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2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54章 震怒
    她顿了一下,叹口气道,“只是这几年你长大了,在外面也有了自己的府邸,结交了朝中的大臣,身边还培养了一批得力的幕僚……这听的事情多,难免会有奸邪之辈为了一己私欲,借助你手达到自己的目的。若是行差踏错一步,或是在旁人的鼓吹之心犯了不该起的糊涂心思,不但母后保不住你,你太子哥哥也会十分失望!”
    六皇子不解地看了沈皇后一眼:“母后说的什么话?儿臣都听糊涂了。我结交的朝中大臣,均是按照太子殿下的意思去办。不该说的,决不多言一句。便是我身边得力之人,比如徐霖、庞通和郭仁道,还是母后和太子殿下替我挑选的,他们几个见识高远,多次避我于水火之中,我感激还来不及,自然不会怀疑他们,他们更不会像母后说的那样生出异端之心!”
    他亲手扶了她半躺下,又从寝床上取过了一件纯白色的西戎薄毯,仔仔细细搭在了沈皇后的腿上。这才微微笑道:“至于折子的事情,儿臣保证绝无二次,更不会有任何人知道真相。等到太子殿下出来,我们三人还像从前一样在凤藻宫替母后祈福,母后可会欢喜?”
    沈皇后一滞,略不自在地看了六皇子一眼,见对方神色并无异样,甚至一派天真的模样,就像从前他依偎在自己膝下撒娇时候一般,竟是找不出来一丝一毫的不妥。母子两人又说了一些不疼不痒的身外话,皇后便觉得精神不济。六皇子极有孝心,立刻行礼告退,又吩咐了明珠等人好生伺候,一旦有任何不适必须前来皇子府禀告,否则严惩不贷。
    他行礼告退,一路躬身退出了寝室。
    沈皇后睁开眼,望着他越来越挺拔的身姿,和渐渐离开的背景,内心深处的不安怎么也挥散不开。
    下午未时不到,御书房突然传出一声暴呵。皇帝不知为何龙颜大怒,连带发落了好几个大臣和身边的宫伺。首当其冲的便是折冲将军邢威远,听说皇帝下令,直接让殿前督检点押送到了大理寺大牢。反而对于太子这边,除了还是让宗人府严加看管太子,却开始允许人前往探监。
    沈皇后第一时间便赶去了宗人府,与太子抱头痛哭一场,听说太子甚至跪下喊冤,频频请皇后向皇帝求情,要为自己做主。周围的奴仆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六皇子听了这消息,嘴角微微翘了起来。目光却看了看皇极殿方向,又看了看凤藻宫方向,最后看向了宗人府,神情显得更加阴霾锐利,却又隐藏着自得和踌躇满志。
    与其截然相反的是,永定侯府在接到邢威远触怒皇帝的消息全部傻了眼。霍大爷和霍二爷一脸不可置信,一把拉住了来报信的长随,惊问道:
    “这……这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邢舅爷会得惹了皇帝生气?!”
    这长随不仅是邢威远的贴身亲兵,也是堂堂一个校尉,说的话十分可信。可惜他还是人微言轻了一些,不配随身进入御书房,哪里知道具体的情况,只能悲戚恨恨道:“小的也不清楚,只瞧见了我家小将军被皇帝的亲卫反绑着,押到了大理寺会审的大堂,连审都没审,便投入了大牢!”
    “难道连一星半点的原因也没有打听到吗?”邢氏一听就红了眼圈。霍定姚在一旁露出十分忧心的神色,连忙紧紧扶住了她的手。
    这校尉缓缓摇摇头,看神情是真的不大好。
    邢氏身子一软,跌坐在一旁。整个人显得有点失魂落魄,出了这种事,周围的人也不知道怎么去劝她。毕竟为了夫家的事情将娘家拉下了水,便是霍老祖宗也不好意思开口。
    邢氏大抵也想到了这点,默默哭泣了好半晌,饶是她再识大体,还是忍不住又是委屈又是自责地说了一句:“早知道,我便不应该让他冒险递这个折子,我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偏僻还害苦了自己的亲哥哥。若他有个三长两短,父亲和母亲还怎么活。”
    邢氏这话虽然是实情,但在这个情形下未免有点不中听。所谓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有了希望再落空,这滋味简直比从来没有过还难受。
    妫氏本来木木地坐在一旁,闻言突然尖声道:“大奶奶说的什么话?说不定根本就不是我们折子的事情惹了皇帝不快。西藩王蠢蠢欲动,镇国将军带兵前往镇压连番失利。说不定皇帝是因为这个才恼了你们邢家的人!可怜我们却是生生受了拖累!”
