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我不知道我爸也重生了 第11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瞧着又不咋像了。
    叹了口气,继续抓耳挠腮的拼凑装修风格。
    铺地板贴瓷砖啥的还是找之前换门窗的人弄,包括装订一些架子啥的。
    骆常庆交代给老丈人盯着,他去胶鞋厂又进了一批货。
    顺便找程建吃饭。
    给他带的电子表和海鲜,让他再帮自己弄辆三轮车,这回是文霞和老丈人都去学,将来家里来来回回拉货也方便。
    家里那辆他得弄走。
    吃饭的时候程建给他透露,好几个人找到厂里,反应说有人在外头卖他们厂的鞋子乱搞价,破坏市场。
    程建一听就猜着应该是骆常庆,不过厂里领导也跟对方打含糊,说不知道是哪个销售商干的。
    其实领导清楚是骆常庆,可也知道人家如果不是卖的便宜,怎么帮他们把积压的库存清出去的?
    厂里当时都转不动了,找那些人的时候没一个帮的,是骆常庆帮他们解决的大难题。
    可那些人也得罪不起,只能说厂里会查,查到了会跟销售商说一声之类的。
    但人家进货就是愿意少赚利润,厂里也不能拦着啊,又不是自己的职工。
    骆常庆笑道:“解放鞋现在是带着卖了,说不定会转出去,接下来以服装和皮鞋为主。当然,等你们厂出新产品了咱们再谈别的合作。”
    “可不管合作不合作,都不影响咱们的交情。”
    程建连连点头:“那是自然。”
    骆常庆不光帮他解决了任务,为人也实在,自然不能说等以后断了合作交情也跟着断了。
    程建还问了问骆常庆新店开业的时间,知道还没定下来,也说了开业的时候来个电话,自己过去捧场。
    跟程建吃的午饭,晚上又约了张斌出来喝酒。
    张斌看见骆常庆那叫一个开心啊,他手上的电子表让他这段时间老风光了。
    可也不敢直接说是骆常庆送的,就说亲戚从外地带回来的。
    这回‘亲戚’又送了海鲜,看着那几条新鲜的大黄鱼,张斌就来精神了,问他:“哥,这大黄鱼你还能搞到吗?我们店里收。不光我们店里收,我姐夫那里也要……”
    海鲜他能供应,可他不能每天来送货,而且家里也没地方存。
    “你们一次能要多少?能存货吗?你要说一天几十斤还得现送,那够呛。一次要个五百斤、一千斤放着慢慢卖还行。要是不能,那就等冬天,冬天易储存。”
    五百斤一千斤啊,张斌本人是挺动心,可储存的确是个问题,他把面前酒盅里的酒一仰头喝干了,豪气地道:“我问问领导,再跟我姐夫那边商量商量。”
    骆常庆更不着急,他道:“行,不过我明后天就走,回头你等我电报吧,我从外头给你发货,托运费你们招待所承担。”
    那张斌也求之不得。
    “得嘞哥,不管成不成我先敬你一杯。”张斌道,“你这边有什么事也尽管言语,别跟我客气。”
    骆常庆就真不客气了,笑道:“帮我多弄点茅台。”
    张斌愣怔,失笑:“唉哟,您是真不客气啊!”
    “哈哈哈……”
    他在家里待了两天,关注了下店铺进度,又跟这边的装修师傅说了说自己的思路,还多加了几盏灯。
    最后跟文霞和老丈人交代了一番,就启程了。
    先回老家,在老家待两天从那儿直接出发。
    廖春华也想小儿子了,没想到小儿子一走走了这么长时间都没回来,给她留的胶鞋都卖完了,这两天就光弄吃的和菜了。
    不过她也不闷得慌,现在家里有了电视,见天晚上院子里都坐满了邻居,看电视、东家长西家短的啥也说。
    邢友民谁的还帮她挑水。
    算是为下人缘了。
    就是交电费的时候有点心疼。
    可一想小儿子劝她的那些话,挣的钱不花留着给谁啊?这电费是花的多,可天天晚上家里的热闹劲儿她也挺高兴,挺自豪。
    交就交了。
    也没说高出大天去。
    不过公社上又多了个卖茶叶蛋的老太太,她生意多少受点影响。
    两人还打了两天价格战,也就两天,廖春华就不陪那位老太太玩了。
    她把做红烧肉的配方调整了一下,加了卤蛋、卤花生,还去排队买了块豆腐,切成片下油炸了,跟花生啥的一起卤出来。
    买卖就又起来了,而且还有老顾客告诉她,那老太太的茶叶蛋没有她做的好吃。
    廖春华那个成就感啊,送了人家半勺子卤花生。
    正在公社上守着她的小摊子呢,听见哪儿突突突的响,一抬头,嘴顿时咧到了耳朵后头。
    “常庆你回来了?文霞跟孩子呢?”
    “娘!”骆常庆熄了火,从车上下来,嘴里说着,“她娘仨没回来。”
    过来一瞧,摆着两口锅,卖的东西还不一样,好家伙,他娘都会举一反三了。
    他看锅,廖春华就直往车斗子里瞅,不过上头盖着帆布,她也没说不管不顾的直接掀开。
    还是骆常庆掀开一个角让她看了看鼓鼓囊囊的麻袋,道:“除了鞋,我还进了批西裤、喇叭裤。”
    “啥样的西裤啊?”廖春华眼睛都亮了,忙问,“喇叭裤是文霞穿的那种吗?在咱这里好不好卖啊?”
