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汉贵女 第16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对于喝惯了此时酒水的人来说,陈嫣弄出来的蒸馏酒确实非常可怕!
    “这酒、这酒…能喝吗?”王温舒打从心底里觉得这是在瞎搞!喝这个酒实在是要命啊!谁会这么找死?
    陈嫣撇撇嘴,这才哪儿到哪儿呢!其实华夏人的口味就是越来越重的!这不仅体现在菜色上了,也体现在了酒水上!虽然直到清朝时白酒才真正崛起,但在那之前,即使是黄酒也是在不断改进酿制工艺,度数不断往上走的啊!
    不过她不会直接说这个话,现在的人怎么能看到未来呢?
    她只是道:“匈奴人会喜欢的,唔,我也需一些自用。”
    “匈奴人?”王温舒皱了一下眉头,开始思考这件事。的确,大汉卖这种酒,估计是没什么销路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需求。白酒在两千年后是主流,可在这个时代就不是了。
    但不能在大汉做这个生意,不代表不能在别的地方做啊!王温舒因为在陇西呆了一段时间,接触了一些边贸,以及一些匈奴人——也有可能根本不是匈奴人,而是乌孙人或者别的游牧民族,谁知道呢?反正王温舒分不清楚他们。
    匈奴人的饮食习惯在他脑海中徘徊,他又想起匈奴人从大汉买走的东西。铁器、粮食什么的最多,另外,匈奴贵族也会喜欢大汉的一些奢侈品,玉器、珠宝…绫罗绸缎也很受欢迎(虽然他们提倡不穿绫罗绸缎,而是穿匈奴人传统的皮袍,但匈奴单于的一个命令怎么可能完全限制住手下贵族?本来匈奴单于就是匈奴所有部落的盟主而已,和华夏传统的君主可是两回事)。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匈奴人的确很喜欢酒,而且越烈越好!只不过他们本身并没有太好的酿造工艺,甚至连酿酒的原料都不产——马奶酒此时还没有呢,这个时候主流就是粮食酒,辅之以果酒。
    匈奴人从陇西会买走一些酒,但量称不上大,主要是陇西也无法准备那许多酒。酒这个东西是需要粮食酿造的,这个时候用来酿酒的都是黄米、稻米什么的,都是上等粮食了!天下还有很多人都吃不饱饭呢,这种情况下国家是限制了饮酒和酿酒的,陇西能搞多少酒来卖?
    但王温舒和匈奴人(或许不是匈奴人)一起吃过饭,看得出来他们是真心爱酒!
    虽然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接受这么烈的酒…但他很相信陈嫣,既然她敢指名道姓卖给匈奴人,那就应该是可行的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产量了,王温舒看着水晶杯中仿佛是清水一样的液体,问道:“这酒多么?”
    陈嫣也给自己倒了一杯白酒,饮了一小口。虽然也觉得很辣,但因为早就有心理准备,所以不像刚刚王温舒那样狼狈。她的灵魂是一个酒量不错的人,但身体显然没经过高度究竟锻炼,所以她也没有多喝,尝了一口之后就放下了被子。
    “足够用…这酒是用高粱酿制的。”陈嫣眨了眨眼。
    相比起其他的酿酒原料,高粱属于比较低贱的粮食,只有穷的没办法的人才会吃这个。但因为高粱适应很糟糕的土地,产量也不错(相对这个时代的其他粮食作物),家家户户都会种一些。
    高粱的价钱低,也没人争抢着收购,陈嫣决定要酿酒的时候已经在自己的土地上种了很多高粱了,而且还与一些粮商签订了合同,确定了数年的高粱供应。
    高粱…?王温舒抿了抿嘴唇,看着陈嫣依旧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忽然就觉得心情又坏又好了起来。
    “可别随便与人说是高粱…”
    陈嫣不等他说完,已经小手一挥,道:“我知、我知!只是知道高粱又如何呢?配方不是那么轻易能知的。再者说了,我这里吃进大量高粱的事根本瞒不住,迟早有人能查出来的!”
    王温舒对此不置可否…陈嫣确实吃进了很多高粱,但那又说明了什么呢?众所周知陈嫣的生意是很多的,无数的货物入手,也伴随着无数的货物出手。在海量货物的进进出出里,什么都会变得没那么显眼。
    或许别人只当陈嫣买高粱米是想涉足粮食生意,又或者她手上的‘慈善项目’需要用到粮食,又不需要太好的粮食呢?