    林氏本就十分害怕,这样一听眼泪更是扑扑往下掉。不由得紧紧抓住了霍二爷的手,连声音都颤抖了起来:“皇帝本来就没再过问我们侯府,这下反而惹了上头的注意!我们会不会因为那个邢小将军一并受到责罚?!”
    那校尉闻言却不乐意了,狠狠瞪了一眼妫氏,倒是把妫氏吓了好大一跳,缩到了一旁去。这校尉忍了忍怒气,语气不善道:
    “这位奶奶好生说话!镇国将军和我们小将军的威名岂能随意污蔑?!西藩王年初早就俯首称臣,年年来纳税进贡!我来贵府前好歹去了一趟刑部,时间紧迫,小将军只要我捎带一句话出来,说是‘你们侯府在折子上到底写了什么?!’你们自个儿掂量掂量,这如何不是说就是因为你们侯府的折子,才惹得皇上大发雷霆!”
    这话问得众人一愣。霍定姚浑身一震,又惊又疑地扭头看向了王氏。
    不可能!那封折子虽然舅舅没有亲自看,但是交给他之前,自己祖母、父亲、母亲还有五伯父都一并过了目,便是她自己,也仔仔细细瞧了好几遍。这么多双眼睛盯着之下,折子竟然还出现了问题?!
    不止是她这样想,霍母显然也有此怀疑。自从出了事,王氏便显得异常沉默,见众人都瞧她,明显愣了一下,继而发火道:
    “你们瞧着我做什么?!想当初,母亲不让我碰折子,我不是照办了吗?你们是谁书写的,写的什么内容,什么时辰交给了邢舅爷带走,除了大房和五房的,我们其他还有谁知道?!现在出了问题,居然又想扣到我头上!”
    王氏一说话,方才受了气的妫氏像找到了撕破口一般,立马跳出来:“三奶奶声音叫得那么响,是不是心虚了?我可瞧得清清楚楚,那天老祖宗让人封完了折子,你屋子里的湘秋可是鬼鬼祟祟在外面绕了好几圈!天知道是不是三奶奶找到了什么古古怪怪的好法子!””
    王氏冷笑一声,不甘示弱:“湘秋奉我的命送东西,这都被四奶奶瞧在眼里,莫非四奶奶是亲自守在了主屋?!”
    妫氏一噎,心虚地瞄了一眼霍老祖宗,慌忙解释:“你胡说什么?!说得我好像在听墙根儿一般,那天,我……也只是恰好经过瞧见了!不信可以问问我身边的丫鬟。还有,三奶奶你最近还让丫头出府,指不定是去桂康王府通风报信了!”
    霍老祖宗沉下脸,严厉问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怎么不知道。老四媳妇你仔细说说。”
    妫氏神色有点惊惶,吱吱呜呜道:“就是今晨的事情,那个时候天还没有亮。因着最近府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四老爷睡得不踏实,又惊风盗汗,我便想着老爷最爱喝早露泡;翠螺,便独自去了一趟竹子林。那晓得回来的路上,瞧见一个小丫头从三奶奶的院子里出来,急匆匆地朝北门的方向去了……”
    妫氏这样一说,众人齐齐将怀疑的目光射向了王氏。王氏恨得浑身发抖,盯着妫氏的眼睛道:“四奶奶巧合的时候可真够多的!你倒是说说,你是不是亲眼瞧见了这丫头出了府?”