    “咱回家说。”
    廖春华就不做买卖了,车上挪出来一块地方,把东西搬上去,还得让他娘坐后头看着,锅里的汤啥的不能颠出来。
    娘俩回了石安村。
    一进村邻居第一句话也是道:“哎呀,人骆常庆又回来了。常庆,弄豆饼了吗?”
    “嫂子,豆饼没弄,进了批裤子,西裤和喇叭裤,等回去放我娘这里,有要的让他们来我家老宅。”
    “好,你先回去歇歇,我一会儿过去看。”
    老宅的门车子开不进去,骆常庆就把车停在自己家天井了。
    把炉子啥的先搬下来,廖春华缓了缓被颠麻的身子,也扶着小儿子的手下了车。
    下车后她小儿子就顺手塞给她一个东西:“娘,给你块表。”
    “这啥…呀,这是手表啊?咋这样式的呢?”廖春华惊喜地不行,接着就戴手上了,左看看右看看,喜欢的紧,还一个劲的问,“常庆,这得多钱啊?我还欠着你电视机钱呢!”
    “表送你了,是给你的奖励。等等咱把电视机钱清了,你要是手里剩的钱多,我能给你弄台洗衣机,冬天洗厚衣服就不费劲了,还是进口的,得去友谊商店买……”骆常庆笑道,“当然,你要是不要,我就省下外汇券了。”
    “要,我干啥不要啊?”廖春华忙压低了声音道,“我手里攒了两个,不够我回头挣了再给你补上。”
    好家伙,进口洗衣机,得用外汇券去友谊商店买。
    那不是外国人才能去的地方吗?
    她这辈子都能用上从友谊商店买的东西了。
    骆常庆笑道:“行,那你继续努力吧,彩电冰箱洗衣机,只要有钱就行。”接着话锋一转,又道,“不过仅限我娘,别人拿钱我也不给弄。”
    廖春华咧着嘴笑,道:“行,行!”
    骆常庆从驾驶室拿了个编织袋让她娘提着,自己拿过帆布包挎胳膊上,再扛上两个麻袋,鞋子还没卸下来,他拿不了。
    娘俩锁好门,去了老宅。
    廖春华都看不过来了,她闻着鱼腥味儿了,到家打开一看,好家伙,那么肥的黄鱼,还有带鱼,能直接吃的鱼干、鱿鱼丝、虾干和虾米皮。
    新鲜的大虾居然也有。
    喜得她心里直蹦跶,嘴咧的合不拢,一个劲的问骆常庆这咋做好吃。
    问了一圈,先把东西分门别类收起来,才洗了洗手去看进的货。
    骆常庆先拿出一条西裤给廖春华看。
    这个虽然进价便宜,四块钱一条,但质量真不差。
    “这裤子多钱啊?”廖春华摸着那料子,看看做工,也觉得好,问道。
    “进价九块,娘你觉得卖多少合适?”骆常庆张口就道。
    廖春华斟酌着:“十…二?”她又担心地道,“十二会不会贵了?扯布去集上做一条才多钱?”
    做一条当然花不了这么多钱,可现在有些开始追求时尚的人就觉得,自己做的不如买现成的洋气。
    况且这裤子做工也很精致,料子也不错,卖十二一条真不贵。
    “西裤九块底钱,十二的卖价,喇叭裤我二十四拿的货,卖二十八,有嫌贵的让他们去津店百货商店比价格就行。”骆常庆直接给他娘这边定了价,还道,“娘,咱倒腾这些并不容易,现在多少东西拿着钱都不买不到啊?要不为啥人家供销社哪的这些售货员眼睛都长头顶上?”
    “咱挣的钱往自己口袋里装,不能学他们,可咱要有底气。你说这裤子我在县城、在津店随便哪儿卖不了,非得搭上油钱驮回来卖呢?”
    “你想想那解放鞋,咱不是给大家谋福利?”
    廖春华腰杆又不自觉挺了挺,底气顿时足了:“你说得对!”
    她是得经常让小儿子回来上上弦才行。
    先把上回欠的电视机钱给了他,还结算了一部分本钱,她上回要买电视机,留的胶鞋本钱就欠着了,还没算清呢。
    可这一个多月她也赚了不少,还完‘欠账’手里竟然还剩了五百多。
    小金库又空了,又欠上一屁股债。
    因为她要买洗衣机。
    但廖春华很乐意。
    毕竟有的东西有些人拿着钱都买不着啊。
    小儿子还让她看了看外汇券,给了她一张五毛的,让她留着显摆。
    然后骆常庆拉开带回来的帆布包,拿出了一罐奶粉给她:“这个是大人喝的,补身体的,这也是进口的。”
    上头全是外文字,廖春华也不认识,抱着不撒手,乐呵呵的问小儿子:“你咋弄这么多好东西啊?”
    然后下一秒眼睛就又移不开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