    陈嫣手下有一批做账很厉害的人,王温舒不相信她不能通过自己的手段将吃进大量高粱这件事做得天衣无缝!
    事情是这么个道理,不过站在陈嫣的角度,她懒得为了这么点儿事费那许多力气。卖匈奴烈酒是个好主意,可以得到匈奴的马匹和其他的好东西。而酒这个东西,除了满足匈奴贵族外,又有什么用呢?
    哪怕是从民族情感来考虑,陈嫣也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至于说白酒的保密,陈嫣对此的动力不是很足——白酒只能往北方卖给游牧民族,其他地方都不是很好卖。因此市场也就圈定了,而等到日后匈奴被打下去了,在新的游牧民族成长起来,这个市场甚至还会萎缩。
    对这么个市场大费周章,实在是没力气了…就算被商业对手搞到配方,最多就是到时候大家一起倒腾白酒给匈奴……
    白酒又没有什么战略意义,陈嫣对保守其配方以及生产工艺,实在提不起劲——她是站在一个民族数千年的成就上的,这些东西本来就不是她原创的。当然了,她也有私心,所以不会直接将自己知道的东西都随便公之于众。
    但对于白酒这种东西,扩散了就扩散了吧,她是真不在意。
    不过让她来说,也不是那么容易扩散的…酿酒的蒸馏设备就不是好弄的,指望随随便便就能学到,实属痴心妄想。
    这个时候已经有了蒸馏设备了,但相当原始,根本不符合陈嫣的要求!陈嫣可是要大规模生产白酒,还要保持质量稳定、效率高…这就必须得重新研究蒸馏设备了。
    好在现代时她有一个姑奶奶,她家就是酿酒的,就是那种大家收获了粮食,送粮食酿酒的乡村酿酒师。她和姑奶奶的女儿,也就是小阿姨,关系很好,常常到她家去,也有不少次见过怎么酿酒。
    不见得知道的很深,但至少知道流程,知道蒸馏用的工具到底是怎样的。
    有了这些知识,再和工匠商量着来,试制出真知能用的设备——从印象中的设备落到实处,中间花了一年。再由此弄出酿酒厂,达成大规模生产的准备,又花了一年。
    就在今年年初,酿酒厂已经正式投产——陇西边贸能打开局面真是太好了!不然销售这些白酒还得通过别人的手,虽然那样也不是不行,但…陈嫣真不喜欢看人眼色,在别人的屋檐下做事。
    “匈奴那边能卖多少?”王温舒对于这种新产品能做到什么规模没有什么数。
    陈嫣也有些拿不准,想了想:“我也不太清楚。”
    她是真的不知道咩~虽然她觉得长期活动在北方寒冷地区,马背上的生存的匈奴一定会喜欢这种酒。但、但到底是一种新事物呢,匈奴人到底会买多少?除了贵族以外,其他的匈奴人有消费力吗?会不会有政治阻力,让这件事做不成……
    其中的问题多了去了!光是陈嫣能够想到的就不少啦!更别提那些她根本没想到的。
    王温舒这下是真的没话可说了,听陈嫣分析她那些考量,倒觉得她是一个很周全的人。但再想想,什么叫做‘我也不太清楚’,这难道不是她的产业生意吗?
    好不容易吐出一口气,王温舒终究还是重新放平了心态——话说也不是第一次这样了,他只能承认陈嫣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在某些方面能够考虑地非常深远,但常常又会显出不甚精明的样子。
    每次都是无可奈何,然后‘就这样吧’…习惯是一种可怕的东西,王温舒甚至觉得,如果有一天陈嫣把天给捅破了,然后拉着他一起去补天,他也会觉得没什么,那就去吧。
    他曾经和陈嫣吹嘘过自己曾在游侠中混过,多少算个高手了,这话半真半假吧,毕竟他是真混过游侠。只是这能唬住别人,却唬不住见过他最狼狈样子的陈嫣。
    “你若是个游侠,那我也能了!”陈嫣当时兴致勃勃地比划着,甚至将挂在墙上的宝剑拔了出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实在是潇洒!”
    然而王温舒当时以最快的速度扎破了她的幻想泡泡,板着一张脸道:“什么十步杀一人?乱想什么呢!真要是那样,先逃命去吧!就算是游侠,杀人了也不能再呆在家乡!”
    犯了事逃出家乡的游侠还少?只有武侠小说里的大侠杀了人没有官府处理。
    陈嫣对于这个‘现实’显然是不怎么开心的,气的鼓了鼓脸颊,担忧止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便问:“要如何逃命呢?”