    “这……当时天色昏暗,我只是瞧见那丫头往那方向去了……”妫氏咬咬唇,又急急辩道,“竹子林的那条道儿生僻得很,也就通向一向没什么人出入的北门。府里一般人都不会走,,顶多就是扫洒的粪车出入,这个时候遮遮掩掩地往那边儿去,可见这里面就是有古怪!”
    霍三爷闻言不高兴了:“四奶奶说话要仔细,你根本就没有亲眼看见,仅仅是凭猜测,也太大惊小怪!丫鬟轮夜,到了清晨时分便会换值,竹子林的后面便是下等丫头的杂院和小厨房,换下来的丫头往那个方向去又有什么可疑?!”
    “可是……”妫氏还想说什么,霍老祖宗怒喝一声够了,众人终于安静了下来。霍定姚虽然也觉得王氏死性不改,但是也没有机会能下手。退一万步说,现在桂康王府乱成一团,她还能把消息透露到哪里去?如果折子没有被替换,那是不是说明,皇帝本来就对侯府十分不满了?
    几位老爷明显也是想到了这一点,开始露出十二分的忧心。
    那校尉把话带到后,径自离去。侯府的主人们现在忧心自家安危,也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去留。只有邢氏吩咐了璎珞送了送人,又拿出了一点体己表示谢意。
    ☆、第55章 王妃
    现在的侯府就像没头的苍蝇,更多的开始担心皇帝到底怎么想的,会不会拿侯府开刀,几位老爷亲自出府去打探了消息,带回来的却不大有用,反而让侯府的人一惊一乍。随着形势越来越紧张,朝中更多的同僚全然避开了侯府。
    于是整个侯府之内的声音又分成了两大派,一方说干脆再想办法抓回大姑娘抵罪,另一方的则开始责怪大房的人无事强出头……
    就在侯府处于一片惶惶不安和谩骂争吵中,一顶十分不起眼又精致非凡的小轿却悄悄回到了侯府。
    这小轿确实有气势,前面的丫鬟只对看门的官兵说了几句话,那些嚣张跋扈惯了的兵勇便神色恭敬地放了行,连轿子里面坐的人都不敢探察。不仅引擎地为其大开方便之门,更不敢收他们的打点和赏赐,还对着丫鬟和抬轿子的家丁堆满了笑脸。
    这轿子一路进了前廊、垂花门,又跨过了拱月形的二门和镜面湖,一直到了老太太的荣景堂才停下。
    轿子上下来一个恍若神仙妃子般的人物。一袭蜜腊黄折枝牡丹圆领褙子,立了飞云髻,插有玫瑰晶并蒂海棠修翅玉鸾步摇,额头以红玉宝石做了抹额,端的是珠光宝气。可惜眉宇紧锁,神色忧虑。这人见到了霍老祖宗,立马红了眼圈,呜咽着叫了一声:
    “母亲,原谅女儿来迟了。”赫然是早已出嫁的英王妃。
    霍老祖宗派香凝去请了几房的老爷和奶奶过来,霍定姚本就在祖母身边侍奉,倒是有缘与这位姑母说了几句话。要知道,这位六姑奶奶霍修媛出嫁时,她还没出生呢。霍修媛嫁去了英王府,虽是续弦,但英王爷却是皇帝最小的亲兄弟,身份无比尊贵。
    几位老爷赶了过来,见了妹妹都是唏嘘感叹,邢氏、林氏嫁进门得早,与英王妃更加亲厚,也聊了许多话。而话题,自然就转到了侯府目前的举步艰难的困境上了。
    原来,早在大老爷和二老爷被抓,英王府便知道了消息,却因彼时她和王爷本人在外游历而不曾听闻。英王府赶紧派了人手前往南方给他们报信。等她和王爷知道消息时,大理寺已经将侯府的两位老爷放了回来,虽然侯府还被官兵围着,人却是并无大碍。在放了大半之心的同时,她和王爷匆忙赶回到了盛京,便开始四处打探朝堂上的风声。
