交。对着父皇亲自指派给他的侍讲孟大人,太子依据来人过往的性情和品德,一咬牙也是当成心腹。
    京中流淌着一股不寻常的气氛,孟焕之思量再三,打算让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到郊外庄子上小住几日,暂避风头。他们几人在燕京城里,总让他分心不少。
    七|八月瓜果成熟的季节,树木兴盛,田园间自有许有乐趣,又是一番新奇的天地。
    知言早就想带着意儿出城,让儿子领略一下田间生活,趁着他还小尚未入学,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痛痛快快玩,听了孟焕之提议,欢快地应一声好,唤过丫头们收拾衣物去了。
    意儿更不消说,睫毛扑闪,眼睛明亮如星芒,扑腾着小腿去找奶嬷嬷,声音清脆回响在院中:“张阿奶,我要带上蝈蝈。”
    张妈妈连声应好,跟前跟后为意儿打点行装。姑娘小时候,她眼里只有姑娘一人。等姑娘长大成人又生下小少爷,她的眼中也只有小少爷最宝贝。真是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紧着好东西全给意儿。
    知言说了几回,见张妈妈全当耳边风,也就随她去了。反正意儿最迟明年也要搬到前院去住,照着秦昭他们小时侯的例子吃苦受冻,离了后宅,张妈妈够不着,正好改一改儿子身上的小毛病。
    哼着小调,知言脚下轻盈穿棱在屋内,拨动得珠帘晃动不停。兴奋劲过去,意识到不对劲,她停下手里的活,挥手示意屋里的丫头们都出去,偏过头去瞧孟焕之。
    他正在榻上哄着思儿玩,一下一下拔着木球金铃逗儿子,眉眼皆带着笑意,松笼着家常月白衫,看上去闲适无比。
    不同于意儿爱笑活泼,思儿性子偏沉闷。以前是意儿主动找爹爹玩,现在是孟焕之上赶着哄弄思儿。大概是知言怀孕时提心吊胆,老憋着一股子抑郁之气,连带腹中胎儿也性子冷郁,再说后悔也不来及。
    孟焕之也觉察到儿子这一点,但凡有空想尽法子陪着儿子玩,耐心十足,滚动木珠发出声响引得思儿注意。
    “思儿,给爹爹也滚过来。”
    胖小子盯着木珠滚动,只微抬了一下屁股,没有伸手去够的意思。
    一次不成,再来一次,终于一双小胖手犹豫了半天方才慢慢抓住木球,拿过在一旁闷头自个儿玩。
    孟焕之微一笑,慢慢来罢,儿子尚小。
    留下榻间独自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的思儿,孟焕之抬步去陪妻子,对上她含着忧色的双眸,轻啄一记香唇。
    “坐下,我有话要说。”说是坐下,可他紧搂着怀中人儿,闷热的天里也不觉得热,轻摇着她说话:“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万事都不要想,带着两个孩子畅快玩几天,等着我亲自去接你们。”
    知言一直静静在听,她与孩子们离开事非之地,那他呢?!
    “京里是有点不太平,为夫不会有事。”四目胶着,鼻尖相触,低沉魅惑的男音呢喃:“好不好,嗯~”
    “好”,知言郑重点一下头,凑近了亲吻,如藤蔓般缠住他再不松开。
    深情绵长的吻,大白天里勾得孟焕之兴起,气息紊乱,想要把怀里的人一口气吞下,又要顾忌两个儿子,故心有不甘推开她。
    “去忙你的,我躺一会儿。”说着人已经倒在枕上,阖目平复气息。
    知言大喘一口气,心疼他辛劳,顺手拉过一旁的薄毯盖在孟焕之身上,抱着思儿出了正屋,吩咐廊下值守的婆子们万不能发出动静,又唤过厢房中的意儿,带着两个儿子去了后花园。
    满屋的花草树木,总是能吸引意儿的注意力,正好可以让孟焕之小睡片刻
    孟焕之虽是乏困,脑中却是一片清醒,妻子的一系列的举动都听在他耳中,闭目养神,手指无意识轻敲,思索近日几件大事。
    太子这边该筹谋出力的他都竭尽全力,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最后定数要看时运,也先不急。
    昨天北边又送来战报,依旧是大捷,只不过......
    算了,孟焕之心内轻叹一声,等妻子从庄子上回来再告诉她,免得她又伤心,身边也没人能安慰。
    翌日清晨,知言带着两个孩子并丫头婆子一帮人,出城去了庄子上小住。并未去别院,众人直奔着大宝统领的田庄而去。
    一出城门,意儿就撒了欢,嚷叫着坐在长山的马上,一路上咯咯笑不停。思儿则经受不住马车的颠簸,倦在娘亲怀里板着脸生闷气,活像前些年使性子的秦昌。
    知言轻掀帘角回望一眼燕京城,城墙高耸,气势威严,九门下禁很难从外攻破。开国伊始曾经有强敌来犯,费时整整一个月也未能攻克,最后铩羽而归。
    她一度想逃离这座城,寻个山野乡间过平凡日子。现时有一股子急切想回去的念头,非因她恋上了城池,只是恋上了城里的人儿。她的挚爱就在里边,答应接她们母子回家。
    放下幔帘,知言神色如常,轻拍怀中的思儿哄他入睡,自己也随着马车晃悠进入梦乡。
    睁大眼睛,漫长的等待不会就此变短。放松心情,把煎熬一缕缕分化,直到结果出来的那一日。
    ******
    千里之外的秦昭也置身于等待中,他已不知守在这里有多久,从天明至夜里,再到朝阳升起,复又天黑......
    屋内一灯如豆,一股浓烈的中药味挥之不去,更有血腥气和淡淡的衰|败气味。烛火昏暗,依稀可辨炕上并排躺着的人,因喝了麻沸散,他们不再呻吟,睡得像个孩子。
    站起身喝茶润口的空当,秦昭用冷水净面,水珠顺着脖颈流下,前后心各有一股凉意生起。夜深人静时,他不由回想起决战出征的那一日及他们近半年的战程。
    因为之前做足了功夫,牢关苦训士兵,招募熟知当地地形的猎户边民充军。军中又人才济济,勇者如张盛,将才若乔骏,秦昭做起军师也是轻车熟路,还有让秦昭更为骄傲的事——
    他的弟弟们八郎、九郎皆在此战中成名,犹以九郎一杆长|枪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更兼面目如画,在军中博得‘玉面小将军’的称号,鞑靼军则称九郎为‘玉面修罗’。
    秦昭衷心为弟弟高兴,他原以为自己已经练得够糙,九郎更甚。
    军中尚武,逢着停战的时日,三五军士凑在一起角力比试。九郎从不拉下,大冷的天里精赤着上身与人博斗,十回里有九回赢,余下那一回输给张盛。
    熊孩子天生神力,单凭力气想赢他,世上真还找不出这样的人。如此一算,秦旷也不算输。
    比试完毕,九郎又与别人一道围坐篝火豪饮说笑。在外几年,他的个子长高,本事见长,酒量更是大得惊人。
    每每秦昭同英国公等议事到深夜,回到自己住处时,屋内酒气熏天差点打翻他,好像他同着一个酒坛子住在一屋。
    因愣了神,手中巾帕滑落,复又掉在盆中溅起水花,打断秦昭的思绪。他收敛心神,弯腰端起水盆走到炕边,抄起一人的手臂轻轻擦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