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2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连带着陈淼都说:“我本来数学一般好,为了给你讲题,现在都成最好啦。”
    十一月份天气明显的变冷了,老奶奶的身体也在慢慢恢复,只是看着精神头不如以前了。
    家里人猜着她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大爷那边又开始张罗唐建宝的婚事了。
    结婚就定在了年前,正好结完婚过些天赶上过年,连亲戚们请新媳妇吃饭的时间都安排好了,不用费心等明年。
    唐建宝结婚那天正好唐小燕他们学校放年假,赶上了吃酒席。
    农村结婚就图一个热闹,过年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年轻人也多了,大家闹起来像震天响的鞭炮。
    这天唐小燕起了个早,洗脸刷牙完毕,问唐母:“新媳妇啥时候来?”
    看看时间才七点多,唐母道:“还早着哩,恁哥哥还得上王家庄接新媳妇去,等他们回来也得有十多点了。咱先吃饭。”
    “我要少吃点,留着肚子吃席。”
    唐建程拍拍自己的肚皮,嘻嘻笑起来。
    “等吃席还得几个小时哩,饿狠了没吃的给你。赶紧把饭吃了,一会新媳妇来了人家在屋顶上撒糖。”
    一听说撒糖吃,唐建程加快了扒饭的速度。
    “娘,他还撒钱呗?”
    唐建程问。
    新娘子进门前村子里的年轻小伙子会站在新房的屋顶上,拿一箩筐的喜糖往地下撒,看热闹的人蜂拥着去争强。有运气好的能抢到两个装了钱的红包。
    唐建程人小,以前去别人家看娶新媳妇,从来抢不到那些东西,只能跟着人家屁股后边捡两块糖吃。
    唐母一边唠叨到时候注意点,人多别被人撞到了,一边看着唐建程把饭吃了。
    外面的大喇叭一直在放戏,咿咿呀呀呼呼喝喝的,年轻人不喜欢听。过不一会换一张碟子,今年流行的歌曲替代了咿呀的戏曲,在唐家村上空响起来,传到相邻的几个村子去,告诉别人,这家要娶亲了。
    因为要接新娘子,车子不能太糟,大爷去借了人家的一辆小轿车,其余跟在屁股后面的就什么车都有了。三轮车,拖拉机,一行人突突突离了唐家村朝王家庄赶去。
    等到了十多点钟,新娘子终于接过来了。
    这年头还不时兴白色的婚纱,新娘子穿的是一件红色的旗袍,分上下两件穿在身上。唐建宝则是一身的灰色西装,他身材偏胖,倒是把西装给撑了起来。
    唐建宝弯腰从车里把新娘子抱出来,在一旁打口哨起哄叫嚷声中将人抱到了院子中间放下来。
    等新娘子进来,屋顶上早就等着的人开始往下撒糖果,底下原本站着的人一堆哄抢,全都弯下腰拾地上的东西。
    一阵闹过,证婚人开始说话,嗓门大的压过了其他的人。
    无非是介绍新郎新娘,然后说一些恭喜的贺词,对双方的父母也是一阵感谢。等大家的掌声散去,下面开始新人拜天地。
    房子墙根的中间磊了方形的台子,上面摆了两盘子水果,中间是插-了香的香炉。墙面上塑料纸剪的大红双喜字贴在上面。
    人潮涌动,唐小燕夹在中间拼命挤了进去,手里还攥着唐建程。
    大爷大娘的椅子已经放在了上首,一边一个。
    请来的村里的证婚人嗓门大的压过其他人,先是让新郎新娘拜天地父母,然后夫妻对拜。大爷大娘不咋说话,脸上的喜气却掩盖不住。
    他们请了人帮着照全家福,等唐建宝和王芳芳拜完天地,一家子站在一起照了一张全家福。
    新娘子的房间唐小燕去看过了,大红的新翻被子铺在床上,家具和梳妆台摆放在合适的位置,新买的电视机还有一台缝纫机则放在了外面。
    等这一阵闹哄哄的过去,主家开始招呼大家入座。
    酒席是自己家办的,请了村里厨艺好的几个大老爷们,大盆子的水里泡着豆芽等蔬菜,临时用泥巴塑起来的锅台放了煤块,用鼓风机一吹呼呼作响,锅台上面是一家超大的铁锅,所有的饭菜都是从一个锅里出来的。
