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我不知道我爸也重生了 第7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骆听雨翘着嘴角忍不住开心,决定等等多读一会儿字典。
    这一世的老爸简直是…神勇机智,无比拎得清,不知道的还以为她爸才是重生回来的那个呢。
    一高兴,又多啃了半个玉米。
    廖春华吃完饭回到她自己的老宅,突然琢磨着,小儿子挣的肯定比她还多,咋没听着他要计划往家里添点啥呢?
    就多那台风扇和收音机,不准备也添点家具啊?
    想着抽空问问,结果第二天开始卖起鞋子的时候就把什么都忘了,一门心思挣钱。
    骆常庆则把剩下的豆饼分到其他村子里消化掉,还卖了不少解放鞋。
    家里,文霞没再留豆饼,村里要的已经快饱和了,没要上的就没要上,只能等下次。
    倒是解放鞋一上午就卖出去上百双。
    中午俩孩子睡了,她都没顾上睡午觉,一直有人来。
    解放鞋在村里是好卖。
    骆常庆把各个村子转了一遍,自然没落下小李庄和上杨村。
    骆立春听说她弟弟不光卖豆饼,又鼓捣起了解放鞋,一双鞋比供销社还便宜五毛钱,听的心里也直痒痒,却又拉不下脸去买。
    她总觉得弟弟怎么着不得主动上门来一趟?
    谁知道等到天黑也不见人来。
    倒是她自己本家的妯娌有买的,拿过来给她看:“真是平商鞋厂的鞋,你弟弟太能耐了,居然能卖的比供销社还便宜。”
    骆立春脸绷的特别难看:“净胡鼓捣!”
    他咋啥都倒腾?
    真是没良心的人脸皮也厚。
    还跑来小李庄,亲姐姐就在这里都不登门,他咋那么好意思呢?也不怕人家笑话他。
    上杨村刘家养着猪,就是不买鞋也得买豆饼,不然谁知道多久才有来村里卖的?
    可去买豆饼的时候,见人家拿着一双双新鞋,又实打实的便宜,心里翻来覆去的拧了拧,最后也掏钱了买了几双。
    这会儿不买,要是真让骆常庆说着了,下回涨价了呢?
    而且这解放鞋价格确实一直在涨,从最早的四五块涨到七八块,现在供销社都卖十块了,搞不好等天凉快了真能涨到十一二,那时候买多亏的慌啊?
    心里始终别别扭扭的,回到家忍不住跟儿子嘀咕:“你姐这个小叔子真是太抠门了,自家亲戚都不说给让上点。”
    儿子正满心欢喜的试新鞋,道:“我姐不吃亏,她早晚找补回来。”
    不过这段时间因为给自己家钱的事让婆家知道,他姐不像以前那么威风了,在婆家抬不起头来,撇撇嘴道:“我姐也是一下让欺住了,她有啥抬不起头的?她给我姐夫生了俩儿子呢,凭这个我姐夫就得供着她。有俩儿子撑腰,按说得在婆家横着走,你看看她傻的,不知道拿这个说事,现在想抬也抬不起来了。”
    刘老太太一脸的思量,琢磨等那个傻闺女回来的时候得提点提点她,可不能叫婆家人欺住。
    骆常庆在周围的村子转了一圈,赶了两个集,前前后后卖出去两千多双鞋,就去县城摆摊了。
    他挑的是县城主街的石子路口,这边人多,一吆喝解放鞋九块五一双,数量有限卖完为止,周围的人就呼啦一下围了上来。
    几口大麻袋,把袋口挽开,跟在省城卖的时候一样,不准挑,不准试,要就交钱换鞋,态度非常蛮横,有点压迫式销售。
    最为关键的还是便宜五毛钱。
    这吸引力度很大,不到三个小时,拿出来的这四百多双鞋就销售一空了。
    抬脚走人,先去吃饭,吃完换个地方继续。
    这个位置离矿场还不算远,刘美青在家里准备做饭的时候,她隔壁那家从外头回来,一上楼梯就说:“上阳街路口那里有个卖解放鞋的,才九块五一双,可多人去抢了。”
    矿上每个季度也会发工装鞋子,可家里不是只有当家的工人需要穿衣服穿鞋啊,再节省也有不够穿的时候。
    一听解放鞋卖的便宜,马上就探出来好几个脑袋,问:“你买了吗?那鞋子咋样啊?”