    不过,王爷却缓了几日,才松口让她回府一探。
    英王妃这样一说,霍大爷就忍不住插嘴问了:“莫非妹妹这次回来,竟是瞒着王爷的?”他犹豫了一下,“我们侯府本就惹了皇帝不快,若再与英王爷生了嫌隙,只怕是会雪上加霜。”
    英王妃轻轻摇头,忙安抚道:“母亲和哥哥们放心。这次回来,是王爷今早儿特意嘱咐的。”她环视了一圈,见屋子里都是亲人,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姨娘和孩子,下人们也被赶得远远的,甚至贴身的丫鬟也守在了门口听不见门内的动静。只是在见到霍定姚的时候微微愣了一下,见霍母没有特别的反应,其他的人又似乎习以为常。便略过不提,想了想,才神色凝重了起来,郑重道:
    “王爷知道我心念侯府,他虽是个闲散王爷,从不过问朝堂之事,却经不住我再三恳求,终于替我打探了昨天皇帝在御书房震怒的事情。”
    众人不由得凝神屏吸,霍定姚忍不住跨前一步,皇帝究竟为什么大发雷霆,好歹让他们侯府死也死得瞑目啊!她也受够了这种每天都生活在胆战心惊中的日子了!
    英王妃道:“王爷与一个当值的内侍交好,这内侍初进宫时因犯错被廷杖,还是王爷一句话把他救了下来,这内侍便一直记下了王爷这个恩典。这次也是这个内侍冒着极大的危险朝王爷透露了当时里面的情形。据说,邢小将军是在下午未时三刻经诏进入御书房的,皇帝先问了邢小将军关于蛮狄一带的状况,听了十分满意,甚至还笑着说了几句虎父无犬子的话,还给镇国将军府赐下了丰厚的赏赐。邢小将军谢恩后,才小心翼翼提了关于永定侯府的事情。皇帝虽然笑意淡了好几分,但是并无显得十分不悦,只不过还是先吃了一盏茶,晾了晾小将军,这才拿起了御案头上关于侯府的折子。”
    霍定姚听得十分仔细,闻言不由得心中一动。不由得快嘴问了一句:“难道舅舅不是将折子带在身上,见到皇帝才呈递上去的吗?照这内侍的说法,似乎折子早就放在了皇帝的案头上了吗?”
    大家都愣了一下,霍大爷立刻沉下脸来:“你一个小孩子胡乱开什么嘴?你祖母疼爱你,没有赶你离开,是因着此前你表现得还算机灵。如今眼下什么光景了,你还在一旁多嘴。你母亲教导你的规矩都学到哪里去了?”
    英王妃倒是好脾气的笑了笑:“无妨。大哥何必与小孩子计较呢。”她没在意霍定姚的问题,自顾自继续道:
    “皇帝拿起了折子,看了一半就变了脸色,抬头严厉地盯了邢小将军一眼,意味十分不明。然后突然问了一句‘我记得陕中、雁门的淮军也编入了镇国赤卫军旗下?’邢小将军虽然不解其意,扔恭敬束手点头称是。皇帝脸色便十分不好,然后几乎是十恼怒地扫完了剩下的内容,便勃然大怒,一把将折子砸了过去,大骂了一句‘很好!很好!想不到永定侯府还是个忠心的,不惜用这样的方式,竟然来承认谋害了太子!’。后来的事情,想必母亲和哥哥你们都知道了。”
    霍大爷脸都吓白了,他惊疑不定地朝霍老祖宗看了过去:“我们不过提了一句大姑娘失仪,即便是在御花园内与太子偶遇,也该速速离去,而不应贪杯有失淑女风范。再则还表明了绝对不会送她去太子府。怎么到了御前,就变成了‘谋害’了?”
    霍老祖宗脸色更加难看:“那内侍可还有再说些什么?”
