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分卷(7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些人显然是对朝廷的安排很了解,不过朝廷赈灾的安排是公开的,知道是人不少,单论这点,不好确定背后是谁做的。沈郁摸了摸商君凛后颈,陛下先喝口水。
    阿郁喂朕。商君凛在沈郁脸边蹭了蹭。
    陛下先放开我。
    商君凛松手,沈郁走到桌边,倒了杯茶端过来,商君凛不接,只看着他,沈郁无法,抬高手臂喂到男人嘴边。
    就着这个姿势喝完水,商君凛拿过沈郁手里的杯子,放到一边,再次将沈郁搂进怀里,语气茫然道:朕想不明白,那可是用来赈灾的物资,肃北几百万人口等着救命的东西,他们为什么要动?
    陛下不用明白这些人是怎么想的,查到是谁了直接处置了就行,不必多费口舌。
    阿郁说的对,他们只用知道,他们注定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缺了一批物资,方大人他们带去的会不会不够用?沈郁想到最关键的问题。
    可以撑一段时间,但必须尽早补上缺少的,户部尚书已经在筹集了。想到什么,商君凛笑了一下,要说这个消息传回来反应最大的,还属户部尚书,他当时气的直接在朝上大骂劫匪,把那些大臣吓了个够呛。
    估计他们也没想到,一向斯文有礼的户部尚书还会有这样一面。设想了一下那个画面,沈郁也忍不住笑了。
    第103章
    郧县。
    带着剩下物资的人马暂时留在原地休整,方大人拿了一壶水,往另一边走去。
    越靠近肃北,越能感受到炙热与干旱,郧县离肃北近,亦受到了干旱的波及,土地龟裂,路边的花草无精打采耸拉着脑袋,连迎面吹来的风,都是带着热气的。
    距离赈灾大部队不远处,一队身穿统一紧身服饰的男子隐藏在暗处,每人脸上都带着印有奇异花纹的黑色面罩,严实遮住上半张脸。
    正是这些人的突然出现,他们才不至于损失惨重。
    事发之前,连方均都不知道,他们身边还跟着这样一支队伍。
    方大人料到此行不会一帆风顺,但没想到那些人的胆子能这么大,派出的人还恰好能压制他们,方大人简直不敢想象,若陛下没有留后手,他们现在会是怎样的情形。
    边走,方大人边回想那时发生的事。
    事情发生在半夜,除了守夜的人,其他人都陷入了熟睡,方大人被兵刃相撞发出的声音惊醒,属下听到声音赶来,紧紧将他护在中间。
    那些人目的明确,是为了赈灾物资,因此并没有用火,厮杀声中,他们这一方渐渐不敌,落了下风。
    眼见又一车物资被抢走,方大人夺了属下的刀,不顾一切朝贼人砍去。
    他砍中了,自己也暴露在敌人眼中,背后寒光闪过,躲闪已来不及。
    方均并不畏惧死亡,他只恨这次没能完成陛下的任务,没能将赈灾物资安全送到肃北
    利刃逼近,最后一刻,哗啦一声,长剑被挑开,砰地一声落到地上,紧接着,是利器刺进肉体的声音。
    方大人抹了把脸上被溅到的血,这才发现,有一队身穿黑色劲装的人抵上了士兵的空缺,与敌方交战起来。
    漆黑夜色里,这些黑衣人如幽灵一般,游走在战场,夺去敌人性命。
    局势瞬间反转。
    诸位喝口水吧。方大人走到这支队伍前,没有贸然靠近。
    击退贼人后,这些人便留了下来,在暗中保护他们,后面他们又遭了几次袭击,有这些人在,倒是没造成什么损失,反而是对方折损了不少人在这里。
    方大人隐隐闻到了血腥味,不由分说将水壶递到为首那人手里:你是不是受伤了?我带了一些救急用的药,你等我一会,我给你拿来。
    不用。黑衣人的声音如他们脸上带的面具一样冰冷。
    这可是我来之前特意找太医院的顾太医求的药,顾太医你知道吧,专门为贵君调养身体的太医,医术很是高明,我想着此番出来必定不会太平,便讨了些救急的药,这不,正好能用上。方大人能感觉到,眼前的青年年纪不会太大,加上对方救了自己一命,对他很有好感。
    听到某个名字,黑衣人吞下了拒绝的话。
    我知道你们保护我们是奉命行事,但你们也要保护好自己才是,若你们受了伤,还怎么保护我们,你带来的那些人也是,要是有什么需要,直接说出来就是。方大人忍不住絮絮叨叨。
    青年低低笑了声:朝堂上的人知道方大人这么事无巨细吗?