    “买了,我挤半天才抢上,买了两双放家里备着穿。平商鞋厂的鞋子,这不么……”
    不少人一瞧那鞋子,忙放下手里的东西去买。
    刘美青也跟了上去,俩儿子大了,不肯再光着脚到处跑了,特别费鞋,趁着便宜赶紧去买两双。
    她还跟一起的人商量:“咱们去了再跟他砍砍价,看九块钱一双他卖不卖,要是不卖咱们掉头就走,他准喊咱。”
    毕竟是省钱的主意,还真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同,互相商量着,人家要是不喊,实在不行还个九块二、九块三,高低得讲下一两毛来。
    结果她们结伴而去,上阳街路口那里,连个人影都没瞧见。
    骆常庆早走了,找了个卖面的摊子吃了碗面,去了县城偏南边的位置,一直卖到下午四点多才坐上车回了家里。
    连着在县城待了两三天,除了市里还有周边的村庄、大集等等,光这边就销掉了超过三千双。
    等各家都开始掰棒子的时候,骆常庆手里的鞋就还剩了一小半。
    家里的钱袋子却足足的鼓了起来。
    暂停小买卖,开始专心忙秋收。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1-11-03 23:53:46~2021-11-04 23:58:1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十三月 50瓶;哇咔咔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最新评论:
    【家里长家里短,还是很温馨的,撒花。】
    【撒花花】
    【撒花花】
    【玉米杆子不太好吃】
    【加油加油】
    【发达了】
    【撒花】
    【撒花撒花撒花】
    【咋想这么美呢这刘美青】
    【棒棒棒你真棒!加油加油加油!
    棒棒棒你真棒!日万日万日万!
    棒棒棒你真棒!加更加更加更!】
    【
    【老儿子又不是骆家的,叫大嫂找老大亲爹去表功吧】
    【早日摆脱老大家】
    【
    【
    -完-
    第54章 (捉虫)
    ◎祖上传下来的秘方?◎
    文家的五个女婿又去帮老丈人家掰棒子了。
    每当这个时候, 左邻右舍少不了馋红眼珠子。
    可也有那撇嘴冷哼的:“女婿再好又不姓文,五个女婿也不如一个儿子。”
    说完推着独轮车吭哧吭哧去坡里推玉米。
    文家大女婿开个拖拉机突突突跑一趟,连掰下来的玉米加成捆的玉米杆一起, 都拉了回来。
    玉米杆竖着堆成剁放在外头, 晒干了烧火。
    有那家里喂着牲畜的, 会留着, 等冬天的时候给牲畜当饲料。
    拉回来的玉米堆到天井里, 老两口慢慢扒, 几个女婿去刨棒子茬,翻地,播种。
    骆常庆今年省心, 他的地包给了柏向海家, 光把玉米收进来,连玉米秸都不要。
    柏向海要, 他家里现在养着两头牛和一匹骡子,这回骆常庆拉的豆饼也属他家要的最多。
    所以都没让几个拉不平帮忙,他跟文霞挤出点时间就把棒子掰完拉回了家里。
    也是柏向海赶着牛车帮他拉的,地里的玉米秸骆常庆不用再管, 柏向海全部接了过去。
    廖春华现在被小儿子哄的服服帖帖, 两口子上坡,她就在家里看小孙女和小孙子。文霞在家里,她就上午卖茶叶蛋, 带着卖鞋, 下午回来帮着扒棒子。
    知道小儿子准备把棒子全部拉走,今年不用编串, 直接扒光溜往空地上一扔晒着, 倒是比编辫子省劲, 扒的也快。
    骆常庆出去帮了两天忙,去津店待了几天,把手里的解放鞋卖完,将房子里的东西收走,过去跟张家老两口打了个招呼,叫上张金水来验完房,把房子退了。
    去津店前他就跟文霞说了,得跟‘人家’去趟省城倒货,正好让‘人家’帮着把津店那边的家具运过去。
    他就肩膀扛着脑袋返了趟省城,这回没再去弄豆饼,也没把手里的钱全部进成鞋,算着在老家待的时间和能扩展的卖鞋版图,进了一万双,卖不完可以等来了省城再接着卖,反正不会砸手里。
    倒货这方面,骆常庆有个别人没有的优势,他运输方便,也不用掏大笔的运输费。
    就买张单人车票,来回才二十几块钱。剩下的,只要稍微勤快些,能吃点苦,就能挣到钱。
    进完这批货,手里还有三四万块钱的存款呢。
    一人达到了三四个万元户的标准。
    果园里的菜也没落下,熟了就收,收完不长的再买种子重新种。
    攒了不少,都堆在那里,果园的储存效果可比地窨子强多了,骆常庆到现在还没测试出最长保质期,反正现有的果蔬都还很新鲜。
    倒是那苹果桃,最早摘完的那批果树一直没啥动静。枝叶依旧茂密,却没再开花,更没有结果的迹象,不知道还长不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