    桌子是摆在院子外面的,都是本家的亲戚,有十几桌。小孩子是最热闹的,等菜端上桌,桌子旁等着的人拿着筷子一拥而上。
    带孩子的妇女手更是快,眼睛瞅准了自己要的一筷子一下夹起来放到自己面前的盘子上堆叠起来,一连声的催促身边的小孩。你赶紧吃,吃完再夹。
    每盘子菜端上来,唐小燕才吃了一口,再去夹盘子已经空了。一顿饭下来感觉像打仗一样,稳准狠快,稍微慢别人一步你就要吃个空。
    被抢的菜中最盛销的是琉璃丸子,才出锅的琉璃丸子还热着,外酥里嫩,甜的人心里冒泡泡。
    每个桌总共只有一盘子琉璃丸子,一盘数一数也就几十个。端菜的年轻小伙自己还要偷吃几个,等到桌上人开吃,不过两筷子的问题盘子就见底了,干干净净,连个糖渣都不剩。
    这顿饭一共吃到三四点钟,唐小燕因为年纪小,没能去新娘子那桌陪着。陪新娘子的那桌是放在屋里的,还开了葡萄酒,一桌子都斯斯文文的,新娘子更是不敢乱动。
    等席散了,唐小燕去新娘子那桌看,上面摆着的好多盘子里还剩了不少东西。
    吃席的人散了,剩下的菜大爷大娘们倒进铁盆子里装好,然后分送给家里的亲戚,也省了一顿菜钱。
    唐母回来时手里就端着一个搪瓷盆,里面全部是吃席剩下的残羹。
    像鸡和鱼这一类的根本不可能剩下,能端回来的都是些青菜小炒,里面夹着肉丝,味道和菜馆出来的一样,比家常菜味道浓郁。
    “晚上还闹洞房不?”
    唐小燕看着唐母把盆子放到案桌上,问她。
    “闹啥闹,小孩早点睡,一群老爷们有啥好看的。”
    打工回来的年轻人多,晚上就闹得厉害。
    不过唐母不喜欢唐家村这种闹洞房的风俗,因为闹得太疯,新娘子那边会很难堪。村里甚至一度传言,某某村男方结婚,晚上洞房闹得太厉害,把新娘子捂在被子底下,窒息死了。
    好好的一个喜事最后成了丧事,谁心里都不痛快,女方娘家更是悲苦。
    好在唐建宝这边没那么倒霉出大事,第二天新娘子起来开始往长辈家里磕头拿红包。因为唐父还有两天才回来,所以这次唐建宝结婚没他参加。
    这一应的礼钱都是唐母张罗的,把准备好的钱塞进兜里,就见外面唐晓红陪着一身大红喜气的新娘子王芳芳过来了。
    ☆、第4章 -17二更
    用唐母的话说,唐家没有什么钱人倒是生了不少,越穷越生,越生越穷。
    唐小燕觉得新鲜,跟着新出炉的嫂子跑了一圈,村东边这片跑了个遍,有些人连她都叫不出名字来。
    热闹了两天,唐小燕开始把老师们布置的寒假作业拿出来做,同时监督唐建程。这小子玩疯了,天天吃晚饭就往外面跑,吆三喝六的找小伙伴们玩。
    唐小燕把人抓着往桌子旁一摁,伸手抢过他手里的泥块往旁边放,指着桌面上的课本作业说道:“先把作业写了,老师不是说每天两张字嘛,先把这两张字写了,下午在做数学。赶紧写,不写我就把你东西扔喽。”
    唐建程打不过唐小燕,迫于她的淫-威只能屈服,委委屈屈撅着嘴巴坐下来拿起铅笔。
    小孩子就是好动,一旦有人监督,两张字其实很快就写完了。
    现在放寒暑假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以大人的眼光看一天两张字把整本课文给抄了,再加一套寒假卷子,不多。
    但是小孩子往往喜欢玩,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他们很少能自立写完。尤其是农村的父母外出打工,剩下爷爷奶奶两个老的帮着照看孩子,他们哪里懂得监督作业。
    等到快开学那两天作业挤在一起,小孩就开始哭天抹泪的担心老师要批评。
    唐小燕还没考上初中时和唐建程一块上学,唐建程那个班级的老师很凶,对完不成作业的小孩是要动手的。
    那天早上起来太晚了,唐建程哭着不吃饭,直嚷嚷作业没做完,还是唐母吩咐唐小燕帮他把作业写完的。
    现在唐小燕可不会帮唐建程写作业了,趁着才放假没多久,唐建程脑子里还有学习的知识,赶紧把作业写了完事。
    花了半晌的时间,唐小燕做了一套卷子,看着唐建程递过来的作业本,指着上面某个写的凌乱的“歉”字说道:“左边这是两个竖,怎么写成了一个?抄还抄不对?”
