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5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
    到孟家宴请族人及姻亲的日子,不到天亮,知言就起来,衣裳首饰都是前一日便挑好,大红织金绣合欢花交领衣,同色缕空百蝶半臂、洒金百折裙,因着遮掩年龄小,头上也用了大凤钗。孟老太太所赠的首饰倒未敢用,那些太显眼,即使日后回燕京城,也要斟酌场面方可佩戴一两样。
    折腾好一会儿,才装扮妥当,知言站在当地让聂妈妈等掌眼,又立冬拿出一个黄金项圈镶着鹅卵大的宝石,挂着到知言脖子上。
    知言走到镜前,这人是自己么,整得像暴发户一样,想着让取下几样首饰,被聂妈妈拉住:“姑娘本性天然,不喜这些晃眼的东西,可你想外头多少人拿金银俗物做衡量,对人分出三六九等。姑娘今日若是穿得素简,指不定他们狗眼看人低,心里头不把你当回事。”
    也是,秦知言若不是首辅的孙女,还能过呼奴唤婢,穿金戴银的生活?世人能笑别人俗,踩高捧低,阿谀奉承;岂不是自己没门路,沾不到权贵的边,因说出的酸话。
    气质么,丫头里也有不凡的,没见有人正经看待。估计外头说起秦家女儿,都是闪着金山般的光芒,太没必要装清高,扮做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哄谁也不能哄自个。
    知言的底气在于她姓秦,也就坦然让丫头们为自己装扮,又去孟老太太处,经她点头过目,才与孟焕之会合。
    孟焕之今日也是一袭大红锦衣,配上白玉腰带,颀长身形,玉树临风。看到知言盛装打扮,只伸手以待。
    知言很自觉地把手放到孟焕之手中,跟着到垂花门处迎接客人。
    孟家在本地不算大族,总共二三十户人家,因孟仲白清高一世,与众族亲几欲断绝来往。待孟焕之长大后才陆续走动,也只数户人家有来往,不曾想今日几乎倾巢出动,个个扬着笑脸涌到孟府。
    知言心说衣裳架子还真是吸引人。孟焕之微笑,纵是他看透世情,也觉得今日之事滑稽可笑。另外,小娘子不停抠着自己手心是为何故?他不禁转头瞧向知言。
    没办法,人越来越多,知言心底烦燥,控制不住自己,手底下总爱做小动作,瞪眼装无辜。
    孟焕之收回目光,因着来了一拔人打头两位中年男子,穿着绸衣,外貌与孟焕之有三分相像,并两名穿绸着缎的中年妇女带着三个少年男女。正是孟焕之舅家,本地小乡绅李家,守着几亩田产兼做个小买卖,也算殷实人家。
    孟焕之放手松开知言,迎上前称呼舅舅、舅母,李家几个少年也都称呼表哥,知言趋步跟在其后。
    不等孟焕之为双方引见,李家大舅母笑得夸张:“哎哟,这就是外甥媳妇,生得可真俊。”更是熟络地拉住知言的手不放,身上扑着令人呛鼻的脂粉。
    知言福身唤大舅母。又见过两位舅舅和二舅母,二舅母瞧着是个好性儿的人,行动有几分拘促,露出腼腆地笑容。
    因孟焕之母亲孟李氏在家居长,故李家几个孩子都比孟焕之年龄小,也都争相来见过知言。李大舅家一儿一女,分别为十六岁的李崇和十三岁的李锦娘;二舅母只生了一个儿子李嵩,与知言同庚。
    李家两位少年俊俏清秀,举止间带着书卷气,神色不掩好奇,恭恭敬敬口称表嫂。
    李锦娘穿着粉色琵琶袖窄袄,艾青撒花百折裙,俏丽秀美,水灵灵的大眼睛投注到知言身上,微咬唇,末了闪过一丝忿色,勉强称表嫂。
    李家两位舅舅倒是和善,耐心等妻儿与外甥媳妇见过面,带着他们去了孟老太太处。
    原定计划请的客人中,李家舅舅一家算是最后一拨。见客人都到齐,孟焕之正欲带知言进院,长兴急匆匆从前院跑来,手里拿着一摞贴子递到孟焕之手中。他粗览之下,数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人家;几个启蒙时的同窗,十年都没见过面;更有几家当地小吏。