    我要他们知道做什么,方大人摆摆手,我去给你拿药,你等一会啊。
    方大人拿了药回来,大大小小的药瓶有好几种,一看就是顾太医的风格,见青年接过药塞进怀里,方大人面露满意:可不能不将身体当回事,记得好好上药。
    多谢方大人赠药。黑衣人拱手。
    别,要谢也该是我先谢你的救命之恩,方大人拦住他,说完严肃了神色,接下来的一段路恐怕不会好走,劳烦你们费心了。
    方大人说完就回去了,他是这次赈灾的主要负责人,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休整好后,方大人带人清点好物资,将损失和剩余写成折子,传回朝廷,他则带着人继续北行。
    他们的任务,才刚刚开始。
    收到肃北传回的折子后,商君凛第一时间招来丞相和户部尚书,商量接下来的计划。
    肃北牵扯甚大,更是大桓在北边的一道坚实屏障,无论如何都不能出事。
    顾太医好像有心事,是发生什么事了吗?诊脉后,沈郁见顾太医有些分神,问。
    是臣的弟弟,说有事要出去几天,这都十多天了,一线音信都没有。顾太医没什么能说这些话的朋友,心中又实在担心,沈郁问便没忍住说出来。
    顾淮?
    是,小淮长这么大,还没与我分开这么久过,也不知道是去了哪,会不会有危险。顾太医微微皱起眉头。
    顾太医放心,顾淮不会有事的。
    谢贵君宽慰。
    晚上,沈郁窝在商君凛怀里,问起顾淮的事。
    陛下知道顾淮去哪了吗?
    阿郁怎么突然问起他?商君凛捏了捏沈郁的脸,有谁跟你说什么了?
    沈郁:是顾太医,担心弟弟,与我多说了两句。
    商君凛:阿郁还记得朕之前说,派了人暗中跟着方均他们么?
    沈郁:陛下是说,暗中跟着方大人去肃北的,是顾淮?
    商君凛点头:嗯。
    沈郁:陛下怎么会想到派他去?
    商君凛:一来朝中无人知晓顾淮此人,派他去便于避人耳目,二来朕看他是个将才,想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
    大桓入朝为官的方式是固定的,唯有武官那边有可操作的余地,但现在大桓国泰民安,并无战争,相当于这一条路也被堵死,想入朝为官就只能老老实实按规矩来。
    朕总不能一直御驾亲征,大桓也该一批合格的武将了。商君凛撩起沈郁的一缕发丝,放在手指间缠绕。
    经过先帝的祸祸,大桓内部可以说是满目疮痍,文官这边尚且还好,武将那边说一句后继无人都不为过。
    先帝在位时,有能力的武将都因为各种原因遭到了贬谪甚至杀害,顶上去的都是草包,若非如此,大桓也不至于接连打败仗,失了那么多国土。
    陛下是想为那些将军平反吗?沈郁翻了个身,趴在商君凛身上。
    需要平反的,何止那些将军?好些一心为国的大臣,也被无辜牺牲,朕想为他们洗清身上的污名。
    说话时,商君凛始终盯着沈郁的眼睛,沈郁情不自禁眨了下眼,低头蹭了蹭他的脸颊:陛下肯定能做到的。
    商君凛伸手环上沈郁的腰,眼中是如浓墨一般看不透底的黑。
    如果当个明君是阿郁所希望的,他愿意成为阿郁心目中最合格的帝王,只要阿郁肯永远留在他身边。
    赈灾事宜有条不紊安排下去,关于那伙贼人,商君凛也交给了北边的一个将军,势必要将人抓出来。
    但在赈灾一事上,依然遇到了难题。
    物资被抢走一部分,朝廷虽然留有备用,但,不够用。
    肃北太大了,还包括整个肃北军,消耗惊人,旱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若拖的时间太长,朝廷也消耗不起。
    户部尚书剥了第二批物资出去后,算了算剩余的量,不得不苦着一张脸来找商君凛。
    彼时,商君凛正在玉璋宫和沈郁商量酒精的事。
    经过一个多月的尝试,沈月终于成功制出了第一瓶医用酒精,她第一时间将酒精送到了玉璋宫。
    孟公公从外面走进来:陛下,户部尚书大人求见。
    估计是为了赈灾物资的事,陛下,我能一起么?对这件事,沈郁心中有一些想法。
    那阿郁便陪朕一同去御书房吧。
    于是,等户部尚书到御书房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沈郁和商君凛两人。
    见过陛下,贵君。虽然不解贵君为何会在这里,户部尚书还是恭敬行了礼。
    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准奏。
    陛下,恕臣直言,国库不足以长时间支撑肃北的灾情,若没有其他法子,至多只能坚持一个月,但陛下也知道,旱情之后往往会伴随蝗灾、瘟疫等情况,一个月时间,恐怕
    还有另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秋日之后,入冬之前,北方的游牧民族会大肆南下,抢劫一切能抢的地方,如果到时候肃北还在受灾情影响,大桓危矣。
    你可有计策?商君凛当然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臣想到两个法子,一是重征民税,二是重收商税,此二法皆可解燃眉之急。户部尚书沉声开口。
    商君凛皱眉,大桓税收都是在年底,若现在征收,很多百姓估计交不上,而且这两个法子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从地方到京城再到肃北,所需要的时间太多了,耗费的人力物力也不会少。
    臣也知道此法不妥当,但暂时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陛下,我有一个法子,改重征民税和重收商税为自愿募捐,对百姓,能出多少出多少,不能为了赈灾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对富绅贵族或者世家宗室,可以根据他们捐赠的物资给予一定奖赏。此法重在奖赏上,富人皆有攀比心理,能让他们主动捐赠岂不是比强行征收好?
