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22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思来想去,总觉得迪亚士这名字很熟悉。灵机一动,发现好望角的葡萄牙人似乎就叫这个名字。
    不过年代对不上。
    莫非是那个迪亚士的祖宗?
    仔细想想,可能性不是没有。
    一切,还等先见了人再说。
    第一百五十章 来自佛郎机的迪亚士一
    丁千户的队伍在德州驿站换乘马匹,迪亚士直接被当成货物,同带回来的倭人工匠一起捆在大车上。
    迪亚士抗议,军汉们根本不理他,几次之后,通译都不再费事给他翻译。
    翻来覆去几句话,耳朵已经磨出了茧子。
    军汉不只能听懂,如丁千户这般,简单都能说出几句了。
    离开德州,进入河北境内,人烟渐少,越往北,越见空旷。
    平原草场,数里不见村屯。
    官道上驰骋的快马却不见减少,马上骑士一身朱红袢袄,彪悍之气迎面扑来。
    每当快马过处,成列的车队都避让一旁,等快马过去才继续前行。
    车队多是商人组成,或一方豪商,或是几家搭伙,往来南北,做皮货和布帛香料生意。自沈x三被洪武帝送到云南体验生活之后,“炫富”成了商人们最忌讳的事。到了永乐朝,情况略有好转,小心谨慎仍为主流。无论行商还是巨贾,只要是商户,都不敢穿上丝绸招摇过市,除非想到县衙大牢住上一段时间。
    近段时间,往开平宣府等地运粮以换取盐引的商人变得多了起来。
    永乐三年初,北京户部定新例,运米至边卫,两斗五升即可换取一引,比往年足足减了五升。
    在边塞屯田的商人纷纷传信给家人,尽快到粮食丰产之地收购稻谷,用最快的速度运往边塞。路上虽有损耗,换得盐引,利润仍相当可观。
    此令得以实行,并非因粮价上涨。相反,因大宁和宣府等地开垦荒田数量增多,粮食丰产,粮价较往年还略有回落。只因河北某处盐井出盐达一万七千二百余斤,且北京行部门上报朝廷,发现了新的盐矿,只要朝廷许可开煎,北疆自此不差盐。
    由此,才使得北疆粮价回落,换得的盐引却有增多。
    这一切,都让被捆在车上的迪亚士大开眼界。每有商队过时,都看得目不转睛,好似恨不得将车上的油布扯下来,看个究竟。
    商队之外,就是赶赴顺天赴任的文武,或是发往边塞充军的犯官罪人。
    无论文官还是武官,都无人乘轿,一律车马从行。
    丁千户见到曾在兵部共事的同僚,两人在马上打了招呼。
    “丁兄一向可好?”
    “托福。”
    数年未见,彼此也没多少话可说。寒暄两句,拉拉关系,各自启程。
    迪亚士仍在大呼小叫,军汉们实在不明白,这个红毛夷人为何会如此精力旺盛。
    相比之下,车上的八名倭人工匠就显得过于沉默。
    从南京出发,一路之上,极少听到他们出声,老实得不能再老实。只有在入住驿站,分发馒头和饼子时,他们才会露出不一样的表情,甚至是凶狠的一面。
    军汉们的馒头和肉干,他们不敢觊觎,同车人手中的干粮是最好的下手目标。
    胜利者能抢到更多的食物,被揍趴下的,只能饿着肚子等下一顿。
    发现骑在马上的大人不会因此处罚自己,每到饭点,八个倭人工匠都要厮打一番,几乎人人鼻青脸肿,身上带伤。
    看守倭人的总旗将此事上报给丁千户,丁千户摆摆手,愿意打就打,全当是看杂耍了。只要不出人命,手脚俱全能干活就行。到了大宁,这些倭人想起幺蛾子也不可能。
    丁千户撒手不管,倭人工匠们继续每天为馒头干架。
    迪亚士手里的馒头也曾被觊觎过,在被三个倭人工匠围住后,他的表现大出众人预料。
    耍猴戏一般的情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凶恶的咆哮和要杀人的表情。他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凶徒,仗着身高的优势,狠狠教训了敢抢他食物的矮子。
    丁千户很是惊奇,看着迪亚士的样子就像发现了一块新大陆。
    这才是佛郎机人的真面目?
    兴宁伯口中的殖民者和掠夺者?