    “那它笔画忒多啦。”
    唐建程抱怨,两个人正嚷着,就见门外唐父背上扛着比他还要大的麻袋子回来了。
    “爸爸!”
    扔了手里的笔,也不怕唐小燕训他,唐建程立刻跑出门去迎接他老爹。
    唐小燕起身,见唐父黑了不少,也瘦了。
    扛着的麻袋是他的行李,装了衣服和棉被。唐父把袋子扛进屋里放到地上,看桌子上的作业,道:“写作业哩?你娘呢?”
    “上后边去啦,爹,你喝水不?”
    说着唐小燕去提壶倒水,唐父果然是渴了,接过来仰着脖子咕咚咕咚一口气把水给喝干净了。唐小燕赶紧重新续上,正弄着东西,唐母已经听了信从外面回来。
    “不是说明天回来,咋今儿就来了?”
    “中间换车啦,直接送到家,省了不少事儿。咱家还行吧?”
    “这不建宝娶媳妇啦,你早来两天还能吃个席。”
    唐母帮着把唐父带回来的脏衣服归类扔到大盆里,又把棉被拿出来在院子里抖了抖,皱着眉说:“你就不会晒晒被子,勤洗个脚,被子里都是味。”
    唐父坐在唐小燕之前坐的椅子上翻看两个孩子的作业,听了唐母的话立刻道:“哪有时间晒被子,人家才不给你地方哩。”
    夫妻两个经常为了日常的小事争吵,唐母又爱唠叨,说的久了唐父就不爱听,一回嘴两个人就要吵架。
    唐小燕上去要帮忙,被唐母推到一边:“你先去写作业去,不用管这个。”
    把话题岔开了,唐母说起盖房子的事情。
    对于唐小燕写稿子挣钱的事唐母谁都没说,况且《另一个世界》已经出版了,首印一万册做市场反应,其中两百本做免费样书宣传。
    许编辑跟唐小燕说书在城里卖得很快,第二批印刷加紧赶制,到过年这个时候书籍已经累计销售卖出了十万册。
    可以说,唐小燕的这本儿童小说是今年最大的黑马,畅销图书榜名列前茅。有了这个成绩,其他人再去买书更容易看到并且接受,毕竟大人总是更舍得为小孩子花钱。
    唐小燕今年光是税收就交了十五万,那拿到手的稿费更是不菲。唐母从唐小燕嘴里听到这个消息时简直是平地惊雷,那是她一辈子都不敢想的数字,结果唐小燕却把钱实实在在的拿到了手。
    盖房子是完全不需要担心没钱了,唐母欣慰之余更觉得自己要努力点才行,唐小燕这事怎么也要瞒着,要是别人知道他们家这么多钱,还不得天天上门提借钱的事,唐父又是那个老实巴交的性子,让他把钱借出去容易得很,想要回来就难了。
    所以唐父迄今为止也不知唐小燕写小说挣了多少钱,唐母闭口不提,唐父也就想不起来问。他又是个爱炫耀的性格,跟人家出去喝两口酒就把家里什么情况都说了,唐母怎么敢把这个说给他听。
    不说这个事,但是姚明珠的事却不能不提。
    当时电话里唐母含糊过去,说的并不清楚,唐父也没深究是怎么样的。
    现在人回来,唐母不说,唐父也会从别人耳朵里听到。尤其唐奶奶那个嘴巴,不晓得要怎么编呢。
    把唐小燕和唐建程遣出去玩了,唐母把唐父走后遇到的事情一一细说了,最后道:“小燕不愿意走,那边那个闺女不愿意来。我是没啥法了,你咋想哩?”
    唐父现在才知道是这么个事情,不过他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唐小燕居然不是自己的闺女。
    养在身边十多年了,虽说大部分时候是老人在家帮着看的,可毕竟是他看着从小长到大,心里根本不愿意相信唐小燕不是自己闺女。
    他本来就是个没主意的,又没见过姚明珠,情感占了上风,自然不愿意把唐小燕送走。
    其实农村这一带搞计划生育,大家为了儿子就是罚款也拼了命的生,闺女如果碍着儿子的事了是可以随时送走的。所以不在身边养的,连面都没见过一次的,情感上真的很单薄。
    唐父说不出让唐小燕离开的话,对于姚明珠又有点不甘的别扭,最后统统化为一句话:“看着办吧,闺女愿咋样咋样。咱这穷,不愿意来也说得过去。”
    事情暂时就这么定了,唐母又说起盖房子的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