    孟焕之冷哼一声,顺手把帖子交回长兴手中,只说:“孟府今日不接待外客,改日我在城中酒楼宴请他们。”
    长兴应下,自去办差。
    知言瞧出孟焕之心中不痛快,早在他说话时提步先回院,不料对方大步追上来拉起自己的手,相携一同应酬族亲舅家。
    其实孟焕之拉手前在心中衡量了一番,收回早上拉着知言的右手,伸出左手。小娘子指甲太长,回头盯着让剪短,抠得手心痛。
    ☆、第91章 认亲当日
    知言站在厅中,对着满屋的人脸都笑僵了,挂着无可指摘的笑容跟着孟焕之,穿棱在各个桌前敬酒,二叔公、二叔婆、四堂伯、六堂哥、七大姑八大姨……个个脸上挂着浅浮的笑意,电眼如矩,细瞧了知言的衣裳,打量过她头上首饰,最后才往脸上看。
    有人当面就贴上讨好,也有暗地里不屑地撇嘴,也有人瞅见知言的小身板互相使眼色窃窃偷笑,还有几个人更是连赞孟焕之眼光好、运道旺能娶到首辅的孙女,虽然是庶出年龄又这么小,总是攀上了炙手可热的权贵之家。
    呃,他们为着添堵来的吧?!知言敢打赌,此时笑得风清云淡的孟焕之,心中指不定怎么翻江倒海。
    酒过三巡,孟焕之带着知言方才脱身,走向李家舅舅一席,知言亲自斟酒先奉给两位舅舅,他两人爽快地接了,并说了几句喜庆应景的话。
    轮到大舅母时,她慢条斯理扶扶头上的钗子,再整理衣袖,视若无睹一旁李大舅眨个不停的眼睛,拿够架子,才接过酒杯却是笑得意味深长:“要我说,当是外甥媳妇这般的人才能配得上外甥,出身好,长得又俊,沧州城寻不出第二个能比得上的。舅母祝你们夫妻和美,早生贵子。”说完仰头一干而尽,带丝得意的神色。
    好吧,这个也是来添堵的,在场的人谁不知道知言是首辅的孙女,还用得说。早生贵子,她在说反话吧!
    二舅母陪笑说了两句白头偕老,和顺美满,也干了酒。
    李崇和李嵩很文艺地念了几句诗词恭贺,倒也不失礼。
    最后走到李锦娘身边,她好整以暇站起来,用挑衅的眼光直盯知言,声若莺啼:“表嫂敬酒,我可当不起,应该我敬新表嫂才是。你说是不是,小表嫂?”小字压得特重。
    李锦娘边说掀起桌角的帕子,现出一个大海盅,至少能盛二两酒,不顾父兄阻拦提起酒壶倒满,端到知言嘴边,扬着下巴示威,似笑非笑等着。
    难为她藏了这么大的酒具拿到孟家,真是小孩子的把戏。
    知言伸手接过,笑说:“难得表妹有心,不过贺新婚之喜的酒可不能独喝,夫君也应有份。来人,拿两个杯子来。”
    李锦娘脸上表情由晴转阴,脆声阻拦:“怎么表嫂不愿喝我敬的酒,太不给情面,这是没把李家人放在眼里。”
    知言淡定如斯,只轻声解释:“非是我要辜负表妹盛情,实在是酒量小,只好找夫君代劳,绝对没有慢待舅家的意思,还望表妹大人有大量容我这一回。”这叫什么,羊肉没吃上,惹上一身骚。
    孟焕之也帮腔:“表妹就饶了你嫂嫂这一回。”
    李锦娘脸上阴转多云,颦眉狠狠瞪知言,偷瞥孟焕之一眼,胸膛起伏,坐回椅上,拿起筷子,只听碗碟叮铛做响,好似交响乐。
    刘妈妈送来了酒杯,知言把大海盅内酒分做两份,孟焕之拿起一杯先干了,再拿起另一杯分到两个杯子里,递到知言手里。
    知言低头瞧着杯底一泓浅酒,听孟焕之唤李锦娘:“先谢过表妹心意,喜气不敢独享,请表妹受我们夫妻两人敬酒。”
    李锦娘坐着不动,只背对着知言,唯见头上珠花轻颤。孟焕之第二次相请,她怒气冲冲站起来,转身一把推开知言,脚底如风飞奔出屋,李大舅母也跟了去。桌上其余人低头装聋作哑,李大舅满脸羞色,喛声叹气。
    知言因被推得倒退一步,恰好踩在孟焕之靴子上,借机再狠踏一脚。这人太坏,明知李锦娘对他有情,偏往小姑娘心里插刀,他干恶事,知言背骂名,此时不趁机沾点便宜更待何时。
    知言再看一眼杯中酒,还喝么?