    英王妃也察觉到了古怪,措辞更加小心:“皇帝发落了人之后,脾气十分不好,连带着也将书房内伺候的人也赶了出去。这内侍当时替他捡起了掉落在地上的折子,折子虽然是摊开来的,他也不敢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细看,只慌慌张张撇了几眼,瞧见里面写的几乎全是关于侯府大小姐……”
    她顿了一下,转头问霍母,“女儿也觉得奇怪,母亲递上去的折子,怎么会不为咱们侯府求情,反而去着重强调一个庶女呢?甚至……甚至还承认谋害太子殿下!便是王爷他,也觉得不可思议,说侯府……十分糊涂。母亲,这折子究竟是何人所写?”
    霍母哀叹了一口气,盯了邢氏一眼。邢氏便将大姑娘在宫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侯府的担忧,还有请邢舅爷代为递送折子的经过捡了重要的说与了英王妃,又将折子的内容还有怎么交给邢舅爷也交代得清清楚楚。当然,玉玺的时候却绝口未提。
    英王妃也愣住了:“虽然侯府确实有过错,即便皇帝不原谅侯府,也不至于扣以如此重罪啊?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王氏神情怔怔的,不知道在想什么。她坐在英王妃边上,下意识答道:“也许在皇帝眼里,大姑娘当夜与太子饮酒作乐,导致了太子未能前往漪澜殿,就是侯府天大的过错!当夜二皇子最为长脸,所谓此消彼长,对比之下太子便显得不堪大用。皇帝又一向将希望寄托在太子身上,却因着这件事情,前朝全是弹劾太子的折子,怎么能叫皇帝不生气?”
    她的说法似乎也是最能解释得通的了,霍老祖宗也不由得叹气:“这也是天意。”
    霍五爷却微微皱眉,似乎并不赞同:“大姑娘在宫中失仪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即便当夜皇帝因为走水受惊病倒,病愈之后也会有身边的人向他禀告这件事情,若要问罪,皇帝早就下旨了。何苦等到我们递上折子后想着这件事才问罪?太子没有能及时前去救驾,这皇帝也是早就知道的事情,要生气早就生气过了。而按照王妃的说法,皇帝是勃然大怒,气急败坏,不可能是三奶奶解释的那样!”
    他这样一说,众人又觉得也很有理。
    霍定姚自然是最不肯相信王氏的说辞,她拉住英王妃问:“姑母,难道皇帝就没有提一句我们侯府认了错,或是曾祖父与高祖皇帝当年的同袍情谊?这些难道都不能打动皇帝吗?”
    英王妃仔细想了想,肯定地摇摇头:“没有,皇帝把他们赶出去之前,又说了一句侯府也掂量不清自己的身份,还有心思为太子求情;而且那内侍也是很肯定的说,他瞧见了折子上确实写了一句‘请皇帝宽恕太子殿下’之类的言语——皇帝大怒,应该是恼怒侯府自作主张,为太子求情!”
    英王妃这样一说,除了二房、三房和四房的,剩下的几人满脸震惊地看向了她。
    邢氏几乎要昏厥了过去,她见其余人都不甚明白地瞧着自己,不由得颤抖着恐惧道:
    “我们在折子上,根本没有提任何一句为太子求情的话……”
    ☆、第56章 过继
    不止侯府的其余人脸色变,英王妃的脸色也十分难看。
    几人再将折子的内容和英王妃的话前前后后对了一遍,应该可以肯定,这折子确实被人调换过了。林氏哀嚎一声,当即就昏昏沉沉瞧着不好了。妫氏性子急躁,当着霍母和王妃的面就指天跺地的毒骂开来,什么断子绝孙,什么舌长烂肠子,总之什么难听就骂什么,整个一个骂街泼妇状。侯府的几位老爷虽然也气愤难当,好歹没有这样失态。
    霍定姚又重提了方才她关心的问题,果然,昨天皇帝身子不好,早朝的折子便由大太监郭康海汇总起来一并送到了御书房。以往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有过,一般这个时候,郭康海会格外留神,御书房不仅会落锁,并且还会派四个小太监把守,没有皇帝的手谕,任何人不得进入。然而不同的是,昨天午时,皇帝便去了御书房,中途去了锦绣宫与李贵人午食,还小憩了一会儿,这才重新回到了御书房,并召见了邢小将军。
    皇帝午食离开,御书房想必便不会再上锁,又是中午吃饭的时间,看守的小太监也需要轮换,守了一上午,更是又冷又饿,精力匮乏。可恶,必定就是这个时辰被有心人钻了空子!