    迪亚士对倭人工匠凶狠,在丁千户面前依旧耍猴戏,对曾多次砍晕他的军汉更是心有余悸。
    他不是真正的傻子,恰恰相反,他很聪明,即使语言不通,也在想方设法取得丁千户等人的好感。为了想得到的东西,他必须这么做。
    中世纪的欧洲完全可以用糟糕透顶来形容。
    疾病瘟疫笼罩了整片大陆,英法两国打个没完没了,哈布斯堡家族忙着内部争权夺利,试图开展海上贸易的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完全不是大食商人的对手。勉强出海,遇上横跨欧亚大陆,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仍要被收取重税和过路费,敢反抗,船只和货物都会被没收。
    迪亚士用光了身上所有的银币,才搭上大食商人的海船,来到东方,家族的土地被他卖了,栖身之地不复存在,最好的两件衣服都被换成了路费。
    孤注一掷,破釜沉舟。
    不成功便成仁。
    如果迪亚士不能从东方获得他想要的一切,不需要别人帮忙,他自己就会跳进大海,去见上帝。
    原本,他不该来东方。
    在欧洲人发现开往东方的新航路之前,没有任何一部史书记载,有一个叫做迪亚士的葡萄牙人曾在永乐年间到过大明。
    如今,他却来了,还将同另一个误闯历史的人面对面。
    这场会面将带来什么,没人知道。
    迪亚士的异常表现让丁千户侧目,在同一个军汉较量,并成功被击倒在地之后,迪亚士又恢复往日一惊一乍,没心没肺的样子。
    丁千户吩咐军汉继续监视他,无论这个佛郎机人藏着什么秘密,到了兴宁伯面前,一切都会被揭开。
    丁千户对孟清和很有信心,言官都能收拾,还收拾不了一下小小的红毛夷人?
    简直是笑话。
    三月,大宁仍在下雪。
    大宁都司和大宁杂造局却忙得热火朝天。
    制造千里眼的工匠们被安排在一处独立的工坊,家人也由原来的村屯迁出,到城郊的军屯居住。
    沈瑄接手了杂造局的一应事务,孟清和并未见得轻松,忙完了公务,还要坐在书房里冥思苦想,给天子的上疏到底该怎么写。
    千里眼只是其一,如果皇帝每次都下令把工匠调走,他还敢“督促”大宁的工匠们集思广益,发明创造吗?
    皇帝下令技术保密,大宁想继续造个零部件都不行。
    工匠们力争上游,由分部调入总部,由私企进入国企,捧上了更好的饭碗。
    皇帝得了技术又得了人,自然高兴。
    可他得了什么,为人做嫁衣裳,白忙一场?
    不久前,北京军器局奉命到大宁杂造局抽调工匠,看着来人得意的样子,孟清和当真很想一拳头砸过去。
    得意?
    有什么好得意的?
    得意挖了老子的墙角,摘了现成的果子?
    “兴宁伯清正廉洁,真乃国之栋梁。”摘了果子不算,还要刺上几句,“只是下官看来,此等奇技巧—淫—只为末等,工匠亦不入流,兴宁伯还是多务本职为好。”
    孟清和被气笑了。
    奇技巧—淫?工匠不入流?
    眼前这位是不是忘了他自己在哪个部门工作,才敢这么大口气。
    再者说,就算他真的不务正业,也轮不到一个小小的佥书指手画脚。认真论起来,在自己跟前,他得下跪行礼,自己不计较,他倒是蹬鼻子上脸了?莫不是背后站着某位大人物?
    孟清和冷笑,再大,能大得过天子?占了便宜不老实走人,给脸不要脸,自己往火山口上撞,就怪不得自己要他好看!
    “刘佥书,你这话,本官不明白。”顿了顿,孟清和沉下脸,陡然加重了语气,“兵者,国之大事。陛下亲自下旨,设北京军器局。刘佥书如此说,莫非是在质疑天子?”
    “下官并无此意,兴宁伯实是欲加之罪!”
    啪!
    孟清和猛地一拍桌子,“刘胜,你大胆!”
    孟清和突然发难,刘佥书愣了一下,尚未来得及辩驳,就被门外冲进来的两名亲卫扭住胳膊,按倒再地。
    “兴宁伯这是何意?”
    孟清和没出声,一名锦衣卫突然从梁上跃下,一脚踩在刘佥书的手上,阴沉道:“伯爷的封号岂是你能直呼的?见上官不跪,口出妄言,你有几颗脑袋够砍?”
    刘佥书大呼冤枉,从头看到尾的锦衣卫百户没兴趣听他争辩,向孟清和抱拳,“伯爷,此人交给卑职处理,您看如何?”
    “也好。”孟清和点头,笑道,“他所言实有冒犯天威之语,交由赵百户处置更为妥当。”
    “卑职遵命。”
    刘佥书被拉了下去,赵百户没有马上走人,也没再上房梁,犹豫半晌,开口说道:“有件事还要麻烦伯爷。”
    “何事?赵百户不妨直言。”
    “能否请定国公高抬贵手,不要再同卑职等切磋武艺?定国公骁勇,卑职等实在不是对手。”
    孟清和咳嗽一声,表情有瞬间的不自在。
    “这件事,本官会同国公爷说的。”
    “卑职谢伯爷大恩!”
    又咳嗽两声,作为始作俑者,被受害者感谢,脸皮再厚,耳朵也会发烧。
    这不能怪他,自从沈瑄入住伯府,府内的锦衣卫更加神出鬼没,一次,竟然还出现在了卧房的房梁上。
    二堂和前堂都不是问题,出现在卧房,坚决不能忍。尤其是定国公下榻期间,更加不行。
    兴宁伯不满了,表示要修身养性,近日,国公爷还请到客房安歇。
    定国公窝火,开始勤练武艺,时常寻找府内好手切磋,寻着寻着就寻到了锦衣卫头上。
    不下来,直接上房梁抓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