    孟焕之暗地里龇牙,忍痛扶知言站正,携她向舅家其余人敬酒,众人举杯共饮后,打个哈哈也都过去。
    *****
    好不容易,族中诸人酒足饭饱,个个喝得红光满面,陆续告别离去,只剩李家几位还留在孟老太太处叙话。
    知言送走最后一拨族中妯娌,回到上房,瞧见孟老太太半靠在榻上,微笑旁听。孟焕之陪两位舅舅和表弟说话,又因李崇问起功课,他耐心讲解。
    李锦娘脸上哭得光亮,坐在李大舅母身边赌气地不看任何人。李大舅母貌似有几分怕孟老太太,不比方才在花厅拿腔作势,笑容可掬静静听着,手中轻拍李锦娘的手安慰她。
    李家二舅母瞧见知言进屋,欲言又止,颇难为情的样子。
    知言想起两位舅母未来得及去新房,故相请她们去自己房中坐坐。李家二舅母满心想去,眼望大嫂,盼着对方发个话。李大舅母有心托大,却碍着孟老太太在场,终是不情不愿带着弟媳跟上知言出屋。
    至于李锦娘,见面只半日功夫,好似和知言有血海深仇,恨不得用眼神灭了知言,岂能同仇人一起相处,自是留在正屋眼神幽怨瞄向孟焕之。
    李家两位舅母到新房中只觉眼花瞭乱,啧啧赞声不绝,李大舅母又是惋惜又是羡慕:“亲家老太太这是下了大血本,把老底都搬了出来。锦娘将来出嫁时,夫家若有眼前的一半,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李二舅母只笑不语,微缩着手不敢触摸屋内诸物,生怕弄坏了。
    知言请两位舅母入座,命上了好茶,李大舅母又是一番赞叹:“从未吃过这等好茶,口舌都带着香,比起来,咱们素日吃的都是树叶泡的水。”
    知言带笑回话:“这是我从家中带来的,还有两包,两位舅母不妨带回家去喝。”
    李家二位舅母推辞几句,也都收下。
    又知言命人拿出几匹料子,两副时兴的头面首饰并胭脂、珠花和几盒上等香料,另有给李锦娘准备的礼及李家两位表弟备的笔墨等物,分别交给两位舅母,并解释道:“本应该我来了先去拜见舅舅和舅母,却让你们前来孟家,真是过意不去,还请两位舅母莫计较才是。”
    李大舅母得了好处,终真心说笑:“哪里,一家人不用这么见外,亲家老太太身子不好,跟前离不了人,理应让我们跑一趟。得空了,再让外甥带着你让我家来。”
    李二舅母瞅着眼前的一堆东西犯起难,不收吧,大嫂都收了;收吧,东西太贵重,因听知言劝她:“几样东西略表心意,怎能比得上舅舅、舅母多年照看焕之的情意,二舅母莫要嫌浅薄才是。”也就心怀忐忑先收下,回去了再做商议。
    *****
    李家舅舅一家晚饭前才离府回家,送走他们又用过晚饭,知言伺侍孟老太太服过药,这才先回房,让孟焕之与孟老太太单独相处。
    知言一进屋直奔着床,被奶娘拦住扶到榻上坐下,丫头端进来早备好的热水,脱了鞋袜泡脚,立冬带着两个小丫头给知言拆取头上的首饰,挨个放在榻几上,摆得满满当当。
    奶娘边给知言揉肩,不满地嘟囔:“这孟家好歹有点名堂,为何当初娶了个小户人家出身的儿媳。”她把别的话咽到肚子里,这是在孟家,不能想什么说什么。
    知言轻瞥奶娘一眼,悄声解释:“还不是当年受了太公公的牵连,公公幼时身体受损,怕他长不大,孟家就断了后,早早聘了婆婆进门。说起来,婆婆要比公公大上几岁。”
    奶娘胆子小,过分的话不敢多说,只低声说:“他家风也太邪了,今天席上有几个族亲偷着说,都是因为姑爷命太硬。”说完用同情的眼光看着知言,脸上满是忧愁,就差说姑娘,我很担心你被姑爷克死。
    知言“扑哧”笑出声,奶娘更不高兴,自家姑娘这么傻,小小年纪跑来遭罪,晚上可是愁得睡不着觉。