    可到底是谁,能如此胆大包天,又在宫中行动自如,几位老爷却是没有半分头绪,束手无策。莫说此时没有谁会为侯府强出头,便是侯府的人长了一百张嘴四处喊冤,只怕也没有一个人肯信。
    众人一筹莫展,倒是英王妃安慰了众人几句,说回王府后定找王爷想想看能有什么法子。
    她说完,欲言又止。霍母会意,让众人先散了。
    妫氏离去前恨恨回瞪了一眼,对霍四爷道:“母亲越来越偏心眼,都什么时候了,还关起门来掩掩藏藏的,有什么话不能让我们听?!要我说,这次折子的事情要不是大奶奶胡乱出主意,我们侯府说不定根本就没事!”
    霍四爷本就不高兴,听了她的话只觉得更打脸,不由得呵斥道:“你在一旁只会添乱,搅得母亲心烦。你有本事,倒是拿个法子出来啊!”说法,一甩袖子自顾自走了。
    妫氏跺跺脚,对着一旁啐了一口。她没落得好,转头看到了魂不守舍的王氏。想着这个三奶奶以往在侯府多得脸,眼下不也被赶了出来,心头顿时又痛快了几分。
    她又还在想昨天清晨看见的事情,不由得愈发猜忌了起来,嘀咕了一句:“怪了,那幕后的凶手怎么知道邢舅爷是替我们侯府递的折子?”
    王氏一僵,冷冷瞅了她一眼。一言不发地离去。妫氏被她眼神冰冷得直打了一个寒颤,居然倒退了三四步,等回过神来,见左右的人早散了,根本没人搭理她,也没有人理会她的自言自语,便自觉无趣,也离开了荣景堂。
    屋内。英王妃对霍老祖宗郑重磕了一个头,正色道:“母亲,这次女儿前来,实则王爷还交代了一件事。侯府乃百年世家,便是一时受朝代更迭、战乱动荡也好,还是遭遇天灾*的苦乱也罢,也不断了根基,不可后继无人。”
    她说着,眼圈就红了,不敢去霍母衰败的脸色,几乎是哽咽道:
    “不论真相如何,如今形势已危厄至此,女儿便是身份再尊贵,也已是外姓之人。王爷的话虽然不中听,可毕竟也是为咱们霍家着想……便是……便是以后有皇帝为我们霍家平凡,也得有人,能领下这个恩典啊。我的小轿只能带走一个孩子,大哥身为侯爷,选哪个侄子继成衣钵,便由母亲和大哥定夺……”
    说完撇过脸,咬唇默默流泪。
    霍定姚如坠冰窟。自从重生以来,她一直认为老天爷是站在她这一边的,否则这冥冥之中,何必会有如此匪夷所思的安排?甚至隐隐有一种超脱之感。可她忘记了,皇权便是皇权,现实便是现实,姑母的话等于打了她一个耳光,告诉她站在外人的角度,侯府几乎就快全军覆灭。她想着上辈子父亲被斩首没,全家被流放,几乎有一种被打回原形的感觉。
    她看了看祖母衰老的脸,母亲已经摇摇欲坠的模样。便是霍大爷,眼下同样是大受打击,好半晌才勉强扶起了英王妃:
    “这本是我该想到的事情,难为王妃替我们侯府能如此着想。大房并无嫡子,儿子想章哥儿、昊哥儿和轩哥儿年岁也大了,若有搜查令下来只怕瞒不过上面,言哥儿尚且不足岁,又未开祠堂报官府,便将他过继到婉儿的名下。等他平安长大,如今的事也过了十余年,想来对他也是好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