    王温舒只是似笑非笑看着她…这个小姑娘这辈子都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的,如果她想杀某个人,多得是人帮她动手。就算不小心自己动手了,她也不需要跑,谁会把她怎么样呢?
    不紧不慢,甚至语气中有一种嘲讽的意思。这个外界称之为‘狂犬’,而表面看又是一个王孙公子的年轻男人道:“这种事,翁主不如去问马魁马先生罢,他是清楚的多的。至于我,混游侠的时候不过尔尔,轮不上这等事,真遇上了…”
    “我给我们嫣翁主顶罪吧…”
    最后一句话说的很轻,像是随口的玩笑话。
    可是于王温舒来说,这并不是玩笑。她敢杀人,他就能替她顶罪!他信她能救他出去…若是真不能,也无所谓…
    “就算匈奴那边卖不出多少也不算什么,”陈嫣确实对此不太肯定,但相对的后手并不是没有留。她向王温舒稍微解释道:“这酒本来就要自用不少的。”
    说着她又强调了一遍:“我有用!”
    高度白酒,特别是极限拔高酒精度数之后,其实就无限接近酒精了,可以用来消毒什么的。再不然卖给药店做药酒也不错,大夫总会发现白酒相比其他酒类的优势的。
    当然了,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用处——陈嫣打算用这个来调香水什么的。
    香水有很多种调制方法,但以现在的技术条件,相对简单的方法里就有使用酒精。
    陈嫣对香水香膏什么的,执念倒不是很大,毕竟她如果要用香,现在的条件也能够满足她,不是非要把香水弄出来。
    但她也知道,香水香膏绝对是一个好生意!这门生意比糖要差不少,但在等而次之的生意里,也算是顶尖的了!
    这是一种奢侈品,但在奢侈品中它又算是销路广的了。不像别的,还需要考虑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接受程度,还得在某些地区培养市场…总之麻烦的不得了!
    女性,甚至很多男性,谁不希望自己香喷喷的?历史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本国的销量陈嫣不敢说,但卖到国外去,她估计可以卖的和丝绸差不多。毕竟大汉产的丝绸对于外国人来说,也不是生活日常用品,而是一种奢侈品。
    陈嫣是想搞国际贸易的,所以得培养出对外的拳头产品!而这个时代可以作为拳头产品的,就只有丝绸而已。至于茶叶、瓷器,那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了。现在华夏大地都还没有流行喝茶,成熟瓷器也不见踪影……
    只有一个丝绸,这怎么能行呢?而且丝绸还是一种奢侈品!只靠这个太单薄了!
    不过现在已经不止了,陈嫣相信蔗糖会成为比丝绸更有力的武器,在未来由她主导的国际贸易中!而现在,香水也不错,至少可以算个不错的补充。
    王温舒并没有追问她拿这么烈的酒有什么用,这其实也不算是他的该知道的。
    看着陈嫣在那里清洗青梅,摘掉青梅上的蒂,然后用竹签扎破青梅,最后丢到大罐子里。
    青梅、酒、冰饴,按照确定的比例兑好,盖上盖子,让人去封上湿泥——现在的条件下,密封手段很少,陈嫣当然可以找到更‘高档’一点儿的办法,不过现在只是酿青梅酒而已,封泥已经够用了,她也就没自找麻烦。
    “再过几个月,到时来看,这些青梅酒就成了,特别好喝。”陈嫣胸有成竹。
    对这个,王温舒持怀疑态度,毕竟这么烈的酒。就算泡了青梅,加了冰饴,应该会好一些…但又能好到哪里去?
    索性王温舒错开这个话题,对陈嫣道:“长安附近的砖窑,今春还有多少砖票呢?”
    “怎么,你要与人走后门?是欠了人人情吗?”陈嫣好笑地打趣了王温舒一句。
    陈嫣一直有加大力度办砖厂来着,像是长安、临淄、洛阳、南阳、邯郸等大城市,周边都有她的砖厂。特别是长安和临淄两座城市,她但凡是有可以烧砖的人手,都会发展出新的砖厂来!
    无他,她是真的相信,在国家的上升期,对建筑材料的缺乏是始终存在的——其实国家走下坡路的时候也是一样!因为总有站在高位,这样对这些东西的需求就是一直存在的。
    以现在这种极低的砖瓦房普及率,陈嫣敢肯定,只要自己能把砖瓦的价格打下去一截,就能多出不知道多少销售量——砖瓦房比起茅草房之类的房子不知道好到哪里去!茅草房住着的时候,整个房子怕风怕雨什么的都不说了,就说一点,屋顶是会扑漱漱往下掉虫子的!