    立冬听了半天,只打岔说:“姑娘,今天怎么没见老太太娘家的人来。听刘妈妈说起过,也都是本地人,离得也不远,没理由不来。”
    知言也注意到这一点,只点头表示知道了。
    知言泡完脚,小丫头端着水盆往外走,迎上孟焕之进屋,福身称大爷,从知言到沧州第一天起,房里的丫头婆子全都改了称呼,人前称大爷和大奶奶,只在私底下按照在家时的称呼。
    知言因没穿鞋袜,光着脚坐在榻上同孟焕之说话:“让丫头们端来水,夫君也烫烫脚。
    孟焕之应道好,走近坐到知言身旁,也脱下靴子长袜,把脚伸进水盆里,水太烫,听他轻咝了一声,拉过知言的手,对着房里的丫头说话:“给你们大奶奶把指甲剪了。”
    刮得那门子风,想起剪指甲,知言试了试,没抽出自己的手,抱怨道:“又不长。”
    孟焕之展开双手让知言看,两个手心都通红,且被抠破油皮。
    知言兴灾乐祸笑出声。
    孟焕之又从水中取出脚,因浸泡过热水,脚背上一处青紫格外显眼。他眸光深遂望着知言,意在讨个说法,白日里明明是小娘子故意狠踩了一脚。
    知言闭嘴装起傻。立冬忍笑走到妆台前取出一副镶宝石削刀带小剪刀,为知言修理手指甲。
    知言瞅着剪得光秃秃的指甲,一点儿也不好看。她平日从不爱染指甲,为着出嫁才用凤仙花包了,现在被剪短,好似手指头上沾着浓胭脂,难看死了。
    见知言不满,孟焕之还要加一句:“以后不许再留长指甲。”
    这日子过得,留个指甲自己都说了不算。
    ☆、第92章 奴大欺主
    晚间睡下躺在帐子里,知言才想起孟老太太娘家的事,翻了个身,面对孟焕之轻声问:“焕之,今日为何没见太婆婆娘家的人。”
    孟焕之平躺着,微偏过头说:“从我记事起,就未曾有过走动,祖母也是伤透了心,不让他家人登门。”
    知言问道:“可是为当年之故?”
    孟焕之吁一口气,语气平静说起昔年旧事:“是,当年祖父刚被投进大狱,祖母独自一人带着父亲和早夭的姑母在燕京艰难度日。杨家,也就是祖母的娘家,派了人上京列数祖母数桩罪,将她逐出族,断绝父女血亲关系。”说到此处,孟焕之顿住声。
    世态炎凉,人情淡如水。孟仲白触犯君威,故交亲朋急着同他撇清干系。旁人倒无妨,至亲骨肉不但未伸出援手,袖手旁观也就罢了,居然做出雪上加霜之举,生剜孟老太太的心,怪不得。
    知言不再追问,躺平了数星星,身旁伸过来一只手轻抚她的额发,温声说:“白日多有辛劳,明日不用早起,多睡一个时辰,祖母不会计较这些小节。”
    孟府上下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新进门的大奶奶,知言年龄小,非但不能做天真不通世事,万事都要做出表率才能收服人心。否则下人们欺她年幼,阴奉阳违,甚至会蹬鼻子上脸。故知言不敢懈怠,说出自己的主张:“有了第一回,就想着下一回,何况没觉得有多累,整晚还怕养不足精神?”
    孟焕之收回手,嘱咐知言:“既如此,快莫说话了,早点睡。”
    知言轻声答应,黑暗中睁大眼睛,困过头反倒睡不着,又怕惊动孟焕之,忍着一动不动。因接触数日,发现孟焕之睡眠很浅,她稍有动静,对方立即从梦中警醒。
    帐子里方寸之地,唯有脖间戴着的玉麒麟是旧物,从五岁那年从秦昭手中接过,这样东西知言一直佩戴从未离过身,早被养得润泽光滑。令知言想起了秦昭、方太君、老狐狸和家中诸人,脑中过一遍他们的音容笑貌,不知过了多久,才睡着。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