    户部尚书是个聪明人,一下就能想通二者的区别,若改为主动捐赠,便不会产生任何怨言,还会给捐赠人一种荣誉感。
    他拱手朝沈郁行礼:贵君大才!
    大人不必多礼,具体如何操作还需要大人费心安排,还有各地藩王,肃北有难,身为皇室宗亲,他们理当为国出一份力。
    听完沈郁的话,户部尚书没忍住多看了他一眼,拱手道:臣定当竭尽全力!
    作者有话要说:  户部尚书:薅藩王和世家羊毛啊,说到这个,我可就兴奋了
    第104章
    阿郁怎么会有这么多新奇点子?户部尚书离开后,商君凛从身后抱住沈郁问。
    只是将户部尚书大人的法子换一种表述形式罢了,不论什么事,强制要求去做和主动要求去做,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越是手里有钱、有权的人,对好名声越看重,捐赠物资后,他们能得到朝廷认可的好名声和百姓的赞扬,何乐而不为?
    沈郁前世与这些人打过太多交道,应付起这些人来也自有一套法子。
    虽然大桓不禁商,但商人的地位并不高,他们手里握着足够多的财富,却仍然受到各种掣肘,随便一个地方官员都可以给他们带来大麻烦。
    每年,他们用来打点各个官员的钱财都不是一笔小数目,沈郁提出,但凡捐赠者,皆可得到朝廷嘉奖,贡献大的,还可得到特殊嘉赏,与其花钱在官员那疏通关系,不如直接和朝廷搞好关系,聪明人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户部尚书回去后,当即召了户部大小官员过来议事。
    户部上下为了这事已经好几天没好好休息过了,他们管的是大桓的钱袋子,偌大一个国库,需要照顾到整个大桓,不能仅仅为了赈灾掏空所有,那样会带来巨大隐患。
    大人,陛下可有通过我们的建议?一位户部的官员拱手问。
    通过也没通过,陛下那边做了些改动,今日召你们来,就是为了一起研讨具体要怎么实施。
    户部尚书沉声说了沈郁的提议:你们觉得如何?
    这法子妙啊,比起我们最初给的好太多了。
    正是正是,这样一来,也不算劳民伤财,不用担心给百姓造成太大负担,也不用担心事后会引起骚乱。
    他们不是不知道原来的法子会带来巨大隐患,只是暂时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用,现在有了更好的办法,当然要选择更好的那种。
    唯有第一个开口说话的官员,眸光闪了闪。
    李大人觉得呢,之前那法子还是李大人力举的,李大人当初不是信誓旦旦说不会有更好的法子了么?
    是下官狭隘了。李大人勉强道。
    也不怪李大人,尚书大人拿出新法子之前,我们不是也没别的更好的办法吗,就是不知这法子是谁想出来的,当真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对啊,对啊,大人快为我们解解惑。
    陛下身边人才辈出,等以后你们就知道了。户部尚书笑道。
    大人这时候还卖什么关子。压在心头的巨石被移开,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好了,先商量具体怎么做吧,陛下那边还等着答复呢。
    众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宫外徐掌柜传来消息,说严铮又一次找上门,他按照沈郁的吩咐和对方说了,严铮想和沈郁见一面。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