    就问怕不怕!!!
    阻拦大家的脚步是钱!
    按照陈嫣的计划,只要弄出质量比青砖稍差,但价格却能低的多红砖,任务就算是完成了一半了。再加上她将砖厂的摊子铺的很大,规模效应之下,她又能便宜一截,这就完成了另一半的任务了!
    现在红砖还没有完全研究出来,但青砖已经做到比别人低了!
    话说,其实就算不比别人低,砖瓦这些东西也是供不应求的。现下供不应求到了什么地步呢?在每一季开炉烧砖之前,砖厂就会把这个季度出的砖卖出去,这个时候当然没有实物,有的只是砖票!
    第170章 有女同车(3)
    砖票这种东西很有意思, 从来历来看就很有意思了。
    此时大汉正处于向上时期, 又没有后来的汉匈战争消耗元气(客观来看,汉朝对匈奴作战是一件影响深远、很有意义的事情,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内在脊梁。但就在当下而言, 无疑破坏了国内的生产,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这种时候, 到处都是需要砖瓦的。
    不只是有钱人,一改大汉开国时的艰苦朴素,这会儿都富裕起来了, 所以要修大宅子, 越大越好。更是因为中产之家也有了积蓄,急需要改善住房环境。有钱人修一座房子的耗材确实很惊人, 可有钱人能有多少呢?只有人口众多的中产之家有了需求,生意才能变成真正的‘大生意’。
    陈嫣大办砖厂,正好赶上了这一波热潮,可赚了不少!不过这并不是重点, 在这么个时代,只要有本钱, 又有点儿胆识, 运气不是太坏的话, 做生意总能赚钱的。重点是,砖厂的需求比很多其他的商品都要硬挺。
    有不少生意比砖厂的收益率更高, 但需求其实没那么旺盛。比如奢侈品, 说到底也只是一小群人在玩儿。为什么抄家的时候大贵族的资产都要折价变卖?除了有人从中捞好处, 就是因为那些奢侈品其实几句实在一个小圈子里打转。突然抄了一个大贵族,东西流落出来,谁能吃得下?必然是要降价处理的。
    还有一些生意,需求比砖厂还旺盛呢!比如说吃的喝的,毕竟人不吃不喝就会死,这才是真正的刚需呢!但砖瓦这类产品也和衣食住行中的‘住’联系到了一起,并不比吃吃喝喝什么差到哪里去。
    不少人都想搞到砖瓦以及其他建材,市面上当然可以买——对于有钱人来说,他们并不会出现买不着的情况,最多就是加钱而已。供不应求的时候市场规则会自动调节好……
    可是,绝大多数中产之家是不行的,他们都是精打细算过日子的,贵上一点儿,就超出不少预算了!这是他们不能接受的。
    于是这些人只能等,等市面上出现砖瓦等建材的供应,运气好遇上了,赶紧去抢购。
    为什么砖瓦等建材这么俏,商人们不赶紧投资生产,以缓解需求呢?这是个好问题,又是个笨问题——哪怕是现代社会,这种事又少见了吗?某些走俏的产品供不应求,生产商也想赚钱,尽可能地扩大产能了,但就是跟不上,有什么办法呢?
    做生不如做熟,商贾们在自己原本的一亩三分地上能活得好好的,享受这个好时代带来的丰沛利润,那为什么要去做砖瓦建材的生意?那是赚钱,可这个时代赚钱的生意多了去了啊!
    另外,就算真有心做这门生意,这门生意也是有门槛的!
    技术、资产两者缺一不可!别以为就是烧砖烧瓦而已,现代社会许多乡村还自己烧呢!可这是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这个时候连好一点儿的瓷器都没有!窑口原始、烧制技术尚在摸索中,掌握技术的人也很少…绝对的技术产业啊!
    陈嫣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再加上内部鼓励带新人、学技术,所以才能有人大办砖厂,换别人的话,一般是不能的。
    资产也不用说了,这也算是工业了,在这个时代当然属于比较重资产的产业。工人、基础设施建设…全都是钱。这也无形之中挤掉了一批想要投身这一行,钱却不够的商人。
    总之,即使市场很繁荣,大都市里的居民很多都有购买的意愿,砖瓦等建材供应却是远远跟不上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